諡號和廟號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常獨特的地位,尤其是在隋朝之前,皇帝都無法幹預諡號和廟號的設定,因為這是要上告給天的;其中廟號最為尊貴,只有非常有作為的皇帝才能得到比如漢太祖劉邦、漢世宗劉徹等等,整個漢朝有26位皇帝,有廟號的共13位。
而諡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明的稱號;可以說人一生的功過是非都被濃縮在了這短短的一兩個字裡。而作為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將」,自然也是有諡號的,現在來看看他們的諡號都是什麼吧。
先來看看關羽,在關羽兵敗被殺後,劉備急著給關羽報仇,就沒馬上給關羽諡號,但是沒想到自己在伐吳失敗後就病逝了,所以關羽的諡號只能是劉禪來給了;其實也不是劉禪給的,而是當時史學家們經過對關羽的一生功過是非進行評判後得出的,最後再經由劉禪公布出來。
關羽的諡號是壯繆侯,這壯繆侯是一個諡號呢?其實這是一個功過參半的評價,按照周朝的諡法,"壯",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徵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其實壯侯是最符合關羽的,但是後面的這個「繆」字,意思就變得有點怪了。
按照先秦諡法:「繆」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又有蔡邕《獨斷》「名實過爽曰繆」。故而,關羽「繆」之一字,應當是名與實爽,意思是名氣和實績不相符合、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應為對美諡「壯」的補充,一字功一字過,為惡諡!這也是為何在清朝時,將關羽的諡號改為忠義侯的緣故。
而除了關羽外,「五虎上將」中的另外四位的諡號都還不錯;先看看張飛的,張飛是死於自己的親衛之手,和關羽的原因一樣,也是劉禪給的諡號,張飛的諡號是桓侯,在古諡法中: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動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意指最擅開疆拓土、威震敵國之人,始能以「桓」為諡。
而馬超的諡號是威侯,在古諡法中:猛以剛果曰「威」,猛則少寬,果,敢行。猛以彊果曰「威」,強甚於剛。彊義執正曰「威」,問正言無邪。黃忠的諡號是剛侯,在古諡法中:追補前過曰「剛」,強毅果敢曰「剛」,致果殺敵曰「剛」,強而能斷曰「剛」,自強不息曰「剛」,政刑明斷曰「剛」,威強不屈曰「剛」。
最後就是趙雲的諡號,根據《雲別傳》中敘述,劉禪追封眾功臣的諡號,命姜維等人商定趙雲的諡號,姜維他們就說:大將軍雲昔從先帝,勞績顯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謹按諡法,柔順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所以趙雲的諡號就是順平侯。
總結以上,其實趙雲的諡號是最好的,簡直就是當時最高評價的諡號了;其次應該是馬超和黃忠的諡號,當然,也是十分中肯的;再就是張飛的諡號了,其實張飛的諡號裡,還是帶了一點點貶義,因為張飛脾氣暴躁,經常鞭打親衛,所以才導致自己被殺;最後就是關羽,可能是因為關羽真的人緣很差,而且劉備也是因為關羽才病逝的,所以關羽才得了這麼個惡諡吧,想來劉禪內心也不是很喜歡關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