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持續15年的慘烈內戰:1983年10月23日黎巴嫩內戰美法遭襲

2020-12-10 騰訊網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上世紀持續15年的慘烈內戰:1983年10月23日在黎巴嫩內戰中,貝魯特發生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299名美國和法國的維和部隊士兵被炸死。

黎巴嫩內戰是上個世紀後半葉,最為慘烈的內戰之一。

黎巴嫩內戰持續長達15年之久,導致人口幾百萬小國有12萬人死亡,超過百萬人逃出該國。

黎巴嫩內戰的根源,在於該國的多文化和多宗教。

自古以來,處於地中海沿岸,扼守歐亞戰略要道的黎巴嫩,就是一個多民族生活的地方。

從1920年到1943年,黎巴嫩同敘利亞都歸屬法國管理。此時的黎巴嫩,遜尼派穆斯林居住在西部地中海沿岸,南部則是什葉派穆斯林的地盤。

而黎巴嫩政府則由馬龍派基督徒領導,總理由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長由什葉派穆斯林擔任,議會席位按照三大派別的人口比率分配。

其實,黎巴嫩是由基督徒、穆斯林等幾大家族控制,其中基督徒家族佔據優勢。

馬龍派基督徒早在公元7世紀之前,就來到了黎巴嫩。他們幾次差點被穆斯林殺光,仍然依靠山區地形和內部的團結,頑強的生存下去。

在夾縫中就生存,馬龍派基督徒是比較善戰的,團結性很強。

他們有著對付阿拉伯人的方法,也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一旦馬龍派基督徒遭到阿拉伯人的襲擊或者屠殺,他們一定會進行報復,甚至雙倍報復。這種行為是幾百年來的經驗,至少在黎巴嫩行得通。

在法國託管時期,黎巴嫩大體還算平靜,各民族盤踞一方,互相對峙。冷戰爆發以後,情況就不同了。西方開始支持馬龍派基督徒,而蘇聯和阿拉伯人則支持穆斯林。而阿拉伯的沙特等國支持黎巴嫩的遜尼派,伊朗等國則支持什葉派。

由此,黎巴嫩的局勢開始逐步混亂。

而讓黎巴嫩爆發內戰的直接原因,是巴解組織1967年在約旦發動政變失敗後,被約旦國王憤怒的驅逐出去。

他們無處可去,被迫在黎巴嫩立足。

黎巴嫩本來就有約40萬巴勒斯坦難民,此舉嚴重改變了黎巴嫩的戰略均衡。黎巴嫩執政的馬龍派基督徒們,堅決反對巴解組織進入,認為他們一定會帶來戰爭。

但黎巴嫩穆斯林的支持,馬龍派的反對沒有結果。

此時馬龍派自身的武裝力量薄弱,無力單獨阻攔巴解組織進入。

果然,巴解組織數萬武裝分子進入黎巴嫩以後,在什葉派國家支持下招兵買馬,建立了強悍的軍事力量,盤踞了該國的一部分領土。

這邊,馬龍派基督徒感到了自己政府的無力,以及軍事力量的薄弱。

隨後,他們組成了著名的黎巴嫩長槍黨,反對泛阿拉伯主義,建立了自己的民兵組織,有數千人。

長槍黨民兵本來只是用於保衛社區,防止一些穆斯林極端分子的破壞。隨後,他們逐步成為基督徒們的主要軍事自衛力量。

需要說明的是,長槍黨相對比較平等,他們也有女民兵。

隨著巴解組織的強大,黎巴嫩遜尼派穆斯林開始蠢蠢欲動。

他們早就反感政府由基督徒把持,試圖藉助巴解組織推翻現任政府,建立一個遜尼派主導的黎巴嫩政府。

然而,巴解組織的中堅力量法塔赫,則乾脆主張在黎巴嫩建立政教合一政權,依靠教法統治國家。

各方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黎巴嫩政府軍又實力虛弱,很快該國陷入無政府主義。

參加內戰的主要是黎巴嫩長槍黨等基督教民兵武裝、黎巴嫩共產黨等左派武裝、以色列扶持的世俗派南黎巴嫩軍、巴解組織武裝力量、遜尼派武裝、什葉派武裝、伊斯蘭德魯茲派武裝、亞美尼亞武裝等等。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馬龍派基督徒政府為什麼能夠持續執政二十年,關鍵在他們將國家搞得不錯。

在1973年,黎巴嫩人均GDP高達1466美元,而歐洲國家葡萄牙的人均GDP才1747美元。

至少在表面上,黎巴嫩各族人尚且沒有大的仇恨。

在貝魯特街頭,可以看到全身包裹黑紗的穆斯林婦女,同只穿著吊帶衫、超短裙的基督徒婦女聊天。

黎巴嫩獨立時,人口僅有130萬,基督徒佔60%,穆斯林40%。

穆斯林內部派別很多,基督徒人數佔很大優勢。

隨著40萬巴勒斯坦人的湧入,以及穆斯林大量生育,該國人口出現逆轉。

內戰之前,穆斯林人口已經超過70%,基督徒變為少數民族。

從1975年開始,各方的報復性仇殺升級。

4月13日,貝魯特東部,一輛轎車中的槍手向基督教教堂掃射,導致包括2名長槍黨幹部在內4人死亡。長槍黨認為這是巴解組織幹的,立即給予報復。

他們攔截了一輛裝載30名巴勒斯坦人的公交車,將乘客們集體槍殺。

巴解組織迅速報復,雙方逐步演變為內戰。

這一階段的高峰在於1975年12月6日,當天長槍黨因有人被殺,開始強行設置檢查站,對巴勒斯坦人進行檢查,發現可疑分子就地槍決。

巴解組織立即展開報復性屠殺,當日就有約600軍民被殺。

最慘烈的屠殺平民,是在1976年1月18日。

長槍黨遇襲後,展開了卡朗迪納街大屠殺,殺死了約1000名穆斯林平民。

巴解組織也對長槍黨控制的穆爾鎮進行屠殺,殺死了700人。

由此,雙方屠殺無法制止,大量穆斯林和基督徒平民驚恐的逃出混戰區。

黎巴嫩亂成一團,而外界勢力卻仍然推波助瀾。

敘利亞軍隊在老阿薩德的命令下,進入黎巴嫩。

老阿薩德一直說:敘利亞和黎巴嫩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長槍黨對此非常驚恐,開始向以色列求援,後者開始提供槍枝彈藥和軍事顧問。

由此,雙方屠殺再次升級。

長槍黨攻陷了一個巴解組織難民營,將其中2000名嫌疑分子全部當做敵人,集體槍殺。

此舉引起了國家社會的強烈關注,沙特等國都開始進行調停。

在1976年10月,4萬敘利亞軍隊的介入,黎巴嫩各方都感到威脅,暫時停止攻擊。

至此,已經有6萬軍民死亡。

這邊黎巴嫩基督徒發現自己實力已經變弱,開始重組。

長槍黨兼併了其他幾個民兵組織,成立了實力更強的組織,黎巴嫩力量。黎巴嫩力量同佔領該國領土的敘利亞政府軍交手,雙方在2個月內就有600人傷亡。

此時,以色列不願意坐視敵人敘利亞,在黎巴嫩扶持巴解組織壯大,也決定出兵。

而巴解組織不斷對以色列軍民發動攻擊,最終1978年以色列全面進入黎巴嫩。

在國際壓力下,以色列軍隊在幾個月後撤退,仍然扶持南黎巴嫩軍,控制該國一部。

於是,內戰又開始了,混戰到1982年才結束。

之後,巴解組織還是不斷襲擊以色列,1982年以色列又發動了所謂的第五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軍隊擊潰了巴解組織,後者被迫從貝魯特撤退。

根據協議,貝魯特由美國海軍陸戰隊、法國軍隊和義大利軍隊組成的多國部隊駐守,以避免出現屠殺。

但是,長槍黨仍然進入貝魯特西區的兩個難民營,對涉嫌攻擊他們的巴勒斯坦人進行屠殺。

人數可能有數百到數千人。

時間到了1984年,各派的衝突仍然無法停止。

而美軍在貝魯特經常遭到襲擊,如1983年4月18日,針對位於貝魯特西部美國大使館的自殺式襲擊,導致63人喪生。美國政府認為這是敘利亞人幹的,對他們的陣地進行了轟炸。

1983年10月23日,一場由伊朗人資助的自殺式爆炸,襲擊了貝魯特的美軍和法軍駐地,導致241名美軍和58名法軍喪生。

到了1984年,美軍認為黎巴嫩的混亂局面無法阻止,而美軍成為主要襲擊對象,最終選擇撤退。

即便如此,1984年9月20日針對貝魯特東部美國大使館附屬設施的炸彈襲擊。這場襲擊導致24人喪生,其中包括兩名美軍士兵。

在美軍撤退之前,黎巴嫩又出現了一股新勢力,就是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武裝,黎巴嫩真主黨。

真主黨來源於該國高達60萬的什葉派穆斯林。由於伊朗不惜血本,提供了大量經濟和軍事援助,真主黨很快發展壯大。

由此,該國局面更是一塌糊塗。

穆斯林之間也出現了互相攻擊,敘利亞開始攻擊巴解組織。甚至什葉派內部不同組織,也發生戰爭。

直到1989年,殺得筋疲力盡的黎巴嫩各方,才達成協議停火。

由此,穆斯林在該國的地位提升,不再是基督徒執政了。

黎巴嫩內戰的根源並沒有徹底消除,直到今天,該國零星襲擊仍然不斷。

為期15年的內戰中,至少有3641起汽車炸彈襲擊事件,導致4386人喪生,數千人受傷。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怪不得美國曾熱心白送軍援,逼黎巴嫩打內戰才是目的,怎麼辦呢?
    現在中東局勢依然是不穩定的,除了敘利亞以外,黎巴嫩的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自然貝魯特大爆炸之後,西方引誘黎巴嫩再打內戰,一方面將一切責任推向黎巴嫩真主黨,發動了輿論攻勢,另一方面,對黎巴嫩政府實行各種軟硬兼施,試圖逼迫去解決所謂的黎巴嫩真主黨問題。
  • 黎巴嫩早已積重難返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爆炸。這座被稱為「中東小巴黎」的城市,一瞬間讓220人死亡,超過7000人受傷,30萬人流離失所。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在民眾的反對聲中,當地時間8月10日,時任總理的迪亞卜(Hassan Diab)還真引咎辭職了。迪亞卜在爆炸發生後宣布辭職。
  • 黎巴嫩擁有70年歷史的地標性建築,布里斯托酒店宣布關門
    黎巴嫩一名酒店管理人員周六表示,在該國長達15年的血腥內戰和其他多場戰鬥中倖存下來的一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酒店正在因該國經濟危機和冠狀病毒大流行而關閉。 這位享有盛譽、年近70歲的「布里斯托」被暫時關閉,作為國家打擊病毒傳播措施的一部分。
  •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新概念圖全員混戰 盾鐵陣營慘烈互毆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將於5月6日在北美正式上映,主創和美隊、冬兵等幾位演員也將於4月19日來華宣傳,還有一個月的倒計時讓漫威影迷十分激動,近日一組《美國隊長3》的藝術概念圖再被曝出,各種格鬥場景十分精彩,美隊和鋼鐵俠的兩方人馬慘烈互毆。
  • 黎巴嫩:曾是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因接收難民陷入戰亂
    而黎巴嫩就是這樣的典範,因為接收了戰爭產生的少數難民,黎巴嫩逐漸被拖入戰爭的泥潭,而此事也點燃了黎巴嫩內部矛盾的導火索,為了奪權,黎巴嫩還爆發了一場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內戰,一夜之間變得滿目瘡痍,即使重獲和平也沒有恢復到往日的繁華。
  • 蘇聯瞎攪和導致希臘共產黨革命失敗:1944年12月3日希臘內戰爆發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三百八十四期】(軍事系列第433講) 蘇聯瞎攪和導致希臘共產黨革命失敗:1944年12月3日希臘內戰爆發
  • 美國建國244年,只有18年沒打仗,細說美國的134場戰爭
    雖然美國內戰在全球範圍的內戰裡還不算特別慘烈的,但現代估計也造成了至少160多萬人傷亡,其中死亡人數可能也達到了60萬人到100萬人左右。美菲戰爭中的一支菲律賓軍隊但在西班牙勢力被美國逐出菲律賓之後,其實菲律賓人曾經在公元1898年6月12日通過了《菲律賓獨立宣言》,建立了自己的菲律賓共和國。
  •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 中國全面內戰爆發
    這是1945年《聯合國憲章》制憲會議開幕時英、美、蘇、中四國首席代表在一起交談的資料照片。新華社發1945年6月26日,是《聯合國憲章》籤署日,包括中國在內的51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籤署了《聯合國憲章》。這些籤字國成為聯合國的創始國。同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正式生效,這一天定為聯合國日。
  • 這戰爭太慘烈,屍骨十幾年後依稀可尋,堪稱中國近代史上最大內戰
    在中國近代史上的1851年到1864年,有一場最大的內戰,那就是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農民起義軍和滿清政府之間的戰爭,極大地打擊了清末的統治。可是1856年的天京事變引起了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的內訌,之後整個太平軍就無規矩和紀律可言了,而且什麼人都可以加入起義軍,如流民、捻軍、甚至的土匪都紛紛被收入軍中。這樣魚龍混雜的隊伍就開始肆意燒殺搶奪搞破壞。而鎮壓太平軍的清軍更是如此。曾國藩領導的湘軍也一樣在江南地區四處搶掠燒殺,更加駭人聽聞的是湘軍的三次屠城。
  • 黎巴嫩人均GDP超8000美元,比伊朗還高,為何卻陷入經濟危機?
    在伊斯蘭教世界的中東地區,小國黎巴嫩堪稱是一個異類。這個國家至今仍有四成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在黎巴嫩內戰爆發前,基督教則是這個國家的主體宗教,信仰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成以上。雖然基督徒已不再佔黎巴嫩人口的多數,它依然是中東地區基督教眾佔比最高的國家。
  • 拒絕調停,衣索比亞爆發內戰!聯合國:引發20年來最大難民潮
    激戰持續的同時,「提人陣」指責鄰國厄利垂亞派兵協助埃塞政府作戰。11月15日,據路社消息,「提人陣」稱襲擊了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的機場設施,以示報復。據報導,提格雷的武裝力量就向鄰國厄利垂亞發射了火箭彈,使國際社會的擔憂進一步升級。
  • 又一近鄰爆發激烈內戰,戰火持續燒了5天,大量民眾紛紛逃離
    圖為緬甸民眾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又一近鄰緬甸發生內戰,戰火持續燒了5天,該國政府軍與叛軍武裝已經持續進行激烈戰鬥,大量民眾紛紛逃離戰火,對此有網友表示,緬甸國內為何至今仍不安寧?近段時間亞洲的局勢相當不穩,在緬甸的北部境內,政府軍與叛軍武裝爆發的內戰已持續多日,雙方均動用了密集的火力,打得極為慘烈,據當地目擊者披露,緬甸政府軍還出動了大量火炮攻擊武裝分子,使當地民眾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已經有超過1000餘名民眾逃離家園,值得一提的是,緬甸內戰不斷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從二戰結束至今,這個國家就在不停地打仗,戰火幾乎遍布全國,一直未能實現全面和平。
  • 擔憂大選引發內戰,「末日營地」儲存槍枝彈藥、25年糧食和衛生紙
    據美國媒體10月30日報導,由於擔心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可能引發內戰,科羅拉多州的「生存主義者營地」(survivalist camp)已經儲存了槍枝和彈藥,還有可供25年的糧食。
  • 2020黎巴嫩舉步維艱...
    據路透社8月5日報導,黎內政部長法赫米稱,爆炸可能由2014年即存放在港口倉庫內的化學品硝酸銨引起。黎巴嫩總統奧恩也確認了港口倉庫內有存放了六年的硝酸銨。黎巴嫩總理宣布8月5日為國家哀悼日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宣布5日為國家哀悼日,政府將撥付1000億裡拉的緊急救援資金。哈桑·迪亞卜的妻子和女兒在爆炸中受傷。
  • 拒絕調停,衣索比亞爆發內戰!聯合國難民署:將引發20年來最大難民潮
    激戰持續的同時,「提人陣」指責鄰國厄利垂亞派兵協助埃塞政府作戰。11月15日,據路社消息,「提人陣」稱襲擊了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的機場設施,以示報復。據報導,提格雷的武裝力量就向鄰國厄利垂亞發射了火箭彈,使國際社會的擔憂進一步升級。
  • 馬克龍現身黎巴嫩災區遭圍堵,法國為何如此關心黎巴嫩?
    [歐洲時報凡桑、原野、賈言 編譯報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大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137人,近5000人受傷。巴黎檢察院周四宣布,據初步統計,至少有40名法國人在貝魯特爆炸中受傷。 8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放棄休假,飛抵貝魯特,一落地就發推文:「黎巴嫩不孤單。」
  • 為什麼1945年的史達林和杜魯門都不約而同地出面阻止國共內戰?
    1945年8月,延安收到史達林發來的一封電報,電報的大意是中國應該走和平發展道路,延安應當向國民黨尋求維持和平的協議,而如果延安再跟國民黨軍打內戰,中華民族就有可能被引向毀滅的危險……據當時在場的俄文翻譯師哲的回憶,他負責把電報翻譯出來拿給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後非常生氣地說:「我就不信
  • 美國再次制裁黎巴嫩官員,連編個好理由都不願意,更自揭醜惡嘴臉
    本世紀以來中東地區動蕩不斷,呈現了越來越亂的局面,伊拉克動亂才剛剛收尾,依然算不上結束,敘利亞內戰還沒有停,如今黎巴嫩的局勢引人關注,原本西方對黎巴嫩就大喊大叫,在發生黎巴嫩大爆炸之後,西方開始持續向黎巴嫩施壓,與其說是要求黎巴嫩改革,不如說是逼黎巴嫩打內戰。
  •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
    皇誠影城4月1日觀影表
  • 初中中國近代史知識點梳理:全面內戰的爆發
    1、重慶談判(1945年8月)   談判原因:人民--人民反內戰情緒高漲;   國民黨--①.為了進一步贏得備戰的時間(最主要),②.欺騙輿論和人民,掩蓋假和平真備戰的陰謀;   共產黨①.為了戳穿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②.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最主要)   毛澤東應該赴重慶談判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