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世歡》在創作過程中有哪些幕後故事?匠心製作是如何被注入到這部劇的血液之中?傳媒內參走進愛奇藝藝匠工作室團隊,在採訪過程中深入了解本劇的同時,也從他們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藝匠」的力量。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文/朝明
2月21日,由愛奇藝出品,於朦朧、陳鈺琪主演的古裝甜蜜愛情劇《兩世歡》甫一開播,就以黑馬之姿令觀眾眼前一亮。首日開播24小時愛奇藝熱度值即突破8000+,連續多日位居貓眼、骨朵、德塔文、Vlinkage等行業榜單首列,更贏得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等主流權威媒體的積極評價,熱度持續走高。
拍攝製作《兩世歡》的是愛奇藝藝匠工作室,是愛奇藝旗下最年輕的工作室之一。雖然這是他們的首部電視劇作品,卻讓我們從作品中,體會到了這支新晉力量滿懷匠心、做影視工匠、展匠藝之美的「工匠」精神。正如工作室負責人馮微微所言:「『藝匠』是我們工作室的名字,『藝』代表著愛奇藝,而這個『匠』字代表著我們力圖成為愛奇藝旗下影視創作的手藝人、匠人。」
《兩世歡》在創作過程中有哪些幕後故事?匠心製作是如何被注入到這部劇的血液之中?傳媒內參走進藝匠工作室團隊,在採訪過程中深入了解本劇的同時,也從他們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藝匠」的力量。
匠藝之美
在筆者看來,《兩世歡》的藝術之美來自「匠藝」和「審美」的結合,匠藝需要踏踏實實的積累,需要嚴謹細緻的打磨,而審美來自創作團隊的綜合的審美與修養,這些將會潛移默化的,畫龍點睛般的呈現在作品之上,讓我們感受到美感、質感、觀感。
正如馮微微所理解的:「電視劇是一個視覺、聽覺的效果,我們希望呈現一種美的觀感,因為大家看到美的東西肯定會賞心悅目,所以我們會儘可能做得更好。」
匠藝之美首先體現在「兩世」概念的構建上。《兩世歡》在「兩世」的構建上,並非採用常規的「前世今生」之類虛幻的概念,而是在遺忘與記憶之間巧妙地賦予了主角另一重身份。簡言之,這裡的兩世是男女主換了新的身份,開啟新的人生。同時,男女主在堅守真愛的過程中攜手維護一方太平,彰顯家國大義,對立意進行了升華。
匠藝之美還體現在角色的塑造上。劇中男女主角景辭和風眠晚,分別由青年演員於朦朧和陳鈺琪飾演,隨著劇集的熱播,被觀眾親切地稱之為「瓷碗夫婦」。瓷碗夫婦除了以高顏值吸引一眾粉絲外,更以對愛情的忠貞和守護讓觀眾為之動容。說起角色的塑造,離不開對演員的選擇。馮微微對此表示:「找到了與角色匹配度較高的演員。」
青年演員於朦朧在劇本創作之初就成為男主角景辭的最佳人選,此番由他來飾演景辭,不僅在外形、氣質上非常貼合劇中景辭清冷高貴的公子形象,而且也將景辭的隱忍、足智多謀的內在性格展現得恰到好處。女演員陳鈺琪則成為選角時最大的驚喜,她形象出眾有親和力,可塑性強,在《兩世歡》中一人飾兩角、三種性格(風眠晚、原清離、阿原),憑藉對人物的深入感悟,出色地完成了角色塑造。
匠藝之美還體現在精準的視覺傳達上。《兩世歡》呈現的視覺傳達效果傳遞著濃鬱的中國風質感,這得益於團隊對服、化、道和置景的極致追求。比如錯落有致的古典庭院、手工刺繡的紅色禮服、還有室內的物件器皿擺設等,大到宮廷場景,小到香囊、髮簪,乃至女主手中的劍無不彰顯國風美感。
匠藝之美還體現在靈活多樣的宣傳推廣上。除了服、化、道和置景的精良唯美,《兩世歡》的美感還體現在豐富多彩的宣傳物料上,「太極」、「飛天」、「古絹」版創意海報,「惡人」版宣傳片等宣傳物料讓網友大開眼界;《雲邊》《晚吟》《終於》等MV,更是以動人的旋律和劇情,讓觀眾對劇集充滿期待。
同時,團隊還根據播出期特殊情況,果斷強化線上活動,策劃推出雲發布會、雲綜藝、空降小劇場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線上互動,讓宅家觀眾不僅能感受到該劇「甜」和「美」的愛情氣息,更創造了觀眾與自己喜愛的演員線上互動的機會,提升了網絡熱度,可謂是一舉多得。
在《兩世歡》宣傳負責人朱挺看來,有了《兩世歡》精良的製作、動聽的音樂以及演員的用心表演等各方面作為依託,在積極宣傳的不斷引導與帶動下,網友的熱評與點讚就是對這部劇作最好的認同。
匠人之力
馮微微以《詩經·大雅·蕩》中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時刻提醒自己與團隊,她希望本著一份「讓觀眾覺得是誠意之作、良心之作」的初心,迎難而上,做到善始善終。她說:「在創作過程當中,我們始終要做一部有良心、有品質的作品,儘管一路過來充滿艱辛。」
匠人之力貫穿了《兩世歡》創製過程的始終,在拍攝期間即全力以赴。
《兩世歡》拍攝期的工作節奏是這樣的:早晨六點左右,整個劇組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其中,演員化妝、服裝整理、道具布置這些工作會最先展開。等一天的拍攝結束,燈光收納、場景恢復、安全檢查這些收尾工作會最晚離場,如果碰上惡劣天氣則需要忙到凌晨一兩點。回到駐地後,主創團隊還需要開碰頭會,根據天氣變化、場地環境、人員狀態等諸多因素,研究新一天的拍攝內容,明確拍攝計劃,安排各崗位工作。
匠人之力更是體現在細節上,採訪中馮微微分享了一個細節。在一次拍攝中,她發現房屋木樑的顏色有點問題,雖然在現場大景別中可能不會被發現,但是考慮到現在的電視機很多都是4K高清,如果前期不注意,最後播放時這些瑕疵就會被放大,從而影響視覺效果。發現問題後,美術總監現場搬來凳子,親自上去著色。諸如每次拍攝前地面都要重新打掃乾淨,演員的服裝都要整理一遍,不能出現褶皺,更是每天都在強調的細節。
前期拍攝,團隊差不多是白加黑連軸轉模式,工作強度非常大。但,就《兩世歡》製片人盧鵬看來,在這樣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下,團隊的所有人依然是快樂的。因為,每一天,當劇本中的精彩文字被轉換成生動的畫面,原本只是腦海中的角色形象經過演員演繹後越來越清晰,都會給團隊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隨著拍攝的深入日漸增強,拍攝中的困難和辛勞也因成就感而化為快樂。
在中後期的製作環節上,藝匠工作室依然全力出擊,不達最佳效果決不罷休。
比如劇中阿原的萌寵小鷹「小壞」,外形乖萌又充滿靈氣,與主人互動毫無違和感,深得觀眾喜愛,很多網友以為是真的,豈不知實是「假的」。為了能夠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又能與主人阿原的人設相貼合,在藝匠工作室的要求下,後期團隊參考了幾百張猛禽照片,推翻了好幾個三維模型,最終以紅腿小隼為原型才設計製作出了劇中的「小壞」。
就在年前,36集成片基本完成,離播出差不多一個月的時候,還發生了一次「配樂整體推翻重做」的「悲劇故事」。這又是藝匠工作室的一次主動推翻重來,而做出這項決定的正是馮微微,她給出的理由是:「場景的配樂與劇情氣氛或不相吻合,情緒傳遞或不真切,所以必須重新調整」。事實上,作出這個決定對她來說並不容易。對於「推翻重來」,音樂和後期團隊一開始也並不理解,但最終被藝匠團隊的執著和認真所打動。
負責劇本和音樂的監製陳寅傑認為,音樂其實是服務於畫面和人物情緒的,針對情感、武打、破案等每一種氛圍的情緒表達都不一樣,每一處音樂的進點、出點都需要精準設計,的確需要精打細磨。陳寅傑對每一場的音樂都不將就,甚至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憑藉對人物和劇情的細膩理解,他與配樂總監一場場地反覆揣摩,一遍遍地創作修改,甚至為了一場戲的音樂,可以討論一整個晚上,嘗試多個版本來選出最恰到好處的,最後呈現的音樂效果不出意外的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原聲歌曲《雲邊》《知晚》《終於》《晚吟》更是火遍各大音樂平臺。
《兩世歡》最終成片有36集,團隊在後期製作過程中,反反覆覆觀看不下四五十遍,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期間,剪輯師更是被「虐」到不行,最後只能抱著一堆素材昏天黑地地反覆修改。這種狠心推翻、虐到自己快要崩潰的執著,是團隊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也是對觀眾的滿滿「誠意」。
正如馮微微所言:「整個過程中,因著主觀或者客觀原因,我們碰到很多困難,如果不是抱著善始善終的心,我們是堅持不下來的。」而在盧鵬看來,在這種反反覆覆的修改背後,是團隊所有人都抱著的一個信念——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也許不是百分百完美,但是大家都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他說:「我們這支團隊就是比較老實,所有的工作不偷懶,從劇本開始到拍攝到後期再到播出、宣傳,每一個環節我們摒棄投機取巧的想法,踏踏實實做事,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
藝匠工作室這支年輕的團隊,就是通過這種「笨」辦法,最終通過作品的呈現,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匠心和誠意。
匠心獨運
「這部作品就像是我們團隊的『第一個孩子』,不敢說作品有多麼完美,我相信它肯定有一些缺陷或者遺憾的地方,但是我們力求創作一部有良心、有品質、有誠意的作品,這份初心貫穿始終。」在馮微微看來,儘管是團隊首次擔綱做劇,但也要做到故事真實、態度誠意、水準在線,儘管這過程本身就很具有挑戰性。
首先,是與自己「較量」,挑戰自我。以前,也許我們只要做好電視劇產業生態的某一個環節就可以,而現在的工作,需要我們在執行上全面下沉,紮根到前中後期整個流程,真正完成了影視工業生產製作的全生態鏈構建。
馮微微向傳媒內參介紹,《兩世歡》從小說挖掘,到劇本改編,從找導演、編劇,再到根據角色匹配度定演員,從美術設計、服裝造型、場景搭建到開機拍攝歷時近6個月。從籌備跟劇組到熬後期,再到宣推等環節歷時近3年。團隊當中的主要成員幾乎都是全程跟進,努力學習並熟悉前後期大多數工種。
其次,與故事「較真」,打磨劇本。邏輯嚴謹、值得推敲的劇本是一部劇成功的關鍵。《兩世歡》由寂月皎皎所著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在編劇方面,團隊大膽啟用年輕且富有創作熱情的楊楠團隊,在影視化創作上,編劇團隊與藝匠團隊積極溝通,腦力共振、不斷創新,在故事情節上精心打磨,反覆推敲,力求經得起觀眾的檢驗。
「相對原著,劇本要保留什麼?去掉什麼?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選擇過程,我總是糾結萬分。」對此,馮微微深有感觸,一路以來無論是作者本人還是編劇都給了該劇極大的支持,劇本是一劇之本,一定要把劇本做紮實再去開機,而她對故事編創的追求是必須講究真實感與沉浸式體驗。人物、情節傳遞的情感是否真實,營造的情景是否合情合理,這是判斷某一處劇情是捨去還是保留的主要標準。
在原著中,通過閃回的方式呈現著女主「前世」的記憶,影視化改編後,劇中做了完全前置的調整。馮微微表示,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太多的閃回,保證觀劇的順暢感,讓故事更加清晰易懂。
《兩世歡》另一位製片人王一凡表示,在積極擁抱新媒體,突出項目創新的同時,團隊在《兩世歡》創作的各個環節上努力堅持著自己的創作主張,《兩世歡》除了要講一個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更希望能堅持傳遞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念。在不斷提高對項目大方向把控力的同時,同樣重視在執行層面和內容細節處理上邁出步子,多嘗試、多下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三,與製作「較勁」,打磨細節。提及後期製作,最繞不過去的便是特效,前幾年,由於技術不成熟、經費有限等因素,不少劇特別是網絡劇集往往被網友戲稱為「五毛特效」。近兩年,隨著觀眾觀劇審美的進一步提高,製作方也加大了特效的資金投入,力求製作出更加真實自然、代入感強的視覺效果。《兩世歡》也沒有例外,在特效上投入了不少資金,以劇情中的特效為例,惟妙惟肖的鷹、鹿、狼等特效資產的設計製作,以及男女主角情感升華的荷花燈夜景、桃花林等場景特效畫面都得到了網友的點讚。當這些特效場面出現時,眼尖的網友以彈幕致敬:「此時經費在燃燒」,讓馮微微倍感欣慰,這是觀眾對創作團隊誠意的認可。馮微微向傳媒內參介紹,《兩世歡》在製作上僅風眠晚的寵物鷹「小壞」的製作期便長達六個月之久,非常不易,「感謝特效等各個後期團隊的全力支持、通力配合。」
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談到愛奇藝藝匠工作室接下來的願景時,馮微微希望團隊打造的作品,力求在單類題材上能實現突破。她說:「我們肯定對女性情感的內容會特別在意一些,接下來我們希望能夠深耕女性題材,以熱情和灑脫的心態,將少女心和女性題材進行到底。」
回顧《兩世歡》的創作之路,馮微微頗有感觸:「努力追求作品的品質,不怕重複、反覆、辛苦,因為從第一步開始走,我們沒有資格投機、偷懶,更沒有資格隨意放棄,我們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去做好每一個環節,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工匠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