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被家暴的人嗎?
我見過。
那年我還在上小學,有一天放學很早,發小約我一起去他們家玩。快到的時候,我們聽到他家裡傳出巨大的打砸聲,有人在拼命壓抑哭泣聲。
我嚇了一大跳。發小的臉色突然變了,沉默著快步往家裡走。我也快步跟在後面進了屋。
看到我們,屋裡的聲音停止了,他爸爸有些驚異地看著不該這個點出現的我們,隨後大步走出家門。
我們進門就看到發小的媽媽坐在地上,地上一片狼藉,更可怕的,是他媽媽的臉。
平時笑意盈盈的一個阿姨,眼周一片烏青,眼角還嚴重擦傷,嘴角也破了,滲出殷紅的血,臉腫得老高。
那時我才知道,發小的爸爸會家暴阿姨,儘管阿姨從來不對外張揚哭訴,可是她臉上不時出現的傷痕,那些怎麼也遮不住的青紫印子,都昭示著她所受到的折磨。
沒有哪位女性,願意把自己傷痕累累的臉展示在世人面前,我們進去之後,那位阿姨也在對臉上的傷遮遮掩掩。
對她們來說,這些傷是痛苦的標誌,是失敗的標誌,更是一塊永遠都不想觸碰的傷疤。
這就是完完全全的苦難,是別人血痕累累的傷痕,是不能拿出來娛樂的。
所以,當我看到網紅們突然在網絡上興起「家暴妝」,覺得憤怒又心寒。
什麼是「家暴妝」?
顧名思義,「家暴妝」就是化妝成被家暴的樣子。
最開始,是從外網興起「入獄妝」的風潮。
隨後很多網紅接力,一位網紅po出「家暴妝」,文案特別讓人不適:我被家暴了,依然很美。
很快,這名網紅被噴得體無完膚。
可沒想到,這股風很快傳到了中國,並被簡單粗暴地冠上了「家暴妝」的名字。
網上踴躍參與的網紅實在不少。
微博上,關於「家暴妝」的閱讀和討論度高達幾十萬,很多人跟風曬出自己的「家暴妝」。
而小紅書上,關於「家暴妝」的筆記高達5000多條,關於「淤青妝」的筆記,也有1000多條。
素來被認為是跟風大本營的抖音app上,家暴妝的視頻播放量也近8萬次。
她們的淤青以假亂真。
還有的網紅直接給出了化妝教程。
在她們眼中,能畫好家暴妝,好像是一個了不起的技能。
還有一些人,雖然臉上被塗得亂七八糟,但還是凹出了各種姿勢,力求給觀眾一種楚楚可憐的觀感。
甚至還有嘻嘻哈哈說著:朋友們都以為我被家暴了,哈哈哈。
而這個妝容因為太火的緣故,在某app上,直接出了一個「hurt」貼紙,讓那些手殘化不好仿妝的人,輕鬆get家暴妝。
許多網友都覺得很酷,想要化這種「家暴妝」,網上颳起了一陣「家暴妝」的風潮。
如何評價這件事情呢?
我忽然想到一個詞,娛樂至死。
被家暴的女性每天的生活到底有多痛苦你知不知道?
她們每一天都活在擔驚受怕的恐怖之中,你可知曉?
如果憑空製造這麼多的假「家暴者」,真正的受害者會得不到幫助,你能否明白?
把別人的痛苦當娛樂,我真的已經不知道怎麼形容她們的無知和愚蠢。
臉上的傷疤是被家暴者的屈辱,結果一群網紅化著仿妝,還命名為「家暴妝」,掀起一股潮流,然後一群人評頭論足「怪好看的,什麼時候出教程」、「大神,你怎麼樣都好看」......
你讓那些真正受困於家暴的女性怎麼想?
這就是一種在別人傷口上撒鹽的愚蠢行徑!
那些化著「家暴妝」的網紅,是絕對沒有經歷過家暴的。
真正的家暴有多可怕?
據全國婦聯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並且有70%的施暴者不僅打妻子,還打孩子。
(圖源:人民日報)
而被家暴人的傷口,又是何等的觸目驚心!
這流著血的傷口,這高高腫起的額頭,臉上被毆打出的青紫印子,都是她們的噩夢。
甚至還有家暴致死。
溫州一名女性就被男友擊打頭部,不治身亡,而這慘不忍睹的一幕,被6歲的女兒看在眼中。
被家暴者身上的傷疤,又被名「看不見的傷疤」,她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離開施暴者,比如說精神控制、經濟控制、恐嚇、孩子綁架等等,讓她們無法離開。
而且她們很害怕自己身上的傷疤被人議論,至今為止還有許多這樣的言論:
「被家暴的婦女真沒用!」
「她還不離開,活該被打!」
「打一下多大點事情,夫妻吵架很正常,你就是太作!」
這都是這部分女性真正遭遇的痛苦,她們也許怎麼也想不到,這竟成了網紅們妝容的靈感來源。
這種無知的行為,對於遭遇家暴的受害者來說,無疑是二次傷害。
當一張張鼻青臉腫的面容出現在她們面前,又讓她們的痛苦和噩夢重演一次。
這種病態娛樂方式的流行,讓我感到可悲,這也深深透露出某些網紅們的無知、冷漠以及扭曲的三觀。
如果一切皆可娛樂,失去同理心和道德約束感,那我們該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那我們人類,又是何等可悲?
《娛樂至死》中有一句這樣的話: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其實不僅僅是「家暴妝」,她們甚至連「新冠病毒」都不放過。
病毒肆虐期間,有人竟然化起了病毒仿妝,還有人寫起了醫生和病毒的cp文。
還有前段時間流行的「軍閥的姨太太」,模仿者們著旗袍,踩高跟,舉著扇、綰著發,配上「霍元甲」bgm,一副雍容貴婦的姿態。
她們把軍閥和姨太太想像成霸道總裁和嬌妻的關係,可事實上,歷史上的姨太太們境遇都異常悲慘,她們像物品一樣被到處賤賣。
這樣的潮流,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一次,每一次,都能吸引一批追隨者。
失去了自己判斷力的年輕人,盲目地追隨大流,無底線地狂歡。最終,也只是淪為娛樂的附庸。
我認為娛樂可以,但是要有度,並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娛樂,你有沒有想過那些受害者是什麼感受?
如果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我們和野獸有什麼區別?
但凡有點人性,但凡有點同理心的人,都不應該加入到這場娛樂至死的風潮中。
人,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娛樂至死的結局到底有多可怕,可能很多人想像不到。
《現場直播》裡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頗有野心的電視節目製作人,製作了一檔充滿暴力、血腥和金錢的真人秀節目,吸引大量觀眾來看。
具體的內容是這樣,選出6位參賽者進行俄羅斯輪盤賭,每當輪盤轉到誰面前,誰就要用上了子彈的槍瞄準自己開槍,6顆子彈裡,5顆是空彈,1顆是致命的實彈。
賭贏了的人,可以贏得500萬美元,賭輸了的,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樣一場充滿刺激的現場直播,瞬間成為最受關注,最高收視率的節目。
所有人都在這一場娛樂至死的狂歡中獲得收益,節目製作人一夜成名獲得了更高的片酬,遊戲中贏了的人獲得了這輩子都花不完的錢,而狂歡的觀眾們也免費看了一場驚險刺激的現場直播。
只有輸了的人,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這些人的狂歡和收益,都建立在他的屍體之上。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相當震撼,當受害者被槍擊中,倒在地下,湧出鮮血,鏡頭立馬轉到了贏了的人身上,這個時候全場沸騰,所有人都在為贏了的人高興,而由於鏡頭的切換,他們都忘記了那個倒在血泊中的人。
這部電影揭露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現象:原來人是可以拿別人的苦難、傷疤、甚至是生命來狂歡的,而他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包括這一次也是。
杭州女子失蹤事件,大批網紅蜂擁而至,他們拿起攝像頭和手機對準失蹤女子居住的小區進行直播,全然不顧會對受害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無論保安和工作人員怎麼驅趕都趕不散。
家屬們陷入痛苦之中,而她們為了搶到第一手的流量和熱點,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還記得那個19歲跳樓身亡的甘肅女孩嗎?
在她坐在頂樓,圍觀的群眾裡,竟然有不少人「等急了」,催著她快點跳,甚至拍下視頻放到網上。
最後這個女孩被逼一躍而下。
他們的語氣裡,沒有對生命的憐憫,只有對獵奇的興奮,對流量的跪舔。
忽然想起魯迅先生筆下那些吃人血饅頭的看客們,只要死的人不是自己,不管是怎麼死的,不管對方有多悽慘,在他們眼中,都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或牟利的工具。
當毫無下限的娛樂變成精神鴉片,在令人上癮的同時,也在一點點蠶食人們的價值觀。
這是一個全民娛樂的時代,但這也是一個警惕娛樂至死的年代。
我依然認為作為一個人是應該有良知的,作為一個因為自己的言行會對別人產生影響的人更是。
我們不能為了流量和熱度而失去的責任和良知,更不能為了迎合大眾,而失去做人的底線。
記得一個前輩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作為一個媒體人,應該時時牢記自己的文字會對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這句話至今我都沒有忘記,也成為了我的人生信條。
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我們應該牢記自己的娛樂、自己的歡笑,會對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不能用笑聲代替思考,不能用消遣掩蓋苦難,更不能用娛樂至死的方式讓我們失去同理心和悲憫心。
娛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在這一場狂歡中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