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拿下17城,產業版圖擴張迅速但增收不增利,首創鉅大的「奧萊夢」任重道遠。
撰文/ 尹璐
編輯/ 盧泳志
01
上半年虧損1.2億
近日,首創鉅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鉅大」)發布的盈利預告顯示,公司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歸屬公司擁有人淨虧損不超過約人民幣1.2億元。
這一數據與2019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降幅較大,去年同期其淨利潤約2271萬元。
關於虧損原因,首創鉅大歸結為「結轉收入減少、疫情影響等因素」。
首先,2019年上半年,以濟南奧萊為代表的物業銷售收入實現結利,2020年上半年集團達到可結轉收入狀態的可售物業大幅減少,物業銷售收入同比減少約92%。另外,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奧特萊斯店鋪長期閉店或控制營業時間,導致人流量急劇下降,銷售業績下滑明顯。
另外,首創鉅大在1月23日-2月29日期間,對旗下12家奧萊約3000餘個入駐商戶,實行免租、免扣率、免物業費、免推廣費等優惠政策。此項政策為商戶減免費用超過億元,無形間增加了自身的資金壓力。
除了疫情對商業地產運營商帶來的巨大衝擊,自身的經營模式也是造成首創鉅大虧損的因素。
為了給項目後續開發建設資本支出提供充裕的流動性,首創鉅大開展了各種融資活動,這就導致2020年上半年財務費用同比增長約30%。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成本的增加無疑是雪上加霜。
針對上半年虧損的情況,首創鉅大也表示,目前集團有多個奧特萊斯項目現正仍處於開發階段,又或處於開業初期或預計將於未來數年內開業,導致預期利潤下降的情況,預期將於未來數年內持續。
02
連續3年增收不增利
查閱首創鉅大近6年的財務數據,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增收不增利。
自從2014年借殼上市後,首創鉅大業績增幅明顯,2014年-2015年的營業收入保持連續增長,分別為2.64億元、8.26億元、9.98億元。
2017年,首創鉅大營業收入經歷斷崖式下跌,從2016年的9.98億元降至5.12億元,降幅高達48.7%。
隨後,首創鉅大營業收入開始大幅上漲,2018年、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24億元、18.65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從2017年的1.13億元,降至2019年的虧損2.24億元。
如此看來,雖然首創鉅大擴張的速度非常快,但貌似一直沒賺到錢。
近些年,首創鉅大將奧特萊斯的布局從一線城市轉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目前在建和即將開業的項目都集中在二線城市,可見二線城市是首創鉅大未來發展的主戰場。
「首創鉅大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的方向無疑是對的。」首創鉅大CEO馮瑜堅曾表示,商業地產是天然具備集中度的行業,就看誰最先成規模,誰最先找到發展方向。
不過,商業地產不得不面對運營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的事實。首創奧萊項目位置大多一般,從才拿項目到營業預計要兩年時間,從運營到成熟又需要5年左右。一個項目要經歷很長的培養期,一般要5-10年才能活躍起來。
有資深商業地產人士表示,首創鉅大這樣增收不增利甚至虧損的情況預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未來運營收益還有待觀察。
03
「五年二十城」目標遇阻
從2013年首個奧特萊斯項目開業至今,首創鉅大在這個行業中摸索了7年。如今首創奧萊擴張的規模已經佔據全國奧萊行業的半壁江山。
首創鉅大這樣的擴張速度令不少老牌奧萊開發商都「望塵莫及」。實際上,最早將奧特萊斯概念引入中國的並非目前做的最大的首創鉅大。
比首創鉅大再早的十餘年前,2002年,國內第一家奧特萊斯購物中心開業,它就是北京燕莎奧特萊斯。
2015年,首創鉅大由商業事業部更名而來,成為首創旗下發展奧特萊斯、城市核心綜合體及創新業務為主的商業地產平臺。在這之前,其為首創置業下的商業地產發展事業部。
同一年,首創鉅大正式提出「五年二十城」的目標,預計到2020年, 20家首創奧特萊斯全部開業運營。
2016年,其控股股東首創置業,將其所持有的北京房山、湖州、崑山3個奧特萊斯項目注入首創鉅大。
隨後在2018年10月,首創置業與首創鉅大訂立第二份不競爭契據,取消地理劃分的安排,以土地及物業用途、商業模式進行劃分。這就使首創鉅大在拓張的路上不再受限制,不再拘泥於之前約定的17座城市。
打破了區域「藩籬」後,杭州、南昌、武漢、合肥、濟南的首創鉅大奧特萊斯接連開業。
據2019年財報顯示,首創鉅大新開業濟南、北京房山二期、西安、重慶4個項目,累計開業項目達12個,超過了王府井、杉杉等老牌奧特萊斯。
首創奧特萊斯布局
來源:首創奧特萊斯官網
如今,首創鉅大已開業奧特萊斯12個,建設中的項目有4個,預計2020年開業項目1個,共布局17城,位列全國奧特萊斯規模化之首。
儘管城市布局和開業項目數量均穩居行業第一,但首創鉅大幾乎很難完成2020年「五年二十城」的目標。接下來,如何扭虧為盈應該是首創鉅大要解決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