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相信,月捐會真的把錢用在山區的孩子們身上,那我就用親身經驗證明給他們看。」
01
以兒子的名義開始月捐
梁敏女士月捐已經堅持了5年,從雙胞胎兒子5歲到現在,以兩個兒子的名義,一對一捐贈。
為什麼會開始月捐呢?源自一個溫馨的故事,她小時候有一個筆友,兩人一直堅持給彼此寫信。因此,她希望這個世界的遠方,也能有一個人與自己的孩子發生一段不尋常的故事。
第一次收到山區孩子的信件和照片,信裡面歪歪扭扭的字,讓他們知道,那個孩子12歲才開始讀一年級,雖然很艱苦,但他能夠堅持讀書,照片中的孩子小小一隻,讓人心疼。
她跟兒子分享,這個世界有很多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人,他們處在艱難的環境裡,我們要珍惜和感恩現在的生活,也要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梁敏女士相信在這樣言傳身教的過程中,她的兒子們更能夠體諒他人,為社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堅持月捐的這段時間,梁敏女士也經常跟身邊的朋友分享這種形式,但是和她一起加入月捐的朋友寥寥無幾。
她知道,是信任的問題,他們不相信捐助的錢會用在實處,因為不信任,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不會去做。因此,她萌生了要證明的念頭。
02
愛需要互相給予
這樣的機會剛巧出現。帶著兒子一起開始探訪之旅,每個月捐贈的錢到底幫助了哪些人?用在了哪些地方?
來到會澤,梁敏女士給村裡的孩子們分享了一節兒童情商課。通過遊戲,情景再現,角色扮演等一系列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學會自我認知,情緒管理,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尊重他人,學會合作,學會鼓勵和感謝他人。在此過程中,努力幫助孩子們遠離「成長問題」。
上課時她看到,每一雙眼睛都充滿了欣喜,他們的眼睛散發著光芒,渴望汲取知識,嚮往更美好的世界,他們渴望變得更優秀,因此很專注的聽課,積極給老師反饋,作為老師的梁敏女士感受到被尊重。
課程結束後,梁敏女士向孩子們表示感謝,因為她在孩子們的眼神裡看到了愛和努力。山區的孩子不僅僅是缺物質,更是愛,在這堂課上,他們給予彼此愛和關注,孩子們的努力也被所有人看到。那刻,不存在捐助人與受助人,彼此都是朋友。
03
在公益中改變對公益的看法
親眼見證基金會所做的事情,親自了解到山區孩子們的需求,真正改變了梁敏女士對公益的看法,「加油一起成長」項目是真正在做實事,幫助貧困山區孩子們,讓他們擁有讀書甚至改變命運的機會。
她把這次探訪發生的事情傳達給身邊的朋友們,發動朋友圈宣傳月捐,很多朋友們開始了解公益活動,看到梁敏女士探訪的照片,被孩子們所觸動,逐漸開始加入月捐,加入「加油一起成長」計劃,梁敏女士已經帶動二十多位朋友加入月捐,每新增一位月捐人就多一位山區的孩子得到幫助。
就像扶貧基金會所倡導的「改變,源於每個人的堅持」,相信自己的行為能夠改變山區的孩子們,守護他們眼中熾熱的光芒。
相信相信的力量
相信我們的努力並不渺小
相信我們能夠守護他們
相信有一天他們能夠走出大山
擁有自己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