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發現「兵馬俑」,不過不能與我國的相提並論,只能算是玩具

2020-12-22 三分鐘遊世界

文/1

眾所周知,兵馬俑是我國著名的景點之一,這是秦始皇為自己製作的護陵擺件,到了今天,它被當成是世界奇蹟,還有很多沒有完全開發出來。據說這些兵馬俑在剛出土時是彩色的,由於接觸到空氣才褪掉了顏色,所以絕對在沒有研發出保護技術之前,不再挖掘。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以為我要推薦你去西安看兵馬俑呢?其實不然,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秦始皇的模仿者,他是一位日本的富豪,在了解到我國的兵馬俑之後,花了60億日元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室外的兵馬俑。

它所塑造的這些兵馬俑一共800做,每一座都是出自雕刻大師之手,讓人意外的是,這些雕像大多是按照自己的親戚朋友模樣雕刻的,還有一些是按照佛像雕刻的,十分的奇特。還為它們起名為「是佛森林」。

你能想像到那個畫面嗎?一進家門,你的各路朋友都變成石像矗立在你家院子裡,面帶微笑的看著你,光是想想我就瘮得慌。真想不通這個人是怎麼想的,這些石像不僅需要耗費巨大的資金雕刻,還需要請人來打理。

剛開始這裡只是富豪的私人花園,但隨著有人發現了這些雕像之後,這裡逐漸吸引來了眾多攝影愛好者,通過他們的宣傳,讓這裡無意間成為了一處熱門的旅遊景點,當傳到網上之後,有很多網友覺得這是中國兵馬俑的翻版。

其實它與我國的兵馬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我國的兵馬俑已經脫離了雕像,是歷史悠久的文物,而且能反應出我國古代輝煌的歷史,而日本的這些「兵馬俑」不過是富豪的玩具罷了,或許等幾千年之後,才能與我國現在的兵馬俑平起平坐吧。

哦,忘了告訴你,日本的這個「兵馬俑」就在富士山室內,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打個卡,畢竟這些年來去日本旅遊的人數突飛猛進,如果你正好在它的附近,去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知你對這些日本的「兵馬俑」有什麼看法呢?可以通過評論與大家一起交流。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兵馬俑裡面有真人嗎 帶你了解我國古代真人肉身泥塑
    秦始皇,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稱皇的男人,生前修築萬裡長城存留至今,死後埋入的"秦始皇陵"亦是我國的一大奇觀,秦始皇陵中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那千人千面的兵馬俑,1974年出土的千件秦始皇陵兵馬俑個個面貌不一,栩栩如生,聯想始皇殘暴,讓人不禁懷疑兵馬俑是不是用真人燒制而成?
  • 兵馬俑被日本借走展覽,日本小夥卻將其砸碎,中國的做法令人稱讚
    兵馬俑在唐朝時期,兩國頻繁的往來,日本吸收了太多唐朝的文化,在後來的發展中一度就有小中華的稱號,所以日本方面向我國提出,想外借我國秦始皇兵馬俑在這一天作為展品展示。秦始皇兵馬俑作為我國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可以說非常的珍貴了,是我國古代文明的一張名片,曾有200多位各國元首帶到此地做過參觀。對於日本這個請求也顯示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國出於對兩國友好邦交的考慮,在慎重考慮過後同意借出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的兵馬俑。
  • 日本暴徒衝進展覽廳,將兵馬俑推倒致破碎,中國的回應堪稱絕妙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一直非常複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中國發動法西斯主義戰爭,這場戰爭中國人民受盡了屈辱和磨難,所以中國人在這段歷史的傷害下,無法喜歡日本人。尤其是南京大屠殺事件,基本上大多數南京人對待日本人的態度是非常強烈地。比如說,海清作為南京人,就曾表示過,雖然出生於和平年代,不能對現在的日本有任何的不滿,但是她身為南京人,沒有辦法與日本企業進行合作。
  • 兵馬俑用真人燒制而成?專家對殘缺的兵馬俑進行研究,終真相大白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大家應該聽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故事,秦始皇也是我國第一個稱為皇帝的統治者,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爭議數不勝數,但不得不承認他在統一六國這件事上起到絕對的作用,功不可沒。
  • 無論是在秦始皇陵還是在江蘇特大漢墓之外發現兵馬俑,太令人震驚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804,閱讀約2分鐘如今,只要提到兵馬俑,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始皇陵。一方面是名氣太大。另一方面,它的兵馬俑幾乎是最先也是最受關注的。但事實上,秦始皇陵並不是我國唯一有兵馬俑的地方,江蘇也是如此。上世紀末,江蘇省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漢墓。它的主人是漢代七國之亂時的楚王。當時,漢景帝要割掉諸侯國。而七國諸侯國自然都不願意聯合起來造反。其中,領頭的是吳王,第二大的是楚王。但戰爭的結果,吳王失敗了,楚王為了保護家人而自殺。
  • 兵馬俑中間的「土牆」為何不能挖?裡面有什麼寶貝嗎?
    去西安看過兵馬俑的人都知道,在兵馬俑坑中,除了那些形態各異的兵馬俑以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兵馬俑中間的那一道道「土牆」。按理來說,專家們在清理完俑坑以後,這些沒有「價值」的土牆也應該將其弄掉,然後將所有的兵馬俑都給排列起來,相互之間沒有什麼阻擋,看上去豈不更好一些?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土牆非但不能挖,還得好好將其保護起來。為何呢?難道是因為裡面有什麼寶藏嗎?當然不是,它實際有更大的用處!
  • 日本富豪建日式「兵馬俑」,本想留名於世,如今卻無人前來
    我相信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曾經是我國千古一帝秦始皇下令的, 據說這是為了秦始皇死後繼續在地下世界留下皇帝,據說那是不可能的,現在兵馬俑也是中國古代史的象徵,不僅是中國人,很多外國人也想看。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日本也有這樣的「兵馬俑」,是現代建築,和中國的兵馬俑大不相同, 今天我們來看看日本的這個仿造兵馬俑。
  • 被日本人摔碎,被美國人掰斷手指,兵馬俑出土後,受過哪些劫難?
    秦始皇兵馬俑,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說他受過哪些劫難,其實他從出土開始,就已經開始了歷經劫難了!1974年2月,秦皇兵馬俑被一對農民發現,然後考古學家進行挖掘,幾千個兵馬俑直接面臨第一次劫難!今晚到了1997年,中國考古隊已經有了,防止漆皮剝落的技術,但是面對2000多年的磨損和服飾,最多也只能維持現在的樣子。技術的不到位,也是兵馬俑停止挖掘的原因之一。兵馬俑出土以後,震驚了世界,也成為參與世界展覽的主要作品之一,兵馬俑在異國他鄉也遭遇了眾多的劫難。
  • 60多年前在日本流行的玩具如今風靡中國,不過別讓孩子經常玩
    對於這款玩具的評價,也是參差不齊。其中有位市民就說到:"隔壁鄰居家的小孩,有天在廣場玩這個跳跳杆,不小心就摔倒了,還把門牙都磕掉了,還是挺危險的。"日本淘汰,變成垃圾原本以為這個"跳跳杆"是我國發明的,其實並不是。早在60年前,就在日本流行開了。
  • 兵馬俑中間的土牆,為何不能挖?它的作用是什麼?
    兵馬俑的出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對於兵馬俑的研究一直都是一個讓人熱議的話題,現在在西安兵馬俑已經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但是只要是去過西安,看過兵馬俑的大家就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每一列兵馬俑中間都會存在一堵牆。這堵牆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什麼不把這堵牆移除掉?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堵牆,專家們之所以不去挖掘開來,是有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原因的。
  • 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農民得到了13美分的獎勵
    說到秦始皇兵馬俑,必須說當時打井後發現兵馬俑的農民,如果不是他,現在的奇蹟兵馬俑會在哪裡呢。即使有人發現兵馬俑,誰能保證他不會被逐利的欲望所困擾,賣文物賺錢。發現兵馬俑的農民是兵馬俑的創始人,他給國家帶來了一定的財富,讓後人看到了兵馬俑的全貌。
  • 日本60億建造的「兵馬俑」,由於雕像恐怖詭異,至今很少有人去
    隨著中國這幾年的發展,旅遊已經越來越火了,旅遊一方面給人釋放了壓力,還給很國家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隨著我國越來越強大,如今在世界上也有了話語權,讓很多外國遊客來到中國後,表示非常的喜歡。中國是一個歷史文明古國,並且在很多的名勝古蹟裡面,位於西安的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這裡出土的兵馬俑神態生動,形態各異,絕對是古代雕塑的精品,然而在日本,有一個富豪花了60億,建造的的日式兵馬俑,因為雕塑恐怖詭異,至今沒有人敢去。
  • 兵馬俑難道是真人燒制?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天下大白
    秦始皇陵聞名世界,墓葬所屬的兵馬俑群被挖掘那天起就備受萬眾矚目,如果你參觀過秦始皇兵馬俑就會發現,這些兵馬俑的臉和表情栩栩如生,而且每個兵馬俑的身形和衣著都不一樣,仿佛真人一般,他們千人千面,沒有一個面孔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些兵馬俑難道是真人燒制的?想想就有些毛骨悚然。
  • 兵馬俑是由真人燒制而成?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專家揭開了歷史謎團
    對於我國燦爛的5000年文明來說,其中湧現出了許多令世界嘆為觀止的文物古蹟,尤其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更是讓無數人嘆為觀止,如此精湛的雕刻技藝也讓很多人都不明覺厲,這是否真的由真人填充至陶土之中製作而成?
  • 兵馬俑中,發現一張連專家都難以解釋的「臉」,如今禁止出國展覽
    「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也是如此,原本我們並不知曉它的存在,但當它出土後,我們才知曉中國有這麼豐富生動的物品存在。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人殉葬的風俗,人殉制度最興盛的是商周時期,不過到了後期就慢慢地改變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蕩,人殉制度又死灰復燃,而秦國率先對這種制度提出了不滿,公元前384年,秦國廢除了人殉制度。
  • 第一位發現兵馬俑的農民,後來過得如何?只拿了三十塊錢還被人說
    對於兵馬俑的發掘和保護臨潼縣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趙康民等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下對兵馬俑做了修復和保護工作,那麼第一位發現兵馬俑的老農民,在之後又有著怎樣的遭遇呢。那是1974年3月臨潼西楊村村民為了打水井灌溉莊稼,意外發現了兵馬俑,當時在土裡挖出來幾個陶人,一開始的時候還帶著顏色就像正常人一樣,但是沒過多久就變成了沒有顏色的陶俑,村民們都害怕不敢上前,他們的領隊楊志發卻將一個"泥人"帶回了家。
  • 兵馬俑竟然也能組裝!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近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上發表了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該研究表明: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
  • 臺灣要把「無價國寶」借給日本,之前的兵馬俑已經碎了!
    究其原因,除了這樣一篇彰顯我民族忠義的文稿,被臺灣當局以「獻媚」的目的出借給日本方面展覽,是民族情感上所不能接受以外,更為重要的還是出於文物保護的目的。都說「紙壽千年,絹壽八百」。還記得兵馬俑嗎?1983年,應大阪建城四百周年展會邀請,中國秦始皇兵馬俑前往日本,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兵馬俑接受了120多萬人次的觀賞,考慮到觀賞效果,部分兵馬俑並沒有設置玻璃櫥窗,而且盲人也可以通過佩戴手套觸摸兵馬俑。
  • 歷史揭秘:秦始皇為何非要打造兵馬俑?
    兵馬俑最大的特點就是栩栩如生,每一尊兵馬俑的表情都是不盡相同,可見當時的工匠在兵馬俑上面絕對是非常用心的。在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很多專家都是大為不解的,畢竟誰也不敢相信這批文物的規模竟會如此之大。當時除了兵馬俑,專家們還發現了很多的兵器,而這些兵器上面還被雕刻上了一些精巧的銘文。
  • 直到「兵馬俑」也推出手辦,我才意識到:原來手辦並非日本人專屬
    不過長久以來,或許是因為二次元誕生於日本,加之日本動畫也幾乎保持著每個季度近百部新番的程度來填補動漫迷們的精神空缺,於是在不少動漫迷的眼中,凡提及手辦,都會不自覺地認為這就是日本動畫的代名詞。「兵馬俑」手辦推出,形象逼真,肢體可活動從如上截圖可以看到,這是一款取材自秦始皇年代的兵馬俑石像的手辦創作,而區別於前文作品的斑斕色彩,這很顯然是一款通體擬真石頭的另類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