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報記者 李智力 本報通訊員 楊 寅 彭錦帥 張雲鶴
近日,在獻縣臨河鄉趙三角村趙金如家中,一輛裝滿西紅柿的廂貨正從他家發出。
「這是今天最後一趟拉西紅柿的車了。」趙金如笑著說,「咱這西紅柿今年都賣進了全國連鎖的永輝超市,不是好品質的蔬菜進不去呢。」
走進趙金如的溫室大棚,一串串鮮紅豔麗的西紅柿像小紅燈籠一般展現在眼前。「好看吧!這西紅柿色澤多漂亮,這些都是今年剛引進來的新品種。」趙金如隨手摘下一串西紅柿說,「咱的西紅柿現在不僅賣到了北京、天津,最遠的地方還到過雲南呢!」
作為趙三角村最早開始種植溫室大棚的人,趙金如從2016年開始,就種植了溫室大棚。種植的規模也從剛開始嘗試的1個棚,逐漸擴展到了現在的5個棚,每年的總收入基本穩定在10餘萬元。
2003年,趙金如放下了北京的生意,抱著「守著家門也要掙到錢」的想法,選擇了回鄉發展。「最初的幾年裡,我先後嘗試過養雞、養羊、種冷棚的路子,都不盡如人意。」趙金如說,最終選擇與溫室大棚結緣,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
2016年,臨河鄉政府鼓勵村民種植溫室大棚。趙金如有一位饒陽縣搞溫室大棚的朋友,支持他一起發展溫室大棚。「有人教技術,還有補貼,怎麼合計,都能掙錢。」趙金如說,種植的頭兩年趕上了好年景,建的大棚不僅回了本,還掙了些錢。
嘗到甜頭的他,用賺來的錢又建了幾個大棚,達到了5個。
看到了趙金如家的好收成,趙三角村的村民在羨慕之餘,也都紛紛建起了溫室大棚,還湧現出了不少的「後起之秀」。「有了榜樣,有了技術,鄉政府還支持咱們,那還擔心啥。」趙建林就是其中之一,他一鼓作氣,建成了20多個大棚,成了全村溫室大棚最多的種植大戶,一年的收入就達到100多萬元。
「最初在村裡種溫室大棚的人,大都是上有老人要照顧,下有子女要教育,出去上班也不現實,就想守著家門也能賺到錢。」趙三角村黨支部書記趙佔周說,家裡有幾畝地,建幾個溫室大棚,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比種別的強多了。如今,趙三角村已發展500多個溫室大棚,一眼望去,致富的大棚連成了「海」。
趙三角村溫室大棚種植產業在發展起來的同時,也被不少蔬菜大商「盯上了」,「分地割據」式的搶購當地蔬菜。村民們和這些蔬菜商都建起了微信群,誰家的西紅柿、瓜果熟了,就在群裡曬個照片,當天就會有蔬菜商上門查看,第二天就能被拉走,村民們的銷路不用愁了。村裡種植的西紅柿、瓜類產品常年供應北京、天津、石家莊、衡水、保定等各大城市和周邊蔬菜批發市場。
「村裡人在嘗到甜頭後,勁頭更足了,大家沒事兒時就在微信群裡面討論技術、市場行情。」趙佔周說,規模越大,越要懂得了解市場行情,大家抱起團兒來,才能共同走上致富路。
來源:滄州日報
微信號:xianxianfabu
官方微信
獻縣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
縣域新聞權威發布
獻縣
發
布
郵 箱:xxxcbxwk@163.com
原標題:《滄州日報 | 新鮮蔬菜直供京津大城市 ——獻縣趙三角村溫室大棚種植闖出致富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