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項目組有個同事,在工作之餘坐下休息了一會,他剛打開手機查看消息,一轉頭就睡著了,手機屏幕還亮著。」回憶起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1995年出生的中建三局二公司員工尚曉風對財經網提起了這個讓他印象深刻的瞬間。
春節期間,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峻,武漢參照小湯山醫院的模式,建設了疫情專用醫院「火神山」醫院。在全國上千萬「雲監工」的關注下,火神山醫院從1月24日起動工、2月1日竣工,建設9天,2月2日交付使用,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奇蹟。
火神山醫院建設奇蹟的背後,是包括中建三局在內的所有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每個人都在以透支狀態推進工程建設。
而財經網也有幸採訪到了中建三局的兩位95後員工,通過他們的經歷,來看一看那場振奮人心的戰鬥。
有戰必應,火神山上奮勇向前的95後
大年三十晚上九點,正在跟家人吃年夜飯的中建三局二公司員工郭童在工作群裡看到了公司參建火神山醫院的號召,看到消息他第一時間在工作群裡報上了自己的名字。
「報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擔心,可能是我比較年輕,我當時就想著一線建設需要人,我就直接報名了。」在接受財經網採訪時,郭童回憶起當時報名的內心想法。
出生於1997年的郭童,今年剛滿23歲。
同一時間,正在老家襄陽吃團圓飯的尚曉風也看到了這一消息,但因為沒有找到報名的途徑,又不能貿然前往項目現場打亂建設節奏,尚曉風有些焦急。
在獲得公司批准後,尚曉風連夜從老家襄陽驅車趕往武漢,在經過5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後終於到達現場。
「當時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項目非常緊急,但我又不能貿然前往。所以我大年初一就開始跟公司溝通如何去現場支援,後來我得知火神山醫院項目嚴重缺人,我就立刻報名前往了項目現場。」尚曉風對財經網表示。
「我在武漢呆了7年多了,武漢也是我第2個故鄉,我對武漢也是很有感情的,前往火神山現場支援同樣也是我的責任。」
作為95後,郭童和尚曉風的背後都有來自家人的支持。
「我媽媽說只要你想做,你就去做,我是支持你的。」在談及家人的支持時,尚曉風說,「當時決定報名的時候,我也給我爸爸打了個電話,他很支持我,也希望我去出一份力。」
郭童也表示:「當時做出前往一線支援決定的時候,家人也是很支持我的。」
每天近20小時的連續工作,仍堅守前線一刻不離
在火神山醫院交付前的一個小時,已經在工地現場連續工作近30個小時的郭童突然頭暈目眩,主管領導發現了他疲憊過度的異樣,立刻命令他趕緊休息。
「忙的時候扒兩口飯就趕緊去對接工作了,有時候忙起來連飯都來不及吃。」郭童對財經網描述了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的繁忙狀態。
在火神山建設現場,工作人員經常飯還沒吃完就又再次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已是常態。
「有一次我剛吃了兩口飯,臨時有一批工人需要安全檢疫,我趕緊喝口水咽一下。平時因為工作的隨時性,我們吃飯也都沒有準點,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吃涼的。」尚曉風回憶道。
「每個人都在全力投入工作,都想著趕緊把醫院建設好交付使用,這樣就能越快的幫助疫情控制。」
尚曉風在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主要負責工地現場的防疫安全工作,每天及時給項目現場消毒,給工人量體溫、發放口罩。
「因為我們工期很緊,工人數量多,人員流動性又很大,防疫工作的強度很大,每天我早晨6點就上班,一直工作到夜裡11點。」
尚曉風說:「所有人都很累,因為疫情防治需求緊迫,工作人員都是連軸轉,在工作間隙休息時,隨便躺在地上就能立刻睡過去,我每天看見這些都很感動,也很難受。」
(在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做防疫檢測的尚曉風)
作為一個95後,這是年僅23歲的郭童第一次碰到如此緊急的建設任務。在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郭童主要負責部分建設工地給排水的技術對接與現場施工處理。
「由於項目建設時間要求快,具體的工作面鋪的太開,每個點都得盯到,所以我每天的工作狀態就是不停地走,不停地幫工人解決問題,協調材料,上報計劃。」
在火神山項目工地上多點對接的郭童每天要不停的來回走動,在微信運動裡的步數都能到3萬多步。
見證多個感人瞬間,火神山之後再次逆行
火神山醫院按時交付使用後,郭童與尚曉風沒有離開工作前線。
郭童在火神山醫院建設工程結束後,瞞著母親繼續留在醫院現場做後期維護,每天要穿著防護服進入隔離區多次,完成一系列醫院正常運轉的維修工作。
對於母親的擔心,他還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自己已經離開前線,讓母親不要擔心。
談及繼續留在前線的原因,郭童說道:「火神山醫院的維護保障其實是更危險的工作,理應需要一些身體好的、年輕一些的人留下來,這樣危險係數更小一些。」
「因為總要有人留下來,像我這樣的年輕人還是更合適一些。另外我對火神山醫院的現場也更熟悉,也容易把危險降到最低。」
尚曉風則是轉戰到雷神山,繼續支援一線建設工作。
2月26日,財經網在撥通尚曉風電話的時候,他仍然在處理雷神山醫院項目的後期工作。
而這一天尚曉風在工作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在前往雷神山醫院工作的路程中,他所駕駛的汽車出現了爆胎,在自己手動更換備胎後,又繼續開始了工作。
(2月26日晚,尚曉風在朋友圈發出了雷神山醫院工作的照片)
郭童與尚曉風在建設火神山、雷神山的工程中,既是奉獻者,也是見證者,他們也向財經網分享了火神山項目工友們令人淚目的感人瞬間。
「我記得有一個身邊的參建工人,因為家裡有突發急事,工作了六七天不得不提前離開了。但是那位工人走了之後,還給我們項目工友們捐了很多口罩和手套。」
「我還記得那位工人離開時的遺憾,他當時說自己半路當了逃兵,但我覺得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工人。」回憶起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的感人瞬間,郭童對財經網說道。
「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到時候想睡個好覺,起來再吃碗熱乾麵。」靦腆的郭童對財經網說出了自己的小小願望。
尚曉風想「疫情結束後,先好好睡一覺,好好陪陪父母,再去找個女朋友。」說完後又害羞的笑了笑。
郭童與尚曉風作為95後新生代力量,是無數年輕人在疫情前線奉獻的縮影。相信在十四億中國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早日戰勝病毒,重新回到燦爛的陽光下。
【作者:臨冬】 (編輯:侯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