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在虛擬世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虛擬世界真實存在

2020-12-27 俗夫論科學

筆者龍葵草

前兩年,著名導演史匹柏拍攝了一部名為《頭號玩家》的科幻冒險電影,這部以虛擬實境為題材的電影吸引了許多觀眾進影院觀看電影。該電影塑造了一個充滿虛擬實境技術的世界,故事發生在2045年,男主角在虛擬世界結識了其他四位夥伴,並一起踏上尋找彩蛋的徵程。看完電影後不少觀眾感嘆於虛擬實境技術的先進,對未來的VR技術發展充滿期望。

在現實中,隨著晶片、傳感器、顯示器等技術不斷地發展,普通人已經能夠接觸到VR技術。但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虛擬實境技術被認為是處於初級的技術,如果要讓體驗者感受到完完全全的沉浸式體驗,還需要提高整體的技術水平。那麼伴隨著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虛擬實境技術是否能在未來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VR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VR即虛擬實境,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模擬器」。據了解,世界上最早的模擬器是發明家愛德華·林克在1929年設計的訓練模擬器,該模擬器的主要用於訓練飛行員。過了將近三十年後,一位名為莫頓·黑裡格的工程師設計出了多通道仿真體驗系統,該系統比飛行模擬器更接近於現代意義的虛擬實境。

1963年以前屬於虛擬實境的前身階段,1963年到1972年這一技術才迎來萌芽階段。首先是伊文·撒得蘭在1965年發表了關於如何提高用戶視覺體驗的顯示技術,3年後他成功研發出了第一款帶有跟蹤器的頭戴立體顯示器,這讓虛擬實境技術在硬體上建立了基礎。虛擬顯示技術除了讓人身臨其境之外,還需要讓虛擬內容與現實體驗者之間產生互動。

於是1972年第一款交互電子遊戲問世,之後的發展一直到現在都屬於第三階段。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實境」這個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1984年,90年代後三維圖形生成技術、多傳感器交互技術和高解析度顯示技術相繼加入到VR技術中,使這一種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時至今日,虛擬實境技術仍在不斷發展,誰也預測不出它的未來。

對於虛擬實境技術現在以及未來的發展,筆者認為它和自動駕駛技術一樣分為多個級別,因為每一個級別都意味著技術水平和用戶體驗有實質性的突破。現階段我們所接觸到的虛擬實境技術屬於初級水平,通過一副VR眼鏡,我們能夠看到虛擬中的人物和場景,體驗效果還是比較真實的,而且許多網購平臺都有售賣這樣的眼鏡。

但根據不少用戶的反饋,他們在使用了VR眼鏡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眩暈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根本原因在於多傳感器、中央處理器的延遲。我們用肉眼看天空,只要一抬頭就能立即看到。但是通過VR眼鏡看天空,抬頭後需要過一會才能看到虛擬世界相應的內容。除了抬頭之外,左右搖晃所造成的延遲也會讓人產生眩暈感。

初級水平的虛擬實境技術還無法讓我們的感官與虛擬世界進行無縫連接,而中級水平的虛擬實境技術則減小了實際感官與虛擬世界的距離,這一點由計算機模擬生物電信號來實現。人體所產生的所有感覺都會通過神經通路傳導到大腦,外界的刺激以電信號的方式進行傳播,而計算機也可以通過電信號傳輸指令。

因此如果能讓計算機模擬人體內生物電信號的產生、傳遞以及處理的全過程,然後再與VR設備的多傳感器進行結合,那麼信號傳輸的延遲就會大大減少。這個水平的虛擬實境技術還需要人類保持健康的軀體,失去了軀體意識也將不復存在。但如果能將虛擬實境技術發展到高級水平,那麼軀體的存在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人的意識可以獨立於軀體在計算機中運行。

當然以現在的計算機技術是無法承載起人類複雜的意識系統,而新興的量子計算機則有可能成為接受人類意識的載體。這種水平下的虛擬實境技術已經足以實現某種程度上的「永生」,一個人雖然肉體會衰老死亡,但只要在他(她)的意識和思維能以程序方式或其他方式存入計算機中,那麼就相當於永久進入了虛擬世界。

目前人類的虛擬實境技術還處於初級水平,同時在不斷向中級水平邁進,那麼這項技術在現實中已經有哪些應用了呢?首先是在娛樂行業的應用,依託虛擬實境技術的電子遊戲、電影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三維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的真實感。VR技術在教育行業也有所應用,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知識內容。

與以往的被動式學習相比,這種激發學生主動式學習的方法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再者,虛擬實境技術在醫學方面也得到了重用。在進行一場大手術之前,主刀醫生可以通過建立病人身體的三維模型,然後在該模型裡進行一次模擬手術,這樣做有利於提高手術成功率。

虛擬實境技術還有其他方面的應用,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項技術的水平不斷提高,它將會引起更多行業的注意。回到文章開頭所提出的問題,虛擬實境技術是否能在未來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中呢?筆者認為這是值得期待的,但前提是要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提高用戶體驗,降低VR產品的價格。

目前市面上一部正規的VR產品價格一般超過2000元,而它所能給用戶帶去的僅僅是三維立體感受,因此許多消費者寧願去體驗館進行體驗,也不會購買一部VR設備。因此提高技術水平和降低產品價格,是需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相關焦點

  • 發現新大陸:虛擬世界的大航海時代
    來源於真實世界中的信息利用效率獲得了提升,從而讓我們的需求發生了所謂的「升級」。本質上來說,是我們對於信息的需求提高了。 當我們對於信息量的需求越來越高,來源於真實世界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就會涉及到一個信息的獲取效率問題。對於「獲取」這個行為來說,它有兩個階段分別是:傳播和接受。
  • 如果人身體死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大腦能不能活在虛擬世界呢?
    關於這個設定,很像是電影黑客帝國的內容,區別只在於黑客帝國中的人,身體並沒有死亡,而是整個身體進入了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而活在虛擬世界中。至少在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無法做到,當身體死亡之後,僅僅保持大腦存亡的狀態,這涉及到氧氣,血液的供給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人類的科技以及人類對腦的了解,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地步。至少目前還沒有看到類似的腦脫離身體能長時間存活的動物試驗成功的例子,更何況人類了。
  • 5大證據,證明我們的世界可能是「虛擬世界」!
    當你睜開雙眼,看見美麗的陽光和生機勃勃的萬物,當你觸摸世界感受自然帶來的親和體驗,一切都顯得那麼真實,你一定堅信這個世界絕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我今天要告訴你「這一切可能都是假的」,我們生活在一個設計好的虛擬世界你會相信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虛擬世界存在的證據。
  •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人類可能生活虛擬世界 2020-10-17 10:31:43 來源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真實的虛擬世界:從深度偽造到深度合成
    2014年,對抗生成網絡(GAN)被發明,由AI打造的虛擬世界大門初現。此後,「AI深度合成」(Deep Synthesis)逐漸從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普通人數字生活體驗的一部分。朋友圈中刷屏的換臉軍裝照、以假亂真的虛擬主播以及導航軟體中響起的明星語音都是這項技術的應用形式。AI深度合成帶來新奇體驗的同時也激起了眾多疑慮,「深度偽造」(Deepfake)的陰雲揮之不去。
  •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www.birdlife.org/asia/projects/helmeted-hornbill)如今一項全新的數據分析研究表明,我們生活在虛擬實境的概率,與生活在基本現實(Base Reality)——也就是非虛擬的存在——的概率幾乎各佔一半。
  • Decentraland、第二人生與虛擬世界的未來
    因為所有這些資產都是存儲在《第二人生》的運營方林登實驗室的伺服器上,伺服器存在被黑客攻擊可能,存在被關停可能,存在被篡改的可能。一旦林登實驗室停止運行,那麼,所有的用戶花心思構建的資產,都將不復存在。其虛擬世界的資產所有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用戶所有。
  • 既然人類能創造出虛擬世界,外星人能造出人類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現代社會許多人喜愛玩電子虛擬遊戲,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在虛擬世界中根本就不是什麼問題,飛簷走壁,擁有超能力,體驗各種精彩的虛擬人物故事劇情,這一切都能夠通過一臺電腦來實現。那麼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人類既然能夠創造出虛擬世界,那麼外星高等文明是否能創造出人類呢?我們知道,現代人類的科技發展不過百年的歷史,但就是這短短的百年時間,人類已經能夠登陸月球太空,能夠觀測到浩瀚的宇宙星空,發明出各種各樣的智慧機器人來輔助人類學習和工作,那麼比人類擁有更高等科技文明的外星人又能夠發明出什麼呢?
  • 《黑客帝國4》經典再續 基努·裡維斯重回虛擬世界
    黑客帝國劇照《黑客帝國》主要講述電腦黑客尼奧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原來只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虛擬世界,在現實的世界中,人類已經被自己所創造的機器奴役,大部分人類被當成養分安置在機器「母體」(虛擬世界)中,只有極少部分覺醒的人類還在與機器抗爭
  • 《瑞克與莫蒂》:編劇吐槽登月假象,瑞克並未逃離虛擬世界
    導讀:《瑞克與莫蒂》第一季第四集細節分析,瑞克並未逃離虛擬世界哈嘍大家好,我是夜蝠菌,瑞克和莫蒂是一部滿分動畫科幻喜劇,講述了瘋狂科學家瑞克和莫蒂的01第一季第四集劇情回顧第一季第四集是多重虛擬的故事,瑞克是全宇宙最聰明的人類,因此總有一些外星人眼饞他的發明
  • 科學家計算出我們生活在黑客帝國中虛擬世界的概率有多大?
    我們也許生活在誰的電腦裡,只是虛擬世界中的虛擬生物罷了。若真如此,維持我們這個世界的模擬系統很有可能是基於我們的觀察需要,來模擬現實帶給我們的感覺,而不是每時每刻都在模擬真實世界的每個角落,就好像我們在這個遊戲裡優先考慮渲染玩家可以看到的場景。
  • 【城市相冊】模型定製師:讓虛擬世界成為我的舞臺
    他說,得益於這個時代,才能「讓虛擬世界成為我的舞臺」。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之前我是一名自由攝影師,年初的時候受疫情影響,很少能接到活,當時背著一堆貸款,又失去了收入來源,很慌。後來,訂單越來越多,他租了一間工作室,並請來有繪畫基礎的朋友一起合作。「和正常上班打卡相比,自由職業的工作氛圍要更輕鬆一些,但你並不能鬆懈,因為一旦失去了創新性,你的作品對別人的吸引力也就到頭了。」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 研究者列舉4大「證據」,科學家也「無從辯駁」!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多年。從1981年開始,人類就一直在思考虛擬世界,2003年牛津大學的科學家聲稱,人類或許生活在虛擬空間中,這個觀點得到了霍金和馬斯克等人的支持。直到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我們是生活在虛擬世界的,更有人列出了某些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說法。微觀世界的狀態。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仍在不斷的進步,從近代科學興起以來,我們便一直探索與微觀世界。
  • 《洛克人VR:被盯上的虛擬世界》新預告 拯救被盯上的虛擬世界
    《洛克人VR:被盯上的虛擬世界》新預告 拯救被盯上的虛擬世界 《洛克人》VR遊戲新預告 拯救被盯上的虛擬世界
  • 人工智慧訓練,OpenAI 創造 Universe 虛擬世界
    在訓練人工智慧的時候,研究人員常常會構建一個虛擬世界,例如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了 Atari 學習環境,讓人工智慧系統玩 Atari 的老遊戲,微軟提供了基於 Minecraft
  • 人的身體死了,大腦是不是還活著,能不能在虛擬世界裡存活下去?
    「大腦活在虛擬世界裡」一樣,而這個機器人就相當於是「虛擬世界」,只有人腦,無人身體。因為我們一般在對死亡的定義是,生命停止,大腦停止運轉,心臟停止運轉等等,也就是生命系統所有的本來維持其存在的屬性的喪失且不可逆轉的永久性的終止。不過美國曾經發布這樣的一個研究,當人類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大腦還會繼續運作。這意味著人類的大腦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這個事實,所以如果能做大腦的對接, 不僅可以在死亡之前,也可以在死亡之後。
  • 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專家列出4個證據,根本難以辯駁!
    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專家列出4個證據,根本難以辯駁!自從進入科技時代,人類陷入科技帶來的樂趣中,甚至現實和虛擬都傻傻分不清。1981年,「缸中之腦」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與此同時,又引申出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生存的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呢?
  • 虛擬世界裡的黑色幽靈
    網絡詐騙最為多見2010年7月底,泉州市安溪縣公安局搗毀了一個虛假信息詐騙團夥,抓獲涉案人員蘇某平、蘇某廈、蘇某清等人。經審查,該團夥交代了其通過僱請他人在網上對外發布虛假中獎廣告單、向外地來電的事主告知其中獎情況,以需先付「中獎」金額1%的公證費和3%的轉帳費為由,進行多起詐騙的犯罪事實。
  • 日本「宅經濟」發掘虛擬世界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 豐在日本這樣一個只要不犯法、不妨礙他人,愛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多元社會氣氛下,「宅經濟」得到充分發展,甚至延伸到虛擬世界。日本媒體此前報導稱,一名叫近藤顯彥的日本「宅男」在推特上宣布,要與虛擬歌手初音未來舉辦結婚典禮。
  • 「城市相冊」模型定製師:讓虛擬世界成為我的舞臺
    他說,得益於這個時代,才能「讓虛擬世界成為我的舞臺」。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今年23歲的紅先森是一位模型定製師,從孩童時起,他就十分鐘愛玩具模型,「做模型,於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情感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