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號書店
換個角度看世界
人生的驛站
╱
三十╱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莎士比亞
作為人類文學史上豐碑式的人物,莎士比亞的這句話曾影響了很多人,而最近一檔刷屏的綜藝節目也引用了這句話。
這檔未播就先火得一塌糊塗的熱門綜藝,開播前0宣傳,開播十二小時內,首集播放量突破一億,某瓣評分也穩定在了8.5,可稱之為今年現象級綜藝之一,如果有之一的話。
可現如今綜藝節目此起彼伏,憑什麼這個這麼火?
1
嘉賓
同樣作為組團類型,前有青春有你,練習生等火熱節目,本已經佔據了很多擁躉,並且基本飽和了觀眾對組團選秀類的期待,而《乘風破浪的姐姐》不同之處在於,你很難把它定義為嚴格意義的組團,而是一場成名藝人的綜藝秀。
按理來說,組團選秀類節目的參選人員,往往是沒有出道,或者不是很出名的藝人,通過選秀的方式來出道,但再看看姐姐的人員名單,應該說是嘉賓名單:張雨綺,寧靜,丁當,萬茜,阿朵等,這些姐姐要麼是成名十幾年的前輩,要麼是大家經常熱議的主咖,專業上也是評審導師級別。
相對於小白類的參選人員,乘風破浪的姐姐人員名單,要麼自帶流量和龐大粉絲團,要麼自帶話題屬性,是熱搜的常駐嘉賓(雖然現在暫時沒熱搜了)。
這對節目組而言,省去了很多宣傳上的功夫,畢竟只要把名單公布出來,話題度自然會即刻傳播。而出道多年的姐姐們基本都有自己的經紀團隊,從化妝到運營,都是專業級別。
這些對節目宣傳和節目效果而言,都是「加分項」(曉明體)。
2
30
30是指節目參選人員有30名,也指30歲。
年齡到底意味著什麼?現在很多時候,當討論起年齡來,不再是個人問題,而變成了所謂人生標準的尺度,30歲了該怎麼怎麼樣了,哪怕自己知道,很多事情跟年齡無關,但似乎總有各種明示暗示,逃脫不過。對於姐姐們而言,她們已經跨過了30這個坎,她們歷經過風雨,也曾看到過彩虹,但在面對性別與年齡,生活與自己時,依舊還是有很多的坎。
30不再是年齡,而是所謂的標準,我不知道人生的尺度到底該用什麼來衡量?但要是用年齡的話,那無疑是最沒有說服力的一個。而節目的名字,乘風破浪,是對30的挑戰,也是對所謂標準的反擊。
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被這個數字切實地困擾著,年齡焦慮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主要問題,尤其對於很多90後來說。而節目組針對的主要人群正是這些人,也是節目裡很多嘉賓的粉絲人群。精準的定位,社會焦慮,讓節目御風而行,扶搖直上。
3
爽
我想這是很多人看節目的主要感覺,就是爽,痛快。但這都是有原因的,可以說是節目組的精心策劃。
實力
對於這些姐姐們,有顏值,有身材,更為重要的是,才藝都是專業級別,張口就來的高音,被作為教科書級別的舞姿,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節目屏幕右上角的【全開麥LIVE】字幕而感到無比舒適,這就是實力。不像其他的節目,要么半開麥,要麼就是車禍現場,除了可愛,很苦之外,剩下的就是人設了。
真實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劇本是永遠避不開的話題。真的有劇本麼?這個問題或許就像是薛丁格的貓一樣。但對於姐姐們而言,很真實,這個真實不管是感覺上的真實也好,還是事實真實的反射也好,總之觀眾買帳,對節目組來說這就是最滿意的結果。
我脾氣也不咋好的張雨綺;
親切勵志好阿姨的金莎......
這些反人設的自白,讓那些對於藝人都是完美的設定被錘得粉碎,以至於不僅熬夜看爽劇,還一邊看,一次把大腿都拍紫了,嘴裡還喊著:舒服!試問誰不想看爽劇呢?
懟
這就不得不說起被大家提過最多的話題,製作人。三位分別領屬不同領域的製作人負責對嘉賓打分。想想這個規則就覺得很有話題性,對已經有很多經典作品的藝人打分,打分?而且她們很多都是在各自領域已經站穩腳跟,還很有影響力的人。對她們打分?那不就約等於等著被懟麼?
而且以往的選秀節目,參選人員和導師之間基本不是對等的,參選人員沒什麼話語權,而導師則有絕對的話語權,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話語傾斜。雖然也有網友或其他參選人員對導師的點評不滿意,但相對於導師的人氣和地位來說,還是不對等。
這次節目的嘉賓,隨便拎出來一個,都能和製片人不相上下,而觀眾也有了十足的底氣,嘉賓對製作人的質疑,製作人的個人觀點(芒果TV體),想想就刺激。觀眾看著更刺激!
4
團隊
製作團隊自然不用說了,國內一流的綜藝節目團隊,規則,舞臺,後期,都讓人很驚豔(詬病)。而最主要的是,竟然能邀請到這麼多早已經成名的藝人來參加節目,就這一樣就很厲害。雖然有各種說法,「寒冬」,「疫情」,「過氣」等等,但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嘉賓成了一種記憶的載體,裡面有青春,有回憶,而又作為挑戰既定約束,反主流,反人設的宣言,自然得到很多粉絲的支持。
都說人生中困難的是開始,但更困難的是,重新開始。過去或許有失敗的陰影,有榮耀的皇冠,但重新開始意味著拋棄所有,衝破風浪,砥礪再前行。這需要智慧,需要實力,也需要勇氣。為姐姐們加油,也為自己加油,或許這才是大家都喜歡節目的最根本的原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