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芳齡十歲的那一年,周末去同學家玩的時候,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漫畫書——《七龍珠》。
從此以後,我的人生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再也沒能拔出來……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固有觀念:動漫是小孩子才看的東西,喜歡看動漫的男生都是宅男。
其實這個問題就很奇怪啊。
誰規定動漫只能給小孩子看?為什麼成年人就不能看動漫?在我的心目中,我一直都覺得:
動漫只是用另外一種形式,把故事表現了出來。
動漫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不同年齡段的人看動漫,會有不同的領悟:小孩子看動漫,看的是炫酷的場景,成年人看動漫,看的是人生。
對於已經成年良久的我來說,經歷了學生時代,在社會當中摸爬滾打多年,也經歷過戀愛、失戀的輪迴。
成年之後你就會懂得,讓一個人變得浮躁的,從來都不是這個時代,而是我們自己的內心。
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我之所以喜歡動漫,是因為在看動漫的時候,我會變成一個小孩子。」
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有做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孩了?又有多久沒有放肆大笑過了呢?
我們多麼希望自己即使已經成年,能依然留有幾分童心,留住幾分最真實的自我。
動畫界的大師宮崎駿曾經說過:
「製作動畫意味著創造一個虛化的世界,一個能撫慰精神的世界,撫慰那些絕望沮喪的心靈,撫慰那些被現實的鋒利稜角折磨得疲憊不堪的人們。」
《千與千尋》中有一句臺詞: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宮崎駿的動漫傳遞給我們的簡單,溫暖,治癒,愛和道理,往往能帶給成年人深深的慰藉與感動。
也許是因為看動畫片的時候能短暫忘記現實生活的苟且,看過後,就像充了電一樣,得以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這大概就是動漫的魅力之所在吧。
我們的精神也是需要糧食的,這樣才不至於感到空虛。
最近認識了一個00後的男孩子,聊天的時候我問他:你喜歡看動漫嗎?
他先是撓了撓頭,略帶羞澀地說:從小就喜歡,好像有點幼稚哈。
這時候你就會突然意識到,現在一個成熟的男孩子,都不敢大方地承認自己喜歡動漫了……
動漫與其說是很多人的精神食糧,其實更多是一種寄託或者說是嚮往,莊周夢蝶,何嘗不是蝶夢莊周?
就拿宮崎駿的動漫來說,他賦予了角色一種自由,但在內在層面上,卻給予了我們靈魂的自由。
現在很多女生在第一印象上,會排斥喜歡看動漫的男生,覺得他不僅幼稚,而且還認為他是一個宅男。
但是實話告訴大家,一個人愛看動漫又不代表什麼。
何必對這些善良單純的男孩子報以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