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網紅」講大人話、有父母靠娃月入15萬,你咋看

2020-12-04 人民日報

本文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一個粉絲超千萬的「萌娃」博主,睜著大大的眼睛對正在拍視頻的媽媽說:「在這個家裡,我姓劉,爸爸也姓劉,只有你姓李,誰才是垃圾桶裡撿來的,你心裡沒點數嗎?」

別急著為這位母親抱不平,從帳號展現的信息來看,視頻拍攝和運營都有這位母親參與。

另一個主角是小學女生的帳號裡,僅看視頻縮略圖就能捕捉到「買房」「結婚」「資產過億」「窮」這種成人世界裡的詞。視頻裡的小女孩嘴皮子了得,加上快節奏的剪輯,帶著段子和順口溜氣息的現實大道理,讓成年人的腦子也跟不上拍。

隔著屏幕,孩子的表演被多數成年觀看者認為是童言無忌。評論區裡,更多的人誇孩子伶牙俐齒、長大了不得了,僅有極少數觀眾提出了質疑:這樣的話該從孩子口中說出嗎?

靠娃月入15萬元

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

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另一位7歲的韓國視頻博主寶藍,靠發布玩具評測和兒童短劇積累了4000萬粉絲,許多作品播放量過億。去年,憑藉YouTube上的收入,她的父母在首爾「富人區」江南區購置了一棟價值95億韓元(約人民幣5600萬元)的五層豪宅。

同樣是拍兒童短劇,來自山東的韓大鵬給兩個女兒開通短視頻帳號才一年多,月入就15萬元起,「還上帳後都不知道怎麼花」。如今,他是一名全職視頻博主。

在他的帳號「鵬叔在等待」裡,兩個孩子和大人一起出演,雖然有腳本預設,但主要是孩子根據劇情走向自己發揮。喜歡電影的韓大鵬,還在短視頻中加入了分鏡、特寫、各種剪輯技巧,完成一個作品需要5天左右。

這樣的生產效率在同行中並不算高。一些勤奮的家長可以做到日更,有的即便每天只拍孩子吃飯,也能積累幾百萬粉絲。

「人家『雲養女兒』了,已經習慣性地每天去看了,如果不能每天更新我覺得有點對不住人家。」來自北京的劉浩說。他自稱「老父親」,把B站和今日頭條作為主戰場,每天上傳一段3歲女兒的日常畫面,視頻只有幾分鐘,除了花體字幕和音樂外沒有特別的設計。

原本劉浩只在一個僅限親友間分享的軟體上上傳女兒的視頻。去年12月,看到短視頻火了,劉浩覺得「這東西我也能弄啊」。他的手機裡有大量女兒的視頻素材,「隨時準備著」。

周末在B站上直播時,劉浩比較隨緣,不提前通知粉絲,也沒有固定時間。即便如此,直播間裡也能進來1000人左右。不帶貨,純聊天,「能來看的都是特別喜歡我女兒的。」雖然目前粉絲只有幾萬,但黏度高,僅靠每月的播放流量也能獲得數千元的收入。

而對於韓大鵬來說,接廣告是主要的收入方式。他承認自己曾經有點「貪」,有段時間,連續發布的13個視頻裡有12個是廣告。「雖然粉絲沒啥影響,但自己感覺不好。」現在他主動降低了接廣告的頻率。

「以前我就是個普通人,現在掙這麼多錢,我覺得網絡太可怕了。」韓大鵬說。

有的家長已經意識到短視頻流量和收益在未來的轉化。「不管他將來做什麼,這都是一筆個人人設的流量財富。如果可以持續5年、10年,等到他長大需要用到網絡力量的時候,這也是他累積的一個資源。」傑米媽媽說。

曾在世界500強公司工作的傑米媽媽給兒子運營的帳號有100萬粉絲,萌、暖心、海外生活是她的視頻特色。在澳大利亞生活時,兒子的粉絲數把當地幼兒園園長嚇了一跳。而100萬在中國的萌娃博主裡,已經算不上起眼的數字。開通帳號2年多,傑米走在街上被認出的次數也沒超過10次。

「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拍視頻、做直播可以賺錢,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常識,一些家長開始為流量「啃小」。

前段時間,3歲女孩佩琪被父母餵到70斤的新聞備受關注。視頻裡,漢堡、炸雞、烤串等高熱量食物不斷被送到孩子面前,家長強調「馬上突破100斤」。該視頻平臺上,播放量、互動量和收入直接掛鈎。

流量當道,一些孩子對屏幕前的關注也早早地產生了意識。快手上,一個3歲的小女孩在視頻裡熟練地向「老鐵」們預告著直播內容,「阿姨們,今天太忙了,明天給你們賣貨……來我直播間,都安排。」另一段視頻裡,小姑娘乾脆當起了導演,跟爸爸講自己想出來的段子。孩子爸爸則在直播中表揚女兒「幹啥像啥」。

成長在手機下的這一代,似乎對鏡頭有天然的適應能力。「我感覺在她的腦海裡,只要我一拿起手機,對面就應該有一幫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在看著她。」劉浩說。

對劉浩來說,「網紅」這個詞意味著話語權。「當別人知道你有幾十萬粉絲,做事情也會有顧慮。」

韓大鵬的女兒上學後,幼兒園老師說她們是「小網紅」。他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說你是網紅,你說句謝謝就行了。」他覺得,雖然自己和孩子已經是數據意義上的「網紅」,但如今這個詞出現的地方似乎都是負面新聞。

「網紅這個行業,我不貶低它,但我也不崇拜它。」一年前和女兒的一段日常對話視頻意外走紅後,張莉莉的帳號如今在全網的粉絲數超過500萬。

在東北土生土長的6歲女兒「嘴挺碎的」,說到搞笑時張莉莉就抄起手機「聊一段」,娘兒倆日常對話自帶喜感。

女兒在媽媽的鏡頭下十分活躍,有時還在直播間裡和大人搶著帶貨。粉絲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網紅主播,張莉莉對此的態度是:絕對不同意。她還是希望女兒能好好學畫畫,將來可以做個設計師,有自己的技能。

「小網紅」高流量的代價是一定程度的隱私洩露。韓大鵬視頻裡女兒的名字都是小名,真名從未公布。劉浩給女兒選幼兒園乾脆選在了刑警隊旁邊,外出也會儘量避免固定的地點。但劉浩相信,「雲養女兒」的粉絲沒有純粹的惡意。

因為擔憂孩子的隱私,傑米媽媽曾想,「要不就不做了吧」。疫情前,一家人從澳大利亞回國,去國內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老師,傑米有多少粉絲,目的就是「萬一孩子怎麼著了,老師得有數」。有時候拍到「值得發」的片段,但因為環境暴露了隱私,傑米媽媽也會選擇不發。曾經有粉絲在評論裡認出了視頻拍攝的地點,說你們家肯定在這附近,她迅速刪掉了那條評論。

涉及兒童的流媒體內容,必然會受到更嚴格的監管。經歷了一番亂象之後,如今國內許多大直播平臺都不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設置註冊通道,但一些小平臺上仍有漏洞。

國外視頻平臺措施同樣嚴格,YouTube不允許13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沒有成年人陪伴的情況下直播,對於違反規定的帳號,平臺將其內容自動移除。此外,YouTube還關閉了所有兒童類視頻的評論功能。

在一些困難家庭,兒童直播有可能是主要收入來源或是「出頭」的辦法。快手上,12歲的浙江永康男孩奧華因唱歌走紅。在紀錄片《正在連接》中,他說當主播是為了理想,以後要成為音樂家。年紀最小的他是家裡賺錢最多的人,靠直播唱歌的收入為媽媽還信用卡、給哥哥打零花錢。

有人看直播時說,這麼小的孩子不該直播。奧華的媽媽回應:「這個天下直播的小孩多得是。」奧華拿著方才唱過歌的話筒搶過話茬,說有個5歲小孩也直播,「他要是不能直播了,你再跟我說。他要是能直播,你就不要說話了。」

去年兩會上,全國政協青聯界別建議儘快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對未成年人擔任網絡主播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他們擔心的是直播平臺內容低俗、未成年人未成形的道德意識和隱私憂患。

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並存。反對的網友主要認為,網絡已經滲入當代兒童的生活,直播年齡不該一刀切,需要禁止的是不良直播內容。

「給一些人一條路,不要讓他們必須走上更難的道路吧。」一位微博網友說道。

「不是只有我家孩子說大人話」

美國近年播出的兒童選秀節目《小小選美皇后》(Toddlers & Tiaras)中的某些情節,被媒體斥為「臭名昭著」:2歲的女孩Mia穿著黃金胸衣模仿麥當娜熱舞,另一名女孩在衣服裡塞進胸墊和臀墊,扮作身材豐滿的女歌手多莉·帕頓。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參加選秀,不惜安排孩子整容,潔白的假牙、美黑的肌膚、過度的妝容,跟大人眼中的「辣妹」無異。這些畸形努力的背後是巨大商業利益。

國內雖然沒有這樣大張旗鼓的兒童選美,但淘寶兒童模特、「小戲骨」影視等現象也遭到「迎合成年人趣味」的批評。

有人看了張莉莉女兒的視頻後,覺得孩子說話太成熟,沒有天真了。張莉莉覺得,現在的孩子成長在電子產品中,從小就到處旅遊、見識多,跟以前那些玩泥巴、拖鼻涕的孩子沒法相提並論。「不是只有我家孩子說大人話,只是他們沒發現而已。」

即便如此,她還是不喜歡那些讓孩子說段子的帳號,滿口成年人的話題,在網上很容易找到類似的視頻腳本。她也曾關注過這樣的小孩,後來都取關了。「那都是父母沒走正道。」

她的女兒曾參加過央視的節目,和明星一起演小品,但表現並不突出。不同於短視頻裡的伶牙俐齒,現實生活中的女兒「內心膽小敏感」,張莉莉對此心知肚明。

一次,從節目錄製現場回來,傑米媽媽發現孩子在外面遠不如在短視頻裡放得開。她為孩子報了個小主持人班,學習說話、儀態。「短視頻平臺讓我看到了他的不足。」

還有人說拍視頻賺錢是讓孩子沾染了銅臭。「誰是喝空氣長大的?我也得讓女兒知道錢是怎麼賺來的。」張莉莉會對女兒說,你跟別的小朋友不太一樣,你還有一份「工作」要做。

此前是家庭主婦的張莉莉,現在靠拍視頻每個月收入在5萬元以上,靠這些錢還清了貸款,還給女兒報了幾個她喜歡的興趣班。

雖然是短視頻從業者,韓大鵬仍然讓女兒在拍攝時間之外和短視頻保持距離,不會像很多家長一樣,孩子吵鬧了就塞一部手機作「鎮靜劑」。也有不少綜藝和劇組來找過女兒,他一概拒絕了。「現在都是我和愛人幫孩子作決策。等她們能給自己拿主意的時候,再根據她們的想法來。」韓大鵬說。

假如孩子長大

很多時候,當孩子長大,過了「萌娃」的黃金年齡期,帳號的「賣點」就不再充分。韓大鵬早就想到,大女兒上小學後,拍視頻的精力肯定會受限。他考慮年底成立一個工作室,用已有的經驗做一個其他類型的帳號,為未來孩子退出做準備。

危機感不僅來源於孩子每天都在增長的年齡。「說不定哪天平臺就沒了呢?」韓大鵬說。

劉浩想把這個帳號當作禮物,等女兒長大後送給她。「因為也就想要一個(孩子)」,以後女兒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己也能看看。在今日頭條上,有老年粉絲會給他寫幾百字的留言,說這些視頻讓他們回想起自己年輕時養娃的日子,這讓劉浩感到欣慰。

「自媒體,(對孩子來說)相當於提前進入社會,人們給的好的或不好的反饋,她自己有一個定位。」劉浩說,「這不一定是壞事,操作好了是好事。」

「小網紅」大多數是因生活中的日常而火,最終還是會回到日常。但也有人踩準了網絡的跳板,躍出原生家庭的生活圈。如今才上四年級的「假笑男孩」蓋文·託馬斯在全球有數百萬粉絲,還有自己的經紀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他並不姓「託馬斯」,家庭住址也從未透露,家長和學校在合力保證他的隱私安全和作為普通人的生活體驗。

在接受《衛報》採訪時,當初把侄子的視頻發到網上的蓋文的叔叔表示:「網際網路帶來的名氣會陪伴他的一生……有時候我感覺,我們給孩子製造了一個他無從選擇的現實。」

今年5月,13歲男孩鍾美美憑藉拍攝短視頻模仿老師走紅。成名後,他上了雜誌封面、出席網紅大會、參加電影拍攝、與明星合影,還見到了中戲的專業表演老師劉天池,請教真正的表演技巧。

儘管夢想成為影帝,鍾美美見到劉天池時還是迫不及待地問道:「年齡很小就被人關注,這是好事嗎?」

(應採訪對象要求,劉浩、張莉莉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小網紅」月入超15萬,想方設法曬娃,單純分享還是另有所圖?
    有知情人士透露,不要小看這些「小網紅」,他們的收入你無法想像,有的甚至一個月就進帳15萬。不管是小孩子直播、商演還是走秀,想要獲得流量,都逃脫不了博眼球的套路。有些小孩子看似「少年老成」、「故意搞怪」……其實都是有大人在旁邊「指揮」。
  • 被觀看的未成年網紅:靠娃月入15萬元 「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未成年網紅與「啃小族」 靠娃月入15萬元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靠娃月入15萬!未成年網紅與「啃小族」真的好嗎?
    靠娃月入15萬元 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 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被觀看的未成年網紅:「小網紅」是不是個好詞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主打玩具評測的9歲美國男孩瑞恩·卡吉(Ryan Kaji)在2019年狂賺2600萬美元,成為當年收入最高的博主。
  • 「未成年網紅」是好事嗎?
    靠娃月入15萬元萌娃類帳號如今成為各視頻平臺上的大類,兒童博主的吸金能力超過成年人已經不是秘密。「我感覺在她的腦海裡,只要我一拿起手機,對面就應該有一幫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在看著她。」劉浩說。對劉浩來說,「網紅」這個詞意味著話語權。「當別人知道你有幾十萬粉絲,做事情也會有顧慮。」韓大鵬的女兒上學後,幼兒園老師說她們是「小網紅」。他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說你是網紅,你說句謝謝就行了。」
  • 「靠娃拍視頻月入15萬」,啃小族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透支未來
    如果出現這類的行為,相信大家都會選擇指責,在指責的同時也能夠起到促進的效果,有不少的人已經改變了這種行為,可是當這群人幡然醒悟的同時,又出現了另外一群敗類,這一些人不在選擇啃老,而是選擇成為啃小族。如今的網絡時代已經快速的發展,因此網際網路上也不知不覺中出現很多的網紅,這些網紅所能夠賺到的錢是非常多的,因此也就有不少的人拿自己的孩子去賺錢。
  • 童星網紅的背後的掙扎,網友表示「啃娃族」比「啃老族」更加過分
    如今,「啃娃族」現象愈演愈烈,甚至比「啃老族」更加過分,「啃娃族」像是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紮根發芽,孩子在潛移默化地變成父母的賺錢工具,父母則搖身一變成了孩子的經紀人,父母在把孩子推向風口浪尖的同時還在背後沾沾自喜,以為不僅培養了孩子還能通過孩子賺到錢,簡直一舉兩得,殊不知,家長這樣的行為正在慢慢地摧殘孩子的人生。
  • 美國9歲小男孩,靠玩具年入1.9億,蟬聯3年全球最賺錢的網紅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個全球最賺錢的網紅竟然是一個美國9歲小男孩。 男孩的名字叫Ryan Kaji,他Ryan’s World這一帳號目前擁有4170萬訂閱用戶,2020年觀看量高達122億次。
  • 啃老又啃小?6歲女網紅購買5500萬豪宅,叛逆背後是父母欲求不滿
    016歲女網紅購買5500萬豪宅,光鮮的背後滿含畸形一位韓國6歲的女網紅曾經在最繁華的地段購買了一處獨棟豪宅。仔細查看不難發現,在這個小女孩之前的帳號發布中,寫滿了關於假裝懷孕,假裝生娃,在馬路上開車等一系列內容。這種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嚴重觸犯法律的行為,卻被當作勳章赫然擺放在直播平臺的展覽頁面。不難想像,沒有父母的參與,孩子自己是不可能辦到的。
  • 全職帶娃一年,28歲的網紅奶爸離婚了……
    01看到網上一個網紅奶爸離婚了,其實是8月份的時候。網名叫「奶爸小強」,顧名思義,是一個全職爸爸。03Youtube有一個網紅奶爸叫henry,他曾經回憶起自己帶娃的第一周:我在廁所裡痛哭流涕。《南都周刊》有一段描述是這樣的:成為全職爸爸的第一年,Glen Henry感覺自己「仿佛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 當知識化身為網紅,你如何接招
    網紅這個詞彙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詞,網紅可以說是經濟的風向標。當然這也是21世紀的新的產物,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紅經濟在我們的周圍變得越來越普遍。薇婭和李佳琦的帶貨能力可以說是網紅界的一姐和一哥。大大小小的網紅基本上都向他們兩個靠齊。
  • 幽默笑話:嶽母大人,你摸吧,你愛咋摸咋摸,甭理她
    小時候調皮,玩的時候一不小心用腳踩死了一隻小雞仔,被爸爸追著打,邊追邊問:你是怎麼踩死的,怎麼踩死的啊!我一邊哭一邊拿著另一個小雞仔放在腳底踩了下去說:就是這樣踩死的。那頓打啊,簡直昏天黑地2一顧客在藥店櫃檯前喊了半天也不見營業員走過來,值班經理走進櫃檯,問:「你要買什麼?」
  • 入還是不入?全球嬰童品牌Nuna LEAF搖椅全面測評
    入還是不入?全球嬰童品牌Nuna LEAF搖椅全面測評 身為父母,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寶寶似乎很喜歡大人們的輕搖慢晃,總是在父母的懷抱中獲得安全感。
  • 小夥男扮女裝做直播賺錢,父母反對,網友:面子有什麼用?
    目前網紅經濟的紅利還在,都知道做網紅很賺錢,有的一天的收入頂一般人一個月,所以有些人就非常願意嘗試下做網紅,而有些網紅公司為網紅量身定做的形象真是無下限,從而也造成很多人的不理解。近日有一名網紅小夥被父母在直播間罵,小夥父母非常反對小夥做網紅,原來小夥直播時男扮女裝出鏡。只見視頻中,一小夥穿著女性古裝出鏡,模樣打扮非常清秀,一旁的父親說:「咋了?你說咋了?」小夥:「我憑本事掙錢,我咋了,不偷不搶哩。」
  • 民間故事:娃姥姥的帽子,咋不能戴?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你穿過衣服嗎?答案當然是穿過,那當你小時候,你穿過大人衣服嗎?我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被發現後難免會挨揍一頓。小時候只知道不讓穿卻不知道為什麼?凡是過了60歲的人,他們的衣物是不會讓小孩碰的,如果有老人拿衣服給小孩披上,或者戴帽子圍脖之類的衣物,那就要考慮考慮老人的用心了。
  • 寶寶無釐頭名字逗笑外教,三招教你給娃取英文名
    Kiki告訴我,之前她教小朋友們英文,來了一個男孩自我介紹說他叫「Zeus」(宙斯),她當時沒繃住就笑了出來。這就相當於來了個老外,告訴你他叫「張女媧」「王如來」一樣神經。2018年《權利的遊戲》大熱的時候Arya就成了全美父母最喜歡的女孩名稱。而Bob、Tom、Mike、Ann就顯得比較有年代感,就像我們國家的建國、淑芬之類的名字。英文名靈感從哪兒來聽完Kiki給我講的「英文取名大坑」,我不禁仰天長嘆:「起個名字可真難,好在老外不講風水!」
  • 「不省心舅舅」帶娃火了!伸臭腳丫把娃燻跑,網友:糟老頭壞得很
    一位寶媽因為臨時有事,便把娃交給賦閒在家的弟弟照看。娃倒是很乖,不哭不鬧,舅舅去哪,她就跟到哪。過了一會兒,舅舅坐在馬路邊上脫鞋,聞自己的腳丫子。一旁的娃也跟著舅舅坐了下來,聚精會神地看舅舅做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在這時,舅舅有了一個坑娃的想法:把自己的腳丫子伸到一臉好奇的外甥女面前,讓她也一起聞聞。
  • 如何成為月入6位數的博主、KOL、網紅?
    相信今天大家看到標題就已經知道小編要講什麼了~2018年新華網曾經發布了《95後謎之就業觀》裡的圖表顯示48%的95後選擇了畢業後不就業,而選擇就業的人裡有54%的人最嚮往的職業竟然是網紅······僅僅是在2016年,網紅經濟的預估產值就達到了580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