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是什麼樣子,和《西遊記》小說中有哪些不同

2020-12-15 讀史坊

唐僧,在歷史上有真實存在的人:玄奘,但歷史和小說《西遊記》有很大的出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唐玄奘的出身。歷史上的唐玄奘是高幹出身,他的曾祖父陳欽曾擔任後魏的上黨太守;祖父陳康是北齊的國子博士;父親陳惠做過江陵的縣官。雖然祖輩的官職越做越小,但真實的玄奘,家世遠比小說中要高得多。

其次是玄奘出家的原因。小說中玄奘出家的原因是生活所迫。歷史上的玄奘出家,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二哥的影響。玄奘的二哥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玄奘投奔二哥,但並沒有立刻成為正式的僧人,直到十三歲那年,隋煬帝派了一個叫鄭善果的人到洛陽去梯度僧人。

當時,出家沒那麼容易,鄭善果要剃度的名額總共才14人,還要經過層層考試和面試。面試時,玄奘一句「遠紹如來,近光遺法」讓鄭善果大吃一驚。雖然玄奘的年齡達不到錄取標準,鄭善果依然力排眾議錄取了玄奘。

第三是玄奘西天取經的目的。小說中,西天取經是為唐王祈福,真實的歷史是,唐玄奘在研究佛經的過程中,發現國內現有佛經說法不一。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玄奘決定去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取經。

和小說不同的是,歷史上的玄奘取經,不但沒有通關文書,甚至在出境時都是違規偷渡。

玄奘曾經就西天取經上書朝廷,沒有被批准。長安三年,朝廷允許難民出城自尋生路,玄奘裹挾在大批難民中逃離長安。難民們外出尋找食物,他則向西踏上一條艱難的路。沒有護照,玄奘的行為就是偷渡。在涼州,玄奘停留了一個月,一邊宣揚佛法一邊等待出關。可是,還沒等他出關,就被涼州都督李大亮請去問話。李大亮要求玄奘放棄取經計劃。當時邊境處於戰備狀態,為防東突厥,唐朝對外出人員要求很嚴格。更何況玄奘還是沒有證件的人。

這並沒有阻止玄奘繼續前進的決心,他在當地一位高僧的幫助下悄悄離開涼州。在瓜州,玄奘拜訪了刺史獨孤達。獨孤達也是一位佛教徒,兩人正談得起興,獨孤達忽然收到涼州發來的通緝令,通緝玄奘。問清了玄奘西行的真實意圖,獨孤達很感動,不但沒有逮捕玄奘,還幫助他買了一匹馬,找了一位胡人嚮導。

趁著黑夜,玄奘和胡人嚮導出發了。他們走小路來到玉門關的河邊。在河邊,嚮導紮好木筏就丟下玄奘回去了。玄奘獨自一人過河,出了玉門關。

過了玉門關,還有5個把守嚴格的烽火臺。在離第一烽火臺不遠的地方取水時,玄奘被烽火臺上的士兵發現,一支箭過去,玄奘差點丟了性命,他又一次面臨被遣返的處境。烽火臺的長官也許是佛教徒,也許是被玄奘的執著感動,居然違規放了他。這個執著的和尚,再一次放開腳步,向西走去。茫茫沙漠,玄奘一個人獨自行走,大自然的危險時時存在。

在沙漠,玄奘迷了路,更可怕的是,水袋打翻,水流光了。在沙漠,沒有水就意味著死亡。此後的四天五夜,玄奘滴水未進,奄奄一息。好在他挺過來了,他來到高昌,受到國王的熱情款待。高昌國王想留住玄奘,但玄奘意志堅定,堅決西行。於是,高昌國王準備了充足的人馬和補給,讓玄奘帶著上路。

有了伴,但危險並沒有減少。在翻越雪山時遭遇雪崩,很多人遇難;在橫渡印度河時玄奘被抓,差點成了祭品。歷史上的唐僧取經,比小說中的八十一難還艱難。但玄奘憑著內心強大的信念,終於到達了取經目的地那爛陀寺。

在這裡,玄奘學習了五年,然後又遊歷了周邊幾十個國家,了解各地教派的主旨。之後,他參加了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辦的佛教研討會。研討會上,玄奘的學識讓人佩服,他的名聲很快傳到各地。

貞觀十九年,玄奘返回長安,受到唐太宗的召見。《舊唐書玄奘傳》記載,「太宗見之,大悅,與之談論。」唐太宗沒有追究玄奘的偷渡罪,而是和他談了很多,問了很多路途中的見聞。之後的二十年,玄奘在寺院中翻譯佛經。期間,還完成了由他口述,辯機執筆的《大唐西域記》。

玄奘不畏艱險,獨自一人西天取經,完成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這是因為他內心有一個頑強的信念:求取真經,解除疑惑。這是對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只有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事業,才有這樣的執著。也只有如此執著,才有留存於史巨大的成就。這也是玄奘對現代職場人的啟發。

相關焦點

  • 談談大唐玄奘和西遊唐僧有何不同?
    在唐僧身上有很多標籤,他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熟悉的一個神話人物。與他相對的,是他的原型。 歷史上那個真正到達天竺,並且用一生完成取經大任且將佛法帶回大唐帝國的玄奘法師。
  • 《西遊記》中唐僧的外公殷開山,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
    《西遊記》中的唐僧,本是佛祖的徒弟金蟬子轉世。他的父親是陳光蕊,母親是殷溫嬌。殷溫嬌則是當朝宰相殷開山的掌上明珠,那殷開山就是唐僧的外公。若是唐僧的父母沒有遇到劉洪,想來他們一家三口應該過的很幸福。那《西遊記》中唐僧的外公殷開山在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殷開山不僅是《西遊記》中的人物,他也是歷史上確有的人物。他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去世後,諡號為節、追贈司空,並得以配享唐高祖廟庭。殷開山,名嶠,其少年時就學品兼優,於當時很有名氣。
  • 為什麼《犬夜叉》中說《西遊記》是唐僧帶著河童取經?
    河童指代的都是哪些人呢?河童也稱水虎,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鬼怪。最早起源自中國黃河流域的上遊。河童的背上負有一個烏龜般的甲殼,而皮膚表面則附著有溜滑的透明黏液,如同兩棲類般。河童的頭頂呈圓盤狀,傳說這部分的皮膚一旦乾涸,河童便會死亡,所以河童多出沒在水邊。看看沙僧的形象和來源設定,還有日本動畫以及傳說中的河童形象和設定,會把沙僧當成河童來稱呼也不足為奇了。
  • 還原唐僧玄奘的真實形象(中):歷史典籍裡的大師
    大約從南宋年間《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經過金代院本《唐三藏》《蟠桃會》,元人雜劇《唐三藏西天取經》等,踵事增華,敷陳演繹,唐僧玄奘就已脫離了原型;再經過明代正德、萬曆年間的著名小說家吳承恩,在這些話本、戲曲、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發揮高超的想像力,進行艱苦卓絕的藝術再創造,最後完成了文學名著《西遊記》的創作。就是說,小說中的唐僧玄奘形象,並非歷史的真實。
  •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歷史上確有其人
    說了這麼長時間《西遊記》,這其中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經爛熟於心了,但是對裡面人物的來歷,還是有少許的疑問,比如說孫悟空,他是誰?他來自哪?他是吳承恩憑空捏造的嗎?歷史上有這個人物嗎?等等一系列大同小異的問題應運而生。
  • 相比第一部神魔小說《三遂平妖傳》,《西遊記》有了哪些進步?
    我國古典小說在明朝形成了第一座高峰,歷史小說有《三國演義》,俠義小說有《水滸傳》,神魔小說有《西遊記》,世情小說有《金瓶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魯迅先生將歷史小說和俠義小說一同放在了《元明傳來之講史》中,將它們歸類為「講史」小說。
  • 相比較《西遊記》,我更喜歡《紅樓夢》,楊潔坦言:不喜歡唐僧
    所以說,《西遊記》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一萬個讀者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楊潔導演對於《西遊記》這部書,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讀解,她對於書中的角色也有著自己鮮明的愛憎,楊潔曾經坦言不喜歡唐僧這個角色。可是,唐僧是這部著作中除了孫悟空以外唯一最重要的主角人物,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在《西遊記》中,不僅有三個唐僧,還有兩個沙僧,一個是閆懷禮
    我相信86版的《西遊記》對80後和90後來說並不陌生,因為這部電視劇伴隨著我們度過了整個童年。特別是孫悟空、唐僧、朱八戒和沙僧影響了幾代人。如果《西遊記》創造了他們四個人,也可以說他們讓西遊記活了起來。
  • 西遊記創作原型在甘肅:唐僧還是那個唐僧,孫悟空不是那個孫悟空
    甘肅安西縣境內的東千佛洞、榆林石窟中的六組玄奘取經壁畫要比《西遊記》成稿早360年。在甘肅河西的茫茫戈壁灘上行進,連綿不絕的祁連山神秘莫測。公元629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就從這裡經過,留下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途經瓜州(今安西縣)得到了一位胡人的陪行。
  • 《一擊男》版西遊記?看埼玉氏唐僧一掌定江山!
    《西遊記》,中國最傑出的古典鬼神小說,它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克服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求取真經的勵志故事。這部經典也被後世改編成新的小說、電視劇、電影、動漫等等。而它的衍生作品基本上無論怎麼改編,師徒四人的人設基本上都和原著差不多。而本次小編推薦的一部漫畫作品卻另闢蹊徑。
  • 西遊記中,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唐僧九次輪迴,皆被沙僧吃掉
    雖然是小說裡面誇張的說法,但其實即使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依舊無法迴避這個現象。如果要說,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是什麼?那肯定是人,而如果要說人最複雜的東西是什麼?那肯定就是除了身體結構以外的城府。身體的結構,千百萬年通過科技可以鑽研透徹,而人心城府之深卻是我們跨越上千年,即使是在《三體》世界中,也無法研究透徹。
  • 《西遊記》你真的看懂了嗎——取西經是唐僧自願的嗎
    但是在拜讀過這個原著之後,才發現電視劇僅僅只是小說精彩度的十分之一,由於小說借神話諷刺當時的社會黑暗,許多人傳言說《西遊記》在明代是一部禁書,這點我表示懷疑,因為並沒有確切的歷史根據。如果說這本書是現代人寫在現在的時代,說不定真成了禁書。哼哼~~真是善哉善哉。《西遊記》主要講了個什麼故事呢?主要講師徒四人一路打怪升級過副本,去往西天獲得裝備和成就。
  • 西遊記中妖怪為何總是吃不到唐僧肉?一個被袈裟耽誤的黑熊精
    西遊記中妖怪為何總是吃不到唐僧肉?西遊記 唐僧師徒四人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先看看西遊記中出現過哪些妖怪?我也納悶了這些妖怪們到底是如何做到讓唐僧在歷經了如此之多的被自己擄走後,最終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唐僧他老人家死裡逃生的。別和我說,唐僧是小說的主角,他死了西天怎麼取經,確實這個道理不錯,但這只是一句兜底的話,人人都會說。
  • 漫畫:一拳超人版西遊記?看埼玉氏唐僧一掌定江山!
    》,中國最傑出的古典鬼神小說,它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克服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求取真經的勵志故事。這部經典也被後世改編成新的小說、電視劇、電影、動漫等等。而它的衍生作品基本上無論怎麼改編,師徒四人的人設基本上都和原著差不多。而本次小編推薦的一部漫畫作品卻另闢蹊徑。假如唐僧擁有和《一擊男》中的埼玉一般的通天神力的話,那西天取經之路的故事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 明代一本神魔奇書,堪稱穿越小說鼻祖,情節離奇比西遊記還好看!
    明代的一本神魔奇書,堪稱穿越小說鼻祖,情節離奇比西遊記好看!明代的《西遊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全書主要描寫唐僧師徒四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的故事。其實在明代還有一部神魔小說,叫《西遊補》。
  • 《西遊記》原著中有哪些細節讓你感到細思極恐?
    說起《西遊記》的故事,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所謂的熟悉,指的是幾乎每年,《西遊記》的電視劇都會重播,這部電視劇也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童年記憶。 所謂的陌生,就是因為在快節奏和碎片化閱讀的當代社會,有耐心讀完《西遊記》原著的人其實並不多。
  • 河南駐馬店嵖岈山,電視劇《西遊記》主要拍攝地,唐僧三次遊歷
    河南駐馬店嵖岈山,電視劇《西遊記》主要拍攝地,唐僧三次遊歷,這張圖大家應該很熟悉, 特別是八零後,《西遊記》是我們這一代,是上一代和下一代人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86版的《西遊記》很經典,張先生小時候看了好幾次, 今天是唐僧師徒後面的山, 這裡是當時電視劇的取景地,西遊記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這個地方拍攝的
  • 你覺得《西遊記》原著中有哪些錯誤或自相矛盾的地方?
    《西遊記》是一部神奇的神魔致怪小說。它的奇,它的怪,它的俗,它的神秘,交揉在一起撕扯不開。更引發無數學者對它進行盲人摸象人研討。更有好事的人們專挑它的毛病。由於它本身就是神仙鬼怪之說,不同於歷史故事,再說故事是由民間傳說各不相同版塊架工拼湊而成的,所以錯誤總是難免的。故事中的確有很多情,結讓人難以理解或自相矛盾。
  • 唐僧母親為何是西遊記中最神秘的女人背後真相細思極恐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出世前,父親被船夫推入水中,母親哀痛欲絕,一對才子佳人慘遭厄運。令人惋惜。後來細看小說,卻發現這一段故事撲朔迷離,離奇詭異,嚇出一身冷汗來。
  • 西遊記中最狠的人是唐僧?一生雖只殺了一人,但手段非常殘忍
    《西遊記》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它的光怪陸離讓人驚奇。在取經之路上師徒四人性格各異,有貪財貪色的豬八戒,有老實巴交的沙僧。師徒四人中論誰是最正直的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唐僧,畢竟他在西遊記的電視劇中給我們塑造了非常正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