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盤點|光伏:裝機量增勢還將持續幾年 異質結電池將是降成本突破口

2020-12-22 騰訊網

財聯社(合肥,記者 劉夢然)訊,儘管今年矽片等原材料價格出現波動,但光伏行業降本增效趨勢不變,尤其是部分集中式光伏發電成本開始低於火電。隨著平價時代的到來,預計明年起光伏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車道,未來空間巨大。

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廖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從2012年開始至今,光伏的成本已經下降9成。現在組件的成本已經降到1.6元/w,如果進一步降到1~1.2元就與火電差不多了,異質結電池在2021年或成為降成本的突破口。光伏未來增長邏輯在於,存在持續替代火電、水電的空間,主要依靠裝機量增長提升規模,大概會有8-9倍的空間。

最新消息顯示,今年年底,光伏發電將從規模上超過風電,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而可以預測的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十四五」的光伏發電需求將遠高於「十三五」。

此外,廖薇還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明年雖然進入平價上網時代,光伏補貼徹底退出,但是裝機量並不會因此出現下滑,還將繼續保持上漲的趨勢。

今年新增裝機量預計達35GW

在經歷2019年裝機量下滑之後,2020年初雖然有疫情衝擊,但光伏新增裝機量很快扭轉頹勢:據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透露,今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達35GW。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為18.7GW,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在今年的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從目前測算情況看,『十四五』時期的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將遠高於『十三五』時期。」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國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為: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15%,2030年實現不低於20%。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在能源結構深化改革的趨勢下,在「十四五」規劃中這一比例很可能會做出重大調整,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幅提高。

光伏行業專家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比重要提高是由於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承諾期限倒推所致。現有可再生能源中,核能的成本是上升的;水電資源的利用是衰減的;風電比太陽能更早降低了成本,其降成本的路徑基本上是裝更大的風機;太陽能發電降本依靠提高光電轉化效率,挖掘單位面積的發電量和降低發電設備成本。

此外,太陽能發電產業鏈條比風電能更長,產業放大效應更優。太陽能還因為適合就地自發自用的分布式特點,相較於集中大容量發電,遠距離輸送更經濟,加上儲能的配套發展,越來越顯示其「智慧」。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對「十四五」時期的光伏市場表示看好,並進一步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年均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在70GW左右,樂觀情況下可以達到90GW。照此推算,這也意味著未來五年光伏新增總裝機量可能在350GW~450GW之間。

擴產潮將延續至明年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競爭與市場需求,光伏企業在近年紛紛大幅擴產,光伏上下遊掀起的擴產潮自2019年開始持續至今,其中又以電池片和組件環節為多。

據統計,僅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光伏企業投資超2000億元進行擴產。其中,電池片及組件的產能超過300GW,涉及矽片、電池片、組件以及材料等多個環節,如晶科能源啟動「再倍增」項目,總投資145億元,將建設10GW高效光伏組件、10GW金剛線切片、10GW高效電池片生產及研發總部;隆基股份(601012,SH)今年前三季度投資總額逾200億,項目包括單晶矽棒、矽片、單晶電池等。

此外,東方日升(300118,SZ)、通威股份(600438,SH)等上半年投資也在200億元以上。

對此,呂錦標認為,總體從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各端看是升級擴產,新產線替代舊產能,包括自己的舊產能。從結果看,系統效率是提升的,成本是持續下降的,這就是良性的過剩,適當的過剩完成了產業升級換代。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在產能擴張的背後,是面對更加市場化的競爭格局。2020年是補貼退坡、實現平價上網的關鍵一年,據任育之透露,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光伏發電已經具備平價上網條件,且在2020年我國光伏競價項目的平均補貼強度降低了3.3分錢。

這也意味著,留給光伏企業補貼的時間越來越少。而在補貼退坡後,產業鏈企業也要開始面對新的競爭環境,甚至可能出現「補貼越冷,光伏越熱」的趨勢,製造端的降本讓平價之後的光伏發電惠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夥伴,多贏帶來良性循環。

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不需要補貼的項目只要落實好電源點和電力接入方案就能上,不需要受補貼規模的限制,這樣就突破了併網總規模,而且不受季節性限制。市場總量擴大和不再有淡旺季的均衡供應會進一步吸引資本,催生行業巨頭,專業化玩家更高效的運營進一步促進度電成本下降,反過來加速補貼退坡。

不過,呂錦標也認為,明年的光伏裝機量並不會因補貼沒有了而出現不利原因,還會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各家企業紛紛加碼產能也是最好的佐證。

異質結電池有望成降本突破口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光伏企業擴產的背後,是新技術迭代更新。在光伏行業全面實現平價上網的大趨勢下,如何降低度電成本是行業內的主要增長邏輯,異質結電池效率提升與成本下降路徑明確,擁有更高轉換率的異質結電池在降本增效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光伏行業資深人士廖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異質結電池之前受制於高成本(用銀量太高),規模一直沒起來,也沒達到完全商業化水平。據她了解,現在設備廠商有研究銀包銅,目的都是為了減少用銀量。此外,設備投資下降是僅次於銀的部分。此外還有靶材的制約,主要涉及銦,但從專家處了解到銦的儲存量很豐富,大規模開採後成本有望降低。

呂錦標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從效率提升的技術路線圖看,PERC之後就是異質結髮力,當然這也只能主導三至五年。新的高效電池在小容量投放時成本反而更高,隨著資本集聚和主流企業升級放量,產業鏈協同和裝備等配套跟進,成本已經下降。主流電池企業在升級中有新進舊退的迭代,考量的是綜合效益。

行業相關分析認為,2020年為異質結電池元年,2021年開始大規模滲透 。從單GW的投資強度與建設進度測算,預計HJT電池設備投產高峰期年市場空間將比PERC高50%-100%,在2022- 2023年達到接近200億。

對此,廖薇也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異質結電池技術在明後年技術成熟後,光伏度電成本進一步下降,對行業的刺激非常巨大,等於又是一次技術變革,所以光伏裝機量增長趨勢非常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異質結」電池技術或將成為未來電池技術終極解決方案
    業內認為,2020年及未來幾年,隨著異質結電池的產能得到逐步釋放,其經濟性將不斷顯現,隨著異質結電池設備投資額的進一步下降及產業鏈成熟度的快速提高,將推動單瓦發電成本下降,從而使異質結電池比單晶PERC電池具有更高的經濟性。 企業紛紛布局生產線 由於看好異質結電池發展前景巨大,國內主流光伏製造企業紛紛布局異質結電池生產線。
  • 光伏行業深度研究之異質結電池專題報告
    標準晶體矽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同質結電池,即 PN 結是在同一種半導體材料上形成的,而異質結電池的 PN 結採用不同的半導體材料構成。日本三洋公司在 1990 年發明出 HIT 電池並申請為註冊商標,因此異質結電池又被稱為 HJT(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或 SHJ(Silicon Heterojunction)。
  • 光伏行業專題報告:異質結,下一輪技術迭代周期正在開啟
    「531 政策」以來,光伏行業迎來發展陣痛,裝機增速下滑,產業鏈價格劇烈下跌。 在面對 2020 年底實現平價的上網目標,各家企業在提效和降本方面持續努 力。回顧歷史,我們結合資本市場特點及光伏板塊行情走勢,我們可以將光 伏產業分為:技術變革帶來的大周期和補貼變化所致的供需錯配小周期。
  • 異質結電池被中金公司看好 設備端或迎爆發
    ,異質結電池或將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  作為被業內看好的電池技術之一,異質結電池相比目前的PERC電池,擁有以下幾點優勢:電池電壓高,能量效率高; 電池效率不衰減; 電池耐熱性好(效率隨溫度升高下降幅度小~50%);電池天然雙面進光發電;電池片薄,節省矽料;製程簡單,僅4步(清洗制絨- CVD - PVD - 絲網印刷烘烤)。
  • 光伏新補貼競價啟示錄 裝機高增速還能維持多久?
    據查,2019年P-PERC單晶電池效率提升至22.3%,N-PERT+TOPCon單晶電池、矽基異質結N型單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分別已經達到22.7%和23.0%。 預計至2025年HIT電池轉換效率可提升至25.5%,相比P-PERC電池、N-PERT+TOPCon電池,轉換效率高出1.5%、1%。
  • 機構預測:2021年光伏組件價格或降至1.5-1.55元/W
    來源:光伏能源圈近日,國金證券研究所發表了對2021年光伏行業需求展望。全球對光伏認知覺醒:全球宏觀風向積極,光伏確定性成為新增電力裝機之新王;能源革命及碳中和最高指示下,併網消納等阻力因素終將靠邊站。
  • 再論光伏「跳躍間斷點」
    上帝早已安排光伏技術的未來,即異質結技術,獨有的複合材料結構以及可觀的效率潛力。矽料替代薄膜和單晶矽片替代多晶矽片的過程為異質結替代單質結做好了產業鋪墊,因為異質結電池的矽片基底是N型單晶矽片,P型單晶製備工藝可以轉化為N型工藝(這並不是跳躍間斷點),所以當P型單晶矽片全面替代P型多晶矽片的時候,宣告N型結構替代P型結構的開始。
  • 通威股份:異質結項目6-7月份投產 預計電池片年底產能50GW
    異質結?   目前仍然是以1.0項目(300-400mw,自己跑出來的數據做到24%的效率沒有問題,但是成本上差異還是比較大,也是為什麼公司認為未來1-2年異質結相對perc還沒有性價比判斷的原因)運營為主,2.0項目(gw級項目)會在6-7月份投產。
  • 精曜、新日光連袂出擊,在臺量產異質結電池
    2016年4月消息,據報導,臺灣主流太陽能電池生產商新日光能源(NSP)正在安裝一條50MW N型異質結
  • 山煤國際:一期3GW異質結電池項目建設用地已成功摘牌 將加快進度...
    山煤國際:一期3GW異質結電池項目建設用地已成功摘牌 將加快進度保障項目順利落地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20 年10 月30 日,公司發布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6.63 億元,同比下降12.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5 億元,同比下降19.12%。
  • 光伏技術前瞻分析:PERC和HJT帶來光伏電池設備新時代
    P 型電池中 PERC 技術逐漸成為主流,疊加 SE(選擇性發射極)技術,電池效率 逐漸提升。但是 P 型電池有其轉換效率的極限,而 N 型電池成為未 來高轉換效率的方向,目前包括 PERT、TOPCon(隧穿氧化鈍化接觸)、 IBC(全背電極接觸)、HJT(異質結)四種技術路徑。下面將分別對各種技術路徑進行講解。
  • 技術:異質結電池商用TCOs:優化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與當今廣泛使用的鈍化發射極和背接觸(PERC)電池技術相比,SHJ太陽能電池的一個關鍵差異點是使用了透明導電氧化物(TCO),這種材料給電池性能和成本帶來了挑戰,但也帶來了機遇。 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並展示使用直流濺射沉積TCOs以降低成本並提高電池效率的潛力。
  • 光伏概念指數大漲 異軍突起的HIT是什麼硬科技?
    受益於異軍突起的HIT光伏電池概念股,近期光伏概念指數大漲。拓日新能、億晶光電、亞瑪頓等多隻概念股票表現優異。招商證券分析師遊家訓介紹,HIT是「異質結」電池技術的英文簡稱,簡單說就是一種全新的光伏電池生產技術。HIT技術具有幾方面優勢:光電轉換效率高,性能優異,降成本空間大,平價上網前景好。
  • 新增規模遠高於「十/三五」 這一新能源將成全國第三大電源
    「十四五」新增裝機規模將遠高於「十三五」,這一新能源將成全國第三大電源。這些公司在全新技術路線已有布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表示,發改委和能源局正在按照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測算「十四五」、「十五五」時期光伏風電的發展目標。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十四五」的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遠高於「十三五」。
  • 平安光伏電池設備2021年展望:大趨勢、大分化、大機會
    隨著新投建的大尺寸產能陸續投產,2021年PERC電池產能過剩加劇(產能超過200GW,需求約150GW),電池價格承壓,光伏電池廠將不得不轉向下一代電池技術——異質結(HJT)。2020年,NBB-HJT(無主柵異質結電池)效率突破25%,市場對於HJT認可度顯著提高,投建中試線企業明顯增多。2020年底,通威開啟了GW級HJT大試線建設,HJT大規模擴產在即。
  • 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2020年單晶組件佔比將達75%
    來源:光伏能源圈由德國工程協會(VDMA)編制的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ITRPV)目前已經進行了第11次更新,該路線圖旨在跟蹤太陽能發電價格的下跌和轉換效率的提高。ITRPV最新估計,全球太陽能電池組件產能超過200GW,且這一數字將繼續上升。
  • 3月20日起實施 《晶體矽光伏電池電致發光測試方法》發布
    近期,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向太陽能光伏面板效率研究項目提供了1514萬澳元(約7177萬人民幣)的資金,以推動解決降低光伏面板總體成本和電池報廢處理問題。麥考瑞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和雪梨大學等高校的研究團隊已獲得相關資助。
  • HIT憑啥被稱為「下一代商業光伏生產候選技術」?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受益於異軍突起的HIT光伏電池概念股,近期光伏概念指數大漲。1月7日,光伏板塊有超過10家個股漲停,其中異質結電池(HIT)概念股捷佳偉創、山煤國際、東方日升、金辰股份、邁為股份全部漲停。消息面,機構近期密集關注HIT,招商證券指出:「綜合產業端的現狀,HIT電池產業化在加速,並且可能正在醞釀著突破。」。
  • HIT電池到底是什麼?概念股橫空出世!三家機構教...
    消息面上,HIT電池到底是什麼?據上海證券報稱,其中文名為異質結電池,全稱晶體矽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是在晶體矽上沉積非晶矽薄膜,綜合了晶體矽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是高轉換效率矽基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因光電轉換效率高、性能優異、降成本空間大,平價上網前景好,成為行業公認的未來電池技術解決方案。
  • 從2寸到12寸 憑什麼大尺寸矽片能讓光伏成本再降3年?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縱覽半導體矽片的發展脈絡,光伏矽片大型化是趨勢,大矽片能夠打破當前光伏降本瓶頸,助力行業在未來2-3年成本下降,維持行業「增持」評級。(來源:微信公眾號「國君電新」作者:徐雲飛、龐鈞文)1、光伏矽片尺寸來自半導體,我們認為尺寸變大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