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985、211的名校光環已是過去式,但由於此前深入人心,所以短時間內還會在人們口中流傳。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雙一流」建設的深入,它們遲早也會像「全國重點大學」那樣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因此,為了在今後的發展中更具優勢,各大高校不得不讓自己在「雙一流」之爭中佔得先機。
和985、211兩個層次不同的是,「雙一流」要稍顯複雜,除了有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之別外,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又分為A、B兩類。慶幸的是,「雙一流」實行5年一個周期的動態滾動建設原則,暫時處於下風或非「雙一流」高校,還有機會迎頭趕上。
比如說湖南大學、東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這三所原「985工程」高校,在2017年首輪「雙一流」評選中被劃入了B類。雖然還處於「一陣」,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是「降級了」,尤其是與原「211工程」中的雲南大學、鄭州大學和新疆大學為伍,更讓這個B類「雙一流」含金量不足。
如今,首輪「雙一流」建設周期過半,下一輪「雙一流」重新洗牌在即,湖南大學、東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它們誰更有希望重回頂尖方陣(A類)呢?單從2019年的幾項重量級評比來看,湖大似乎有了一定的領先優勢。
3名湖大人新增選為兩院「院士」
「院士」作為我國科學技術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學術稱號,也是各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絕對領軍人物。過去幾年的兩院「院士」增選中,湖南大學的收穫常被詬病。而在2019年,湖南大學有著不俗的表現。其中,王耀南教授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鄭泉水教授和徐建教授分別當選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8項湖大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在日前出爐的2019年國家科技獎評選結果中,湖南大學的表現堪稱耀眼,共有8項成果獲獎。其中,湖大以第一完成單位主持完成的有5項,參與完成的有3項。而湖大5項第一完成單位國家科技獎的成績,在整個高校圈(通用項目)與北航、華科並列處於第4,僅落後於清華、上海交大和浙大。
世界四大權威榜單均躋身TOP 30
用排名來衡量一所高校的實力,雖然有諸多爭議點,但卻又是高校圈最喜聞樂見的。在公認的2020世界四大權威大學排名中,湖南大學均躋身了國內高校前30。其中,QS世界大學排名第29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25位,THE 世界大學排名第14位,ARWU世界大學排名第23位。很顯然,每一份榜單上的表現,都證明湖大有實力成為A類「雙一流」高校。
除了上述三大方面外,湖南大學2019年在學科建設上也有亮眼表現:工程學進入ESI前1‰,全球排名104位;化學距ESI前1‰僅差1位,全球排名121位。
對於湖南大學2019年的硬核表現,網友紛紛評論「湖大下一輪『雙一流 』脫B入A穩了」,但筆者卻堅持認為「雙一流」評選並非完全依據高校實力,如果是這樣的話,湖大在2017年首輪就不應該降入B類。不過,在2019年11月底,湖大的一位原校領導在慰問校友時,透露出的「我們有90%的概率在新一輪雙一流評選中重返A類」消息,非常耐人尋味。
總結的話:
不論湖南大學下一輪「雙一流」能否躋身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近些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依然是一所深受高考生青睞的老牌名校。當然,如果能成功如願,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如果還是無緣,依然會讓人覺得可惜。對於湖大下一輪「雙一流」脫B入A的前景,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