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難學,究竟難在哪裡?
最近跟一個日語老師聊天,他說中國學生學日語比英語要簡單得多,因為日語裡頭有漢字,零基礎的人稍微學一下,就可以很輕鬆讀懂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
「英語卻不然,如果不懂,就真的看不懂,猜都沒得猜。」他說,
這話我不敢苟同。
首先,任何的語言要學得好,都要下苦功,淺嘗輒止是不可能精通的。如果你只能看懂一句日文的幾個漢字,是沒有意義的,整句的意思你還是不懂。外語畢竟是外語,日語的文字和語法,不見得比英語要簡單。
其次,任何語言,其本質都是聲音的交流,認字只是其中一方面,學會聽說表達,能用來與人交流,才是學習語言的首要目的,日語的發音比英語更簡單嗎?也許對於我國東南沿海方言區的人簡單一些,但對於北方人來說,日語的發音一點都不比英語簡單。
所以,不能說有漢字的日語就比英語好學。
那麼,如果說英語難的話,究竟難在什麼地方?
1、英語之難在於音,音通則形通
曾經有人做一個實驗,讓中國的初中生讀下面這段文字,結果基本上都能讀出來。
這說明, 大家認英文文字的能力很不錯。
英語閱讀一般有兩種方法:用「自然拼讀法」來拼讀或用「整體語言法」來辨形。但是上面這段文字既不能「讀音」,又不能「辨形」,怎麼能夠認得出來呢?
語言學家發現,我們對英文單詞中每個字母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我們對字首和字尾位置的字母敏感度高,對中間的字母敏感度低,只要一個單詞的首尾字母正確,中間的字母即使隨意調換位置,我們也可以辨認出單詞。
所以我們才能對上面那堆只有首尾字母正確的英文「錯別字」,可以不太費力地進行閱讀。
學界給人腦對英語單詞的這種認知特點,起名叫「浴缸效應」。
但前提是,我們要能知道這些單詞的發音,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單詞怎麼讀,那麼要認出這些「錯別字」就會難上加難。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要做到自然流暢地識別英文文字,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這些單詞的「發音」都已經清晰地大腦裡形成了,正所謂「音通才能形通」。
2、不可用學漢語的方法來學英語
事實上,對於中國學生來說,英文單詞雖然沒有漢字,但是一點都不比日文難認。因為我們天生就是認字高手,從小到大,我們在漢字的字林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晴,各種字體各種寫法都逃不過我們的雙眼。
不少來中國學漢語的老外都曾驚嘆:「你們中國人真厲害,街上的招牌寫得那麼隨意,你們都能認出來。」這種能力,英語國家的老外羨慕不來。要知道,在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患了所謂的「失讀症」,就是終其一生都有閱讀障礙,認不了字,只能通過聽來學習。
我們所熟知的好萊塢巨星、電影《碟中碟》系列的主演湯姆·克魯斯,就是一個「失讀症」患者,他拍電影時不會看劇本,要人錄成音頻放給他聽,他才能記住。
美國教育部每年都花巨額的經費來應對「失讀症」的孩子,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失讀症」這事,在中國幾乎沒有聽說過。這是因為漢語和英語的不同性質造成的。科學研究表明,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國人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腦中,語言障礙區不在同一個地方,中國人有獨特的語言區。
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常用的是後腦的威爾尼克語言區,使用中文的人,幾乎用不到這個區,而常用的是前腦的布洛卡區。
中文的語言區更接近於大腦運動功能區,要學好中文, 要靠多寫、多說,靠「運動」來記憶。而學習英文應注重營造一個語言環境,注重多做聽說的練習,因為大腦主導英語的那個語言功能區更靠近於聽力區。
以上的研究成果已在世界科技類最具權威的刊物《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公布。
很多人學了多年英語卻是「啞巴英語」,是因為用了學習中文的方法來學習英語, 這是行不通的。
英語的難點在於音,而非形。聽懂了,閱讀可直線起飛。
3、聽力過關了,英語就是小菜一碟
如果我告訴你,在英語國家,孩子學讀寫,是不需要記單詞的,你相信嗎?事實上就是這樣。那他們怎麼認單詞,從而進行閱讀呢?
答案就是,他們會通過學習自然拼讀,將聽力詞彙轉化成閱讀詞彙。
注意,是將聽力詞彙轉化成閱讀詞彙。也就是說,如果孩子能聽懂一萬個單詞,這一萬個單詞就可以通過學習自然拼讀,轉化為一看就懂的閱讀詞彙。
對,就是這麼神奇。
因為英語是拼音文字!聽懂了,讀寫就會變得很容易,聽力詞彙可以轉化成閱讀詞彙,反之卻不然。
近年來,「自然拼讀」在國內也流行了起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家長讓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去學,其實效果一點都不好,原因是,自然拼讀是給能聽懂英語的孩子學習閱讀用的,跟英語啟蒙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自然拼讀可以學,但是要具備了一定的聽力基礎之後(聽力詞彙達到3000個左右)再來學,這樣才會有效果,而且學起來也一點都不難。
孩子聽力過關了,閱讀其實很容易的,說和寫也是自然而然的。
總之,只要攻克了聽力,英語學習就是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