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雙11落幕了,數據停留在4982億,說實話,我對這個數據沒感覺,因為這是11天的總和,但官方總是想把這個數字和去年關聯在一起,告訴我們天貓雙11還在高速成長。據蔣凡透露,今年雙11的11天,如果對比去年的11天,增長了26%,是3年內最大的增長。我採訪了很多內訓班的同學,老賣家們對數字麻木的還是比較多。不過好消息是,總體而言11天的業績,大部分的掌柜,確實大於了去年的11天。
我們從三個角度看今年雙11的情況,第一個是平臺營銷端,第二個是消費者買家端,第三個是商家賣家端。
我們先說平臺營銷端,今年雙11的平臺營銷端用戶用一種情緒形容,叫做不為所動,今年雙11跟去年玩法相比更複雜,但今年在消費者端,大部分人的感知就是滿300減40的跨店滿減。
原因是,大部分人拒絕參加了今年各種活動,就算參加也沒多少折扣,比如今年的餵貓,去年是蓋樓,所以玩法更加複雜,但是用戶並沒有太強的感知。
我們來重點講消費者端,淘內GMV=多少人買+每個人願意買多少錢。在2020年第三季度,整個淘寶/天貓創下了用戶增長最低記錄,整體用戶只增長了700萬,對比2019年第三季度是3000萬,對比2018年第三季度是3200萬,所以淘寶消費者端的獲取也是斷崖式下跌。
再者是淘寶披露的獲客成本,已經達到驚人的1158元,對比2019年第三季度金額是600多元,2018年第三季度是300多元,每年都在成倍增長,這是用戶增長乏力,以及用戶增長成本居高。
阿里移動端的覆蓋用戶人數已經達到8.81億,我們以微信12億月活用戶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人群總量來看,還要拋開很少網購的銀髮人群、沒有經濟能力的未成年人,所以阿里的用戶總量基本見頂。
第二就是每個人願意花多少錢,目前官方沒有任何的數據披露,只能感覺一下他們是比去年買多了還是買少了。
第三個是外部平臺競爭,從你促銷你的用戶,到大家促銷共同用戶。現在拼多多、京東、淘寶三大電商平臺的流量已經高度重合。
我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在淘寶上買,但是手機就會在拼多多上買,其實大部分人都是這三個平臺的用戶,既然會在京東和拼多多買東西,那麼淘寶的購物金額自然就被稀釋了。
最後是商家端,今年是史無前例的新品大爆發,第一天的課程講了有371個新品牌在今年成為了品類Top1,比去年增長了17倍,這是今年唯一在商家端可圈可點的地方,這也是未來5-10年,在創業賽道裡唯一確定的機會。
課後思考
今年雙11的成績,你滿意嗎?
歡迎你在評論區裡給我留言,恭喜你又解鎖了一個新技能,我們下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