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不少航空貨運和物流企業因為運送了大量的口罩和防護用品到各國而業績大增,如今,這些企業又開始為運輸新冠肺炎疫苗摩拳擦掌了。
漢莎貨運航空中國首席代表糜冬梅近日就對筆者透露,目前不少在研新冠疫苗已經進入第三期臨床階段,估計在2021年第一季度會陸陸續續出來,預計疫苗運輸在明年第二季度也會慢慢走向高峰。
筆者也從多個渠道了解到,根據預估,最終將有100億劑疫苗在全球範圍內運輸,這對航空貨運來說是一個巨大而又全新的市場。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下稱「國際航協」)發布的最新報告就指出,僅僅按向全球78億人每人提供一劑疫苗計算,就將裝滿8000架波音747全貨機。舉個例子,目前聯邦快遞2019年的飛機數量為639架,以此計算,至少需要13個聯邦快遞機隊才能完成此任務。
除了需要運輸飛機的支持,相關設備的需求量也將激增。DHL與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合作展開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未來數月內,物流行業必須負擔起不少於100億單位疫苗、大約20萬個託盤的運輸任務,運輸這些貨物大約需要1.5萬個航空貨運班次,為此還將需要約1500萬個可攜式疫苗冷卻器。
不過,這樣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並不是誰都有能力涉足。由於需要低溫控制,新冠疫苗的運輸需要具備冷鏈運輸能力的物流企業,尤其是在醫藥冷鏈運輸方面有經驗的企業。
比如漢莎貨運航空很早之前就涉足了醫藥冷鏈物流運輸,並認證了國際航協制定的醫藥物流標準CEIV-Pharma,擁有該資質就可運輸新冠疫苗。此外,公司還在全球多個國家投資了溫控貨運站,比如在上海就與浦東機場合資建設了擁有三塊不同溫度區域的貨運站,其中一個可控溫至2-8度,另一個在15-25度,還有一個則可以深度冷卻到零下12-零下20度。
糜冬梅介紹,目前不同廠家的新冠疫苗產品,對溫控要求並不一樣,大多數是2-8度,還有一些是零下12度-零下20度,有些則需要深度冷卻到零下70度。疫苗在規定的溫度範圍外哪怕是停留極其短暫的時間,都有很大的變質風險。
這一溫度要求就已經把很多企業阻擋在了疫苗運輸市場之外。在此之前,只有聯邦快遞,DHL等少數國際快遞物流巨頭擁有跨國運輸疫苗的經驗。
目前,聯邦快遞,UPS,DHL等也都在加緊擴建冷鏈倉庫。比如聯邦快遞在過去三年裡就在全球網絡中增加了十個冷鏈設施,目前在全球擁有90多個此類設施。DHL全球貨運位於上海的空運設施近日也再次獲得國際航協頒發的醫藥物流驗證中心認證,可存儲不同溫控需要的冷鏈運輸貨物。
據筆者了解,國內一些空運相關企業也已經開始做準備。比如東航旗下的東航物流此前就運輸過其他疫苗,目前在針對新冠疫苗的技術細節做準備;沒有全貨機的吉祥航空(603885)等航司,也在為利用客機腹艙帶貨運輸疫苗做準備,包括儲備冷櫃,乾冰等。
而把疫苗運輸到醫院等終端消費者,還需要當地醫藥冷鏈物流企業的支持。目前,我國主要的疫苗物流配送企業包括國藥控股(01099.HK)、上海醫藥(601607)、九州通(600998)等。
聯邦快遞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裴佳華則指出,運輸新冠肺炎疫苗涉及諸多環節,這將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工作,要跨越各大洲運輸數十億劑疫苗,無論從規模上、從技術上,還是從管理(海關)要求上來看,都十分複雜。「運輸只是複雜的物流鏈中的一個環節,應對這樣大規模的挑戰,需要創新的存儲和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還需要製藥公司、政府和醫療保健供應商跨多個工作流程的最高程度的協調與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