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能為第三方提供SSD主控方案的並不多,SandForce已經基本成為往事,臺灣廠商赫然成了主導力量,比如說JMicron(智微)、Silicon Motion(慧榮),以及這兩年逐漸大熱的Phison(群聯)。
Phison的最大特點就是打包提供主控+固件整體方案,類似聯發科的「TurnKey」(交鑰匙)模式,能大大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即使沒有SSD研發基礎的廠商也能迅速上手。
去年最流行的Phison主控無疑是PS3110-S10,東芝(OCZ)、海盜船、金士頓、博帝、索泰、Mushkin、PNY等等都推出了相關產品。
在它之下的S9將會被新的「S11」所取代,是一個低端入門級SATA方案,支持無DRAM緩存運行,而且首次支持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配對。
但它僅僅提供兩個快閃記憶體通道,雖有SLC緩存技術輔助,但不要指望性能有多高,再說畢竟是SATA方案嘛,還能高到哪兒去,也就是日常之用。
真正的殺手鐧是「PS5007-E7」,半年前就宣布了,也見到了芝奇、索泰、Mushkin等宣布的相應產品。
這將是Phison最頂級的消費級主控,支持PCI-E 3.0 x4 NMVe,目標是正面PK三星950 PRO這樣的高端貨。
目前,該主控的硬體已經開發完畢,固件進入衝刺階段,預計2月份搞定,3月份就能買到實際產品了。
經過半年的優化改進,E7的性能也略有提升,特別是持續寫入從1.4GB/s提高到1.5GB/s,隨機寫入從200000 IOPS提高到250000 IOPS,而持續讀取和隨機讀取不變還是2.6GB/s、300000 IOPS,另外穩定狀態的隨機寫入性能為36000 IOPS。
以上指標說的都是平面型MLC NAND,但是它也支持TLC NAND、3D NAND,並且能做到最大4TB容量。
E7主控還支持不同形態的SSD,其中最受歡迎的肯定會是M.2 2280,但也可以使用更長的M.2 22110,從而將快閃記憶體晶片數量從4個增至8個,以獲得更大容量,還可以佔滿全部8個通道。
當然了,這種規格的長度有點超標,很多主板、筆記本都會裝不下,只能用在一些發燒平臺上。
PCI-E半高半長擴展卡也會越來越多,它能儘可能地提升容量和性能,散熱也更好做。參考設計還添加了電容以支持掉電保護,不過博帝的Hellfire把它給去掉了。
Phison甚至展示了U.2 2.5寸的參考設計,但還沒看到有誰用,畢竟這個接口剛剛推出不久,配套跟不上。
金士頓:
博帝:
Mushkin:
索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