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費也能分期付了!近日,滴滴悄悄上線一款信貸產品「滴滴月付」。它主打先享後付,本質和支付寶的「花唄」無太大差別。
另外,這款產品還與兩年前滴滴小範圍試水的「信用付」相似度極高。時隔兩年,滴滴又重操舊業,看來金融支付對滴滴吸引力極強。
這也是意料之中,畢竟花唄、白條的成功,讓更多網際網路公司看到金融科技的可能性。
不過支付江湖龍爭虎鬥,程維的支付夢這次能實現嗎?
滴滴版「花唄」上線
似乎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終極目標除了「賺錢」,就是「借錢」,不過是借錢給用戶。
繼美團、拼多多、抖音之後,支付界又添一員大將。
近日,媒體發現,滴滴在APP推出信貸產品「滴滴月付」。它定位於先享後付,規則是本月消費,下月1號出帳,8號還款。用戶可選擇主動還款或者自動扣款。
看起來這款產品就是滴滴版「花唄」,只不過應用場景更窄而已。不過花唄都上徵信了,滴滴月付也會如此嗎?
滴滴月付的授信額度由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及其它持牌金融機構提供。也就是說,滴滴月付本質上是一款面向個人的消費信貸產品。
在網際網路信貸產品與央行徵信越來越密切的背景下,滴滴月付上徵信可能也只是時間問題。
和其他網際網路企業做法一樣,滴滴也採用「開通送優惠」的策略來推廣滴滴月付。
除此之外,對比花唄,這款產品最大的亮點就是沒有「額度上限」,想必是滴滴對把控風險胸有成竹吧。
滴滴早有布局
事實上,滴滴在金融領域的 「狼子野心」早已顯露出來。
從2015年起,滴滴就開始布局金融。2016年,滴滴金融團隊正式成立。2017年,滴滴通過收購一九付,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根據媒體報導,截至目前,滴滴已經直接或間接持有保險代理、融資租賃、融資擔保等多達6塊金融牌照,涉及消費金融、保險、支付等多個領域。這些牌照足以支撐滴滴在金融界大展拳腳。
只不過滴滴似乎總是差點運氣,在金融道路上走得異常艱辛。
2018年上線的「滴水貸」,與如今的滴滴月付功能大同小異,只不過額度限制為20萬元,最低日利率0.02%。
滴水貸初期只針對車主開放,後來才陸續開放給乘客,其資金來源也是滴滴直接控股的小貸公司。
根據數據統計,這款信貸產品目前的放貸餘額僅不到200億,市場份額也很低。
對於有備而來的滴滴來說,這樣的戰績的確不太亮眼。
程維的支付夢能成嗎?
即便遭受挫折,滴滴仍要「一意孤行」,程維有自己的理由。
行動支付儼然已經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基礎設施」。前有阿里、騰訊、京東,後有美團、拼多多,連字節跳動都要在抖音測試支付功能了,滴滴豈會甘居人後。
無論是橙心優選,還是滴滴月付,都是滴滴在積極摸索打車之外的世界。快車、租車等作為滴滴的流量入口,已經完成了原始用戶積累的使命。接下來滴滴需要一個變現出口,而支付就是連接出口的橋梁。
只不過往往機遇與危機並存,在巨頭環伺的支付領域,程維和他的滴滴決不能掉以輕心。
另外,如今的市場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更是增加了滴滴發展金融業務的難度。
今年以來,銀保監會相繼發布多項公告,對網絡小貸進行更全面和嚴格的管理,並對小貸公司資質做了更詳細的規範,如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0億元,借款額度不超過淨資產1倍等。
這些政策一旦落地,諸如滴滴月付等此類消費信貸產品,勢必要做出調整。滴滴若不保持警惕,就容易身陷囹圄,看隔壁螞蟻金服,不就是前車之鑑嗎?
滴滴的金融路不好走,程維的支付夢也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