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藝術是民族文化的燦爛瑰寶,以其獨特的意趣和美感自立於世界藝術文化中。作為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傳承至今各類名家、技法畫風派系繁多。這其中花鳥題材是重要的一個分支,深受眾多收藏人士的青睞和關注。
在近代著名畫家中,京津畫派有一位技法出眾、格調古韻風雅的著名花鳥大家---顏伯龍。
《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顏伯龍》全國首發
二十世紀,我國書畫界湧現出一批聲名大噪的畫家,其中不得不提在書畫圈內佔有重要一席之地的顏伯龍,其自成一派兼工代寫的「顏式」技法,勾勒用線講究,勁拔有力,設色賦彩協調清麗,意境靈動曼妙。其風格引領著新的風向和潮流,是京津畫派的典型代表人物。
北京椿草堂文化傳播公司攜手融祥典當歷時多年在全國各地收藏了兩百多幅顏伯龍的畫作,其中題材涉及花卉、禽鳥、山水、走獸、人物、書法。今已全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發行《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顏伯龍》,這本書分量可不輕,被書畫界譽為「大紅袍」。
「大紅袍」系列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文獻叢書。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因其學術性和權威性長期以來備受美術理論研究者和專業藝術愛好者的推崇。只有近現代傑出的書畫藝術家才能出版此書畫集,長期以來,持續而系統地推出了近現代至當代中國畫壇各時期重要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系列,為推動中國藝術的傳承、創新、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為公認的具有影響力的圖書品牌。
目前出版印刷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屆時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主辦,北京椿草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融祥典當有限公司承辦的顏伯龍「大紅袍」畫集首發儀式即將於12月12日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辦開幕!屆時還將在人美美術展館一層及地下一層展出150餘幅先生的畫作,為期6天免費對外開放,供中外書畫愛好者觀展,歡迎所有熱愛中國畫藝術的朋友們光臨參觀!
伯龍先生
伯龍先生(1898─1954),民國時期北方京津畫派著名的花鳥畫家,字雲霖,是滿族正黃旗,北京人士。祖上世襲佐領之職,後因清朝覆滅一夜之間淪為一介布衣,故又自稱「長白布衣」。
伯龍先生性情儒雅謙良,淡泊名利,拋棄了仕途經濟,一心研習書畫。早年其長住之所位於東直門內北新倉倉夾道8號院,因為內有一棵大椿樹,故堂號日「椿草堂」。院中常栽各種花卉,養些雀鳥、貓兒,在大椿樹下會友飲酒,生活清苦平淡。雖日子如此平凡,但多少恬淡的歲月中,這個生趣盎然的大院子,為伯龍先生精進技藝、觀察寫生、繪畫創作提供了多少靈感和題材。
繪畫風格
伯龍先生的繪畫題材廣泛,兼有花卉、走獸、山水、人物,其中由以花鳥題材最為人廣知。其構圖新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形神兼備。
在創作方面,先生一生未停止對畫作的臨學鑽研,早期作品因受業於畫壇名師王夢白,陳衡恪諸先生,受其影響多臨清畫家華喦的作品,後不斷擬古宋、元、明、清歷代名家之作,在畫理上受到頗多啟發,對於他感悟寫意造型,磨練繪畫境界起到重要作用。
20世紀時期受西方寫實繪畫影響,強調描寫物象的結構造型,這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場變革。在對待傳統繪畫和西畫的態度上,畫家們在吸收和創新上十分多樣。伯龍先生在研習花鳥畫法的過程中崇尚寫實,在校學習期間通過努力的學習,已打下了夯實的寫實功底,對自己畫作的風格成熟也起到很大幫助。
作品中期逐漸擺脫前人風格融入自己的筆法,後漸成一派「顏氏「花鳥畫法。
在風格方面,繼承前人古風的同時亦有自我創新,中晚期作品兼工帶寫的小寫意花鳥,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顏派花鳥體系。構圖意境上既有中國畫傳統意義上的筆墨,又有西方透視的結構特點,將中西方繪畫特點結合完美。
畫壇影響力
先生的圈中好友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比如老舍、盧松安、梅蘭芳、馬連良等。梅葆玖先生說過,顏伯龍是其父親(梅蘭芳)的老師,梅家一直收藏他的畫作,且視為傳家之寶。足以看出顏伯龍先生作品的分量。
三、四十年代,先生也曾多次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漢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並以其意趣生動古韻高雅的花鳥作品馳譽畫壇。1950 年伯龍先生還加入了新中國的國畫研究會。
伯龍先生在短暫的一生中,為中國書畫界留下了許多精彩絕倫的書畫作品。在中國畫歷史上,為國畫的傳承與開拓,探索與創新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堅定了傳統文化自信,為後人在花鳥畫領域留下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伯龍先生畫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