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下《聖經》的(創世記)是舊約的一卷書。
(創世記)第12至50章生動繁詳地記載了希伯來早期族長亞伯拉罕、以撤、雅各和約瑟的動人傳說。「播祭獻子」描寫亞伯拉罕毫不遲疑地將獨生子以撤獻為播祭,勾勒出他無條件服從上帝的虔誠性格。雅各以聰穎精明、機敏詭詐著稱,少年時曾以一碗紅豆湯騙取哥哥的長子繼承權,長大後牧養出遠遠超過舅舅拉班家產的肥壯羊群。約瑟的傳說尤為生動曲折:他早年因妄自尊大被哥哥們賣為奴隸,在埃及因拒絕女主人引誘被誣告人獄,為法老圓夢後得以高升,當上宰相,爾後厚待眾兄長,又將老父親雅各接往埃及。其中他與哥哥們相認一幕,心理刻畫細膩,抒情色彩濃鬱,感人至深。
載於《出埃及記》、《民數記》、(申命記)等卷的摩西率眾出埃及是希伯來人的宏偉史詩。藉助緊張曲折的戲劇性情節,詩章記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穿越西奈沙漠、最終抵達約旦河東的傳奇經歷,塑造了民族英雄、軍事首領、立法者、宗教活動家、詩人、演說家摩西的英雄形象。在後世,「出埃及」已成為民族獨立和社會解放的藝術象徵。
在徵服邊南、建立王國的漫長年代中,希伯來民族湧現出無數著名人物,如約書亞、以擠、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參孫、撤母耳、掃羅、大衛、所羅門、以利亞、以利沙等,他們的事跡經藝術加工後載人(約書亞記》、(士師記》、《撤母耳記》、《列王記)等卷,形成一類風格獨特的史傳文學。參孫是著名的大力士,能徒手撕裂獅子,用一塊驢腮骨殺死1 000非利士人。非利士人設計將他抓獲,挖去雙眼,他於非利士人舉行宗教祭典時推倒支撐廟宇的雙柱,與在場的3000仇敵同歸於盡。參孫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被後人廣為傳頌。大衛的故事尤其精彩.在史家筆下,他既寬厚仁慈,又陰險狡詐,既是威震敵膽的一代英豪,又是荒淫的昏君和卑劣的兇犯,具有豐厚複雜的獨特個性。
希伯來小說在遠古傳說、寓言、故事、傳記等敘事文學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公元前5世紀至前2世紀一批較成熟的作品相繼問世。《路得記)形成於公元前5世紀末.當時希伯來人的宗教領袖為淨化民族信仰,禁止與異族通婚,規定已婚者必須離婚,否則就要被驅逐。《路得記》不贊成這種作法,而以士師時代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借古諷今地讚揚民族之間的團結互助和聯姻。在田園詩般的抒情氛圍中,作者以樸素的白描手法勾畫了摩押族女子路得的賢慧、忠貞和勤勞,讚許了她與拿俄米的婆媳之情和與波阿斯的戀情。
(約拿書)的主題與《路得記》相仿,通過小先知約拿傳道的奇異經歷,批駁狹隘民族主義觀念,主張不同民族間的互諒互愛,宜揚普世博愛的社會理想。《以斯帖記》是著名的愛國主義小說,約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末。中心人物是美貌的猶太女子以斯帖,她被冊封為波斯王后,享有榮華富貴,但卻處處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使同胞免遭屠戮,她冒險闖宮,說服國王收回成命,並將仇敵哈曼處死。全卷文字清新,沒有一次提到神,沒有一點宗教意味,在希伯來文學遺產中極為少見。
希伯來人富於宗教感情,千百年中創作了大量情真意摯的抒情詩,其中規模最大的詩集是《詩篇》。(詩篇)收人150首作品,大多表現希伯來人的宗教生活和情感,如虔誠信徒對上帝的贊關和呼求,對罪過的懺悔與反省;也有一些抒發其它方面的人生體驗,如第129篇2,3節敘寫詩人對仇敵的無比憎恨:從我幼年到現在,仇敵殘酷地迫害我,但他們沒有勝過我。他們在我背上留下了深深的傷痕,像農夫挖了一條又深又長的犁溝。
又如述說棄惡從善的哲理,第45篇渲染新婚的喜樂,第137篇抒發囚居異國的詩人對故都的深切懷念。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