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團池州市委迅速組建青年突擊隊,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讓防汛救災一線閃耀著「青春力量」。從7月16日至8月6日,整整20天,團市委防汛救災青年突擊隊的199名志願者堅持每天24小時不間斷,積極做好主城區白洋河大堤巡堤執勤工作,累計服務時長達3808小時。
這支防汛救災青年突擊隊的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中有人大代表、青聯委員,有退役軍人、人民警察,也有青年教師、在校大學生。不論在暴雨中還是在烈日下,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都一直堅定著、堅持著、守護著。
記錄最美身影
「咔嚓!」
蛙蟲合鳴,夕陽西下,沒有風,稠乎乎的空氣……8月1日下午6時,青年志願者們在白洋河大堤巡查,江志偉拍下了這美麗的一瞬間。
青年志願者們正在巡堤查險 江志偉攝
江志偉也是防汛青年志願者的一員,除了參與巡堤查險、清理堤壩雜物等志願活動之外,他還會在空閒時間裡為「戰友」們記錄下防汛過程。他說,「我在參加防汛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的朋友,雖然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但都抽出時間過來參加防汛,對我也比較照顧,讓我感受到了溫暖。所以我要把他們都記錄下來。」
7月15日,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江志偉在網上看見團市委發布的青年防汛志願者招募令,20歲出頭的他立即填寫了報名表,加入到防汛救災隊伍中。截止8月6日,他在防汛執勤點值班次數總計21次、總時長達144個小時。
江志偉被曬黑的手臂
江志偉只是青年志願者們堅守大堤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還有「話不多,默默堅守大堤96個小時」的中國人壽池州中心支公司員工郭忠;「不上班就隨時頂上」的市人民檢察院書記員吳偉;「退伍不退色,經常16小時連續作戰」的市城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員工李鑫龍;「生意可以放下,護堤不能止步」的個體戶陳燕玲;「哪裡有需要,我就在哪裡」的貴池區杏花村實驗學校青年教師張邁迪、唐濤……
青聯委員出列
7月19日至21日,白洋河堤3k-4k堤段,黑漆漆的夜晚,防汛指揮部閃爍著微弱的燈光,那是省青聯委員、市青聯常委宋駿傑用手電簡製作的一個小吊燈。
「晚上視線模糊,靴子踩到淤泥裡能陷進去一半。巡堤時,遇到滲水處,大家會一起疏導、填平。」當夜凌晨2:00,宋駿傑一行正打著手電筒在大堤上巡查。因為大多數的志願者白天都需要上班,所以報名參加白班、小夜班的人比較多,大夜班執勤的人就相對少一些。鑑於此種情況,他主動報名參加大夜班執勤,成為了「大夜班巡堤老主顧」。
宋駿傑一行正在巡堤
宋駿傑說,「我參加志願者已經有兩年了,帶著池州養育了我,我要奉獻池州的想法,有需要我就上唄」。三三兩兩的話語中,體現著他積極向上、樂於奉獻的精神追求,也彰顯著青聯委員率先垂範、服務社會的政治覺悟和責任擔當。
宋駿傑被曬黑的手臂
一代影響一代
「我們家孩子第一次來防汛點找我,呆了不到20分鐘,就說受不了了。」池州職業技術學院員工汪春燕笑著說。但讓她沒想到的是,孩子見到媽媽和其他青年志願者哥哥姐姐為守護家園如此辛苦,便主動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購買了水果、冷飲,並送到了梅裡大堤防汛點。她感嘆道,「看見越來越多大學生、00後都在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在實踐中感悟,這可能就是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的傳承意義吧。」
汪春燕的孩子給青年志願者們購買的冷飲
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合肥鐵路公安處池州火車站派出所警務助理莫超武說,「家裡有倆個小孩,老婆也要上班,不過她很支持我做公益。目前,我除了上班,就是參加防汛,家裡家外都靠她。」每次回到家時,孩子們都會問莫超武,「爸爸明天還要去防汛嗎?」莫超武總是肯定地回答,以此來告訴孩子們要講奉獻、勇作為,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
莫超武的朋友圈
防汛過程中,青年志願者們碰到過蛇鼠的襲擊,有過被蚊蟲叮咬的困擾;有被炎炎烈日灼傷的痛苦,也有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淋成落湯雞的狼狽......縱然千般困難,青年志願者們臉上依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他們不怕苦不喊累,認真巡查責任堤段,用汗水築起了防汛救災「青春堤壩」,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青年的初心與使命。
見習記者 饒豔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