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相思,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2021-01-12 經典誦讀人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都是詩人和學者。論創作天才,趙不及李;講學者氣質,李稍遜於趙。

李清照天才秀出,其作品「俯視巾幗」、「壓倒鬚眉」;趙明誠治學精慎,每能「援碑刻以正史傳」。夫婦各有所長,巧妙互補,達到了「意會心謀,目往神授」的入化境界。

李清照為趙明誠的學術著作《金石錄》寫《後序》時,曾深情追懷他們共同創造的、交織著文藝、學術、愛情的美好經歷——那不是尋常士大夫的花前月下,淺醉低吟,而是指更深刻、更豐富、更高雅,甚至更崇高的精神生活。

趙明誠擔任地方官的時候,二人曾有過短暫的離別,這怎能不令人感到難以忍受的精神失落?

李清照獨坐相思,淚融殘粉,就連頭上所戴的些許首飾,也覺得無比沉重而不勝負荷了,於是有了這首《蝶戀花》: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上片寫春日融融的景象,抒發懷春之情思: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和風暖雨,湖面冰層已慢慢融化。柳葉發新芽,梅花綻放,已經感覺到春天將近了。

初破凍,剛剛解凍,第一次將冰凍慢慢溶化,即冬盡春來。雨是暖的,風是晴風也暖的,送走了些許冬天的寒意。

柳眼,初生柳葉,剛剛露出的萌芽尖尖,就像小動物剛剛睜開眼睛,故謂「柳眼」。梅腮,指梅花的花蕾,還沒開花,含苞欲放,似美女香腮,故稱「梅腮」。 柳枝有了芽眼,梅枝有了花蕾,已經有了春天的氣息。端莊的少婦,也被這春意撩撥起了愁懷。

唐宋時期,有賞花賞春的風俗習慣,而賞花又有曲賞、香賞、酒賞等名目,賞花、賞春最好是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一邊觀賞,一邊品著美酒、一邊詩詞唱和。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這樣的時刻又能和誰把酒論詩呢?獨坐相思,淚融殘粉,就連頭上所戴的些許首飾,也覺得無比沉重了。

花鈿,用金翠珠寶等製成花朵的首飾。今年的春天又開始了,可是丈夫不在身邊,又能和誰烹茗煮酒、把玩金石、賞析詩文呢?

她感到無限的寂寞與孤獨,思念丈夫,辛酸苦澀的淚水和殘留的脂粉溶在一起,讓首飾「花鈿」也感到沉甸甸的。

下片寫閨中寂寞生活: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初試金絲縫成的夾衫,慵懶地斜靠在枕頭上,只把那頭釵壓壞也難以顧及。

乍,起初,剛剛開始。山枕,即檀枕,因其形如「凹」,故稱「山枕」。欹(qī),靠著。春暖天晴,少婦試穿金絲縫成的夾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斜靠在枕頭上,把她頭上的釵兒壓壞了,她也茫然不顧。

因為思念,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正如李煜的「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愁思太濃,又怎能做得好夢?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

夜闌,夜深。孤單的愁思太濃了,少婦想在夢中去尋求慰藉,但卻始終無法進入夢鄉,直至夜闌人靜之時,仍剪弄燈花,以排遣愁懷。

燈花,古人認為燈芯燃成花形是喜事將臨的吉兆。於是,她在深夜裡剪弄著燈花,藉以卜數夫君之歸期,更透出了對丈夫早歸的熱切期待。

相關焦點

  • 除了柳永的「為伊消得人憔悴」,你還知道蝶戀花的哪些詞作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蝶戀花·暖雨晴風初破凍》李清照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最經典的15首詞,讀懂這千年哀愁!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麼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暖)篇
    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宋 · 王安石《元日》2、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 唐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3、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 唐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4、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跟隨中辦國辦調研江蘇復工復產 | 7天,見證江蘇「暖雨晴風初破凍」
    從大項目施工現場到工業生產一線,從田間地頭到景區商圈,1號君跟隨調研組一路走來,跨越大江南北,見證江蘇各行各業「暖雨晴風初破凍」的滿目生機。  全面復甦,跑出「江蘇速度」  三月春光好,春耕正當時。  無人植保機、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在海門市悅來鎮保民村新型合作農場裡,「機器替人」減了人工、提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