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動亂,諸侯割據勢力之間相互徵伐,正所謂是時勢造英雄,所以,那段時期雄主、名臣、謀士、武將層出不窮。而提到三國,自然繞不開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
在《三國演義》中,有不少勇猛,讀者也喜歡評論他們之間的武藝高低。
三國第一猛將當屬呂布,縱然呂布為人反覆、無義、殺主,這是事實,但就以他的武藝而言,他三國第一猛將的身份也是名副其實的。比如,張飛、關羽雖勇。但他們集二人之力卻還是拿不下呂布,足可體現出呂布強大的實力。
而呂布之下的猛將,如關羽、張飛、馬超、許褚等,他們之間縱然有高低強弱的差距,但整體差距並不大,比如關羽和黃忠戰平,關羽和張飛不相上下,許褚和馬超戰平,而馬超又和張飛不分伯仲,由此可見,他們的武藝是都在伯仲之間的。
當然,他們武藝雖然平分秋色,但就是名氣、名聲而言,《三國演義》中,名聲最大的當屬蜀漢五虎上將了。
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
那在《三國演義》五虎上將中,最喜歡誰呢?
對於這個問題,由於個人喜歡、思想、考慮、觀點等方面的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同。
在下心中對五虎將都喜歡,若真的要評出一個最喜歡的人,此時會選黃忠。
為什麼會選黃忠呢?
關羽,為人忠義,武藝超群,被後世尊崇為武聖人。
張飛,為人雖暴躁卻不失豪爽,他豪氣幹雲、嫉惡如仇。雖然愛耍脾氣,但卻不失可愛。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是沒有含糊過的。
趙雲,行事得當,忠心耿耿,在書中可謂是常勝將軍的形象,也是一個完美的形象。
馬超,出身公侯世家,武藝超群,有「錦馬超」之稱。
他們四人都由於獨到、深受讀者喜愛之處。
而個人之所以喜歡黃忠,是因為黃忠也有可愛、不失大節、忠、義之處。
首先,
雖然黃忠是老將的形象,但他老當益壯、武藝高強,並不比其他四虎將弱。
黃忠歸順劉備後,對劉備忠心耿耿。縱然劉備有數次無意之時說了一些「嫌棄」黃忠年老的話,但黃忠並沒有因此對劉備有不滿之心,而是拿出自己的本領、行動來證明自己雖年老,卻是老當益壯。
其次,
黃忠曾和關羽大戰兩次,
第一次,他和關羽比拼大刀,黃忠雖年老,但並沒敗於年輕力壯的關羽。
之後之所以敗給了關羽,是因為黃忠的坐騎突然馬失前蹄,把黃忠掀翻在地,以至於黃忠失去戰機先手,就敗給了關羽。
當然,關羽也重氣節,他並沒有趁機殺了黃忠,而且讓黃忠換馬來戰。
黃忠除了刀法厲害,他的箭術也很高。
所以,第二次和關羽對戰時,黃忠就用他箭術對付關羽。
但黃忠感念關羽之前的不殺之恩,所以就如只射關羽的盔纓,以報關羽不殺之情,可謂是義也。
最後,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後來封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
關羽知道名字後就不高興了,張飛是他三弟,自然可與他並列。趙雲也追隨劉備很早,也可與關羽同列。馬超出身公侯之家,和關羽同列,也不辱沒關羽。
但關羽認為黃忠是一老將,所以他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這意思就是說,和年老的黃忠同列,就是辱沒了他的名聲,這無疑是看不起黃忠、羞辱黃忠。
但是,黃忠卻不記仇,也沒放在心上。
後來關羽被東吳擒殺,劉備帶領大軍攻打東吳要為關羽報仇,當時黃忠是在同行之列的。
結果,黃忠急於給關羽報仇,就中了吳軍的埋伏,最終中箭而亡。
關羽雖然不願和黃忠同列,但黃忠卻全力為關羽報仇,甚至還丟了性命,關羽若知,也當欣慰了。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內容、而非正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