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為何死也不肯與于鳳至合葬?真正的原因找到了

2020-12-22 騰訊網

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

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

這是張學良晚年作的一首詩,毫不避諱地袒露出自己的英雄本色就是好色。

2015年,電視劇《少帥》將張作霖和張學良這對在歷史上頗具爭議的父子搬上了屏幕。

不僅讓我們了解了這對父子輝煌而又坎坷的一生,更為我們揭開了一個歷史謎底:張學良為什麼死也不肯與原配夫人于鳳至合葬?

而要想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得首先從于鳳至的名字說起。

1897年6月,于鳳至出生了。

正當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為愛女起什麼名字而犯難時,家裡來了一位算命先生。

合過生辰八字後,算命先生對於文鬥說:令千金是「鳳命」啊,一生錦衣玉食,嫁入高門,只是中年或許有疾,晚年……

任憑於文鬥如何心急如焚,算命先生都不肯再繼續說下去了,連算命的賞錢都沒要就急匆匆離開了。

於是於文鬥給愛女取名「鳳至」,寓意「鳳凰到來」。一是應了算命先生所說的「鳳命」,二是希望鳳凰的到來能衝散愛女將來的厄運,也能為於家帶來好運。

這一取名不要緊,卻成為了日後張作霖惦記上于鳳至的第一個因素。

張作霖是如何惦記上于鳳至的呢?這就得從張作霖和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的交情說起了。

1908年4月,張作霖奉命率部隊駐紮在鄭家屯剿匪。張作霖提出要徵用於文鬥的糧棧作剿匪司令部,於文鬥二話不說便爽快地答應了。

初次見面,兩人聊的甚是投機,頃刻間便互相稱兄道弟了。

在一次剿匪任務中,張作霖不慎遇襲,險些命喪黃泉。得虧於文鬥及時相助,才讓張作霖脫險,這讓張作霖心裡更加認定了和於文鬥的淵源甚深。

張作霖經常登門拜訪於文鬥,每次都在於文鬥的書房。有一次張作霖看見一幅字跡清秀婉約的書法作品,便問於文鬥:「這字好啊,誰寫的?」

於文鬥笑道:「雨亭謬讚了,不過是小女的玩作。」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其實張作霖早就知道於文鬥有個聰慧美麗的女兒,但卻不曾見其一面,想不到她的書法也能寫的這麼漂亮,而且他還聽說於文鬥的女兒是「鳳命」。

「鳳命鳳命」,在張作霖看來她以後的丈夫不也是貴不可言嗎?況且於文鬥財厚勢大,如果能親上加親,對自己豈不更有利麼?張作霖暗暗的就惦記上了這門親事。

張作霖再次拜訪於文鬥時,終於見到了于鳳至。才11歲的于鳳至,豆蔻年華、落落大方、處變不驚,盡顯大家閨秀之態。張作霖毒辣的眼光一眼便相中了于鳳至,認定了要于鳳至做自己的兒媳婦,而當時的張學良才7歲。

張作霖立即找來了算命先生要合張學良和于鳳至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相合後說:鳳命吉祥,主貴,有幫夫運。兩人命相相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信命的張作霖一聽開懷大笑,八字甚是合適,于鳳至又是一個家教素養極好的姑娘,再加上於文鬥的財力雄厚,絕對的門當戶對,這門親事再合適不過了。

張作霖和於文鬥當場拍板便定了這門親事。

張作霖前後娶過六房太太,與自己的太太們相比,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于鳳至的。而張作霖正需要于鳳至這樣品行端正、賢良淑惠的兒媳婦來正統他老張家的家風和血脈。

在張作霖看來,自己為張學良選了一個賢妻。若張學良不喜歡,大可以在外面養喜歡的女人。而張作霖也沒指望張學良能夠對于鳳至從一而終,只是從各個方面來看,于鳳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張作霖知道,從一開始,張學良就不喜歡于鳳至。

張學良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第一,他不喜歡于鳳至,若是喜歡,又怎會反對?第二,他反對這樁婚事背後折射出的無法對自己婚姻做主的無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式婚姻,在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張學良眼裡早已過時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張作霖認為合適。

在極力反對的張學良面前,為了促成這門親事,張作霖這個「東北王」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協,他對張學良說:「你的正房原配,必須由我來定。至於將來,你在外頭,找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張學良得到了張作霖這樣的承諾,也不再和張作霖硬碰硬了。

於是,1915年,張學良和于鳳至結婚了。

不曾想,張作霖的承諾暗地裡給張學良在外面尋花問柳開了口子。也是這句話,可以說害慘了于鳳至一輩子。

張學良不喜歡于鳳至,由于于鳳至比張學良大4歲,他管于鳳至叫「大姐」。

新婚之夜,于鳳至對張學良說:「你得答應大姐,以後不管在外面有多少女人,都不許帶回家來。」,張學良滿口答應了。

無意之中于鳳至也暗示了張學良可以在外面風花雪月,她的大度和寬容實際上也是給自己挖了個坑,讓張學良有充足的理由在外面找女人。

張作霖對張學良的承諾以及于鳳至的暗示,這更讓張學良在外面找起女人來肆無忌憚。

于鳳至不虧是大戶人家出身,婚後她把張家打理的井井有條。而對于鳳至沒什麼感情的張學良盡可以在外面拈花惹草,于鳳至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張學良和于鳳至的婚姻也是封建式婚姻的犧牲品,其中摻雜了太多的利益糾葛,而感情卻顯得那麼不值一提,這也為于鳳至悲慘的晚年埋下了苦果。

張學良前前後後至少有過11個女人,但讓他刻骨銘心的也只有于鳳至和趙四小姐:趙綺霞。

我們都知道,張學良死後選擇跟趙四小姐合葬,那張學良是如何跟趙四小姐相識相愛的呢?別急,我們一一道來。

1927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相識於天津大華飯店的一場舞會上,彼時的趙四小姐才15歲。

張學良邀請趙四小姐共舞,他感到:趙四小姐是一個不平凡的女性,她有著那些只珍愛白嫩皮膚的女人所不曾有的思想;她平時淡妝素裹,不施粉黛,卻透出女性的自然美;她的思想開朗,言語常常含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慨。

趙四小姐的這些美德是一般少女所缺少的,張學良從內心深處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愛慕之情。

於是張學良送給趙四小姐一個項鍊,而趙四小姐卻偷偷的在鏈墜裡藏了一個東西。

張學良打開鏈墜蓋後,他看到裡面鑲嵌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背後寫著六個字:真愛我者是他。

霎時,張學良感到趙四小姐對自己的愛慕之心。兩顆充滿青春活力的心在燃燒,兩人沉浸在熾烈的情愛之中……

由於時局緊張,戰事告急,張學良顧不上與趙四小姐過多的纏綿悱惻,便急匆匆趕往了戰場……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

1929年5月下旬,張學良在處理完張作霖各種身後事後,突感輕鬆。

此時,張學良對趙四小姐的思念情緒讓他焦躁不安,他再也控制不住對趙四小姐的思念之情了,於是,打電話給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接到張學良的電話,欣喜不已,瞞著家人從天津趕到奉天。

三天後,趙四小姐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張學良。

許久未見的兩人緊緊相擁著,趙四小姐對張學良說:「我愛你,永遠和你在一起。」

張學良語重心長的回應道:「霞,我也愛你。我愛你並非只是為了一時的快活,雖然我已有家室,但請你相信,我會永遠對你好。你的聰明和才華是一般女性所不能比的,你可以做我的秘書或侍從,我需要你……」

「既然命運把我引到了你的身邊,我願意終身追隨你,漢卿!」趙四小姐深情款款的對張學良說。

至此,張學良便跟趙四小姐秘密同居在北陵別墅。

于鳳至得知此事後,對張學良說:「趙四不能住進帥府,不能有正式的夫人名義。」

于鳳至本想以此迫使趙四小姐離開張學良,可趙四小姐不僅接受了于鳳至提出的條件,還告訴張學良:「我私奔到奉天,不是想來爭個夫人的名義,我只是想永遠跟隨在你的身邊。」

張學良聽後異常感動,莫說張學良了,任何一個男人聽後都會被深深感動的。

兩個旗鼓相當的女人,都識大體、顧大局。一個是自己的原配,有名分,但張學良對于鳳至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愛情。一個是自己的相好,雖無名分,卻是張學良的至愛。張學良把更多的心思和愛寄托在了趙四小姐身上。

1936年3月,于鳳至掛念在英國讀書的孩子,與張學良商量後,便返回英國照料孩子。此時的趙四小姐仍然陪在張學良的身邊。

1936年12月12日凌晨1點,張學良向衛隊營全體官兵發出了活捉蔣介石的命令,「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在南京。

遠在英國的于鳳至還不知張學良被軟禁,擔心張學良的趙四小姐毅然決然的到南京陪張學良共渡難關。

1937年,于鳳至在得知張學良被軟禁後,從英國趕到了南京。有了于鳳至的陪伴,趙四小姐在蔣介石的允許下,暫且離開了南京。

1939年冬,在軟禁中陪伴了張學良3年之久的于鳳至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命垂一線。張學良提出要于鳳至到美國去治病,宋美齡勸說蔣介石由趙四小姐繼續來陪伴張學良。

1940年初,于鳳至即將前往美國治病。臨行前,于鳳至向張學良索要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日軍的那份電報。

張學良明白于鳳至要帶走這份電報的用意是防止有人對他下毒手。張學良感激的對于鳳至說:「大姐對學良情深義重,我將永世不忘!」

不曾想,于鳳至此去美國,竟是有生之年最後一次相見,此後,便天各一方,永無相見之日。

1946年11月,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被秘密轉移至臺灣繼續被蔣介石軟禁。

1963年秋,已年過六旬身在美國的于鳳至收到了自1940年她和張學良分開後的第一封親筆信。信中張學良請求和于鳳至離婚。

于鳳至想到自己20多年來未盡到自己做妻子的責任和義務,深感內疚。並被趙四小姐20多年來如一日的陪伴著張學良的那份忠貞的愛情所感動。

為儘自己做妻子的最後一份綿薄之力,于鳳至答應了張學良的請求。

于鳳至提筆給張學良回信:「接受離婚之請求,向趙四小姐表示祝福!你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堪稱風塵知己。尤其是綺霞妹妹,無私地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侍漢卿,真是高風亮節,世人皆碑。其實,你倆早就應該結成絲蘿。我謹在異國他鄉對你們的婚禮表示祝賀!」

1964年7月4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終於結為伉儷。彼時,張學良64歲,趙四小姐53歲。

而參與他們婚禮都是達官顯貴,有宋美齡、「總統府」資政張群、「立法委員」王新衡、「國策顧問」何世禮、畫家張大千等12人。

彼時的臺灣《聯合報》向世人披露了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結婚的特大喜訊:

卅載冷暖歲月,當代冰霜愛情。

少帥趙四正式結婚。

紅粉知己白首締盟。

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

彈指俱往矣,喜看來日方長……

趙四小姐讀著報上的消息,深情的說:「漢卿,我多想變成當年的趙四啊!然而,歲月不饒人,我老了。」

「不,你還是我當年的綺霞。」張學良擁抱著趙四小姐,字字真切的說:「我愛你,離不開你,你是我的一切!」

可見張學良真正愛的人是趙四小姐,他跟趙四小姐之間有真真切切的愛情。年少的張學良雖風流至極,但卻始終對趙四小姐是一往情深。

1990年,于鳳至聽說張學良即將到美國探親訪友,特意買了一根拐杖,準備迎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然而,卻事與願違。

1990年3月,出於彌留之際的于鳳至唯一掛念的就是沒有看到張學良完全獲得自由。在她床頭陪伴的有醫生、女兒,卻唯獨缺少了張學良這個她一生所鍾愛的男人,她是多麼希望生前再看他一眼啊。

20日晚上,在離故國千萬裡的地方,帶著她深深的遺憾,于鳳至的脈搏停止了跳動,她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整整50年,半個世紀之久,她都沒能再看到她心愛的人一面……

次日,張學良接到了來自美國的電話,在他得知于鳳至的死訊後,久久沒有說話。他的「大姐」,終究是去了,那一刻,他竟無語凝噎。

他的「大姐」將他記了一輩子,而他……

晚年的于鳳至,希望張學良到美國定居。她用自己炒股和投資房地產賺來的錢特意為張學良購買了一棟別墅,並按照他們的舊居模樣進行了布置。

儘管後來張學良移居到了美國,卻並未居住在于鳳至為他準備的別墅裡。一片深情,被張學良辜負了。但于鳳至的情義,卻被世人銘記。

1990年,張學良來到了于鳳至的墓前。他喃喃自語道:「大姐,我來看你了!你走的太匆忙了,如果你再等一等,也許我們就能見面了。」

于鳳至的墓碑上刻著:張學良先生之髮妻,張·于鳳至之墓。

于鳳至臨終前,特意讓人在她的墓穴旁邊給張學良留了一個墓穴,她希望張學良百年之後可以葬在自己身旁,那樣兩個墓穴就可以彼此相望了。

所念之下,依舊未忘。但終究,只是她一個人,寂寞孤單長眠於此。

告別了于鳳至的墳墓和那一墓空穴,百感交集的張學良寫道:「平身無憾事,唯一愛女人!」

2000年,趙四小姐於美國去世。

一年後,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也追隨趙四小姐而去。

一生被辜負,又何必介意再多一次?張學良毅然選擇與趙四小姐合葬。

至此,于鳳至一生深情,終被辜負的一地雞毛!

她在他的眼裡始終是他的「大姐」,卻不是他的至愛。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為什麼幽禁張學良卻不敢殺他?只因一樣東西被于鳳至帶到國外
    西安事變張學良扣押蔣介石一共13天,而蔣氏父子則幽禁張學良54年。但有一次蔣介石確實被社會各方面為張少帥講情、懇請甚至請願搞得焦頭爛額,尤其是在抗戰勝利後,囚禁張學良已十年,當初軍事委員會公開開庭判處張學良也是有期徒刑十年,實在沒有再關押下去的理由了。這時蔣介石找到了一位東北政壇的元老級的人物莫德惠。
  • 面對張學良寄來的離婚信,于鳳至最後一次為張學良犧牲了自己
    于鳳至18歲的時候便和16歲的張學良結婚。由於比張學良大兩歲,而且于鳳至在很多方面多比張學良成熟許多,張學良便一直以大姐稱呼于鳳至。于鳳至確實做到了大姐的職責,在家裡對張學良呵護有加,在外面又幫張學良出謀劃策,打理一切。
  • 「東北第一夫人」于鳳至,臨終留八字遺言,張學良知道後痛哭流涕
    在我們國家,張學良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但他最終還是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因此在今天的影視作品中也時有發生。談到張學良的感情歷程,可以說他與三位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一位是他的髮妻于鳳至,一位是他的摯愛趙一荻,還有一位是紅顏知己宋美齡。
  • 為何說張學良在繼承帥位和西安事變後,于鳳至發揮了關鍵作用
    另外,于鳳至聰慧過人,善於察言觀色,處理複雜關係,在張作霖的幾位夫人中,于鳳至對盧夫人格外敬重。盧夫人並不是張作霖原配,但是卻深得張作霖喜愛,她視冠英、學良、學銘如己出,而于鳳至也一直尋機加以回報,和盧夫人形同母女;此外,于鳳至性格溫和,平等待人,對僕人亦不擺少奶奶架子,平易近人,所以丈夫上上下下都對她格外尊重。
  • 美國張學良墓地:朝向東北老家,與趙一荻合葬,圖9令他抱憾終身
    【晚年張學良】1990年底,張學良在被幽禁半個多世紀後終於獲得人身自由。張學良獲得自由身時,已經90歲高齡。經過一番考慮,張學良最終決定定居遠離美國本土的夏威夷,至死未能再回大陸。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張學良未能回大陸下葬,無疑成為他的遺憾。
  • 趙一荻生下兒子,張學良很為難,于鳳至知道後卻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
    張學良和于鳳至以及趙一荻之間的情感糾葛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作為原配妻子,于鳳至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大度包容的完美女性,于鳳至18歲嫁給張學良,是張作霖親自挑選的兒媳婦,張學良當時只有15歲,因為長得一表人才,還是少帥,自然很招女人喜歡,因此經常有各種花邊新聞傳到于鳳至耳中。
  • 1958年,蔣介石約見張學良,蔣:你頭也禿了,張:老先生你也老了
    1957年10月,張學良從井上搬遷到了高雄。高雄西子灣,對這裡,張學良表示是自己被囚禁21年來,環境最好的一處,他比較滿意。到了六十年代,張學良買了地,建造了房子,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但是還是被嚴密管束著。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晚年為何還能有上億存款?與一個女人有關
    大張學良四歲的于鳳至嫁給張學良之時,也不過只有19歲,被叫「大姐」和「張夫人」的于鳳至一生都深愛著張學良。張學良信仰基督教,只能選擇一個女子,他選了趙四,拋棄了于鳳至,于鳳至並沒有怪罪他,甚至讚美趙四小姐對張學良的陪伴與深愛。
  • 于鳳至:從「東北第一夫人」到商界女強人的華麗轉身
    1915年,張作霖張羅著為張學良完婚,沒想到此舉激起了張學良的逆反之心,說什麼也不願與于鳳至結婚,這倒不是因為于鳳至長得不漂亮,相反,于鳳至相貌極其出眾,生就一張很古典的臉,根本不輸於民國四大美女,就連見多識廣的溥傑都盛讚他「長得很美」。
  • 88歲的趙一荻去世,99歲的張學良只說了三個字,引眾人落淚!
    可以這麼說,在張學良認識趙一荻之前,他沒有真正愛過誰,趙一荻的出現,讓張學良找到了一生的摯愛,而趙一荻對於張學良也是不可自拔的愛上了。趙一荻初識張學良,便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跟他一輩子,但是當時趙一荻的爸爸是非常不同意的,因為當時的張學良早已結婚,名聲也不好,所以趙一荻的爸爸就將她禁足在家裡 。
  • 于鳳至:嫁錯人的女人,割了乳房保命,耗盡餘生為另一個家賺積蓄
    臨行前,她主動向宋美齡請求由趙四小姐照顧張學良的生活。而這一別,就是永別。為了治病,她切除了乳房以保命,手術後的化療更是讓她瘦得形銷骨立。生無何歡,死又何懼?多少個被病痛折磨的無眠的夜,她淚溼枕席,支撐她下來的,也不過是對張學良的思念與牽掛。
  • 1963年,身在美國的于鳳至因何事,給趙一荻寫了一封信?
    1960年,宋美齡勸張學良棄佛教轉信基督。無所事事的張學良轉而潛心研讀《聖經》,收穫見識大異從前。 張學良與宋美齡時常在教堂相見。在張學良表示希望能為他舉行受洗儀式時,宋美齡堅決反對。
  • 無怨無悔共白髮——張學良與趙四小姐
    與此同時,少帥府內也不平靜,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擔心趙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張家門庭,只給她秘書的地位,沒有給她正式夫人的名義。但這些都絲毫沒有動搖趙四小姐對張學良的愛情,她心甘情願地以秘書身份陪伴著張學良。心胸大度、溫柔賢慧的于鳳至被趙四小姐的一片真情所感動,力主在少帥府東側建起一幢小樓,讓趙四小姐居住。兩人還以姐妹相稱,和睦相處。1929年趙四小姐為張學良生下了惟一的兒子。
  • 張學良:民國公子還是民國渣男?趙四陪伴其六個輪迴,卻稱非最愛
    一次偶然,張作霖得知于鳳至「福祿深厚,乃是鳳命」。便想盡一切辦法促成了張學良與于鳳至的婚約。于鳳至相貌非常漂亮,她長得像古典美人,宛若一朵綻放的蓮花。然而張學良本人對於這個大他三歲的女子並不滿意,他自詡接受過新式教育,對於「父母之命」非常抗拒。然而張作霖十分堅持稱張學良的正室必須是于鳳至,只要張學良答應這個條件,他可以隨便在外面找女人。
  • 七十六年關懷備至,沒有她,張學良真的活不下來嗎?
    上述這段話,道出了一心想殺掉張學良的蔣介石遲遲沒有動手的真正原因。 那麼宋美齡為什麼要保護張學良呢?她是出於什麼心理呢? 兩人熟悉後,宋美齡稱呼張學良為「Peter(張學良的英文名)」,很是親切。 遺憾的是,當時少帥已經成婚。後來,張學良曾對撰寫其傳記的作者王書君說:「若不是當時已有太太,我會猛追宋美齡。」 中原大戰勝利後,國民黨在南京舉行三屆四中全會,張學良奉邀參會,和夫人于鳳至一同到達南京。
  • 看完這組絕版舊照,你就理解張學良了
    1927年春,趙一荻在天津蔡公館的舞會上和張學良相識,相貌堂堂的張學良便被16歲的趙一荻記在了心裡,而張學良對美人向來是來者不拒,之後兩人常在趙慶華所開辦的香山飯店的高爾夫球場打球,又因為趙一荻的兄長和張學良早已相識,因此兩人有了更多的機會相處。
  • 張學良和原配夫人的三個兒子讓他心痛,與趙一荻生的兒子境遇不同
    張學良年輕的時候,是個翩翩美男子,喜歡他的女子眾多,而張學良也是多情。張學良的一生和他關係最為密切的,有三位夫人。今天我們來說說這三位夫人給張學良留下的兒女,這麼多年他們都過得怎麼樣。張學良于鳳至張學良的原配夫人是于鳳至。于鳳至是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親自挑選的,命裡和張學良相輔相成,所以那時候即使張學良不滿意包辦婚姻,父親的命令卻也無法違背,只能同意。
  • —四公子之張學良
    張學良先來說一下這其中名氣最大的張學良,這個其實也不必我多說,因為他的名氣太大,各位讀者對他的事跡也應該是知之甚深。如果說給這四個人評一個民國四公子之首的話,張學良一定是不二人選。他能夠成為四公子之首,一定原因是因為他是大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張作霖張大帥作為奉系軍閥的代表,曾經主政北洋政府,而且領導著30萬東北軍,也算是民國數一數二的人物。有這樣的父親,是他被稱為四公子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