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
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
這是張學良晚年作的一首詩,毫不避諱地袒露出自己的英雄本色就是好色。
2015年,電視劇《少帥》將張作霖和張學良這對在歷史上頗具爭議的父子搬上了屏幕。
不僅讓我們了解了這對父子輝煌而又坎坷的一生,更為我們揭開了一個歷史謎底:張學良為什麼死也不肯與原配夫人于鳳至合葬?
而要想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得首先從于鳳至的名字說起。
1897年6月,于鳳至出生了。
正當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為愛女起什麼名字而犯難時,家裡來了一位算命先生。
合過生辰八字後,算命先生對於文鬥說:令千金是「鳳命」啊,一生錦衣玉食,嫁入高門,只是中年或許有疾,晚年……
任憑於文鬥如何心急如焚,算命先生都不肯再繼續說下去了,連算命的賞錢都沒要就急匆匆離開了。
於是於文鬥給愛女取名「鳳至」,寓意「鳳凰到來」。一是應了算命先生所說的「鳳命」,二是希望鳳凰的到來能衝散愛女將來的厄運,也能為於家帶來好運。
這一取名不要緊,卻成為了日後張作霖惦記上于鳳至的第一個因素。
張作霖是如何惦記上于鳳至的呢?這就得從張作霖和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的交情說起了。
1908年4月,張作霖奉命率部隊駐紮在鄭家屯剿匪。張作霖提出要徵用於文鬥的糧棧作剿匪司令部,於文鬥二話不說便爽快地答應了。
初次見面,兩人聊的甚是投機,頃刻間便互相稱兄道弟了。
在一次剿匪任務中,張作霖不慎遇襲,險些命喪黃泉。得虧於文鬥及時相助,才讓張作霖脫險,這讓張作霖心裡更加認定了和於文鬥的淵源甚深。
張作霖經常登門拜訪於文鬥,每次都在於文鬥的書房。有一次張作霖看見一幅字跡清秀婉約的書法作品,便問於文鬥:「這字好啊,誰寫的?」
於文鬥笑道:「雨亭謬讚了,不過是小女的玩作。」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其實張作霖早就知道於文鬥有個聰慧美麗的女兒,但卻不曾見其一面,想不到她的書法也能寫的這麼漂亮,而且他還聽說於文鬥的女兒是「鳳命」。
「鳳命鳳命」,在張作霖看來她以後的丈夫不也是貴不可言嗎?況且於文鬥財厚勢大,如果能親上加親,對自己豈不更有利麼?張作霖暗暗的就惦記上了這門親事。
張作霖再次拜訪於文鬥時,終於見到了于鳳至。才11歲的于鳳至,豆蔻年華、落落大方、處變不驚,盡顯大家閨秀之態。張作霖毒辣的眼光一眼便相中了于鳳至,認定了要于鳳至做自己的兒媳婦,而當時的張學良才7歲。
張作霖立即找來了算命先生要合張學良和于鳳至的生辰八字,算命先生相合後說:鳳命吉祥,主貴,有幫夫運。兩人命相相合,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信命的張作霖一聽開懷大笑,八字甚是合適,于鳳至又是一個家教素養極好的姑娘,再加上於文鬥的財力雄厚,絕對的門當戶對,這門親事再合適不過了。
張作霖和於文鬥當場拍板便定了這門親事。
張作霖前後娶過六房太太,與自己的太太們相比,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于鳳至的。而張作霖正需要于鳳至這樣品行端正、賢良淑惠的兒媳婦來正統他老張家的家風和血脈。
在張作霖看來,自己為張學良選了一個賢妻。若張學良不喜歡,大可以在外面養喜歡的女人。而張作霖也沒指望張學良能夠對于鳳至從一而終,只是從各個方面來看,于鳳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張作霖知道,從一開始,張學良就不喜歡于鳳至。
張學良極力反對這門親事。第一,他不喜歡于鳳至,若是喜歡,又怎會反對?第二,他反對這樁婚事背後折射出的無法對自己婚姻做主的無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式婚姻,在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張學良眼裡早已過時了。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張作霖認為合適。
在極力反對的張學良面前,為了促成這門親事,張作霖這個「東北王」也不得不做出一定的妥協,他對張學良說:「你的正房原配,必須由我來定。至於將來,你在外頭,找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張學良得到了張作霖這樣的承諾,也不再和張作霖硬碰硬了。
於是,1915年,張學良和于鳳至結婚了。
不曾想,張作霖的承諾暗地裡給張學良在外面尋花問柳開了口子。也是這句話,可以說害慘了于鳳至一輩子。
張學良不喜歡于鳳至,由于于鳳至比張學良大4歲,他管于鳳至叫「大姐」。
新婚之夜,于鳳至對張學良說:「你得答應大姐,以後不管在外面有多少女人,都不許帶回家來。」,張學良滿口答應了。
無意之中于鳳至也暗示了張學良可以在外面風花雪月,她的大度和寬容實際上也是給自己挖了個坑,讓張學良有充足的理由在外面找女人。
張作霖對張學良的承諾以及于鳳至的暗示,這更讓張學良在外面找起女人來肆無忌憚。
于鳳至不虧是大戶人家出身,婚後她把張家打理的井井有條。而對于鳳至沒什麼感情的張學良盡可以在外面拈花惹草,于鳳至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張學良和于鳳至的婚姻也是封建式婚姻的犧牲品,其中摻雜了太多的利益糾葛,而感情卻顯得那麼不值一提,這也為于鳳至悲慘的晚年埋下了苦果。
張學良前前後後至少有過11個女人,但讓他刻骨銘心的也只有于鳳至和趙四小姐:趙綺霞。
我們都知道,張學良死後選擇跟趙四小姐合葬,那張學良是如何跟趙四小姐相識相愛的呢?別急,我們一一道來。
1927年,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相識於天津大華飯店的一場舞會上,彼時的趙四小姐才15歲。
張學良邀請趙四小姐共舞,他感到:趙四小姐是一個不平凡的女性,她有著那些只珍愛白嫩皮膚的女人所不曾有的思想;她平時淡妝素裹,不施粉黛,卻透出女性的自然美;她的思想開朗,言語常常含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感慨。
趙四小姐的這些美德是一般少女所缺少的,張學良從內心深處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愛慕之情。
於是張學良送給趙四小姐一個項鍊,而趙四小姐卻偷偷的在鏈墜裡藏了一個東西。
張學良打開鏈墜蓋後,他看到裡面鑲嵌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背後寫著六個字:真愛我者是他。
霎時,張學良感到趙四小姐對自己的愛慕之心。兩顆充滿青春活力的心在燃燒,兩人沉浸在熾烈的情愛之中……
由於時局緊張,戰事告急,張學良顧不上與趙四小姐過多的纏綿悱惻,便急匆匆趕往了戰場……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
1929年5月下旬,張學良在處理完張作霖各種身後事後,突感輕鬆。
此時,張學良對趙四小姐的思念情緒讓他焦躁不安,他再也控制不住對趙四小姐的思念之情了,於是,打電話給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接到張學良的電話,欣喜不已,瞞著家人從天津趕到奉天。
三天後,趙四小姐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張學良。
許久未見的兩人緊緊相擁著,趙四小姐對張學良說:「我愛你,永遠和你在一起。」
張學良語重心長的回應道:「霞,我也愛你。我愛你並非只是為了一時的快活,雖然我已有家室,但請你相信,我會永遠對你好。你的聰明和才華是一般女性所不能比的,你可以做我的秘書或侍從,我需要你……」
「既然命運把我引到了你的身邊,我願意終身追隨你,漢卿!」趙四小姐深情款款的對張學良說。
至此,張學良便跟趙四小姐秘密同居在北陵別墅。
于鳳至得知此事後,對張學良說:「趙四不能住進帥府,不能有正式的夫人名義。」
于鳳至本想以此迫使趙四小姐離開張學良,可趙四小姐不僅接受了于鳳至提出的條件,還告訴張學良:「我私奔到奉天,不是想來爭個夫人的名義,我只是想永遠跟隨在你的身邊。」
張學良聽後異常感動,莫說張學良了,任何一個男人聽後都會被深深感動的。
兩個旗鼓相當的女人,都識大體、顧大局。一個是自己的原配,有名分,但張學良對于鳳至並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愛情。一個是自己的相好,雖無名分,卻是張學良的至愛。張學良把更多的心思和愛寄托在了趙四小姐身上。
1936年3月,于鳳至掛念在英國讀書的孩子,與張學良商量後,便返回英國照料孩子。此時的趙四小姐仍然陪在張學良的身邊。
1936年12月12日凌晨1點,張學良向衛隊營全體官兵發出了活捉蔣介石的命令,「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在南京。
遠在英國的于鳳至還不知張學良被軟禁,擔心張學良的趙四小姐毅然決然的到南京陪張學良共渡難關。
1937年,于鳳至在得知張學良被軟禁後,從英國趕到了南京。有了于鳳至的陪伴,趙四小姐在蔣介石的允許下,暫且離開了南京。
1939年冬,在軟禁中陪伴了張學良3年之久的于鳳至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命垂一線。張學良提出要于鳳至到美國去治病,宋美齡勸說蔣介石由趙四小姐繼續來陪伴張學良。
1940年初,于鳳至即將前往美國治病。臨行前,于鳳至向張學良索要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日軍的那份電報。
張學良明白于鳳至要帶走這份電報的用意是防止有人對他下毒手。張學良感激的對于鳳至說:「大姐對學良情深義重,我將永世不忘!」
不曾想,于鳳至此去美國,竟是有生之年最後一次相見,此後,便天各一方,永無相見之日。
1946年11月,張學良和趙四小姐被秘密轉移至臺灣繼續被蔣介石軟禁。
1963年秋,已年過六旬身在美國的于鳳至收到了自1940年她和張學良分開後的第一封親筆信。信中張學良請求和于鳳至離婚。
于鳳至想到自己20多年來未盡到自己做妻子的責任和義務,深感內疚。並被趙四小姐20多年來如一日的陪伴著張學良的那份忠貞的愛情所感動。
為儘自己做妻子的最後一份綿薄之力,于鳳至答應了張學良的請求。
于鳳至提筆給張學良回信:「接受離婚之請求,向趙四小姐表示祝福!你們之間的愛情是純潔無瑕的,堪稱風塵知己。尤其是綺霞妹妹,無私地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陪侍漢卿,真是高風亮節,世人皆碑。其實,你倆早就應該結成絲蘿。我謹在異國他鄉對你們的婚禮表示祝賀!」
1964年7月4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終於結為伉儷。彼時,張學良64歲,趙四小姐53歲。
而參與他們婚禮都是達官顯貴,有宋美齡、「總統府」資政張群、「立法委員」王新衡、「國策顧問」何世禮、畫家張大千等12人。
彼時的臺灣《聯合報》向世人披露了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結婚的特大喜訊:
卅載冷暖歲月,當代冰霜愛情。
少帥趙四正式結婚。
紅粉知己白首締盟。
夜雨秋燈,梨花海棠相伴老。
小樓東風,往事不堪回首了。
彈指俱往矣,喜看來日方長……
趙四小姐讀著報上的消息,深情的說:「漢卿,我多想變成當年的趙四啊!然而,歲月不饒人,我老了。」
「不,你還是我當年的綺霞。」張學良擁抱著趙四小姐,字字真切的說:「我愛你,離不開你,你是我的一切!」
可見張學良真正愛的人是趙四小姐,他跟趙四小姐之間有真真切切的愛情。年少的張學良雖風流至極,但卻始終對趙四小姐是一往情深。
1990年,于鳳至聽說張學良即將到美國探親訪友,特意買了一根拐杖,準備迎接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然而,卻事與願違。
1990年3月,出於彌留之際的于鳳至唯一掛念的就是沒有看到張學良完全獲得自由。在她床頭陪伴的有醫生、女兒,卻唯獨缺少了張學良這個她一生所鍾愛的男人,她是多麼希望生前再看他一眼啊。
20日晚上,在離故國千萬裡的地方,帶著她深深的遺憾,于鳳至的脈搏停止了跳動,她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整整50年,半個世紀之久,她都沒能再看到她心愛的人一面……
次日,張學良接到了來自美國的電話,在他得知于鳳至的死訊後,久久沒有說話。他的「大姐」,終究是去了,那一刻,他竟無語凝噎。
他的「大姐」將他記了一輩子,而他……
晚年的于鳳至,希望張學良到美國定居。她用自己炒股和投資房地產賺來的錢特意為張學良購買了一棟別墅,並按照他們的舊居模樣進行了布置。
儘管後來張學良移居到了美國,卻並未居住在于鳳至為他準備的別墅裡。一片深情,被張學良辜負了。但于鳳至的情義,卻被世人銘記。
1990年,張學良來到了于鳳至的墓前。他喃喃自語道:「大姐,我來看你了!你走的太匆忙了,如果你再等一等,也許我們就能見面了。」
于鳳至的墓碑上刻著:張學良先生之髮妻,張·于鳳至之墓。
于鳳至臨終前,特意讓人在她的墓穴旁邊給張學良留了一個墓穴,她希望張學良百年之後可以葬在自己身旁,那樣兩個墓穴就可以彼此相望了。
所念之下,依舊未忘。但終究,只是她一個人,寂寞孤單長眠於此。
告別了于鳳至的墳墓和那一墓空穴,百感交集的張學良寫道:「平身無憾事,唯一愛女人!」
2000年,趙四小姐於美國去世。
一年後,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也追隨趙四小姐而去。
一生被辜負,又何必介意再多一次?張學良毅然選擇與趙四小姐合葬。
至此,于鳳至一生深情,終被辜負的一地雞毛!
她在他的眼裡始終是他的「大姐」,卻不是他的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