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務角度看《民法典》對信託業務的影響

2020-12-19 新京報

我國《民法典》已於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通過,並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國調整平等民事主體間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規則智慧的集大成者。《民法典》不僅延續、匯總了我國已有的民事單行法律法規的主要規定,而且根據最新的社會實踐和發展需要,增加了新的內容。《民法典》對信託行業有哪些影響呢?從實務角度看,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響:

一、提高交易效率的商事立法宗旨對信託傳統投融資類業務的影響

縱觀《民法典》七編1260條規定,我們可以看到,《民法典》呼應了互聯互通、全球一體、高頻交易的時代需求,加大了對商業交易效率的保護。比如突破了傳統的合同相對性原理,增加了在法律規定及當事人約定前提下,第三人可以不通過債權人而直接向債務人主張違約責任,保護涉及第三方的交易貫通無礙(第522條);比如進一步強調了利於保護交易效率的「從隨主變」原則,債權人轉讓債權的,受讓人當然地取得債權的從權利(抵質押等擔保權利)而不以是否辦理抵質押變更登記為前提(547條);比如對無權處分交易行為的保護,改變了原來民法體系中無權處分屬於「效力待定」法律行為的規定,而明確在受讓人善意、交易價格合理且完成登記或交付的前提下,交易行為合法有效(第311條);還有新增加了可以通過認購書等方式約定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合同的「預約合同」(第495條),對超越經營範圍的合同效力不輕易否定(第505條),合同基礎條件變更後以繼續履行合同為原則(第533條)等等,均貫穿了提高交易效率的《民法典》立法精神。

在提高交易效率為原則的立法宗旨下,《民法典》對信託傳統的投融資業務有哪些影響呢?信託傳統業務主要有融資類和投資類兩種:融資類業務主要指設置預期收益率,以融資方融資需求為驅動的業務類型,比如貸款、權益買入返售等,在這種業務模式下,信託公司一般是以債權人的身份出現的,重在分析融資方償付能力及抵質押擔保等增信措施質量;投資類業務指未設置預期收益率,信託資金主要投資證券、未上市企業股權、合夥企業LP份額等權益類資產,在這種業務模式下,信託公司主要通過篩選合適的投資資產並取得較好的投資收益體現其專業價值。筆者認為,《民法典》對信託行業上述兩類傳統業務分別有如下影響:

(一)對融資類業務的影響

《民法典》對信託公司融資類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信託公司作為債權人的影響上,有利有不利。

有利方面:一是部分認可了「流質」、「流押」約定的合法性,《民法典》突破了傳統大陸法系民法理論中關於「流質」、「流押」無效的規定,即不再對抵質押權設立時,當事人約定到期未償債即由債權人(抵質押權人)直接取得抵質押物的約定,一概否決其效力,而是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第401條),認可了該約定中合理部分的法律效力;二是明確認可第三人債務加入操作,規定第三人加入債務,債權人知悉且未在合理期限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即可要求第三人在其責任範圍內和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清償責任(第552條),該新增條款明確了債務加入的法律性質,釐清了司法實踐中關於債務加入屬於擔保還是增加債務人的法律性質爭議,有利於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三是明確強調主債權轉讓情況下,作為從權利的抵質押權不辦理變更登記的,不影響抵質押權人權利的實現(第547條),減輕了信託公司在受讓應收帳款實務中因故未能及時辦理抵質押權變更登記的風險和責任。

不利方面:一是明確抵押物在合同未做約定的情況下,可以在抵押擔保期間轉讓,無需抵押權人同意。而原來《物權法》(第191條)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民法典》這條規定(406條)對原有民法擔保體系是一種重大突破,利於抵押物充分發揮其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而不利於債權人(抵質押權人)的保護。信託公司為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應充分利用《民法典》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意定大於法定」的原則,在開展傳統融資類業務中,與抵押人協商,在《抵押合同》中限制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擅自轉讓抵押物的權利,並加粗加黑,予以醒目提示。二是明確在保證合同中,如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第686條),《民法典》該規定不同於《擔保法》(第19條)中關於保證方式未約定或約定不明,保證人應就債務人的債務向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是對原有民法擔保體系的又一個重大突破,不利於債權人的保護。信託公司在開展傳統的融資類業務中,應審慎注意,在與保證人籤署的《保證合同》中明確保證人應就債務人的債務向債權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二)對投資類業務的影響

《民法典》對信託公司投資類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信託公司受益人意見徵詢方式及與保理公司合作方面。在受益人意見徵詢方面,因信託公司開展投資類業務,相對於融資類業務而言,需要對其履職動作更為慎重以避免因履職不當而承擔賠償責任。投資類業務中,無論證券投資還是非上市股權投資,信託公司都需要做更多地受益人意見徵詢。按照《民法典》規定,行為人以默示方式做出意思表示的,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交易習慣時,才能視為意思表示(第140條)。這就需要信託公司提前在信託文件中約定,在徵詢受益人意見時,如受益人未在合理期限內反饋其明確意見的,視為不同意或同意(二選一)徵詢方案,並加粗加黑,明確提示,從而避免實操中因受益人未能在合理期限內反饋其明確意見而造成信託公司被動。在與保理公司合作方面,《民法典》第一次將「保理合同」列為有名合同,不僅對保理合同進行了界定,而且規定,應收帳款債權人不得以保理債權系其與債務人虛構債務產生而對抗保理人,且應收帳款債務人在接到應收帳款轉讓通知後,與應收帳款債權人之間變更債權合同的行為對保理人不產生法律效力(第763條、第765條)。這些規定保證了信託公司打包受讓保理公司債權的業務合作中,保理債權及其後續轉化為信託財產的穩定性。

二、以人為本的家事立法宗旨對家族信託等本源性服務信託的影響

《民法典》起草人之一、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民強調,《民法典》相對於原有民法規則體系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人格權」獨立成編,以人為本,從根本上克服傳統民法典「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

以人為本的家事立法宗旨,對信託行業有哪些影響呢?筆者理解《民法典》在涉及婚姻家庭、繼承收養等家事立法方面所貫穿的以人為本宗旨及具體規定,主要對信託行業中家族信託等本源性服務信託有較大影響,分別如下:

一是重塑家庭家風,從過分強調家庭財產歸屬分割向弘揚家庭美德和重視平等、和諧的家庭文明建設轉變(第1043條)。《民法典》規定,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第1060條);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取得的生產、經營、投資收益(含一方婚前財產投資所得收益)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第1062條);夫妻雙方可以在婚姻存續期間約定婚前及婚後財產歸屬,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1065條)。這些規定,進一步強調了婚姻關係中夫妻間難分彼此的人合型利益共同體性質,對普通家庭融洽夫妻關係、增加家庭溫情有利,但對部分家庭關係複雜、重視財產歸屬、擔心婚姻風險的高淨值客戶來說,增加了隱憂。而家族信託業務可以實現財產和婚姻風險有效隔離,實現財富和家風傳承,能夠較好地解決此類高淨值客戶棘手問題,《民法典》的家事立法宗旨和上述規定,為信託公司大力發展家族信託等本源性服務業務提供了法律環境和市場基礎。

二是明確了「家庭成員」範圍,完善了家族信託法律法規體系。家族信託是監管部門大力創導的信託公司轉型方向,但關於規範家族信託的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健全。除《信託法》外,關於家族信託的直接規定僅有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加強規範資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信託函[2018]37號)(業界簡稱為「37號文」),「37號文」規定:「家族信託是指信託公司接受單一個人或者家庭的委託,以家庭財富的保護、傳承和管理為主要信託目的,提供財產規劃、風險隔離、資產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事業等定製化事務管理和金融服務的信託業務。家族信託財產金額或價值不低於1000萬元,受益人應包括委託人在內的家庭成員,但委託人不得為惟一受益人,單純以追求信託財產保值增值為主要信託目的,具有專戶理財性質和資產管理屬性的信託業務不屬於家族信託」,但對「家庭成員」的具體範圍未做明確。《民法典》對「家庭成員」做了界定,規定「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除前述主體外,還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家庭成員」(第1045條),呼應了「37號文」中家族信託受益人範圍規定,完善了家族信託法律法規體系。

三是《民法典》規定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託(第1133條),第一次在法典中出現了「遺囑信託」概念,利於家族信託等本源性服務業務推廣宣傳。之前雖有《信託法》、《慈善法》等涉及信託概念,但屬於專門法,比較小眾,尚不能為公眾所熟知。而《民法典》則不然,涉及社會公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通過《民法典》的普法宣傳,讓社會公眾了解到信託行業家族信託、遺囑信託等本源性服務業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就強調「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範。」

信託本由英美法系國家創設,移植我國近二十年來,以其通過保障信託財產獨立,進而實現所有權和受益權分離的制度優勢,逐漸與我國本土具有大陸法系特色的法律制度融合,在投資管理及財富傳承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民法典》作為一部調整民事主體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規則智慧集成,實施後必然將對市場主體,包括信託公司的信託業務造成深遠影響,而信託業務也將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在《民法典》創設的法律環境下獲得新的發展。

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王中旺

二〇二〇年八月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對信貸業務具體的實務應用場景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學習和掌握《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的精神和要點以及具體的實務應用場景,中企清大教育集團特舉辦本次專題培訓班。本次培訓班主講老師為民法典編撰參與者之一的謝教授和國內知名信貸風控專家孫自通律師,謝教授和孫老師將會結合信貸業務和擔保業務的業務特點,圍繞具體業務場景對《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相關內容深入解讀,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 紮實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全國律師行業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從世界歷史看,那些彪炳史冊的法典往往是各個民族的政治家、立法者、法律人等力量共同打造的鴻篇巨製,構成了各個時代人類制度文明皇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天津律協要求全市律師抓好民法典的學習研究和宣傳,準確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充分發揮律師專業優勢和職能作用,將律師工作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廣西律協決定在2020年底前,力爭實現全區律師民法典培訓工作全覆蓋,並將聚焦民法典中關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方面的最新規定,組織開展相關業務的深入研究和指引制定工作。
  • 【同儕沙龍 | 同濟MBA】走近「社會生活百科全書」,解讀《民法典...
    朱慧浩 律師19級綜合MBA一班•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上海市浦東新區專業人民調解中心特邀律師調解員•上海市浦東新區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特邀專家律師10年以上律師執業經歷,擁有豐富的法律理論與實務經驗
  • 南陽人民法院院長何志受邀為紀委監委派駐監察組講授《民法典》
    《民法典》 12月9日下午,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院長何志受邀,在南陽市紀委監委派駐紀檢監察工作實務培訓班中進行《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的百科全書》專題講座。
  • 第二屆慧眾中國信託資管法治論壇暨信託稅法研討會成功舉行!
    2020年5月28日我國《民法典》的頒布,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非凡,也為我國信託資管法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我國現行信託資管法律制度卻相對滯後,特別是信託業務的稅法規則、家族信託的行為規範等嚴重缺失或不健全,成為我國信託業發展的重大障礙。為此,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等機構已向國家提出修改《信託法》的建議。
  • 有房子的人都需要掌握: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內容|《民法典》講解
    【說法】民法典加強對業主權利的保護,其中明確規定: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屋頂、外牆、無障礙設施等共有部分的維修、更新和改造。為了減少資金「沉睡」,民法典還降低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維修資金使用的表決門檻,並增加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
  • 《民法典》時代的勞動關係前瞻
    快來參與吧~敢當銳評 第34期《民法典》時代的勞動關係前瞻隨著2021年1月1日的臨近,《民法典》施行已進入倒計時,《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民法典》的規定包含了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每一個細節,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 用動畫介紹的《民法典》故事,你想看麼?
    宣傳《民法典》,除了常規的小品、相聲,還有沒有更新穎的形式?日前,成都產業集團為更好地宣傳《民法典》,首次舉辦法治微視頻、微電影大賽,以MG圖形動畫的形式,讓《民法典》與公司實際業務相結合,吸引更多人關注。成都產業集團舉辦「民法典與產業集團法治建設」法治微視頻、微電影大賽活動,報送了一批高質量的法治微視頻、微電影。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它將如何影響每個人的生活?今天來看,編纂民法典的建設部署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歷史性成果。在此次編纂民法典的整個過程中,立法機關努力在每一個環節凝聚社會生活規則的最大共識。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召開了多次論證會、聽證會和研討會,邀請了不同領域的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司法實務部門、各業務部門的同志參加。每一次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草案也會上網公布,徵求社會意見。
  • 【學習民法典】快看!《民法典》實施後各地首案匯總
    以實際借款本金為基數計算利息是利息概念的應有之義,也是民眾從儲蓄存款等常見金融業務中養成的對利息的通常理解。在分次還本付息的場合,以剩餘本金為基數計算利息屬於常理通識。借款人主張以11.88%為利率,以剩餘本金為基數計算利息,符合一般理性人的通常理解,也符合交易習慣和誠信原則,應予支持。上海金融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撤銷原審判決,改判中原信託返還田某、周某多收取的利息84萬餘元。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民法典》。"(八)要求侵害人賠禮道歉也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民法典》規定:"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照《民法典》和其他法律的規定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 楊立新:《民法典》新規中15條法律要點解讀
    建築區劃內,本棟建築物之外的業主,主張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應證明其房屋價值、生活質量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不利影響」。據此,應當根據經營性用房用途的不同,影響範圍和影響程度的不同,具體分析確定。一般而言,相鄰業主是有利害關係的業主。影響範圍越廣,影響程度越深時,不論是否為隔壁的業主,還是相鄰或者不相鄰的業主,凡是因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受到影響的業主,都是有利害關係的業主。
  • 《民法典》課堂 | 民法典:當你老了
    《民法典》完善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適當擴大扶養人的範圍,明確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均可以成為扶養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 新版《民法典》來了!這3大變化,將對你我產生重要影響
    2021年1月1號起,新版《民法典》開始實施,該版於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會議上表決通過。在正式實施後,《民法典》的這些「新變化」也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實質影響。從房地產角度來講,2021年1月1日實施的新《民法典》將會對房地產交易帶來什麼影響呢?以下這三點改變,會對我們日常的房產交易產生重大影響。一、2021年起,抵押的房屋可以不解除抵押,直接辦理過戶之前的物權法規定,房屋設定抵押的,要過戶必須先解除抵押,實踐中就是需要先還清貸款銀行才會同意過戶,這對房屋買賣造成極大的不便。
  • 「社會生活大百科」民法典,將如何影響生活?
    從1954年首次起草民法典算起,中國的民法典編纂之路已經走了整整66年。在過去5年間,民法典編纂共10次公開徵求意見,超42萬人參與提供意見,收集意見總數達102萬條。
  • 六盤水市稅務局組織開展《民法典》專題培訓
    為深入貫徹落實貴州省六盤水市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宣傳學習《民法典》的工作要求,增強六盤水市稅務系統幹部職工對《民法典》的認識和理解,引導幹部職工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專題講座現場 攝影 柴浩  培訓會上,戴建祺深入講解了編纂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深刻解讀了《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 直播來襲|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編者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湖北英山法院多措並舉宣傳《民法典》
    《鄉村百姓故事》作者:童曙明至11月16日,湖北英山縣人民法院已經採取多種形式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簡稱民法典),在全縣範圍內形成了學習《民法典》的熱潮,真正讓人民群眾能夠學法、懂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 池北區白河社區開展《民法典》公益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民法典》的全面實施,引導公眾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識,讓《民法典》更加深入人心。12月15日,池北區白河社區聯合中國人壽公司池北營銷部開展了學習《民法典》公益宣傳活動。
  • 民法典 | 提升「四大檢察」品質的新動能
    其實,對於「四大檢察」「十大業務」格局初步建立的檢察機關,又何嘗不是如此。貫徹實施好民法典,又何嘗不是有利於「四大檢察」長遠發展的重要契機。對於這份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法律專業人士也「心有戚戚焉」,從不同角度對檢察機關如何依法履職、如何貫徹落實民法典提出意見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朱虎表示:「民法典明確和保障了人民所享有的各項合法權益,為行政權力的行使劃定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