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博物館,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東湖邊的湖北省博物館,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實在湖北,還有一些曝光率不太高的博物館,也許你聽都沒聽過,也許它確實「非主流」,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對它們的喜愛。在這些博物館,你會發現一個新大陸。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楚天都市報》盤點了在武漢的小眾博物館,相信看了這些,你一定能漲不少知識!
【黎黃陂路街頭博物館】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沿江大道162號
開放時間:全天24小時,隨時隨地
門票:免費
走進黎黃陂路這條特別的小街,會有一種時光穿越的錯覺,法桐樹下拍婚紗照的男男女女,街邊喝咖啡的青年,街角睡懶覺的貓咪,街道兩側林立的優秀歷史建築在午後的陽光下格外的好看,這些好看的房子背後的故事,不禁讓人沉思。
黎黃陂路在1897年為俄國租界,因為兩任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是武漢黃陂人,在1946年更名為「黎黃陂路」。
黎黃陂路總長604米,共有16棟歐陸建築物,主要風格為哥德式和洛可可式。1997年,江岸區政府將黎黃陂路闢為街頭博物館加以保護,將具有特殊歷史和異國風格的建築當作陳列品展示於街頭。旨在為城市發展及人文景觀乃至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切實的、有深度的歷史借鑑,使之發揮「存史、資治、教化」的功效。
【漢繡博物館】
地址:武漢市漢陽區江堤中路11號
開放時間:8:30-17:30(工作日)
門票:免費
漢繡是中國特色傳統刺繡工藝之一,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繡法之長,揉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繡法,主要流行於湖北。非常有幸,近日,我們實地去參觀了漢繡博物館,這些珍貴的藏品,讓人驚嘆。
武漢漢繡博物館是一座以漢繡文化、製作、收藏研究為主要展出內容的博物館。館內收藏以漢繡藏品為主,同時收藏與之相關的藏品共計3000件。博物館展廳分漢繡起源、民俗民風、宗教文化、舞臺劇裝四個板塊,展示了包括《九頭鳥》、《古黃鶴樓》在內的多幅漢繡精品。博物館內每一件刺繡都獨具匠心,讓人移不開眼,舞臺劇裝也美輪美奐,傳統氣息濃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展品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40餘件存世的清代漢繡殘片,其所用繡料為天然染色,歷經一百多年,色彩仍然光鮮。一幅作品張之洞的人物繡品,漢繡大師用了十幾種繡法將其呈現出來,表現細緻,活靈活現,仔細觀察都看不出刺繡的痕跡,可見大師繡藝之高超。
【武漢琴臺鋼琴博物館】
地址:武漢市漢陽區知音大道6號琴臺大劇院一樓藝術展廳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五13:00-17:00;周六、周日:9:00-17:00;周一閉館
門票:憑票參觀,票價50元
武漢鋼琴博物館也承載著全球古董鋼琴修復工作(攝影 曲嚴)
武漢鋼琴博物館展出的各式各樣的古董鋼琴(攝影 曲嚴)
國內鋼琴博物館還是有幾家,像廈門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深圳鋼琴博物館、重慶黃桷坪鋼琴博物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武漢還有一個琴臺鋼琴博物館,雖然名氣不如鼓浪嶼的鋼琴博物館,但是還是很值得一去的,有興趣的朋友周末約不約?
圖為鎮館之寶,採用50公斤黃金,價值800萬元(攝影 曲嚴)
如果去過琴臺劇院或音樂廳聽演奏看演出,肯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琴臺鋼琴博物館於2014年被武漢市及湖北省政府相關文化部門正式批覆成立,是湖北省首家鋼琴博物館。館內收藏了世界名琴300餘臺,其中施坦威品牌就有70餘臺,是擁有鋼琴界「勞斯萊斯」之稱的施坦威最多的博物館。
此琴為金絲楠木打造(攝影 曲嚴)
市值約800萬元的「黃金鋼琴」,是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你會不由自主的被它吸引,這架九尺黃金大鋼琴於 1865年生產,也屬於施坦威。施坦威鋼琴公司共製作過五架黃金鋼琴,琴臺鋼琴博物館現藏的這臺是其中最大的一臺D型九尺大鋼琴。這臺鋼琴已經修復完成,完全可以進行演奏。
武漢鋼琴博物館展出的各式各樣的古董鋼琴,右一是風管琴(攝影 曲嚴)
有一次去琴臺劇院聽演奏,在外等候時聽到一對母女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分享給大家。女孩對媽媽說,「媽媽,我好喜歡那架黃金鋼琴,可以買下來送給我嗎?」「太貴了,媽媽買不起。」女孩思索了一會,「媽媽,我們賣一套別墅就可以啦!」
【武漢性學博物館】
地址:青年路285號小天鵝賓館二樓
開放時間:全天候開放
門票:老人、學生10元/次,其他人30元/次
武漢還有性學博物館?事實上,這已是一家建成10年的私人博物館,在武漢民間博物館中,算是「老字號」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武漢是中國第二個擁有性文化傳播和展覽場館的城市,這座藏身於漢口一家賓館之中的「伊甸園」,帶著自己特殊的文化使命,繼續低調地存在著。
達臨性學博物館(攝影 葉茂林)
博物館大部分展品由著名性學家、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劉達臨捐贈。目前,該館已更名為武漢達臨性學博物館。
(圖片來源:荊楚網)
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2003年博物館剛開館時,展廳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整個二樓全部設置用於展覽,分為性文物、生殖健康、性病愛滋病防治、人體藝術攝影4個展廳,僅性文物就達700多件。最早的展品可追溯至北魏,包括春宮畫、古代雕像瓷器等。如今,博物館的展廳剩下了800平方米。
(圖片來源:荊楚網)
站在這些文物中間,參觀者不難感受到:中國古代性文化,雅得精緻,俗得可愛,涵蓋了生理、心理兩個層面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
【武漢鑽石藝術博物館】
地址:武漢市盧溝橋路特1號怡景花園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上午9:0--12:00,下午2:00--5:00
門票:免費參觀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還記得電影《鐵達尼號》中,女主角Rose戴的那顆巨大的坦桑石吊墜「海洋之心」嗎?世界最大天然坦桑石——101.19克拉的藍寶王,就在這座博物館裡。請自帶墨鏡,不要被閃瞎!
鑽石藝術博物館——藍寶王 (攝影 王永勝)
鑽石藝術博物館分樓下樓上兩層,展廳面積746平方米。除了鑽石外,博物館還藏有各類中外藝術品1000餘件,涵括水彩、油畫、版畫、國畫、書法、雕塑、陶藝裝置、攝影等形式多樣的中外藝術精品。
鑽石藝術博物館——非洲斑馬椅(攝影 王永勝)
鑽石藝術博物館——人皮唐卡(攝影 王永勝)
武漢鑽石藝術博物館是一家公益性的私人博物館,由南非華人陳達冰創辦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博物館是非營利性博物館,每年博物館展覽維護經費就需要兩三百萬。陳達冰不斷投入資金,確保博物館正常運轉。
鑽石藝術博物館——「童話」吊燈(攝影 王永勝)
如今,博物館已成為國際文化的一個交流平臺。武漢鑽石藝術博物館還將繼續擴大展廳面積,屆時將有更多的展品向公眾開放。
【人文歷史蛋像館】
地址:武昌區曇華林38號
開放時間:全天
門票:免費
(圖片來源於網絡)
英國女王不同年齡段的肖像蛋、美國在911事件中犧牲的部分消防員的肖像蛋、300個中國古代文化交流史代表人物的肖像蛋……2015年9月,用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做出來的小小人物肖像蛋「人文歷史蛋像館」正式對外開放,向公眾揭開蛋像藝術的神秘面紗。這座以歷史為基調的蛋像館確實鮮為人知,別說是武漢了,就連世界上也沒有這樣的展覽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
「蛋」意味著生命,有著非常積極的寓意。蛋雕是中國歷史上自戰國時代,便有文字記載的一門民間手工藝,蛋雕藝人憑藉精湛的手藝在蛋殼上雕刻各類圖像。
蛋像館內的展品有書信類,報紙媒體報導類,工具書類以及視頻媒體報導類。展品上有張之洞與漢陽造,楊格非與仁濟醫院等曇華林歷史人物。
(圖片來源於網絡)
蛋像館館長徐楊是一名美籍華人,他曾將自己雕刻的肖像蛋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英國女王。他創作的作品曾被英國皇室、美國政府所收藏。2005年他所創作的9位中山艦艦長蛋殼畫、辛亥人物系列蛋殼畫作品,分別被中山艦博物館和辛亥革命博物館珍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你也對這樣的民間藝術感興趣,不妨來這裡走一走,說不定,還能在這裡拜師學藝呢!
【三尤酒瓶博物館】
地點: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街開屏裡66號
開放時間:08:00-17:00
門票價格:成人20元、兒童10元
(攝影 王永勝)
倘若你是個愛酒的人,我想你一定會對這座神秘的博物館很感興趣。因為它的故事曾經引得中央電視臺、全國二十多家電視臺和五十多家報刊報導。
(攝影 王永勝)
這座博物館是由武漢市文化局領導管理,2003年批准成立的4個私人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展示陶瓷,紫砂,歷朝歷代的藝術酒瓶,是一座以研究酒文化為宗旨的文化實體,專門從事酒文化研究,探討和整理。
(攝影 王永勝)
據了解,館藏酒瓶一萬餘只,全部為精美陶瓷類,每個都不一樣,並且這些酒瓶還分為人物春秋,動物拾趣,奇瓜異果,竹子臨風,樹樁顯異,山石磷峋,古典名著,編鐘悠揚,古樂神韻22個大類。比如國酒茅臺陶瓷瓶有近百種、人物造型陶瓷酒瓶有四百多種、動物造型酒瓶有三百多種。
相信在這所不一樣的博物館,你一定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武漢壺語堂博物館】
地點:武漢市黃陂區勝景路木蘭山風景區內
開放時間:9:30-16:30 ,周一閉館
門票價格:免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歷經30餘年收藏1000餘件歷代老壺,藏品年代跨越5000多年,構成一個壺的繁衍譜系,武漢壺語堂博物館館長夏志鋼被稱為「壺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新的消息,壺語堂博物館第二個展館「中國古代壺文化館」已正式開館,他把自己收藏的精品壺展示出來,展出的5000多件老壺,從新石器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到春秋戰國再到秦漢魏晉南北朝,直到明、清、民國時期,時間跨度達到了5000多年。
30多年前,夏志鋼對收藏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收藏物件的增多,他建立了壺語堂博物館,當時這座博物館是武漢首批私人博物館,隨著2013年在木蘭山落成新館,現在的武漢壺語堂博物館是一座獨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織的民營博物館。
即將誕生的小眾博物館——
【武漢地鐵博物館】
地址:武漢江岸區勝利街及四唯路交匯處
建設地鐵博物館是國際大都市的普遍做法。東京、倫敦、紐約、布達佩斯都有類似的博物館,對當地地鐵發展歷史、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等進行了全方位記錄。目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都有了地鐵博物館,其突出教育科普功能和多途徑的科技體驗是最大亮點。好消息是,咱們武漢也將要有首座地鐵博物館啦!
武漢地鐵博物館效果圖 來源:GreenbergFarrow
武漢地鐵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江岸區原風貌區對近代工業遺產建築「德商瑞記洋行倉庫」(勝利倉庫)進行改造建設。博物館其中一個入口直接與地鐵 7 號線相連,從地下一層起,參觀者將通過一個巨大的扶梯直接到達第四層。James Lew 的設計意圖是,讓人們先到達頂部的遊客中心,再由上至下地進行參觀。
武漢地鐵博物館效果圖 來源:GreenbergFarrow
這座博物館將以城市軌道交通為核心,包括地鐵建設展覽、地鐵文化展示、地鐵科普體驗、地鐵創意研發等多種功能。
武漢地鐵博物館效果圖 來源:GreenbergFarrow
其中,地鐵建設展覽將全面記錄武漢地鐵從謀劃到實施的建設歷程,展示武漢地鐵建設成就。未來將結合地鐵建設現場展示方式,揭示並展現武漢地鐵建設中的工程技術特點以及攻堅克難過程。
武漢地鐵博物館效果圖 來源:GreenbergFarrow
據了解,地鐵博物館將在2019年和大家見面,相當值得期待!
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陳嫣然 李曉夢 胥甜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