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一根繩索遊走懸崖峭壁間 體驗現實版《攀登者》

2021-01-20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0月17日訊(記者 周琳子 尤建明)電影《攀登者》的畫面令人震撼,而現實版的《攀登者》在雁蕩山靈巖景區每日呈現:古早採藥工傳人僅憑一根繩索「遊走」在雁蕩山的懸崖峭壁間,「徒手攀巖」「瞬間索降」「極速飛渡」……每一個動作都令觀眾為其捏一把汗。表演者最年輕的是26歲女子,最年長的是63歲老者,每天2-3場。如今,雁蕩山靈巖飛渡已入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雁蕩山景區的品牌項目,不斷吸引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欲窮雁蕩之勝,非飛仙不能」,這是徐霞客面對雁蕩之嘆。作為雁蕩山古早採藥工的傳人,今年63歲的萬成根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飛仙」之能。270米高空,從地面往上看,萬成根不過是一個小紅點。每一個極限動作都令人屏氣凝神,稍作調整的間隙便迎來熱烈的歡呼與掌聲。

63歲的萬成根在天柱峰頂表演索降。

  除了勇氣、膽魄、毅力,老少「飛渡人」能夠傳承百年,更多的是靠一種情懷。10月11日,當我們提出要體驗一把時,萬成根笑著說:「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沒訓練過怎麼能上,你們就跟我們登一次山,體驗一下 『攀登者』的感覺吧。」他頓了頓,又笑著說:「那也夠你們受的了。」

  徒手攀巖兩百米 如履平地身形巧

  入秋的清晨,一方火旺旺的紅霞託出了金燦燦的太陽,透過雁蕩的峰石樹木灑下片片金黃。走在雁蕩山靈巖景區,穿過幽深高聳的山林,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地的兩側,一處是拔地而起的天柱峰,一處是舒展而開的展旗峰。峭壁和危崖將我們重重圍住,俯瞰著「新來的挑戰者」。

  「這就是我們要飛渡的山峰——天柱峰。」耳畔傳來中氣十足的聲音,眼前卻是一位髮絲銀白的老人。他就是63歲的雁蕩山飛渡省級傳承人萬成根。說話間,萬成根已經引我們到了上山小路口。

  我們抬頭看,此處去往山頂,與剛剛所看到的光禿崖壁截然不同。沿途滿是溼滑的青苔、雜亂的樹木,晴天尚且如此,飛渡隊員一年四季天天登山,風雨無阻。接近峰頂處,10餘米高的巖壁近乎垂直,更讓人望而卻步。

  時針指向9時20分,按照以往,10時的演出,萬成根通常只提前15分鐘出發,但此刻他催促我們加快腳步。

  前方,萬成根如履平地,邊走邊為我們指明下一步要踩的巖石位置。「每步都要踩準,錯了就上不來了。」為了表演時保存體力,上山的崖壁上被隊員們每隔幾十釐米就鑿出一道淺淺的凹陷。然而,對我們來說,想靠著腳踩這些著力點就輕鬆上山是絕不可能的。

  「手臂使勁,用力拽牢繩子,穩住身體,不搖晃。」萬成根一邊重複著動作要領,一邊讓斷後的隊員們為我們拉緊繩索。

  只有三四步的側移,全長也不過10米多,可移出每一步都似乎經歷了一次生死的考驗。起初我們還能聽到萬成根的口令,後來只有一陣嗡鳴,只聽到自己大口大口的喘氣聲。我們沒有嚴重的恐高,但站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只靠腳尖點住以毫米計數的著力點時,拽住麻繩的手心,汗水一湧而出。

  不動,便沒有退路;豁出去,即使腳底一滑,還有隊員們在後頭。這麼想著,我們便邁開了步子。當我們暫時抵達一處可以雙腳站立的位置時,只覺得雙腿一軟。一名隊員趕忙上來扶住,悄悄告訴我們,在正式的飛渡場地表演之前,他們就是在這段路上反覆訓練的。

  日頭越來越高,山間雖然才20攝氏度出頭,但經歷攀爬,汗水已經沿著臉頰不住地流淌,衣服也早已溼透,只覺得好像回到了盛夏,暑氣鑽進全身的每個毛孔。

  即將抵達山頂,看手錶,僅這趟上山路,我們就用了30多分鐘。而這,只是飛渡隊員們的熱身運動。

  作為雁蕩山靈巖景區的「一絕」,靈巖飛渡隊現有的8名隊員中,有2名直渡隊員、1名橫渡隊員、1名預備隊員、4名後勤隊員,他們一年365天,除了景區因颱風關閉或是打雷外,表演都會進行。萬成根和隊員們,每天在大山的巖壁上、鋼絲間遊走、攀爬、飛躍,全年上千場演出是最真實的記錄。

  峭壁千仞一線牽 索降飛渡樣樣來

  「吤呣飛過青又青哎—— 吤呣飛過打銅鈴哎——」 上午10時整,一曲樂清民歌《對鳥》響徹山間。

  我們站在270米高的天柱峰往下張望,兩峰之間形成一片地勢複雜的山谷,原本幾丈高的樹木和挺拔的寺廟,從高空俯視下,仿如縮進一幅十字繡畫裡。這種高度處處透著危險的氣息,令我們不敢隨便移步。

  上午10時許,表演即將開始,我們另一路同事「潛伏」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雖然已經過了國慶節,但前來觀賞表演的遊人依舊如織,僅在半山腰的屏霞軒就坐了300多人。放眼望去,附近的好幾處茶座也都是座無虛席,而山谷之處靈巖古剎周邊更是人頭攢動。

  天柱、展旗二峰左右對峙,乍看上去,壁立千仞。空中一條鋼絲繩,表演就在這懸崖峭壁間。萬成根和隊員們開始在腰間套上護具。我們注意到,護具的鐵環部分早已經因繩索摩擦而變得光滑鋥亮。

  不一會兒工夫,一切準備就緒。萬成根輕步走向懸崖。伴隨一聲尖利的哨聲,萬成根朝我們揮了揮手,便沿著繩索縱身向外,一躍而下。

  他左手緊握垂直繩索,右手擺動稍有彈性的繩索,時而身貼巖壁,作採藥狀;時而雙腳一蹬,穿行在半空之中;時而展開雙臂,如大鵬展翅……一系列動作和身姿,絲毫看不出已是花甲之年。隨著他動作的變換,山間傳來陣陣掌聲。

  「今天有來自上海、南京的遊客,也有來自周邊城市的自駕遊客。」 茶座老闆萬銀妙忙得不可開交,一邊要端茶送水,一邊要接受遊客們好奇的「採訪」。原來,天空中的表演者萬成根正是萬銀妙的父親。

  每次回答完遊客們的提問,萬銀妙總是一臉自豪。在他眼裡,父親的高空表演不僅是一項觀賞性技能,更是能幫到不少人。就在前年,有一位遊客從方洞景區徒步穿越過來,被困在靈巖山間。由於地處懸崖高空,當時就是父親萬成根帶領飛渡隊員救下的。

  「我見過馬戲團的高空飛人,也體驗過飛拉達攀登,但是這種懸崖直降跳躍與鋼索飛渡,還是第一次見。」人群中,我們與來自台州的陳顯明攀談起來,這次他帶著孩子前來觀看表演,「可以讓孩子開闊眼界,變得勇敢和樂於接受挑戰。」

  「快看那邊!怎麼忽然停住了?」沒等我們細想,在懸崖中段,萬成根又順著繩索滑行而下,來了個「蛟龍潛海」。山下圍觀的人群中隨即發出一聲「哇」的驚嘆聲。

  「解說詞和觀眾的歡呼是節拍,我就是跟著這些節奏放繩子。」負責後勤的周慶福始終背對著山崖,近500米的繩子被有序鬆開,幾十年的配合,早已形成了肌肉記憶,不用看表演也淡定自若。解說結束,飛渡隊員抵達目的地,繩子放完,分秒不差。

  「繩子關乎飛渡人員的生命安全,一根固定在腰間下滑,另一根固定在崖頂,放得太快太慢,都容易讓兩根繩子打轉擰到一起,那飛渡隊員就會在空中打轉,甚至卡在崖壁上,無法動彈。」

  然而除了這可控的風險,還有許多風險並不可控。萬成根的臉頰上有一個淺淺的疤痕。是一次表演時繩索在山間蕩來蕩去,將一塊已經風化鬆動的巖石磨了下來,剛好砸在他的臉上,被划過的地方當時就皮開肉綻了。

  越是危險,越是要淡定。就像漁家吃魚忌諱把魚翻過來一樣。「飛渡人」的生活中,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執著——出發前不需要「注意安全」的叮囑,再見面也不會互道「今天好好表現」。這樣的習慣,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瓦倫達效應」。

  巧的是,瓦倫達算是萬成根的「同行」。這位美國知名的高空走鋼索大師,從來沒有經歷過失敗。但一次重要的走鋼索表演前,瓦倫達一直對自己說:「這次千萬要成功,不能失敗!」然而正是這次表演,瓦倫達失敗了。對一個高空行走者而言,失敗意味著什麼,已無需贅言。後來,心理學家便將這種為了達到目的總是患得患失的心態命名為「瓦倫達心態」。

  萬成根不懂心理學,但我們在他每一個穩健的動作中,看出了這種心態上的淡定從容。多年的飛渡經驗,早已深入骨髓。在萬成根結束表演回到家中繼續接受採訪時,飛渡的難度被他輕鬆地幾句帶過,但額頭上不斷流下的豆大汗珠,卻在講述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艱辛。

  高空舞者覓傳人 品牌絕活盼不絕

  「飛渡」這門技藝,萬成根說是雁蕩人世代上山採藥練出來的。雁蕩山產的石斛是名貴草藥,偏偏生在岌岌的險處,生計所迫,採藥人冒險犯難,只好千鈞一髮,委身長繩,學飛簷走壁的蜘蛛。8歲開始採藥,十來年間,萬成根早已經爬遍了雁蕩一帶的大小山峰,每座山的攀爬路線和地貌情況都被他熟記在心。

  上世紀70年代末,雁蕩山恢復中斷十多年的飛渡表演,萬成根開始組織隊員準備演出。為了防止意外,他們用鋼絲索取代了麻繩,對設施做了加固。

  「因為腳下就是萬丈深淵,稍不留神,就可能粉身碎骨。得花時間費工夫地練。」隨著年紀漸長,表演日漸費力,萬成根開始考慮傳承一事,然而這門技藝的無人問津成了他的心頭痛。直到2018年,90後黑龍江姑娘王寧的到來。

  「我從網絡視頻看到萬老師的表演後就心心念念要來學,我知道風險和難度,但更知道我喜歡飛渡,我想把這個『非遺』項目傳承下來。」思考了兩年時間,王寧不顧家人反對,把家搬到了雁蕩山。一年多時間,她拜師學藝,成了「飛渡」隊裡最年輕,也是唯一的女隊員。

  為了給王寧設計訓練,萬老在屋後乾涸的小溪兩頭拉起鐵索,讓她練習橫渡。

  弱不禁風的姑娘怎麼能在鋼絲上自由遊走?

  看到記者面露疑惑,萬成根提議「要不試一試?」經歷過直渡的訓練,記者也膽量大增,欣然接受。

  這處訓練地,鋼絲離小溪底部最深不過2米多。橫渡的安全裝置比直渡更簡易,沒有了保險索,演員只是坐著鐵柱的半圓環掛在鋼絲上。

  做好準備工作,我被飛渡隊員谷常益推向鋼絲中段。此時,身體懸空,不斷搖晃。「你先穩住!」年輕小夥谷常益不放心地提醒著。

  我使出了渾身解數想要固定住身體不搖晃,但是,想要穩住,就得靠軀幹和雙腳找平衡;想要移動,得靠雙臂一前一後拉移。顯然,我的力氣完全不夠,只能以失敗告終。

  表演者在270米高空上,或起立,或前進,或仰臥,或跳躍,或翻躍……各種花式動作看起來極其輕巧,而當下僅僅是移動一小步,我也做不到。

  從鋼絲上下來後,隊員們和我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他們鼓勵我敢於嘗試,而我則真心地向這些吃得了苦、克服得了恐懼的飛渡隊員們致敬。

  身為雁蕩飛渡的第四代傳人,萬成根告訴我們,飛渡的技藝都是要拜師學藝、代代相傳的,可是現在有膽量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再加上表演本身的枯燥與危險性,問的人多,真心想學而又能堅持下來的卻少之又少。

  「近些年,飛渡隊的隊員們也『飛』出了雁蕩。」萬老說,他們也曾多次受邀到湖南張家界、江西龍虎山等地表演,一方面是將古老技藝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便是尋找傳承人。

  15時許,我們在天柱峰再次看見了這群老少攀登者矯健的步伐和嫻熟的動作,他們在為當天第二場表演提前做準備,參加下午表演的是幾個年輕人。萬成根的女徒弟王寧也在內。

  看著這群「高空舞者」用自己的舉手投足,來演繹一代代的「飛渡人生」,與萬老一樣,我們真心地期望這項飛渡絕技「絕而不絕」。

相關焦點

  • 《攀登者》曝國際版預告 攀登聯盟合體戰天險
    9月23日,電影《攀登者》發布國際版預告,持續推高影片熱度。預告中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所飾演的兩代中國攀登者,分別於1960年、1975年向珠峰發起衝刺卻頻頻遭遇暴風、冰裂縫、雪崩等致命危機,如何完成登頂使命成為他們需要面對的重大關卡。電影《攀登者》由徐克、李仁港兩大導演共同傾力打造,帶來一場驚心動魄的東方雪域冒險之旅。作為國慶檔的熱門影片,電影《攀登者》各大平臺的想看數據也保持高漲趨勢,持續領跑國慶檔。
  • 《攀登者》韓國版角色海報:生與死的挑戰淋漓盡致
    《攀登者》韓國版角色海報:生與死的挑戰淋漓盡致 由李仁港導演,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等人主演的電影《攀登者
  • 中國探險電影聚焦珠峰攀登者
    30日凌晨起,一部關於中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探險大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步也在北美和英國等市場的部分院線公映。據統計,《攀登者》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預售票房已超過1億元人民幣。桑珠是電影故事中的原型人物之一,他是1975年從北坡登頂珠峰的9名中國勇士之一。他是藏族人,生於日喀則。《攀登者》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
  • 《2020東京奧運》免費更新 追加運動攀登、新體驗版
    另外,在PlayStation®Store以及Nintendo eShop中也開放免費體驗版第4彈,供玩家下載。■追加競技項目「運動攀登」開放下載!  「運動攀登」是2020東京奧運全新採用的競技,在這項競技中參賽選手必須抓住設置在牆上的抱石,以攀登至終點的時間來一較高下。  將操作杆往抱石的方向推動再放開即可進行攀登,此簡易操作可讓玩家迅速找到最佳攀登角度連續進行攀登。  而且,只要能不斷以最佳角度進行攀登,攀登速度就會加快,可藉此移位至更遠處的抱石。
  • 火柴人繩索英雄破解版下載
    玩一款好遊戲,比看一部無聊的電視更有意義,而火柴人繩索英雄破解版下載就是醬紫的一款遊戲 火柴人繩索英雄破解版下載打造的是一款極為有趣的冒險動作類型的遊戲,在這款遊戲中,你將成為城市的守護神,在這個城市中,你可以打擊犯罪,同時也可以進行更加自主的遊戲玩法,還有眾多精彩體驗等著你來感受
  • 對話「攀登者」:時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攀登精神
    「我希望,自己攀登珠峰的經歷像種子一樣,種在年輕人的心裡,給他們的成長以借鑑。」「科技報國、產業報國,是我們這代人不斷向上的工作動力。」「雖然採訪方式、呈現樣式變了,但黨報黨網人前行初心沒變。」時代需要攀登者,各行各業更需要攀登精神。
  • 在電影中與攀登者同行
    當時的故事,被拍進了2019年國慶檔電影《攀登者》。人類對大自然的徵服從未停止,登山運動作為人類生命力和嚴酷生存條件之間的較量,更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即使沒有親身攀登的勇氣和機會,但從電影的影像中,我們還是能一窺這項運動的魅力。
  • 山羊被美洲獅捕食,不甘心被吃,懸崖峭壁間和美洲獅展開生死大戰
    山羊被美洲獅捕食,不甘心被吃,懸崖峭壁間和美洲獅展開生死大戰有一隻山羊母子被一隻狗熊給追殺,山羊媽媽只能帶著小山羊藏於懸崖峭壁上。狗熊並不想放棄這對母子,於是就試圖靠近,而山羊媽媽只能通過跺腳將這隻狗熊給嚇走。
  • 利用繩索牽引一顆星球是否可行?研究者:結果將非常恐怖
    能否通過一根繩索來拉動一顆星球呢,這種情況在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當然現實中想要實現幾乎沒有可能,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首先我們要知道地球是運動的,它會公轉和自轉,那麼如果想要從地球發出一根繩索你就要考慮地球運動的問題,簡單來說這根繩索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速度,這樣才可以跟地球運動軌跡符合,否則這個繩索就不知道被甩到哪裡去了,更不要說連接一個星球了,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說地球和月球相連接,那麼就需要地球這根繩索每小時有1000公裡的速度,這有這樣才能跟上它!
  • 《攀登者》為什麼將生死置之度外,1960和1975年一定要登上珠峰?
    如果不是《攀登者》這部電影,我們普通人根本無法想像1960年和1975年前人們是克服了怎樣的艱難困苦,身心折磨才讓世界認可中國的。人為什麼要登山?無法想像的困難電影中我們看到了雪崩、到處的冰裂縫、暴風、飢餓、設備故障、繩索斷裂、高原反應、體力不支等等惡劣的攀登困難橫亙在登山隊和珠峰之間。
  • 《攀登者》和點映口碑逆襲和吳京的預售仍在路上
    《攀登者》作為國慶獻禮片之一,拍攝時眾說紛紜,由於吳京和章子怡的參與,該片備受關注。付出的結果將是豐碩的,《攀登者》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後已經突破了1億,點映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是吳京、張譯出現在成都機場,兩個墨鏡繼續為《攀登者》而跑。
  • 登山探險家張梁與深圳攀登者分享生命高處的故事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李博 圖/文昨天(15日)下午,在鹽田大百匯中心,著名登山家和探險家張梁先生與近200名深圳市(主要是鹽田區)的攀登愛好者分享了生命高處的故事,並舉行了《張梁,我在地球邊緣》新書籤售活動。
  • 世界「最刺激」的懸崖酒店,建在懸崖峭壁上,距離地面120米
    從名字上,大家就應該能夠窺探出這個酒店真不是一般人可以住的,自然天際酒店位於秘魯風光秀麗的神聖山谷名叫自然天際,這裡的三間膠囊型玻璃房建在了懸崖峭壁上,僅僅通過繩索掛在半空距離地面120米。這樣360度懸崖觀景房被國外媒體稱作世界最刺激的酒店,這種酒店,住進去就感覺自己像是「漂浮」在空中一樣,很是刺激。
  • 珠峰新高發布 長城炮與登山家孫斌以攀登者精神致敬巔峰
    與此同時,長城炮還攜巔峰體驗官——車主陳一葉探班拍攝現場,聚焦登山圈和皮卡圈目光,傳遞攀登者精神。  長城炮聯手登山家 演繹「攀登者精神」  自1975年我國第一次將紅色覘標樹立在珠峰峰頂,測出8848.13m這一串震撼世界的數字後,「攀登者精神」便感動了一代中國人
  • 赤道雪峰:雖處於赤道卻終年積雪,沿途懸崖峭壁艱險且美麗
    雪,像富於變化的精靈,有趣又調皮,雪白的顏色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雪峰上的雪為雪峰增添了許多神秘感,很多喜歡挑戰的人對雪峰的神秘有著探索的嚮往,吉力馬札羅山的赤道雪峰當然是大家的第一選擇探索之地,數量之多,攀登起來並不容易,但這些不容易也是一種樂趣,赤道雪峰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吸引遊客呢?
  • 《攀登梅魯峰》:天才與瘋子的結合體,抉擇與傳承的永恆
    導語:攀登者就是天才與瘋子的結合體,他們背負沉重的行囊攀登險峰,用超越了恐懼的勇氣堅持登頂,以生命為代價而不悔。流過淚,流過汗,甚至流過血的登山者才領略到顛峰的風景才格外雄壯與瑰麗。頂峰也不再是風景,而是信仰與執著。
  • 揭秘《攀登者》16個彩蛋:胡歌老了變成龍,吳京和替身就像雙胞胎
    今天,國慶檔三部大片《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公映,首日排片佔比最高的是34.8%的《攀登者》,足以說明大家對這部電影的期望值有多高。看過《攀登者》點映的小夥伴已經知道片尾彩蛋是什麼了,在這篇文章裡,影小妹將為大家揭秘《攀登者》電影中隱藏著的總共16個彩蛋。
  • 「攀登者」地球的極限距離—19757米
    11月18日,2020戴爾科技峰會以「以科技之名,致敬攀登者」為主題召開,戴爾與產業各界的「攀登者們」,也在詮釋「攀登永不止步,攀登者的精神永不磨滅」。在戴爾科技峰會現場,有三種不同領域的攀登者,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精神碰撞。
  • 珠峰攀登者憶攀登經歷:8000米時氧氣面罩突然壞了
    海拔8680米至8720米,近乎垂直的4米高的巖壁被稱為「第二臺階」,隊員踩著鋁合金梯子向上攀登。那些路繩「最老的可能在山上待幾十年了」。  再往上的路段更難走,「暴露感非常強」。攀登者要貼在崖壁上完成橫切,夏凡感到恐懼。最險峻的一段崖壁幾乎呈90度,隊員落腳處的巖石不足半塊磚的面積。從雙腳間的縫隙望下去,海拔6000多米的那些冰川鋪在下面。
  • 攀登者:我的4、5、6、千米,下篇
    班德湖美麗莫測的風景,成群的野生動物與人類在自然和平相處,這些也是在其他地方所不能體驗到的感受。,因為玉珠峰正好也在青藏線上,我在高海拔生活了這麼久是一個很好的攀登條件,便開始籌劃在志願者結束後在花上一周的時間去西大灘攀登玉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