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新冠狀病毒肺炎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而作為此次疫情的源頭,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這其中作為百餘種病毒攜帶者的蝙蝠無疑是最令人聞風喪膽的野味,甚至一度被網友們封為「瘟神」。雖然蝙蝠習性低調,晝伏夜出,似乎與人類很難有過多的交集,但事實上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蝙蝠一直都沒有缺席,有趣的是在對待蝙蝠的態度上,東西方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可以說千百年來小小的一隻蝙蝠身上集中了祥瑞與邪惡的雙重身份。
不管是不是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現代的人們一提到蝙蝠,往往都會與陰暗邪惡等恐怖元素聯想到一起,一方面是因為蝙蝠晝伏夜出的特殊習性,一方面是因為蝙蝠作為哺乳動物,卻完全沒有貓狗呆萌的外表,本身的顏值十分不討喜。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西方文化的輸出,吸血鬼、石像鬼等恐怖電影文學作品深入人心,而這些影視文學作品中,蝙蝠往往又是不可或缺的象徵因素。
要知道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蝙蝠是吸血鬼的象徵,被稱為上帝詛咒的產物。普遍認為是不滿上帝的人類與惡魔交易誕生的物種。之所以蝙蝠在西方臭名昭著,大約與西方人在學術上的務實精神有一定的關係,千百年來西方人對蝙蝠的習性研究可能更為細膩,比如牙齒的構造,吸血的習性等等。這種細膩的觀察後,又無法用先進的生物學進行科普,因此而引發了人類對未知的恐懼,從而促進了聯想,衍生出令人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久而久之蝙蝠就成了邪惡的代名詞。
然而就像龍這種虛構的生物一樣,東西方對蝙蝠的看法也截然不同。在古代的中華大地上,從來沒有人認為蝙蝠是妖異之物,相反它可是頗有名氣的祥瑞之獸。因為東方對事物的認知並不像西方那般細膩,就像畫作藝術一樣,西方油畫講求寫實,寫真,而中國水墨畫講求的是意境,是韻味。古時蝙蝠又稱蝠鼠,「蝠」與「褔」同音,象徵著吉祥,長壽,富貴,健康等。在我國現有的文物古蹟之中只要仔細觀察,都不難發現有蝙蝠的影子,這些蝙蝠的造型還出現在我國不同民族的傳統服飾藝術之中,結合祥雲萬字紋等創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紋樣。
民間繪畫中,為了代表祥瑞,往往連畫五隻蝙蝠,寓意五福臨門,婚嫁,壽誕等喜慶活動中,蝙蝠圖樣的服飾和飾品也十分受歡迎。同時我國民間習俗中也將蝙蝠與五行風水深深聯繫在一起,認為蝙蝠屬金或水,因此在風水學上蝙蝠造型的工藝品還是非常受歡迎的風水擺件。除了代表美好的寓意,蝙蝠同時也具有化解煞氣的作用,一些大型建築物依據風水術數的要求在橫梁屋脊等處都要雕琢蝙蝠圖案用來化解。總之在傳統的東方文化中,蝙蝠一直是代表幸福祥瑞的吉獸。
其實無論是西方的惡魔使者,還是東方的祥瑞化身,蝙蝠都與我們熟悉的食材不同,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它都不應該是一道「美味」的盤中餐。現代科學研究表明,蝙蝠全身攜帶的病毒超過百種,但這些病毒對蝙蝠的影響非常小,可對於人類來說卻往往是致命的。千百年來蝙蝠與病毒相安無事,但卻因為某些人類的口腹之慾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不得不說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不是個別群體的努力,需要全人類共同的維護,熱愛生活,尊重自然,拒絕野味,不要再讓瑞獸化身瘟神,肆虐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