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Le Labo創始人:離開歐萊雅後創立的香氛品牌被雅詩蘭黛收購

2020-12-15 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導讀:如果說,主流香水們的形象是一群嬌小姐和貴公子,Le Labo就是不修邊幅卻身價不菲的雅痞大叔。包裝極簡,價格卻是一般奢侈品香水的兩倍,雅詩蘭黛集團旗下的美國獨立香氛品牌Le Labo靠什麼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在大眾香水和名人香水銷售持續下滑的同時,美國高端手工調製香水逆風走俏,預計在2020年增長18%。雅詩蘭黛集團抓準這一趨勢,近年來,通過併購獨立手工香水品牌實現銷售增長,2017年,香水品類一度成為集團除彩妝以外增長最快的品類。

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除了擁有為人熟知「小眾香水」鼻祖品牌Jo Malone,對一眾奢侈香水品牌造成壓力的,還有Frederic Malle、By Kilian等。當然,這其中還包括集團2014年收購的獨立香氛品牌Le Labo。

01

10萬美金開啟創業之路

法國蔚藍海岸邊的格拉斯小鎮,自17世紀路易十四時期以來就是法國著名的香水製造中心,也是世界香水之都,Le Labo的精神內核就源於這裡。

Edouard Roschi是瑞士人,他曾在瑞士知名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工作了四年,後來憑藉豐富的行業經驗成功跳槽到歐萊雅集團,負責阿瑪尼香水部業務。

在這裡,他遇見了志同道合的同事Fabrice Penot——阿瑪尼Privé和Acqua di Gio系列的開發負責人,兩人都曾參與多款香水的研製和營銷。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交流中,Edouard和Fabrice發現彼此的觀念越來越契合,他們都見識並厭倦了商業品牌程序化的生產流程和對產品包裝與廣告的執著。

於是,兩人打算跳脫「商業香」的思維模式,創造一個專注香水本身而非包裝營銷的個性化手調香氛品牌,一個有「靈魂香氣」的品牌。

2006年,兩人在紐約諾利塔街區的伊莉莎白街開設了一家名為Le Labo的香水店。

Edouard和Fabrice的創業之路走得並不平坦。初創時期,兩人除了各自東拼西湊的10萬美金(約合人民幣69.4萬元)啟動資金外,沒有獲得任何額外贊助資金。畢竟他們略顯「瘋狂」的香水理念,和當時大眾香水市場的模式大相逕庭。

最後,在雙方親友的支持下,兩人才勉強啟動了這個品牌。他們也從市中心的住所搬出,擠到一間一居室,省下的資金全部用於購買昂貴的原料和僱傭調香師。

02

只為香水本身花錢

幸運的是,不論外界如何不看好,Edouard和Fabrice對打造個性定製香的堅持得到了回報。

短短兩個月後,他們的創新舉動就引來了媒體的關注,知名時尚雜誌《W》給了門店整篇報導,《紐約時報》也對品牌讚不絕口。這讓Le Labo在社交網絡上打開了知名度,招攬了不少顧客。即使在創始人覺得異常艱難的前四年,Le Labo的年銷售額就已達到4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24.4萬元)。

嚴格意義上,Le Labo屬於美國品牌,但卻起了一個法語名字(「Le Labo」在法語裡意為「實驗室」)。這大概因為法國格拉斯才是Le Labo的內核所在,即堅持手工定製,這也是為什麼品牌的口號一直是「生于格拉斯,長於紐約」。

對於Le Labo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香水本身。沒有奢侈的外包裝,香水瓶也設計得非常簡單。因為香水才是主角,是故事的講述者。

Le Labo只為香水花錢。

雖然Edouard和Fabrice在香水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擁有業內諸多人脈,但在創業初期仍然難以吸引到投資者,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可惜的是沒人相信我們,但幸運的也是沒人相信我們,因為我們從此意識到浪費在拉投資、贊助和投放廣告的精力,可以用來思考一些新點子。」Fabrice表示。

比如,如何優雅地省錢。

由於沒有多餘資金聘請門店設計師,Edouard和Fabrice親自完成了店鋪的設計和裝修。斑駁的牆面、做舊的家具、牆上擺放得像藥店的香水瓶,每一步都經過細細考量,為的就是呈現出精確的品牌形象。

如果說,主流香水們的形象是一群嬌小姐和貴公子,Le Labo就是不修邊幅卻身價不菲的雅痞大叔。而工業和極簡風的日益流行,也肯定了兩人當初的遠見卓識。

03

雅詩蘭黛集團收入麾下

LeLabo拒絕量產,只在自家店鋪和少量高檔門店銷售。

他們把店鋪當作香水實驗室,每個店內一般都會配備一位調香師,在顧客挑選好香水之後,將現場調配的原料倒入玻璃瓶並包入牛皮紙袋中,最後像實驗收尾工作一樣用老式打字機打出白底黑字的標籤,上面標註著香水的日期、香型和顧客姓名或者想說的話,牢牢把握消費者「個性化」和「私人定製」的需求。

LeLabo的產品名稱也如包裝一樣一目了然,每款香水皆以其原料和主調加上所用香料種類數量命名,如品牌最熱門的香水之一「Santal33」,意思是主料為檀香木,共使用33種原料製成。

這一切受啟發於日本的「侘寂(wabi-sabi)」文化,它宣揚「天然去雕飾」,一種殘缺的、不完善的、不圓滿的美。雖然也有聲音詬病Le Labo的「不完美」和「不精緻」,但這何嘗不是品牌在篩選消費者的過程呢?能懂得這種「殘缺」和「留白」外表下的深奧之處的消費者,才是Le Labo主要面向的群眾。

雖然被定義為小眾奢侈香水品牌,異常低調卻靠著獨特手作感香氣的Le Labo還是在香水屆擁有眾多死忠粉。

2014年,Le Labo被雅詩蘭黛集團收購,產品線從香水擴展到了洗護用品、護膚品和家居產品。

LeLabo還和眾多豪華酒店合作,這也是不少中國消費者認識這個品牌的途徑。在 Fairmont費爾蒙、Park Hyatt 柏悅酒店以及Edition艾迪遜等豪華酒店和度假村的衛生間裡,都能看到Le Labo的身影。

目前,Le Labo在紐約、洛杉磯、巴黎、倫敦、東京、首爾、柏林、香港等城市經營200多家商店,但還未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相關焦點

  • 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高奢香氛品牌再加碼中國市場,這次是這兩個!
    雅詩蘭黛集團旗下高奢香氛品牌再加碼中國市場,這次是這兩個!6月,雅詩蘭黛集團旗下最值得關注的兩大高奢香氛品牌KILIAN凱利安、FREDERIC MALLE馥馬爾香水出版社在上海同開中國首店。無疑,2020年,是雅詩蘭黛集團攜高端香氛搶灘中國的大年。
  • 「小眾香」走俏 雅詩蘭黛兩大奢華香氛品牌進駐杭州武林銀泰
    繼上海ifc國金中心和北京SKP後,12月23日,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兩大高端香氛品牌,KILIAN凱利安與Editionsde ParfumsFredericMalle馥馬爾香水出版社浙江首店均將入駐杭州武林銀泰,其中,KILIAN
  • 出價30億收購J姐品牌,歐萊雅在急什麼?
    Jamie Kern Lima2016年8月,IT Cosmetics以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5億元)的價格被歐萊雅收入麾下,並在當時被稱為歐萊雅8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收購案例,Kern Lima的稅後淨收入就達到了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8億元),同時還成為了歐萊雅創立108年以來首位女性品牌CEO。
  • 小眾品牌也能火出圈 且看Le Labo的香味哲學!
    內地沒有開設實體店;沒有刻意宣傳曝光;香水價格並不接地氣,最貴一瓶售價近1000美元;繼Jo Malone後,2014年被雅詩蘭黛集團收歸囊中……Le Labo這究竟有著怎樣的「香水哲學」,讓遍布國內外的消費者為其乖乖掏出錢包?
  • 小眾品牌也能火出圈,且看Le Labo的香味哲學!
    產品力才是真實力 拒絕量產,不打廣告 2006年,Le Labo在紐約誕生,是一個由兩位男性所創立的品牌。儘管被雅詩蘭黛集團全資收購,但一直以來,這個特立獨行的品牌,都保持著自己發展的步伐。兩位創始人一直堅信,氣味永遠是香水品牌的賣點,能決定企業可走多遠。
  • 雅詩蘭黛收購的彩妝品牌Smashbox,創始人竟是「蜜絲佛陀」曾孫 |...
    雅詩蘭黛收購的彩妝品牌Smashbox,創始人竟是「蜜絲佛陀」曾孫 | CBO FM CBO首頁 | 作者:謝雪曼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 雅詩蘭黛集團最後兩個小眾香水開進北京SKP,2000元一瓶拔草嗎?
    繼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後,6月23日,雅詩蘭黛集團旗下兩個奢華香氛品牌KILIAN(凱利安)和Editions de Parfums Frederic Malle(馥馬爾香水出版社)實體門店也進駐北京SKP。開業當天,小編去探了店。凱利安和馥馬爾香水出版社均位於SKP一層美妝區,兩店相鄰,而且店面都不大。
  • 雅詩蘭黛和歐萊雅的化妝品供應商瑩特麗收購韓國合資工廠,將從工廠...
    界面時尚從瑩特麗集團官網查閱到,Intercos Korea成立於2015年,是韓國新世界集團和瑩特麗共同創立的合資公司,因此全稱為韓國新世界-瑩特麗(Shinsegae Intercos Korea)。雙方股份各佔一半。該工廠位於韓國烏山,建地面積約1.3萬多平米。
  • 雅詩蘭黛收購的彩妝品牌Smashbox,創始人竟是「蜜絲佛陀」曾孫
    導讀:不是只有彩妝師才能自創彩妝品牌,攝影師也能!從Smashbox品牌創始人Dean Factor與Davis Factor的顯赫姓氏,就不難看出他們是好萊塢最具天賦的波蘭籍專業彩妝大師Max Factor的後代。
  • 歐萊雅集團宣布收購日本護膚品牌TAKAMI
    Clichy,2020年12月23日——歐萊雅集團宣布收購日本公司Takami.co。後者在Hiroshi Takami醫生的授權下負責Takami品牌的經營與開發,Hiroshi Takami醫生在東京創立了兩家同名皮膚科和美容診所。
  • 全球資訊159:多品牌獲投資正當風頭,個別品牌關停黯然落幕
    歐萊雅出售香水工廠Cosmeurop近日,法國歐萊雅集團宣布將把旗下香水工廠Cosmeurop出售給法國美容供應鏈企業Superga Beauty。Cosmeurop工廠由歐萊雅集團在2019年10月收購,當時歐萊雅集團收購了嬌韻詩集團(Clarins Group)旗下的香水部門,其中就包括 Cosmeurop工廠。
  • 香氛、下沉市場和功效護膚品
    在美妝和日用上,香氛的佔比也在加大。不管是精油還是更直接的香水,「帶香味」的產品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雅詩蘭黛和歐萊雅在近兩年也不斷在中國引進或新推高端香水。其他形態的產品也在不斷推諸如薰衣草、馬鞭草等帶精油的產品,日化產品的嗅覺體驗的生意在不斷壯大。
  • 香氛、下沉市場和功效護膚品_財經...
    在美妝和日用上,香氛的佔比也在加大。不管是精油還是更直接的香水,「帶香味」的產品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雅詩蘭黛和歐萊雅在近兩年也不斷在中國引進或新推高端香水。其他形態的產品也在不斷推諸如薰衣草、馬鞭草等帶精油的產品,日化產品的嗅覺體驗的生意在不斷壯大。
  • 最前線丨加速布局亞洲市場,歐萊雅收購日本「小藍瓶」Takami
    12月23日,法國美妝集團歐萊雅宣布收購日本藥妝品牌Takami.co,雖未披露交易金額,但歐萊雅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這項收購交易將在未來幾周完成。據悉歐萊雅從 Takami 品牌創始人手中接過了品牌的所有權,同時與他籤訂了一份長期品牌授權協議,並與他的診所籤署了合同。
  • Le labo香水實驗室|最值得嘗試的5支香水!
    如果你正在入坑小眾香水,那麼對Le labo一定不陌生,今天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Le labo這個品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品牌·歷史|品牌·特點|值得入·香水了解·品牌歷史2006 年,Eddie Roschi
  • 歐萊雅關停潔面儀品牌 美妝科技產品為什麼不好賣了?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歐萊雅關停潔面儀品牌科萊麗,美妝科技產品為什麼不好賣了?歐萊雅集團將於9月30日起停止運營旗下美妝科技品牌科萊麗的業務。根據歐萊雅集團向《第一財經》提供的官方回復顯示,「近年來,隨著美容儀市場的不斷發展,競爭愈加激烈。要做強我們產品組合中僅專注於美容儀器這個細分市場的品牌,需要巨大的投資。 儘管我們始終堅信「增強美妝「是未來成功的關鍵,但在當前背景下,我們希望專注於我們的核心業務並在歐萊雅現有品牌組合中開發可能的設備。」
  • 雅詩蘭黛歐萊雅資生堂在中國市場:去年賺得多、今年仍看好!
    全球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歐萊雅、資生堂等日前集中出爐財報。記者梳理發現,幾位「大佬」去年皆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而面對當前疫情,也都紛紛表態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有的宣布將投建研發中心、有的則看好市場後續消費反彈,但就如歐萊雅方面表示:目前預估影響或還為時過早。
  • 完美日記離「中國歐萊雅」還有多遠?
    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回國後,決定「先學習再打仗」,加入了淘品牌御泥坊擔任COO。 有海外大牌寶潔、國產品牌御泥坊實戰的經歷,加上高瓴的加持,完美日記從0到1的成長道路走得駕輕就熟、極其迅猛—— (1)主打性價比。 逸仙電商在2017年推出了「完美日記」品牌,定位於為95後提供高性價比的彩妝。
  • 歐萊雅、寶潔前員工等人創立的7個新銳品牌,看看有何新奇?
    萬花鏡Kaleidos就是一個用色大膽的彩妝品牌。曾在歐萊雅任職的品牌創始人蒲楊與其他兩位合伙人陳丁和Mark Henry在品牌創立初期做了大量的關於彩妝市場和受眾的研究。發現在各種主流的彩妝潮流之下,隱藏著很多更細分的彩妝需求,尤其在中國,這些個性化的需求正在爆炸增長。因此,萬花鏡Kaleidos的切入點就是面向不拘泥於傳統妝容和穿搭的消費者者推出產品。
  • 護膚品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排名!
    雅詩蘭黛雅詩蘭黛是美國雅詩蘭黛公司旗下的化妝品旗艦品牌,該品牌始建於1946年紐約,主要以抗衰修護而聞名。雅詩蘭黛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大型生產商和經銷商。該品牌下的護膚、彩妝以及香氛產品都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