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是假的?無數鐵證告訴你它是真的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曆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的劃時代的大工程,參與總人數30萬,調動了美國非常多的機構。
相比今天2020年,我們的嫦娥5號成功發射,美國竟然在50年前就完成了載人登月的偉大壯舉!可見我們依然和他們有非常大的差距!
但是問題來了,美國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經能夠做到載人登月,為何此後50年沒有繼續探測開發月球?為何此項技術沒有進步,長期停滯不前?
所以有聲音說,美國的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全是假的!是美國人做出來的騙局!是為了欺騙當時的對手蘇聯的。
例如美國科幻影片《星際穿越》就有這樣談論的情節。
但是,美國阿波羅明顯不是騙局,它就是事實,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如果阿波羅是騙局,當時的死對頭蘇聯,就會拼了命的挖苦、諷刺、黑美國,但是蘇聯沒有,反而後來尋求航天航空方面的合作。
下面筆者將回顧舉出幾條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載人登月是真實事件的鐵證,以期我們能夠正視差距、正視歷史,從而砥礪前行、奮起直追,不自傲、不自卑:
第一,美國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潛力,連蘇聯都望塵莫及。
雖然蘇聯是第一個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第一個成功實現載人航天、第一個成功發射撞擊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但是,赫魯雪夫敏銳並且清楚地知道,他們的領先只是暫時的,得益於蘇聯強大的情報和間諜能力,總是搶在美國前面一步罷了。
這點在權威著作《挑戰阿波羅:蘇聯與太空競賽1945—1974》寫得明明白白,當時是1963年11月1日,赫魯雪夫說了:
我們認為,美國總統(甘迺迪)的提議對於蘇聯是有益的,如果美蘇雙方以科研的態度攜手太空,特別是進行載人登月,那對雙方都有好處。
還有《赫魯雪夫回憶錄—第二卷改革家》,他親口承認:
我曾經幻想我們的伊萬最先登上月球,希望落空了,讓約翰搶了先。
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領袖,並且和美國是死對頭,如果阿波羅是假的,赫魯雪夫有必要自責麼?即使他蠢,蘇聯那麼多開闢航天先河的科學家,諸如總工程師科羅廖夫,難道也愚不可及麼?不至於吧?
艾森豪不同意阿波羅計劃,是因為他當時要下臺,不想承擔責任,這個任務經濟壓力和政治壓力都很大。
哪怕甘迺迪上臺後,也是迫於政治壓力,不得不同意阿波羅計劃的,因為蘇聯一系列航空航天壯舉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和政治利益,所以美國是不得不拼,各種史料記載,甘迺迪和好幾位科學家談論阿波羅和航天等問題時,都興趣不大,都認為這是「勞民傷財」。
所以說,阿波羅計劃,實際上是迫於壓力和政治上的原因,而不得不催動的一項計劃,為了奪回和證明美國的聲譽,即使如此,甘迺迪還是想和蘇聯合作的,但是後來大家都知道,甘迺迪被槍殺,赫魯雪夫下臺,美蘇合作無疾而終。
副總統詹森是極力運作和支持阿波羅的,在甘迺迪時期,阿波羅很多事情都出自他手,他上臺後更是不遺餘力,阿波羅當時在美國是全民皆知,連孩童的玩具都和航天航空有關,美國媒體也是天天宣傳。
蘇聯一系列壯舉之後,不論是載人航天、人造地球衛星,還是探測月球,美國都是後來居上,並且不論數量質量,都不比蘇聯差。
美國所調動的力量、為載人登月所付出的生命、經濟等,更是能夠證明阿波羅登月是鐵的事實。
第二,美國為了登月付出了什麼?
從1961年構思,再到決策,再到國會批准,這個過程,美國用了3年時間!
這是第一個付出。
然後是三種登月方案:
其一,直接登月;
其二,地球軌道對接;
其三,月球軌道對接。
這3個方案的探討、研究更是花了不少人力、財力、物力,並且經歷了漫長和複雜的過程。
費格特、吉爾魯斯等人要直接登月,馮·布勞恩要地球軌道對接,但是這2個方案都是技術高、風險大。
而月球軌道對接是蘭利研究中心的霍伯特和伏沃特公司共同提出的,伏沃特是不出名私營公司,所以該方案遭到冷遇。
但是當年,美國航空航天局也就是NASA和美國國防部還是成立了特別事務委員會,對於3種方案再次進行廣泛、深入而細密地論證和商討,主要有隸屬NASA的馬歇爾航天中心、蘭利研究中心、噴氣推進實驗室、運載火箭計劃辦公室共同研究,最終得出以下結果:
其一,月球軌道對接,1967年可以實現,成本73.3億美元;
其二,地球軌道對接,1968年可以實現,成本81.6億美元;
其三,直接登月,要等到1968年以後,成本63.9億美元。
綜合時間與成本考慮,支持月球軌道對接的人最多,可見美國對此的付出,但還是不僅如此,因為月球軌道對接的方案提出者霍伯特默默無聞,伏沃特小公司也名不經傳,這不僅讓權威專家馮·布勞恩顏面無光,而且這樣一來,馬歇爾航天中心的經費也會損失不少,所以為了利益和面子,美國在此期間還陷入了一段時間的內鬥。
因此過程不是那麼容易。
就像蘇聯的科羅廖夫和格魯什科兩大科學家的內鬥一樣,赫魯雪夫終其一生都勸不過來!
還好的是最終馮·布勞恩選擇了國家利益,才讓NASA大鬆了一口氣。
這是美國的第二個付出。
第三個付出是大量的參與機構、軍工廠、技術人員和科學家。
美國大型軍事工業合作商通用電氣、格魯曼、波音等公司參與了硬體開發研製工作。
主要承包商有波音、北美航空、道格拉斯,3大承包商的項目轉包子公司有8000多個!
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和國際商用機器公司也就是IBM。
最終登月艙研製費用30.1億美元,飛船系統46.5億美元,土星系列火箭65億美元。
之後,在1965年之前,美國開始10枚土星運載火箭試驗。
由馮·布勞恩領導的、專門為載人登月設計的土星V號運載火箭達到了100%的成功率!這是美國能夠率先登月的一大原因!
接下來一年通過不載人飛行試驗,才決定載人飛行。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過程是艱辛、漫長、曲折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並不是那麼簡單!
而且,必須要看到美國的失敗,在1958年到1960年,他們先驅者9顆月球探測器全部失敗!
1961年到1965年,美國徘徊者月球探測器6次慘遭失敗!
到了這一步,你知道美國為什麼後來不繼續這樣幹了吧?因為這全部都是大把美元!而且沒有回報!因此他們更樂意搞有回報的戰爭和軍火生意了,試問沒有回報的生意,誰還會這麼斥巨資大張旗鼓地搞第二次?
正因為有失敗經驗積累和不懈探索,後來3次美國終於成功了,獲得18000張月球表面清晰照片。
這是美國的第四個付出。
1965年到1966年,美國開始雙子星載人飛行計劃,進行了12次飛行試驗,其中10次為載人飛行,1966年又啟動勘測者計劃和月球軌道器計劃,得到86000張月球表面照片,5顆繞月探測器讓美國科學家得到了大量科學數據。
這些海量工作和大工程,都只是為了登月做準備的!看到這裡,你還以為登月是假的嗎?那不妨再看。
1967年,阿波羅AS204號飛船在甘迺迪航天中心起火,3名太空人當場慘死!震驚全球!因此這一年計劃暫時停滯了。
這可以說是第五個付出。
這一年年底,阿波羅4號成功發射,震塌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直播間,震動了紐約地震臺,也震撼了全世界。
1968年阿波羅5號、6號無人飛行相繼大獲成功,7號載著謝拉、埃塞寧和昆寧進入地球軌道,年底,弗洛爾、安德斯和博爾曼首次進行阿波羅8號環月飛行,這些失敗經驗和成功經驗,都是美國能夠成功登月的基礎,太空人都是經過大量高強度訓練和科學知識訓練的。
次年9號成功發射,運用都卜勒相機給地球拍照,成為美國研製地球資源衛星的基礎。接著阿波羅10號最後一次載人登月飛行預演,飛船母體是查理·布朗,登月艙是史努比,今天的兒童文具依然能夠見到它們,因為登月當時在美國是全民熱度的。
這些實驗都有驚無險,也可見美國為了登月都付出了什麼、準備了什麼。
1969年7月,數百萬人湧向了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帳篷林立,汽車塞道,攜老扶幼,總計有5000多新聞記者、200多國會議員、60多外交官、40多市長、19位高級官員,上千名警力,這數百萬人,共同見證了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發射成功的歷史性時刻。
人群中還有美國副總統阿格紐,前總統詹森和夫人,尼克森忙著沒有來。
此後就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的成功登月,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不容抹殺。
只是,阿波羅成功登月之後,尼克森立馬砍了在航天航空方面的經費和預算,從而導致大量技術人員失業,之後50年美國也再沒有這方面的壯舉,因此就有很多人懷疑登月是假的。
尼克森這樣做,以及美國之後再沒有這方面壯舉的原因是:
第一,綜上所述,登月是困難的。
以美國這樣的體量,這樣的超級大國,還是經過了11年時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期間有過很多失敗!也有過很多生命失去!
而這些損失以及經濟問題,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是不想擔責的!所以除了詹森,艾森豪、甘迺迪、尼克森個人實際上都不支持也不想搞阿波羅計劃。
不僅費錢,還費時間,而且這或多或少會阻礙美國發展,耽誤美國在全世界賺錢。
第二,沒有回報。
如果美國想搞,還是可以的,他們有技術和經濟實力。
但是這玩意現在幾乎沒有回報,對於美國來說,佔領奪取月球資源,和剝削地球人口,那個更划算?風險更低?這不是一目了然嗎?
當然,長遠來看,探索除地球以外的資源,是必然的道路,但顯然短時間內不是必然的。
第三,沒有對手。
可以肯定,美國之所以登月,很大程度上是蘇聯逼出來的。
也可以斷言:沒有蘇聯,沒有冷戰,沒有競爭,就不會有美國的登月。
而今天,環顧全球,還有哪個國家和美國一樣是超級大國?沒有了。
所以,他們沒必要競爭和進步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看起來匪夷所思。
但是這非常符合規律和自然法則。
一片森林裡面,有人可憐鹿和兔子,把豺狼虎豹殺光了,多年後,鹿和兔子的奔跑能力,因為沒有天敵、競爭和對手而退化了,數量也因為沒有天敵而大量繁殖,植被也破壞了,最後,鹿和兔子也因為疾病和自然界被破壞,而死得更多。
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因為沒有對手,這就是美國的現狀,以及他們登月之後沒有再進一步的原因。
但是,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載人登月是確實存在的、是鐵的事實,而且他們50年前就做到了,也付出了很多,這些我們應該正視,正視歷史並且努力學習一切優秀文化,我們才能前進。
參考資料以及權威著作:
《阿波羅登月計劃研究》
《登月的詮釋:歷史學家眼中的阿波羅計劃》
《歷史與科技》
《碰撞的歷史:美蘇太空競賽鮮為人知的故事》
《時代周刊》《紐約時報》
《蘇聯/俄羅斯探月曆程》
《阿波羅:登月之旅》
《載人航天飛行中的事故與災難》
《挑戰阿波羅:蘇聯與太空競賽1945—1974》
《載人飛行器的歷史》
《赫魯雪夫回憶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