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眼看到身邊呼嘯而過的車,
廣東深圳的珍姐腦子還有點懵,
自己不是在家裡睡午覺嗎?
怎麼到大馬路上了!
這次午睡夢遊的經歷,
讓她意識到事情越來越嚴重了。
珍姐下定決心,
這次怎麼著也要找到原因……
女子睡了個午覺,醒來卻發現自己在大街上,一查竟是這種病
今年52歲的珍姐在深圳已經工作很多年了。多年來,珍姐從不覺得自己身體有啥大問題,就是有個耳鳴的老毛病。珍姐一開始並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最近幾年,耳鳴這事越來越嚴重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她的右耳都會有轟隆隆的聲音。
珍姐也去看過醫生,還做了幾次耳內鏡檢查,都沒發現什麼問題,吃過不少藥都沒有改善。
直到今年4月的一天中午,珍姐在家睡了個午覺,醒來後卻突然發現自己「瞬移」到了大馬路上,這裡離自家小區隔了好幾條街。最可怕的是,中途她竟然還穿過了一座高架橋。
這次驚險遭遇後,全家人都坐不住了。女兒趕緊帶著珍姐去家附近的醫院檢查,才知道這些都是癲癇的症狀。醫生做了頭顱CT發現,這是一種先天性局部腦血管的變異。
腦子出事了可不是小問題。珍姐一家來到深大總醫院找到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杜世偉求助。杜世偉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是右側顳葉動靜脈畸形。病變部位的腦動脈和腦靜脈之間缺乏毛細血管,動脈與靜脈直接相通,形成動靜脈之間的短路。
通俗點來說就是,「腦子短路了,所以不靈光了。」珍姐多年來耳鳴、癲癇發作、夢遊大街的行為就是這個畸形造成的「短路」症狀。(原來「腦子短路」居然不只是一句形容啊~)
想要讓腦子重新暢通起來,醫生就得切除這個畸形團。而珍姐腦子裡的畸形團直徑達到4cm,個頭跟個「大核桃」差不多。
在腦子裡切掉一個「核桃」可不是一件簡單事。這裡血管錯綜複雜、血流量大,未成熟的軟膜血管豐富,隨時有破裂出血的風險。
杜世偉判斷,珍姐需要多次手術治療,前期需要至少2次介入栓塞打好基礎,之後才能評估是否可以切除這個「核桃」。
6月3日和7月11日,在電生理監測下,杜世偉團隊為珍姐做了兩次右側顳葉動靜脈畸形介入栓塞術。
手術過程順利,第二次手術後,珍姐多年的老耳鳴終於明顯緩解了。
在第二次栓塞術後的第二天,杜世偉按照預定計劃,為珍姐做了切除動靜脈畸形的開顱手術。找到腦子裡的畸形部位後,醫生用皮層電極術中測試異常放電範圍,準確劃定範圍後,把異常放電的病灶一併切除。手術時間長達19個小時。
術後,珍姐恢復得很好,耳鳴再也沒有出現過。複查腦電圖,也沒有了異常癲癇放電。目前珍姐已經康復出院。
醫生: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了
據介紹,腦/脊髓動靜脈畸形最多見於年輕人,發病年齡最多見10歲至40歲,平均年齡27歲。動靜脈畸形是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導致,也是血管畸形中最常見最複雜的類型。
腦動靜脈畸形更為常見,常見表現為頭痛、癲癇發作和出血。耳鳴症狀較少,但是如果長期耳鳴而找不到原因,需要考慮腦動靜脈畸形的可能性。
如果畸形團較大且結構複雜、級別較高時,治療風險也極高。由於畸形血管是沒有發育完全的血管,破裂風險較高;如果發生破裂出血,往往會導致災難性後果甚至死亡。
如果大家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夢遊別不當回事,
去年遼寧大連一姑娘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夜裡在家裡本已睡下的她,
天亮時卻發現,
自己竟然一路翻山越嶺來到了山上,
衣服上都是草……
↓↓↓
姑娘凌晨突然從家裡消失,找到她時身上竟都是草
2019年9月21日,在大連中山區秀月街一居民小區,發生了一起離奇的事件。凌晨,家裡的門開著,27歲的女子不見了!家人懷疑,女子應該是夢遊。其間,她曾翻越護欄、穿過馬路,萬幸的是沒有受傷。當家人在居民樓的樓道裡找到她時,她還在睡覺…...
去年9月20日晚,27歲的女子艾佳(化名)像平常一樣上床休息了。次日凌晨5點,家人範先生發現,原本睡在家裡的艾佳不見了,房門沒有關閉,留著一條縫。她的手機還在家裡,人去哪了呢?
當即,範先生等家人在小區周邊展開尋找,並試圖通過公共視頻找到線索。不過尋找了大半天,始終沒有發現艾佳的蹤影。接到求助後,大連中山藍天救援隊部署力量,展開搜尋作業。
21日下午4點鐘左右,家人在小區居民樓的樓道裡搜尋時,發現了艾佳的下落。此時,她正在樓道裡睡覺。艾佳是一個精神正常的姑娘,她為何會睡在這裡呢?
天亮時她發現自己在山上
艾佳的一番話,讓家人吃驚不已。她是怎麼走出家門的,自己也講不清楚。她只記得,天亮的時候,她發現自己位於一處山上。當時,她身上都是草,顯然是翻山越嶺才到達此處。她意識到情況不對,便準備往山下走,想回到家裡。
下山後,她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直到被家人找到。整個過程中,她只記得自己在山上那一段。其間,艾佳曾翻越護欄、穿過馬路。萬幸的是,她沒有摔落在溝坎裡,或是被車輛撞傷。
範先生說,當日清晨和中午,家人已經搜尋過樓道。平時,小區居民都是乘坐電梯出行,很少有人會爬樓梯。從時間上看,艾佳從山上返回居民樓的時間,應該是在下午。
網絡配圖(圖文無關)
家人:「應該是在夢遊」
家人判斷,艾佳的行為應該是夢遊。2018年,艾佳在陝西工作的時候,就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艾佳曾在夜裡莫名失聯,而後她自行返回了居住的地點。
此次由於艾佳對沿途的事物沒有記憶,因此她究竟夢遊到了哪裡,暫時還是個迷。範先生說,接下來會帶著艾佳到醫院進行檢查,查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以便對症進行治療。
夢遊是一種睡眠障礙
醫生表示,夢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也被稱之為「睡行」,在神經學上被解釋為睡眠障礙。
一般人體大腦的細胞在在熟睡時是處於抑制的狀態,如果此時支配人體運動的神經處於異常的興奮狀態,那麼就會使人產生夢遊現象,通常表現為在熟睡狀態中突然起身活動,待動作完成又會重新睡下,並且次日醒來對夜間的夢遊行為一無所知。夢遊症多發生在小兒期(6歲~12歲),持續數年,進入青春期後多能自行消失。
有研究發現,夢遊有遺傳性。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患有夢遊症,自己發生夢遊的機率要比普通人高許多。除了遺傳因素,夢遊的發生還與睡眠有關:睡眠不足、睡眠不規律、心理壓力大、經常醉酒。
另外,服用某些鎮靜催眠藥、神經鬆弛劑、神經興奮劑或抗組胺藥物等,或患有一些疾病也有可能導致夢遊,比如心律失常、發燒、胃食管反流、哮喘發作、癲癇發作等。
遇見夢遊者,應引導其回床上睡覺
「不要叫醒夢遊者,否則他可能會猝死!」民間常有這樣的說法。
那麼,這種說法科學嗎?
記者就此問題諮詢了專業醫生。醫生表示,喚醒夢遊者,其實並不會使其發瘋、痴呆或猝死。
但當夢遊者被強制喚醒時,很可能會導致意識出現短暫的錯亂。比如,他們會表現得迷茫、困惑、恐懼;被強制喚醒後,他們處於迷迷糊糊的認知缺損狀態,很可能會做出一些暴力攻擊行為。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夢遊者被喚醒後發生猝死的情況,但大多是因為夢遊者本來就有心臟類疾病,被強制喚醒後因為受驚嚇過度,心臟一時承受不了,從而造成悲劇。」
醫生說,如果有家人或室友夢遊,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例如,如果有墜樓風險,就要採取輕聲呼喚等方式,將其喚醒。對於一般的夢遊者,最好能引導他們重新回到床上睡覺。
來源:深圳晚報、半島晨報、39度視頻、廣州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欄目策劃:柳報傳媒微報(lzweibao)
編 輯:黃晨程
原標題:《嚇出冷汗!女子一覺醒來,竟發現自己站在大街上!更離奇的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