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閒聽落花的作品。喜歡它的整個框架,喜歡它的風土人情,喜歡的刻畫的主角配角,以及每一個小人物。從《錦桐》到《盛華》,沒有生離死別的愛恨情愁,只有一點一滴暖人心脾的溫情。偶爾還有一些人性的尖銳以及反思。
我喜歡過《錦桐》裡的長公主,也喜歡過《盛華》裡的李五爺,如今不知道《暖君》是否行文過半,我卻愛上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配角孫老夫人。
有關她的描述不多,先前零零碎碎逗漏了一些,只知道她是個命苦的女人,單身一個人在亂世養大了兒子。在人命如草芥的亂世,她用血肉養大了兒子,甚至和兒子應該都上過戰場。皇上和太子對她和陳老夫人,都極其敬重。後來新朝建立,兒子也成了忠勇伯,她成了伯府孫家的老夫人。
如今她兒子是伯爺,成親了也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說起來她應該是晚年無憂安享榮華富貴,做一個家裡的老封君。但是有幾次閒聽大大寫來,似乎她都在為家中的家務事而憂慮。我依稀記得前文中,她的媳婦是一個極好的,孫子孫女也孝順,不知道她是為什麼家務事而焦慮。
結果當作者濃墨重彩的開始描寫她,把她的過往,她的經歷完整的展現在我們面前時。一個人物性格豐滿,有血有肉的角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這樣我才知道她的生平,了解她的來歷,心疼她的痛苦。她在臨死之前傾訴,最先是飽含血淚的五個字「我沒嫁過人」!原來她並不姓孫,他只是羞於啟齒自己娘家的姓,是原本她也是屬於小康之家。結果她被一個男人騙出家門。被那個男人強暴,被那個男人打,都只是痛苦的開始。後來,她被那個男人以五個大錢一次賣了很多回,甚至那個男人就在旁邊觀看。當她懷了孩子,還差點被男人打得流產,幸好得好心人幫助,才保住母子性命。當然不是那個男人不要她了,而是那個男人又有了其他的想法,看中的另一家的姑娘,又想故計重施。但那家的女孩幸運,有父兄打斷了那男人的腿,並且將他攆出了京城。
當孫老夫人將兒子撫養長大,陪兒子上戰場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建立忠勇伯府後。他的兒子卻以孝為理由將那個男人接了回來,準備讓他繼續成為老太爺。
孫老夫人不願意。但所有的子孫,都勸她要寬容要大度。說沒有那個男人就沒有她的兒子,所以也需要孝順那個男人,天大地大父母最大。
孫老夫人委屈,憋屈,痛苦!她曾經眼瞎跟了那個男人,相當於跟了一個畜生,本以為兒子是自己教的,卻沒想到畜生的種還是畜生。她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兒子的孝順。最終選擇了在眾目睽睽之下服毒自盡。她不是沒有能力殺掉那個男人,她只是心如死灰。她懷疑她這一生是否過的正確,她質疑她教養的兒子怎麼會是非不分,甚至逼迫自己接受那個男人。
孫老夫人含恨死了,並沒有看見張夫人在她面前活劈了那個男人,沒有看見皇上和太子大怒,直接讓他兒子自刎謝罪,奪了孫子世子之名,也將她家世襲罔替的爵位去掉了罔替兩個字。
看到此處時,我的內心是激蕩的。當你沒有真正經歷過,沒有感同身受過的人,是沒有資格說寬恕說原諒的。以德報怨何以報直?
《暖君》很暖,但看到這裡時,我心情十分複雜。這樣直擊人心的人性,值得我們思考。網文不光是快餐文化。也有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