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智能音箱在宣傳中的定位都是未來智能家庭的中樞,這除了其本身特性和網絡連接的能力適合於處理這類任務以外,其實也不乏音箱單純語音交互局限性的原因,其單維度的語音交互在很多時候效率並不高,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最後都只把它當作了一個能語音下達簡單命令的普通音箱來使用。
可能也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想要豐富其本身的功能性和交互的維度,就連Google都為自家智能音箱配上了一塊屏幕,從而推出了新一代的Google Home Hub,看來羅老師在某些角度來說真的是頗有遠見的,Touch & Talk這樣更符合直覺的操作明顯更符合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
我們今天所要體驗的正是三款升級了觸屏交互的智能音箱產品——天貓精靈CC、小度在家1S和小米小愛觸屏音箱,其中天貓精靈和小愛同學的前代產品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而小度在家有著百度的技術背書,同樣是國產智能音箱產品中的佼佼者,咱們正好藉此來體驗帶屏智能音箱這個新的產品品類。
外觀
(音箱體積示意)
三款音箱按體積可以直接分成了兩個等級,小愛觸屏音箱和普通電子鬧鐘差不多的體積勉強還能劃分入便攜小音箱級別,機身最大三維113*68*81.5mm(梯形體機身按寬邊計算尺寸),不過它只能通過外接micro USB電源供電,移動性自然也就無從談起了。
(小愛觸屏音箱 頂部)
小愛觸屏音箱正面僅布置了一塊3.97英寸屏幕,解析度800*480,底面為大面積防滑腳墊,周圍弧邊布置了一圈揚聲器開孔,頂部分別放置了麥克風、兩顆音量鍵及屏幕開關,因為屏幕尺寸較小,ppi達到了236,在三者中顯示效果最好。
(小愛觸屏音箱 底部)
另外兩款體積接近,小度在家1S體積最大,設計為類似一個斜剖的圓柱體,屏幕布置在斜剖面上,剖面大約是一個19公分見方的圓角矩形,屏幕尺寸7英寸,官方未標註解析度,揚聲器為鏤空開孔,布置於屏幕下和機身側後方,頂部只有一顆屏幕開關機麥克風開孔,同樣只能外接供電,設計是三者中外形線條最為硬朗的。
(小度在家1S 揚聲器鏤空開孔)
(小度在家1S 側面開孔)
天貓精靈CC體積比小度在家1S稍小一點,整體是與小愛類似的圓角梯形體,正面板約是一塊18.5*16.5cm的圓角矩形,不過R角處理得比小度在家1S更大一些。正面是一塊6.95英寸的屏幕,解析度1024*600,ppi為171,但因為屏幕較大,用戶的使用距離自然也會更遠一些,清晰度實際能夠滿足用戶需求。
(天貓精靈CC 屏幕)
天貓精靈CC配備了兩顆大功率喇叭,揚聲器開孔布置在屏幕下方,比較細緻的是其表面採用了織物覆蓋,令產品顯得更有溫度,比起小度在家S1能更好的融入家居氛圍之中。
(天貓精靈CC 揚聲器織物覆蓋)
其頂部除了音量增減鍵和屏幕開關以外,還有一顆單獨的麥克風靜音按鈕,較為獨特。且天貓精靈CC除了外接供電以外,還內置了5000mAh電池,也是三者中唯一可以真正討論移動性的,可以隨需求放在不同位置使用,當鬧鐘放臥室,做菜教學放廚房,功能性和便利性都增強了不少。
(天貓精靈CC 頂部)
影音體驗
即使它們都是智能音箱,更多時候是作為網絡設備來使用,但聲音作為音箱的本質要素,如果表現不好的話,在用戶面前吸引力自然就弱了不少。
三款產品中,小愛觸屏音箱因為發聲單元體積所限,低頻的量感會稍弱一些,喜歡「動次打次」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有點嗨不起來。而視覺方面,正常的輔助交互和簡單視覺元素展示都是沒問題的,但因為屏幕較小,僅接近於多年前的手機屏幕尺寸,用戶的觀看距離卻通常大於手機使用距離,所以用來觀影體驗並不好。
(小度在家1S)
天貓精靈CC和小度在家1S的屏幕尺寸更大,在這方面更佔優勢,比如我現在吃飯時就喜歡邊吃邊看視頻,在正常觀看距離下,屏幕細膩程度已經能夠滿足要求,而且不僅不用再專門找手機支架,音箱自帶的大尺寸揚聲器效果也遠好於手機。
二者的音質也有細微差異,天貓精靈CC的聲場開闊,低頻表現好,低音更實,音樂的氛圍感更好,觀影時可以帶來更好體驗,小度在家1S的人聲表現則會更好一些,流行音樂的人聲貼耳,與樂器間維持的分離度更恰當。
(天貓精靈CC)
內容部分,天貓精靈CC使用了阿里系的蝦米音樂,視頻是優酷視頻,小度在家1S和小愛觸屏音箱則同樣使用了QQ音樂和愛奇藝視頻,除此之外整體來說,天貓精靈CC和小度在家1S憑藉背後企業更龐大的體量擁有更豐富的資源,比如天貓精靈就還在不停融入帶彈幕的bilibili等熱門應用,小度在家1S也因為支持百度雲盤擁有豐富的可能性。
智能體驗
說到智能音箱的體驗部分,首先就會考慮到接收和反饋兩個問題,接收包括收聲和識別,收聲方面,常規距離三者都能正常收聲,遠一點的話稍微提高音量也都能正常響應,但遠距離低音量的話,小度在家1S的收聲效果是最好的,在其他二者都無法正常響應的條件下,「小度小度」還能喚醒我們期待中的響應,看來它音箱頂部除了mic以外一腦袋的孔位也不是白開的。
(小度在家1S 頂部)
識別方面則複雜一些,三款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翻車的時候,不過在面對稍長一些語句的時候,它們都會根據上下文對整體識別文字進行更改,日常使用準確率還是很高的。
反饋包括語音合成和提供的答案兩個部分,響應用戶的那一聲語音三家倒是做得都不錯,而更多內容的語音合成部分小愛同學的表現則是最好的,語音語調最自然,這令其在沒能聽懂我們語音操控時插科打諢的回覆也顯得更容易令人接受一些。
緊接著天貓精靈CC和小度在家1S的聲音表現差不多,一個聲音自然一些,但頓挫稍顯機械,一個則是語音語調更正常但聲音本身有一定機械感。
功能性部分,常規能提供的一些功能三家都表現不錯,兒童模式、曲藝聽書、通話、問答、導航、查快遞等都不在話下,天貓精靈CC和小度在家1S還能支持簡單的翻譯功能,其他功能也都有豐富的可玩性。
但要說對我用處最大的,其實是天貓精靈CC結合了聲紋識別的語音購物功能,本來就是阿里系產品,有著天貓和淘寶的加持剁起手來自然是更加方便,淘寶帳號信息直接導入,用戶只要完成完整的聲紋錄入之後,通過語音就可以愉快地剁手了。
不過有兩個點是需要特殊說明的:
1.對聲紋支付不放心的同學,還可以在設置中開啟雙重驗證,這樣在支付時還會需要綁定的手機號同步接收並提供驗證碼,更加安全;天貓精靈CC 推送商品可以聲紋直接下單,而搜索商品無法直接下單。
2.第2點則比較奇怪,經過我們實測,直接進入購物中看到的推送商品,通過使用「天貓精靈,我要買第XX個」這樣的指令就可以直接進入下單環節通過聲紋識別完成支付。但是如果是我們通過語音命令搜索出來的商品,使用「天貓精靈,我要買第XX個」的指令就只能彈出「請到手機淘寶下單購買」的提示和相應二維碼,我們現在還不能確定這是優化問題還是天貓精靈CC本身針對未經官方篩選商品的一種用戶保護機制。
總結
智能音箱我們已經體驗過很多了,所以這次我們這次對其一些基礎功能的探究只是淺嘗輒止,我們更想看到的是,在加入了屏幕交互之後,三家不同的產品會帶來一些怎樣不同的體驗,又是否能滿足我們更多的需求。實際體驗證明,加入一塊屏幕,讓用戶手口結合確實是更好的操作方式,進一步豐富了智能音箱的功能性。
三款產品各有特點,可以這麼說,在不考慮家中已經配備的其他智能家庭設備限制條件下,如果我是想要一個隨時能插科打諢來點段子的調劑品,小愛觸屏觸屏音箱會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我是想體驗百度豐富的問答和科普資源,小度在家1S有著先天優勢;而如果我是想要更方便地買買買,那天貓精靈CC就是絕對的不二之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