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方面是土葬要佔有更多的土地資源,據了解,目前中國大陸的火葬比例是53%、日本超過了90%,美國是26%、英國是70%。
在宗教中,印度教、佛教等是支持火葬的,印度教中認為火化屍體,能促使靈魂去到另一個世界,印度教的重要經典與古印度瑜伽典籍「薄伽梵歌」便提到:「就像脫去舊衣服,然後穿上新的;死後靈魂離開身體,然後獲得一個新的。」
佛教中,德高望重的高僧在火化後則會留下舍利。不過正統猶太教歷來不贊成火化,因為為哈拉卡(猶太法律)禁止火葬行為
而火葬儀式通常也是在火葬場舉行,所用的火化爐是一個工業用的火爐,溫度可達到870-980°C(1600-1800°F),以確保能瓦解屍體,在上世紀60年代前,火化爐所用的燃料是煤和焦炭,現代則包括了瓦斯和柴油。
而有人發現火化爐在焚燒屍體時會聽到哭聲,聽起來毛骨悚然,這是為何?其實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
首先死者被運進燃燒室,其實還只是在外爐,為了防止遺體突然受熱,發生爆炸,所以在外爐被會鋼釘或刀片弄破內臟,接著會被噴上汽油,最終送入爐中,這個時候死者不存在有假死的情況,也不會是死者留戀塵世而發出哭聲。
不過類似哭聲的聲音確實是從死者的身體中傳出來的,一般是因意外而離世的死者,如溺水而亡的死者,屍體的肺部會積存有一些水和空氣,而車禍身亡的死者因為身體上有較大的傷口,也會進入些空氣和水分。
在火化時,留存在死者體內的氣體會順著喉嚨排出來,但由於排放的速度過快,就會發出類似哭喊的聲音。因為死者是意外身亡,也就會帶來更加可怖的感受。
正常死亡的死者在火化時也可能會出現哭聲的情況,人的死亡一般是以心跳停止和呼吸停止及腦死亡為識別標誌,植物人的情況則還存在呼吸、心跳等,只是機體沒有意識、知覺、思維等人類的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
而人體也是由許多細胞組成,人體在停屍房擺放十幾個小時,或是幾天時間,所有細胞全部死亡,一切停止運轉,這段時間中,空氣也可能進入到死者的體內,在火化時,氣體從喉嚨排出,哭聲便出現了。
在我國史上,關於火葬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墨子·節葬》篇中,記載有:「秦之西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在歐洲,火葬的痕跡可追溯至青銅時代早期的潘諾尼亞平原和沿中多瑙河一帶。
在中世紀時期,歐洲部分地區在法律上明確規定禁閉火葬,原因在於他們認為一個被火化的人的靈魂是無法找到其最後的安息所,甚至可以因此判處死刑,在近現代,猶太人是非常排斥火葬,原因在於二戰時期猶太人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