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0日訊(通訊員 沈雁 趙雨晴)記者從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履職一年後的首次全省工作會議上獲悉,2020年我省市場監管部門將著力強改革、提質量、促競爭、保安全、固根基,統籌做好市場監管領域各項工作,重點抓好「五項攻堅」,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作出應有貢獻。
——圍繞打造最佳營商環境目標,全力爭取相關指標全面領跑。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新要求為牽引,以杭州有望列入世行營商環境採樣城市為契機,全面深化涉企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各項改革,確保開辦企業、註銷企業、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和信用監管、智慧財產權活力等評價指標全面領跑。
持續優化準入環境,企業準入便利化將成為常態。開展全省域「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進企業開辦「一日辦結」優化升級和標準化建設,力爭網辦率達95%以上。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內率先統一企業登記標準,建立企業自由遷移服務機制。完善企業註銷「一網服務」,力爭簡易註銷當場辦理,強制註銷企業5萬家以上。產品準入改革將持續深化。實施工業產品(含食品相關產品)生產許可告知承諾改革,取消後置現場審查。深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改革,實現「異地受理、全省通辦」,全面推進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電子證書管理,對部分低風險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實施告知承諾制。落實保健食品註冊備案雙軌制改革。
全面推行「網際網路+監管」。平臺功能將進一步拓展。全面接入市場監管部門內部主要業務平臺,加快打通省級主要執法系統,建立監管業務全流程閉環,力爭所有行政監管事項100%通過平臺進行檢查,全年掌上執法應用率達到90%,風險預警事件處置率達到100%。「雙隨機」抽查將進一步擴面。深化在食品藥品等重點監管領域的應用,一般事項抽查率達到5-10%,重點事項抽查不設上限,其中聯合雙隨機佔比不低於5%,推動實現所有行政執法部門在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並帶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信用監管與年報管理將進一步提升。加快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共享,市場監管領域所有涉企行政許可和處罰信息都要記於企業名下。推行年報精細化管理,強化落實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管理。
打造引領型智慧財產權強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即將出臺的《關於全面強化智慧財產權工作的意見》,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剛需、標配、基石作用。堅持增量提質。深入實施專利導航計劃,加快培育高價值智慧財產權,每萬人發明專利達30件以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2100件以上。突出保護職責。建立重複侵權、故意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推行智慧財產權志願者和技術調查官制度。深化商業秘密保護「十百千」工程,推動發布省級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規範。加強亞運會智慧財產權使用和保護。強化公共服務。做實做強中國(浙江)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推進智慧財產權全事項「最多跑一地」。開展進出口企業智慧財產權清障行動,深化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海外維權預警工作。
——圍繞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目標,全力賦能企業提質增效。把握第四屆中國質量大會落戶我省的重大契機,積極響應省委「三服務」最新要求,構建和落實「滿意服務」機制,突出抓好「四個賦能」:
品質賦能。實施浙江品牌競爭力提升工程,啟動「品字標」貼標亮標計劃,新增「品字標」企業400家以上,力爭實現中國質量獎零的突破。實施百個特色行業質量提升示範工程,爭創國家級質量提升示範區。提升100家品牌指導服務站服務能級,推進位造業產業集群商標品牌建設。深入實施地理標誌強企富農行動,建立健全綠色產品認證體系。
產業賦能。實施醫藥科創「四個一百」工程,積極推動長三角醫藥創新和監管協作體建設。滾動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新增小微企業20萬家以上、個轉企1萬家以上。持續推進20家重點商品市場轉型提升,做強產業鏈支撐功能。常態化開放實驗室150家以上,服務企業5萬批次以上,為企業減負2億元以上。開展「優化計量、提質增效」幫扶行動。同時,結合產業發展抓黨建,實施「小個專」黨建工作規範,持續推進「兩個覆蓋」。
NQI賦能。探索「浙江製造」標準互認機制,新增「浙江製造」標準500項以上,形成高效的團體標準供給體系。持續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評價和「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對接全省產業創新綜合體,打造百個「一站式」NQI服務平臺。做強「浙裡檢」平臺,開展國家質檢中心能力提升行動,加快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改造升級,推進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建設試點。
放心消費賦能。實施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和放心工廠「雙倍增」行動,新培育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6萬家、放心消費單位20萬家,其中放心工廠3萬家,推行長三角異地異店無理由退換貨,加快實現「廠商一體」放心消費。全面推進「滿意消費長三角」建設,深入開展「放心計量」、化妝品美麗消費提升等行動,建成放心消費街區(商圈)100個、城鄉放心農貿市場300家、未來社區菜場30家。
——圍繞有效防範化解市場監管風險目標,全力守住「四個安全」底線。
更加注重食品安全風險管控。充分發揮省食安辦職能作用,以「雙安雙創」為總抓手和總載體,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切實協調相關部門一致行動。重點保障「一小一老」。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三年行動,壓實校長第一責任人責任,鼓勵家長參與監督,新建中小學、等級幼兒園食堂智能「陽光廚房」2500家,確保幼兒園、小學「網際網路+明廚亮灶」率先實現全覆蓋。著力加強養老機構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開展保健食品清理整頓行動。大力實施「三項制度」。大力實施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啟動尋找CCP專項行動計劃,確保保健食品、嬰幼兒食品、特醫食品、大型肉製品生產企業以及學校食堂自查報告率率先實現100%。大力實施食品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責報告制度,開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諾活動,推動企業向社會,特別是消費者公開承諾踐諾。大力實施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區域共保體」和食安金融聯合懲戒制度。著力做到「三個提升」。開展重點食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打造符合「5S」管理標準的名特優食品作坊和亮化達標小微食品生產企業500家。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啟動亞運會食品安全保障計劃,改造提升農村家宴放心廚房680家。實施「紅黑榜」制度,推廣記分管理辦法,推行網絡訂餐「食安封籤」和網上「陽光廚房」。開展食品抽檢監測質量提升行動,建立健全食品抽檢全程質控體系,確保年抽檢量達到每千人4批次以上。
開展2020「藥劍」行動,落實「處罰到人」制度,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遏制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重點監管相結合,對藥品實行全覆蓋嚴監管。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對疫苗、血液製品、「4+7」集採中標品種生產企業和四級監管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加強靶向抽檢,突出不合格產品處置,力爭基本藥物抽檢合格率達到99.5%以上。送藥上山進島便民服務點擴面300個,建成24小時「網訂店送」藥房500家。
更加注重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治理。著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行企業特種設備安全責任承諾制,著力強化屬地與部門監管責任,推動地方政府將特種設備安全納入鄉鎮(街道)等基層政府安全管理,實現部門常態化聯合巡查檢查。全面強化電梯、大型遊樂設施、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等安全問題易發多發設備監管,加大安全監察與行政執法聯動力度,督促企業消除死角盲區,確保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可控。推進電梯監管改革創新,「保險+服務」等舉措覆蓋電梯10萬臺以上,安全責任險投保電梯數量佔50%以上,應急處置平臺覆蓋率力爭達到85%。
更加注重質量安全形勢分析研判。全面推進縣域塊狀產業產品質量風險排查,開展重點產品質量專項監管行動,聚焦兒童學生等民生產品、黨委政府重點關注產品以及輿論關注的熱點產品,推行產品質量安全分級分類監管,強化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評估和監督抽查,開展長三角質量聯動抽查,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質量安全事件。強化消費品召回管理,在消費品領域率先實施產品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
——圍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目標,全力維護經濟發展秩序。
深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與反壟斷工作。制定進一步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組織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做到應廢盡廢、應改盡改。大力查處經濟壟斷行為,嚴厲整治行政壟斷行為,通過個案執法推動行業體制機制改革。開展重點產業競爭狀況評估分析,面向500家以上重點企業實施反壟斷輔導。
持續整治價格違法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持續加大涉企違規收費檢查力度,加強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監管,對問題集中領域開展「回頭看」,推動建立違規收費行政問責制度。開展水電氣暖等行業價格收費監管,加強醫療、教育、養老、商品房銷售、電商等重點領域價費監管,降低企業用能成本和群眾負擔。落實豬肉和糧油蛋菜保供穩價措施,嚴防供需之外的人為漲價。持續整治「保健」市場虛假宣傳和欺詐銷售亂象。深入開展網絡傳銷違法犯罪聯合整治。
著力加強網絡交易治理與廣告導向監管。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加大以移動電商為代表的新興網絡市場監管力度。堅持包容審慎原則,研究平臺經濟等新業態監管舉措。優化「三品一械」廣告審查備案模式,推進全國網際網路廣告監測平臺建設,加強對自媒體廣告、網際網路視頻廣告和傳統媒體廣告網際網路化監測。
切實加大綜合執法力度。持續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聚焦保護食品藥品安全、保護網絡經濟安全、保護智慧財產權,紮實開展「亮劍2020」系列綜合執法行動。加大「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力度,深入開展反走私、打擊侵權假冒、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等領域專項整治。
——圍繞推動市場監管治理現代化目標,全力強化基層基礎保障。
實施「法治市監」提升工程。全面推進「依法治局」。加快《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浙江省廣告管理條例》《浙江省標準化條例》《浙江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等地方立法工作,修訂《浙江省小餐飲店和餐飲食品攤販管理辦法》等一批制度文件。細化行政處罰簡易程序適用情形,探索開展「簡化程序」試點。
實施「基層基礎」提優工程。實現全省市場監管所規範化達標率達到90%以上。全面推行基層食安辦分類規範化建設。鞏固和拓展基層所溫暖保障工程,繼續為基層配置一批執法特種用車。深入挖掘基層先進典型,繼續選樹一批「金牌店小二」和「執法辦案能手」。
實施「數字市監」提效工程。全力推進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數位化平臺、小微企業雲平臺等重大項目建設,爭取打造成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樣板」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