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活法其實是「三多一少」,明白後,日子會越來越好

2020-12-03 拾書情感

最近看書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一句紀伯倫的話:

「如果有一天你不在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剛剛開始。」

深以為然,以前的時候我們或許是尋找愛情,是渴望成功,追求的似乎也只是空泛的成長,隨著一個人年紀的不斷地往後推,我們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體會與感悟也就越多,總會在某一個瞬間會突然發現一些生活的真相,也就是在這些過程裡慢慢地明白了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自己的行動之上。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而一個人最好的活法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三多一少」,真正明白後,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多學習

在生活裡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很多,讀書的時候,我們要學習的是書本上的知識;而入了社會之後,我們除了要學著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還需要不斷地向身邊的那些同事、領導不斷地去學習他們的經驗;再當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之後,就需要學習有關育兒方面的知識。

總之,隨著一個人身份的變化,無論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我們都離不開學習。

前段時間,朋友和我說了一個經歷,他說他突然發現自己以前學到東西真的太少了,書讀的不多,學歷也不算高。

當他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便開始自主學習自媒體,因為本身有著一些寫稿的經驗,但對於運營卻一竅不通,現在正在學習自媒體的運營,而在此同時,也開始學習有關電子商務方面的知識,準備改變現狀。

透過這個很小的事例,仿佛又再一次看到了許多人的縮影,因為不安於現狀而不斷地去做出改變,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學習知識豐富自己;學習他人的經驗,武裝自己。

這是很值得認可的,只要願意去學習,那麼就意味著有朝著好的方向改變的可能,而一個人一旦安於現狀,不願意去學習,那麼這個人這一輩子可能也就只能局限於現有的一些認知中,眼界與格局很難懂得擴大與提升。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生活才會朝著我們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多滿足

相信很多人接觸的一個價值觀就是:「知足常樂」。

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滿足,那麼即便擁有的再多也不會真正的快樂,因為在他眼裡,還需要得到更多,還要擁有更好的東西。

但古往今來,大多數人之所以難以成功,又或者總是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一個字:貪。貪念太重的人,是難以滿足的,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一樣的道理。

所以,人一定要學著去克制自己的貪慾,任何事情其實恰到好處就已經是最好,太少或者太滿,都只是在為自己增添苦惱。

懂得知足的人,雖然擁有的財富或者得到的東西並不是特別多,但是他們卻活得很自在也比較輕鬆,不會太過的患得患失,更不會把生活經營的一地雞毛。

在我還在讀高中時,接觸了一位老師就是一個典型的懂得知足常樂的人,老師已經六十多歲了,但是在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時,他總是會對我們說:自己從來就不會拿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很明白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即便得到了也不會長久,好好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就是保持常愉的秘訣。

多滿足,多知足,對於一個人的生活真的太重要了!

多努力

前段時間,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裡寫道:「經年之後,官二代繼續延續權力,富二代繼續延續財富,窮二代如果不努力,那麼繼續延續貧窮」

在下方就有人留言說:「努力了其實對於生活的改變也並不會有多大」。

這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個回復的人一定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因為他在一定程度上否認了努力的價值。

就好像我們常說的一般: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而他卻並未真正認識到這一點。

在生活裡,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的人,想要改變現狀的方法甚至可以說捷徑,就好像讀書對於寒門子弟而言是最近的一條路。

一個人如果不努力,那麼生活也就只能一直停留在原地,沒有任何的改變,而一個人願意去努力,至少會給自己帶來一些經驗,一些感悟。

多去努力吧!生活不會因為你「想」而變好,但是卻會因為你「做」而變得更好,努力去學習,努力去工作,努力去掙錢,努力去做好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具有詩意。

少抱怨

很多人總是喜歡去抱怨,對於生活中發生的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總是要抱怨幾句。

偶然一次兩次還可以接受,但如果一個人把抱怨當做了一種習慣,就只能說明這個人的負能量真的很高,在生活裡,自然幸福感也就會很低。

依舊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好像做自媒體,總是有很多人會抱怨自己圖文的閱讀量不高,抱怨自媒體平臺沒有加大推薦,但其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往往最重要的是內容質量,內容好,自然就會有人願意看,平臺也才會真正認可你的文字,給你加大推薦。

如果內容質量不高,卻總是想要高閱讀,只知道去抱怨,這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抱怨會引發一系列的負面情緒,最終影響到你的心情與生活,事後,你還要花費時間在後悔上。

這得不償失,那麼最重要的一直都是去找到問題的所在,隨後去解決問題,提升文章的質量,而並非一味的去抱怨。

所以,一定要學著少去抱怨。

少去抱怨,生活才會越來越好;心態放正,心情才會越來越好。

少去抱怨,日子才會越過越順,世上本無事,不過庸人自擾。

少去抱怨,學著去接受生活裡的那些不完美,就會發現生活原本就是支離破碎,所以總是需要我們縫縫補補。

在《傅雷家書》中提到:

「得失承辦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人生,多去學習,多點滿足,多去努力,少去抱怨,儘可能的把事情做到無愧於心,生活就一定會是在變好的途中。

文/拾書情感

一個理性的文字治癒師(喜歡不要忘記關注!)

相關焦點

  • 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最應該明白這三件事,你會過得越來越好
    但是,四十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卻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分水嶺,因為四十歲之前的女人是張揚的,她們還有著非常多犯錯的機會;四十歲之後的女人卻是低調的,她們只想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所以說,女人到了四十歲以後,最重要的就是擺正自己的心態,安靜淡然地享受以後的人生。
  • 其實唐家三少的文筆是越來越好了,但為何名聲卻越來越差?
    唐家三少的寫作生涯相信熟悉唐家三少的朋友都知道,唐家三少於2004年創作了第一部作品《光之子》。隨後相繼創作了《狂神》《善良的死神》《空速星痕》等作品。隨著名字的小說越來越多,唐家三少的名氣也高了起來。在《鬥羅大陸》連載時間裡,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點。
  • 易經提醒你:家裡這四樣東西多起來,說明家庭日子會越來越好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易經提醒你:家裡這四樣東西多起來,說明家庭日子會越來越好人脈突然多了起來。
  • 寫給即將退休的人:牢記4句話,便是餘生最好的活法
    但退休後的她才真正明白,唯有懂得取悅自己,才是餘生最高級的活法。 她不再只為別人著想了,而是懂得在生活中讓自己感到開心。當身邊的一些老朋友,提出過分的要求,讓她幫忙過的時候,文大姐也懂得拒絕。
  • 路遙《人生》:巧玲用三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最好的活法
    高加林最後悔不當初,就是最好的證明。只是這個時候的巧珍,因為失望而嫁給了別人,徹底給自己和高加林這段感情,畫上了句號。沒有人會站在原地等你,巧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高加林上了一課,告訴他:你不懂得真心,便必然面臨失去,而有些人你一旦失去,便一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 《我的前半生》:離婚後,女人最好的活法,是這一種
    事實上,離婚並不可怕,那並不是人生的終結,而是理智作用下選擇結束一段錯誤的婚姻關係,迎來另一種開始。 有太多女人,離婚之後就變得萎靡不堪,甚至連應該朝哪個方向走都找不到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離婚後,女人應該更加的堅強,瀟灑的忘記過去,去迎接新生活的開始。
  •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活法,三句話,濃縮了一切
    所以,此生最好的活法,濃縮成這三句話。01寬容待人何為寬容?包容他人,其實也是善待自己,很多的煩惱不就是因自己沒有包容心而生出來的嗎,你總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又何必呢。執一顆包容心,面對人生,整個的人生旅途都會充滿歡聲笑語;攜一顆平常心,應對生活,日子也會過得有滋有味、愜意無比,寬容待人,厚重做人,不計瑣事,你會活得坦然自在、輕鬆快樂。
  • 12月29號開始,好運降臨,財運節節高,日子越來越好的星座
    她們始終保持著充實的精神,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人生,每天精力充沛,12月29號開始,她們也將得到福德星的呵護,事業更上一層樓,通暢無阻,月老搭橋,脫單可望,幸福指數爆棚。摩羯座在前一段的日子裡,摩羯座的人運勢平平,有些不如意,工作上遇到一些困難,工作表現也不好,所以摩羯座比較煩惱和憂心,但他們仍然很清醒,沒有自暴自棄,他們一直在努力地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十二月二十九號開始,摩羯座的好運氣就來了,只要把握好機會,他們也能順勢而為,迅速獲得最好的表現,薪水會翻倍,財運也會更好。
  • 日子,像日出一樣,越來越好
    日子,像日出一樣,越來越好1:任何一個人離開你都並非突然作的決定。人心是慢慢變冷,樹葉是漸漸變黃。2:有一種愛只對你,帶你去看日出和日落,去感受自然的風光,享受大地帶來的滋潤。4:已經路過的風景就不要再打聽,失而復得的東西根本回不到最初的樣子,就當你沒來過,我沒愛過5: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以後就會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現在不苦,以後就會更苦。唯累過,方得閒。唯苦過,方知甜。
  • 冬季,腎有三怕,最好一個別佔,多食四黑,做好五勤,腎越來越好
    冬季,腎有三怕,最好一個別佔,多食四黑,做好五勤,腎越來越好腎有三怕,最好一個別佔一怕「鹹」冬季養腎,多食四黑,做好五勤,腎越來越好多食四黑五色養五臟,黑色入腎。三、黑棗黑棗,味甘,入脾、胃、腎經。多吃點黑棗,對於腎臟健康,大有益處。
  • 人生苦短,淺笑安然,便是最好的活法
    人生匆匆,眼睛一睜是起點,一閉就已到達終點。短短數十載,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過完,才不枉來人世間走一遭。生活酸甜苦辣,喜憂參半。有時黑暗,有時陽光。有時風雨,有時晴天。活得不明白,只會讓自己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在風雨裡跌跌撞撞。在成敗之後,一蹶不振;在得失之間,大喜大悲。
  • 女人從來不是弱者,當你具備這三個強者思維時,你會活得越來越好
    一個女人需要明白,你從不是弱者,你最重要是內在覺醒,培育自己強者的思維,你的後半生才能過得越來越好。對於女人來說,野心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東西,有野心的女人,往往會突破生命給自己限制,闖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野心是女人對自我價值的重視,更是對自我人生的渴望與追求。很多時候,女人都很害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骨子裡,女人明明很渴望一樣東西,也會因為害怕與怯弱不敢去爭取。
  • 離婚後,聰明的女人都會做好這3件事,生活會越來越好!
    離婚之後女人的幸福主要還是得靠自己,聰明的女人都會做這三件事情。一、找回自己。離婚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重生,不管女人之前的生活怎麼樣,之後都得靠自己。所以對於女人來講,離婚後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找回自己,明白一個人的生活該從哪裡開始,然後鼓足勇氣去努力變好,過去的事情如果一直回頭,只會影響到你現在的腳步。所以離婚後想要過得幸福,就一定不要去想之前的事情,而是應該做好自己。二、重新構建自己的人脈圈錢方針。
  • 夫妻相處之道:「三多、三少、三處」,希望所有夫妻都可以明白!
    在本期節目當中,文哲就與大家分享一個夫妻相處之道,叫做三多、三少、三處。那麼這三多、三少、三處具體指的都是什麼呢?想知道的朋友們,不妨聽文哲說一說。首先咱們先來說一說三多。第一,給對方足夠多的自由時間。就算是關係再親密的夫妻,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間。如果你把你的另一半抓得太緊的話,那就會讓TA覺得喘不過氣來,一點自由都沒有。夫妻之間,其實也是需要距離感的。
  • 如何擁有好運,請從內在調整三個行為,你的運氣會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我們想要更好的運氣,我們最重要是學會調整自己的內在頻率,當你的頻率對了,你的運氣也會越來越好。事實上人生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好與壞,而人為地區分好運壞,會讓我們陷入到一種自責的境地。而我們如果想要讓好運光臨自己,我們就需要感恩,需要打開生命的維度,深刻懂得,生命中每天發生的事情都是好事,我們越有這樣的心態,我們越能感受到生命的恩典與豐富。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遇而安,而是順其自然
    人生,最好的活法是順其自然,這裡的自然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遇而安,是指一個人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後踏踏實實地順著這條路走下去,不盲目羨慕別人的成就,更不會糊塗地跟別人的風,捉別人的影。人生宛若一支球隊,最優秀的球隊也會丟分,最差勁的球隊也有過輝煌的時刻。我們求的目的,就是儘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有位老禪師身邊聚集了一幫弟子。有一天,禪師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
  • 一周年,肖戰說:有幸遇見你,魏無羨;也說告辭,以後要越來越好
    一周年,肖戰說:有幸遇見你,魏無羨;也說告辭,以後都要越來越好!共賀《陳情令》一歲生日!有幸遇見魏無羨,青年演員肖戰來日方長!共賀《陳情令》開播一周年,阿令一歲生日快樂!記得在2019年8月14日《陳情令》迎來大結局,肖戰發博說:「生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
  • 伴侶間相處的時候,做好這幾點,兩人的感情會越來越好
    時時刻刻都希望能和對方黏在一起,上一秒剛分開,下一秒就希望相見,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很多曾經熱戀的情侶,過了最初的熱戀期後開始聊的越來越少,有時候甚至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兩個人相處,不可能一直保持著最初熱戀的溫度,而如何把兩個人沒有曾經那麼激情的感情經營好才是最關鍵的。
  • 馬伊琍和文章離婚後桃花運越來越好?其實離婚的女人可以更加率性
    這讓我想起了王菲和李亞鵬離婚的日子。在李的離婚聲明中,有一種說法是,王菲已經很久沒有和他說話了。 首先,在父母不幸福的婚姻中長大的孩子會害怕婚姻。 小S的女兒們在生日那天,天真地發誓一輩子不結婚。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的生活質量對他們的影響最大。 其次,父母認為孩子最好不要離婚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 2021最好的活法:1個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人生很短,三晃兩晃就過完;病毒無情,生命轉眼成雲煙!人這一輩子,最好的活法就一個字:淡!淡,是一絲了悟,一絲成熟;淡,是表麵糊塗,心裡明白;淡,是議論紛爭,泰然自若;淡,是看透之後,學會放開。什麼時候,需要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