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問貔貅不是招財納福的嗎?怎麼又能扯到瘟疫呢?
這就有所不知了,貔貅又名「闢邪」,龍頭,虎豹之身,麟腳,肋生雙翼,在神話傳說中,貔貅是能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對於邪煞等本身就有一定的克製作用。
而關於貔貅能克服瘟疫,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
據民間相傳,南朝之時,太子蕭統於始興城南隱居讀書,適逢始興、南雄流行瘟疫,眾多百姓飽受瘟疫之苦,死傷無數。
太子憐百姓,立志除瘟疫,走訪多處求醫,於瑞英山尋得一隻可治瘟疫的貔貅,遂與之搏鬥,終得勝,斬其角,磨成水,治瘟疫。
後人為紀念蕭統的善舉和功績,便於南建塔每條簷脊的端部,置放貔貅,表祛災祈福之意。
當然,此事不可考,只是源於民間傳聞,而且還有關於貔貅角可治瘟疫一說。
《小爾雅·廣言》中說:「闢,除也。」《急就篇》言:「射鬾闢邪除群兇。」
漢書《西域傳》上亦載:「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
據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闢邪。」
其中闢邪便是貔貅的別稱,而且顧名思義,闢邪二字也是人們希望藉助貔貅的法力,驅走邪穢,破除不祥。
並且貔貅,傳說的龍之九子之一,可以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存在,它的流行除了因為有口無肛,嘴大吃八方,可以招財外,其實,它的流行,和可治瘟疫也有著莫大關係,畢竟比起有錢,更重要還是健康。
而且,順便一提,古時貔貅是分為一角或兩角的,一角稱為「天祿」,兩角稱為「闢邪」,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現代,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
最重要的是,在玉雕中,貔貅,自古便是祥瑞文化造物發展史中重要的形態之一,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特徵。
民間更是有著「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祈福祝願。
甚至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玉貔貅,因為玉貔貅不僅有開運、闢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寓意。
現在,面對著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不僅中國十分嚴重,甚至在國外也有著許多類似病例,希望玉雕貔貅可以為大家帶去祝福和祈願,祛除瘟疫。
套用一句《牧誓》篇中對周武王軍隊的稱呼敘述——「如虎如貔」,也希望貔貅和玉貔貅帶來的祈願可以讓我們像這支軍隊一樣戰無不勝,戰勝所有的瘟疫和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