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黃坨鎮民俗館
七月,漫步在灤南縣東黃坨鎮崔二村的鄉間小路上,只覺空氣清新、花香馥鬱。近年來,東黃坨鎮整合自然、人文資源優勢,致力打造的「旅遊小鎮、幽雅之鄉」,目前已初具規模。從蘋果採摘到垂釣觀光,看一看民俗館裡的老物件,品一品老家的「鄉愁」……民俗館、果品採摘園、青龍河觀賞垂釣區、清代古橋文化公園、甘薯特色農業體驗區、打漁釣體驗區、輕工產業園區等具有東黃坨特色的旅遊項目成為遊客嚮往的「遠方」。
東黃坨鎮位於灤南縣西南部,全鎮轄17個行政村,擁有人口16853人。該鎮是灤南縣有名的魚米之鄉,青龍河兩岸稻米飄香,境內魚塘星羅棋布,甘薯、甘薯片遠近聞名,同時建有以家具產業為主導的東黃坨鎮輕工產業園區。近年來,東黃坨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高質量發展為引擎,以青龍河為核心,帶動周邊村鎮的旅遊項目建設,以鄉村旅遊打造當地農業、休閒、住宿等相關產業鏈,擦亮鄉村旅遊新名片,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東黃坨鎮繼善橋
「生態+旅遊」,打造幽雅之鄉
東黃坨鎮面積51.2平方公裡,小鎮雖小卻乾淨整潔,素有「幽雅小鎮」之稱。該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千頃稻田稻浪翻滾,青龍河兩岸風景優美,年產鰱魚、鯉魚等淡水魚2萬噸。同時,東黃坨鎮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質、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甘薯種植,東黃坨鎮甘薯、甘薯片已然成為知名品牌。東黃坨鎮黨委政府整合該鎮產業、文化、生態優勢資源,全力打造出了一條貫穿全鎮12.8公裡的文化、生態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路線。這條路線串連鄉村旅遊景點9處,分別是:崔二莊村民俗館、崔三莊村果品採摘園、青龍河觀光垂釣區、民宿農家樂、清石橋主題公園、行政文化中心、甘薯特色農業體驗區、東玉坨魚塘打漁垂釣體驗區、輕工產業園區。圍繞一條主路線、九個發力點,東黃坨鎮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在該路線一期工程和泰大街安裝了路燈,栽植了野花組合和金葉榆,安裝了各類旅遊指示牌、展牌30多處;二期將打造鎮政府到工業園區一段總長7公裡的區域,進一步提升景區風貌和品質,助力提檔升級。作為九個發力點之一的青龍河觀光垂釣區,位於東黃坨鎮梁各莊村東側,東距果品採摘園0.74公裡、距民俗館1.77公裡,西距「繼善橋」主題公園1.57公裡,與周邊其他旅遊區形成優勢互補,促進各類旅遊項目聯動發展。青龍河段全長5公裡,水域面積達1000畝,水質清澈,水草豐美,水中野生淡水魚類品種多樣,鯉魚、鰱魚、鯽魚、草魚等肉質鮮美肥嫩,深受遊客喜愛,每天都有垂釣愛好者前來垂釣。甘薯特色農業體驗區,位於東黃坨鎮甘薯種植的黃金地段。全鎮建設了3萬畝甘薯種植基地,註冊甘薯合作社5個,薯片生產廠13家,年生產薯片達1萬多噸,通過網際網路及農村電商等渠道,遠銷全國各地,形成了甘薯種植、薯片加工、產銷一體的經營模式。該鎮甘薯種植已申報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東黃坨鎮依託唐山薯澤農產品有限公司,打造集參觀、研學教育、體驗式培訓於一體的甘薯體驗示範區。在體驗區,遊客可以品嘗甘薯、甘薯幹,還可以挖甘薯、種甘薯,體驗田間樂趣。「文化+旅遊」,打造文化旅遊小鎮 東黃坨鎮在文化旅遊上做文章,以建於清雍正二年的清代古橋——「繼善橋」為載體,追溯古橋歷史,挖掘古橋傳說,建立清代古橋主題文化公園,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旅遊項目。東黃坨「繼善橋」橫跨於小青龍河上,又名青龍河橋,是灤南縣域內現存最古老的石橋。石橋始修於清雍正二年(1724),後又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光緒十九年(1893)兩次重修。石橋長16.5米,9孔8墩,青石結構,為橫梁式橋。橋的南北向通天梁及橋西洞壁上方各雕龍形飾物,共有九個,形態各不相同。橋頭原立有四塊石碑,今僅存兩塊。2015年,為加強文物保護,弘揚傳統文化,將繼善風俗發揚光大,東黃坨鎮黨委政府決策,村民贊助,對古橋進行再次修繕。東黃坨鎮在崔二莊村建立了總面積200餘平方米的民俗館。民俗館以「記載歷史民俗,留住老家鄉愁」為文化元素,收集了插秧、打漁、攤餎餷、織布紡線、推碾磨糧食等昔日村民生產生活的老物件幾百餘件,真實反映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灤南農村的生產生活原貌,將風土民情、歷史民俗、民間藝術、衣食住行、生產生活等綜合起來,展現灤南歷史變遷,讓群眾在「鄉愁」中感悟社會進步,在「記憶」中傳承鄉土文化,在品味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民俗館和「繼善橋」已成「網紅」,網友們紛紛前來直播、拍攝,或在「繼善橋」上緩步徜徉,或在民俗館細品鄉愁,成為快手、抖音的「打卡」聖地。「工業+旅遊」,打造輕工旅遊小鎮 東黃坨鎮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核心,除了不斷推進生態文化融合發展外,還深入實施「工業+旅遊」戰略,以「政府引導、部門支持、企業主體、合力推動」的工業旅遊發展模式,助推鄉村旅遊發展全面升級。該鎮建成的東黃坨輕工產業園區已然崛起,集板材生產、板材軋面刨花、家具製造為一體,形成了完整的家具製造產業鏈,成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先行區、循環經濟的示範區。園區現入駐10家企業,以河北盛奧松木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了木材循環利用、板材生產、覆膜加工、家具製造、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閉合產業鏈條,吸納近幹人就業,年創稅收近2000萬元。青龍河岸稻花香,古石橋上人徜徉。魚塘棋布閒垂釣,輕工崛起譜新章。東黃坨鄉村旅遊以幽雅為主線,以文化為靈魂,以體驗為吸引,新鎮新容,古香古韻,開創了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振興、以創新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局面。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