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家欣
編輯|李春暉
電影《穿PRADA的惡魔》裡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藍毛衣」片段。初到時尚雜誌社實習的大嘴安,自認並不關心時尚,也不相信時尚有什麼重要價值。女魔頭主編卻犀利的指出:
「你覺得你穿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以為你的選擇是在時尚產業之外。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你穿的衣服就是這間屋子裡的人替你選的,從這一堆玩意兒裡。」
女魔頭深刻說出了時尚是怎麼影響這個世界。流行如何從時裝周一步步普及到地攤,也是時尚傳媒和時尚品牌共謀主宰人們生活的過程。
從某種意義上,水軍對我們的娛樂生活,也有同樣作用。那些深刻的情感共鳴或排斥心理,真的是由內生出的嗎?有預謀的大規模向你輸出一個觀點,需要多長時間起作用?當我們發現,不僅「良心劇」是片方自己誇出來的,連「雷劇」都是片方自己找人「黑」出來的,究竟還有多少真實的思考和表達?
水軍雖然不生產內容,卻可以主導議程設置,甚至製造輿論的假象。最近硬糖君偶然看到一則還是年初的招聘廣告,更加覺得自己以前還是把水軍看「輕」了。
事實上,即便是硬糖君這樣立場堅定的八卦戰士,都難免被水軍影響。
找亮點、炒cp,設置議題的水軍們
水軍界有兩家高調的巨頭,南有杭州通明傳媒,北有北京愛可特文化。
2017年初《孤芳不自賞》討薪事件的主角,就是杭州的通明傳媒。經此一事,吃瓜群眾基本上把它挖了個遍,它擁有號稱已超過5000人的真人水軍團隊。
而北京的愛可特文化,就是前面發招聘廣告的那位。先聲明一下,硬糖君和其無利益相關,不是幫人招聘,投簡歷的不要找硬糖君。
根據官方說法,愛可特是一家以娛樂公關和娛樂營銷為基礎的綜合性娛樂傳媒公司,於2014年創立,主要承接藝人包裝宣傳、影視劇推廣、媒體策劃實施及大型演藝活動策劃推廣等項目,「為客戶量身定做專業精準的整合營銷傳播策略和執行技巧」。
「聽我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是愛可特的口號,倒很配「水軍」的「軍」字。
具體而言,首先,正如愛可特廣告裡面說的,要「擅於找到藝人的閃光點」。比如王凱的手、喬欣的腿、譚松韻的可愛。
根據愛可特百科標出的作品,可以看到它曾經合作的藝人。
而從愛可特官方和負責人微博,則可以發現其目前的客戶,從譚松韻、喬欣、羅雲熙、秦俊傑等年輕藝人到老一輩的張晨光,覆蓋面相當廣。
第二,要全面全能。用愛可特的話說,就是「頭條包上榜,常規有計劃,微信會雞湯,微博全搞定,商務一手抓」。具體方式就是確立人設後,通過購買通稿、微博微信營銷號進行宣傳,微博熱搜就不用多說,還要在豆瓣天涯貼吧等論壇建樓。
在運營話題熱度時,愛可特的每一步都是循序漸進、緊密銜接,進行過精心安排的,其水軍專業程度可見一斑。
網友總結的愛可特營銷過程
第三,要包策劃、執行,以及不惜爆肝的「宣傳期隨時待命」。光有「閃光點」還不行,還需要具體事件,將點連成線和面。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給人們提供入戲的契機,激發評論的欲望。通常情況下,男女明星之間的戀情和女明星之間的攀比最有效。
對方配得上自家偶像嗎?粉絲要不要脫粉?哪個女明星更美?這些話題幾乎可以說是毫無門檻又有強討論度。但它不會憑空出現,或者說不會大面積出現,這就需要人為製造。
《琅琊榜》案例中,愛可特為王凱打造了一系列#睡靖王#、#我們都是靖王妃#、#我要和靖王滾床單#等話題。雖然後來這睡來睡去的話題,被粉絲詬病為無下限炒作,但真的很有用。#我們都是靖王妃#就曾同時空降微博話題榜和熱搜榜第一。
令硬糖君都震驚的是,有網友爆料,在《偽裝者》熱播期間,著名的「樓誠cp」也是愛可特捆綁出來的。雖然該cp具體源頭已不可考,但在這一輪cp操作後,市面上的其他藝人確實開始有計劃的炒男男cp了。
拉踩捆綁,擒賊擒王
即便引入公司化經營,水軍還是水軍,難免採用種種灰色手段。如排他性營銷,拉踩捆綁手段,就頗遭人詬病。這種炒作思路大概緣起於當年「範爺」的一系列豔壓通稿,如今已經被衍生出多種模式。
典型如《趙麗穎譚松韻領銜,螢屏圓臉女星正當紅》這類捆綁人氣等級不同的明星的新聞標題,趙麗穎粉絲對愛可特的敵視,就緣起於這樣的越級「碰瓷」。
有網友爆料,「買排他」也是水軍的拿手好戲,即在微博搜劇名或關鍵詞的時候,主演被從相關用戶裡屏蔽掉,只有關聯配角微博能顯示。如《琅琊榜》熱播時,微博搜索關聯的永遠是王凱而非胡歌。
但這個操作後來被王凱粉絲闢謠,稱跟微博認證有關。王凱微博沒有認證的《黃克功案件》、《他來了請閉眼》、《等你愛我》等作品,同樣不能在搜索結果裡顯示。雙方各執一詞,又是粉圈常見的羅生門。
而粉絲本身就是自帶乾糧水軍,自然也要儘量動員起來。據說水軍公司還會安插臥底到粉絲群裡,王凱粉群聚聚就曾被扒是營銷公司員工。
曾從事水軍行業的知乎用戶老邪說:「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人不能收買。即使是愛了某個明星、品牌很多年的忠實粉。即使是在粉絲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粉絲群老大。」
事實上,優秀的水軍並不需要五毛一條的大規模刷帖。只要點燃了話題,剩下的粉絲會自行擴大事態。
粉絲vs水軍,相愛相殺
面對水軍的營銷,身經百戰的粉絲自然有十八般應對法。首先當然就是公開、廣泛揭露其「罪行」。
2017年3月,晉江網友交流區出現了愛可特的系列扒皮樓,內容逐漸發酵。從水軍的操作,到已經跳槽去英皇的前員工「西門村夫子」,全被扒、被掛了出來。
該帖迅速被傳播到貼吧、豆瓣等各大論壇,粉絲們義正言辭:「此帖主要是為讓大家見識到惡意營銷的手段,是自家愛豆遇上了這家公司心裡也有個底。」
表面上,粉絲與水軍的關係水火不容。愛可特文化等水軍公司的做法被痛罵為「吸血鬼式營銷」,粉絲們狠它盜取流量,拉低形象。像愛可特的官微,雖然也轉發藝人微博,底下卻完全沒有評論和轉發。
但事實上,粉絲和水軍的關係還是相愛相殺,相互依存的。有了自然產生的腦殘粉和黑粉,水軍才有發揮實力的原始積累。本質上,水軍是觀點的搬運工和揚聲器。他們作為某個利益方的代言人,發現有利於其的觀點,將可能是極微弱的觀點或觀點傾向,放大成一種「偽民意」,最終遮蔽真實世界的模樣。
有心算無心,總是能成功的。真假難辨的網絡世界,一點心理學知識、一點煽動性策略,很容易就能帶起節奏,引導路人成為粉或黑。那些我們聞所未聞的熱搜事件和人物,不就都是這麼「隨風潛入夜」的進入我們視野嗎?
電視劇《思美人》曝出的水軍營銷方案
粉絲是自帶乾糧的水軍,水軍是拿錢辦事的粉絲。粉絲一方面對黑自己偶像的水軍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她們為正主點的每一個贊,轉發的每一條微博,寫下的每一條表白、關心和讚許,對討厭的明星進行的每一次揶揄、調侃和謾罵,也都是水軍引導或者期待她們做的。
娛樂圈的運行模式就是這樣。水軍在哪裡都不受待見,卻無處不在,無論它們是默默辦成了事還是暴露了自己,都為作品或藝人帶來了流量。就連尚雯婕喊話「不買水軍」都能登頂熱搜,這種熱度是來自「尚雯婕」嗎?未必,「水軍」兩個字才是重點。
水軍表面上是服務於藝人,其實不如說是服務於粉絲,用戶思維嘛。而畸形的娛樂圈生態催生的這一群體,也將繼續陪伴粉絲,浴血奮戰在粉與黑的第一線,也影響我們普通路人對娛樂事件的每一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