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龍玥】還想著「翻盤」美國大選的川普,正指望著能從各州的投票工作中抓到「作弊行為」。現在,正在進行重新計票的喬治亞州真被發現計票存在錯誤。
當地時間11月17日,有關喬治亞州計票錯誤的消息迅速衝上推特美國區熱搜。《亞特蘭大憲法報》報導稱,該州弗洛伊德縣(Floyd County)發現被遺漏、未納入統計的2600張選票,川普獲得約800張「淨選票」(800 net votes)。
推特熱搜榜榜首
看到2600與800兩個數字後,一些美國網民立馬開始自行推算拜登的票數約為1800票(2600-800=1800)。儘管事實還沒弄清,但這些網民已經開始「自嗨」。
以為川普只拿到800票的他們,開啟了「群嘲模式」——「糟糕,川普只有800票。」「川普又輸了一次。」
「800 for Trump」(川普得了800票)的標籤更是霸屏美國社交平臺。
自行推算拜登得票情況的網民開始輪番嘲諷川普
但這些網民可能嘲諷了個「寂寞」,川普並非只拿到800票。根據這則消息的報導源——《亞特蘭大憲法報》的報導,「淨選票」是指川普拿下的選票比拜登多800票。而不是川普只獲得800票。
報導顯示,這次弗洛伊德縣的重新計票工作中,確實發現2600張統計遺漏票數,其中川普拿下1643張選票,拜登拿下865張,前者比後者多得約800張選票。
《亞特蘭大憲法報》報導內容截圖
一些眼尖的網民已經發現了部分人的錯誤。有人解釋稱,川普獲得的是800張「淨勝票數」(net gain),這表明川普獲得約1700張選票,拜登僅約900張。「技術上來說,這是川普贏了。真可悲。」
不過,也有人指出,即使川普在弗洛伊德縣拿下更多選票,拜登在喬治亞州的領先優勢仍然很大。
據《紐約時報》報導,弗洛伊德縣的統計錯誤並不影響大局,拜登在喬治亞州仍大幅領先,只是領先票數將約從14.2萬張降至13.3萬張。
美國民主黨人表示,迄今為止,喬治亞州的重新計票並未導致實質性變化,至少目前沒有出現任何可以影響拜登目前領先地位的事件。
喬治亞州州務卿辦公室官員斯特林(Gabriel Sterling)說:「弗洛伊德縣的情況很不幸。」 但他補充稱,當前,該州大多數縣的統計結果與首輪統計結果幾乎是「零偏差」。
報導稱,喬治亞州的重新計票工作預計在本周就即將完成。
此前,選情落後的川普團隊不停向關鍵戰場州施壓,要求重新計票。當地時間11月11日,喬治亞州宣布將對該州近500萬張選票全面重新計票,而且手工進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等美媒13日曾預測,拜登將贏下喬治亞州的16張選舉人票,並在此次總統大選中獲得306張選舉人票,而川普將一共獲得232張選舉人票。
相關閱讀:
當總統身家縮水?美媒:川普個人資產四年蒸發20億美元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6日報導,2016年,億萬富翁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但是在任期四年時間裡,他在《福布斯》美國400名富豪榜上的排名下降了183位,降至第339位。
報導稱,川普的淨資產預計從2016年3月的45億美元,暴跌至2020年的25億美元。僅2016年一年,他就花費了約6600萬美元的個人資金來支持自己的總統競選活動,同時籌集了總計3.68億美元。
然而,這位億萬富翁身價縮水可能並不是因為擔任總統,因為川普在過去四年裡做的許多事情,都是美國納稅人買單的。比如,交通等方面的費用每年約為3.5億美元,同時,據估計,為了在白宮和川普眾多私人住宅(如海湖莊園)維持足夠的安全水平,每年還需再增加4100萬美元的開支。
據《福布斯》雜誌報導,川普的財富在2017年和2020年縮水最多。該雜誌報導稱,這位億萬富翁擁有的財富從2016年底的37億美元下降到2017年的31億美元,並指出這段時間紐約市的零售和辦公地產市場「疲軟」,而川普在這兩個領域擁有大量資產。
川普的財富第二次大幅縮水發生在2020年,降至目前的25億美元。但與2016年不同的是,川普在2020年的競選中沒有動用任何個人積蓄,而是籌集了5.57億美元。該雜誌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是川普2020年財富縮水的主要原因。川普財富的主要來源是他的眾多酒店、辦公樓和高爾夫球場,隨著疫情封鎖措施的實施、人們在家工作和一些企業在疫情壓力下關閉,這些地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
川普世界大廈
據《福布斯》估計,2020年川普唯一升值的資產是川普世界大廈。他的其他資產都是不同程度的赤字,導致總統的財富急劇縮水,據報導,總統還背負著數百萬美元的債務。早些時候,幾家美國媒體發表報導稱川普近年來積累了4億至10億美元的海外債務。川普自己駁斥了這些報導,稱其為「假新聞」。
相關推薦:
美媒爆料:川普已密謀「最後時刻對中國的重擊」
距離卸任只有兩個多月時間了,川普政府已準備好對中國上演「最後的瘋狂」......
美國媒體Axios昨天的一篇獨家報導,讓這個從美國大選前就已浮現的預期變得更「真實」了:
執政最後10周,川普政府將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侵犯人權」等為由,圍繞多個涉華議題,對中國祭出一連串的強硬政策。
這些潛在的打壓都是什麼?川普團隊「最後一刻」的興風作浪還將怎樣影響中美關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01
獨家報導,消息來自直接知曉對華打壓計劃的多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
在標題和導語中,Axios兩位記者極力突出信源的獨家性和可靠性,以證明他們的報導真實可信。
報導一開始就解釋這些對華打壓為何重要:可以「一箭雙鵰」。
一是鞏固大統領的「政治遺產」,使拜登上臺後難以在對華政策上改弦更張。二是繼續「報復」中國。
不知是「美國政府高官」原話,還是記者自己加的註解,報導把華盛頓這些年對中國的抹黑一股腦都搬了出來。
指責中國對待印度以及處理香港、臺灣問題時具有「攻擊性」;借著第二波新冠疫情來襲,再次暗示中國對疫情負責;炒作中國在涉疆、涉港等問題上的「人權問題」......
當然,聲稱中國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報導說,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很快就會公布一批情報,「詳細描述中國在美國國內進行的惡毒行動」。
既然「中國威脅」如此之大,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阿爾約特就對記者揚言:
除非北京做出改變並且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負責任成員,否則未來的美國總統將會發現,「改變川普總統的歷史性行動將無異於政治自殺」。
也是以此為由,美方反華政客進行了一連串謀劃。
報導說,他們密謀擴大「與中國軍方存在關聯的中國公司」名單。上周,川普剛剛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發布行政令,禁止美國人投資31家進入名單的中企。
擴大名單,意味著將有更多中資公司遭到類似打壓。
除了擴大已有制裁,川普政府還將開闢新的「戰線」。
比如要給中國漁業扣上使用「強制勞工」的帽子。報導援引美方官員的話說,這不僅涉及「人權」問題,還幫助中國這個「具有地緣政治意義」的行業獲得競爭優勢。
另有美方高官對Axios記者透露,川普團隊還在想方設法,將更多「鷹派中國問題專家」安插進美國政府的一些高級崗位,以保證未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延續性。
真煞費苦心,連「潛伏」計劃都安排上了。
報導最後還援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拉特克利夫一位資深顧問的話,說拉特克利夫將繼續扮演領導角色,與其他美國國安部門合作,帶領美國從冷戰和「9·11」事件後的反恐策略,轉向與中國對抗的大國競爭。
02
在揭開川普團隊計劃中的一連串對華強硬政策後,Axios突然轉折:
美方官員說,不要指望美方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新的大動作,或者關閉更多中國駐美領館。
一位美國問題學者說,這反而進一步增加了報導的可信性。
因為,深度攪動臺海或關閉領館等,都是極易導致嚴重政治後果的行為。一旦引發衝突,就將難以管控。
如果大選敗局確定無法翻盤,川普政府在最後兩個多月掀起這般風浪的能力和概率,都比較低。
有報導說,川普已準備角逐2024年總統選舉。無論為了絆腳拜登,還是「報復中國」,或是提前為下屆大選布局,川普真正需要的都是作秀,而非政治冒險。
而Axios報導中這些對華措施,恰好都是表態性的,既能吸引眼球和政治效應最大化,又不至於一招不慎折了自己的「晚節」。
這個中間的度,看來川普團隊也細緻盤算過。
對大統領「最後的瘋狂」,拜登過渡團隊作何回應?Axios記者專門去問,但沒得到答覆。
但川普政府最後時刻還在忙著「埋雷」,確實會壓縮拜登在對華政策上的靈活空間。
宣布獲勝後,拜登第一時間在「過渡網站」上列出四大優先事項:控制疫情、重啟經濟、恢復種族平等和應對氣候變化。這四項任務中,至少三項都需要跟中國合作。
有分析說,這決定了拜登上臺後,即便不會在總體戰略上改變對華強硬,也不得不在具體戰術上做出適當調整,至少是有競爭也有「有限合作」。
而川普團隊臨走前以行政令的方式埋下一大堆釘子,將讓拜登「有限調整」對華政策的政治風險陡增。他可以撤銷前總統的行政令,但會遭到國會共和黨人以及美國國內一些人的猛烈攻擊。
當然,對於川普政府在過渡期內對華上演「涉華驚奇」或「最後瘋狂」,國際和我們國內學者早有預判。
早在Axios報導之前,彭博社就曾援引美國學者葛來儀的話說,川普團隊已經有了旨在使中美關係變化不可逆轉的「待辦事項」清單。其中就包括在涉港和涉疆等問題上對華採取行動。
如果川普政府真那麼幹了,我們怎麼應對?
用一位美國問題學者的話說,中國對美外交風格已經十分清晰,「不與美國走向全面對抗,但對方施壓一定會迎來反制」。中國此前對美制裁的幾輪反制措施已釋出明確信號:中國會依照自己的利益和節奏決定對美政策,而不會因美國內議程而改變。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