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幾乎沒有誰的藝術生涯能象朱瑞(音譯)那樣給人如此深刻的印象。這位被稱為美國跆拳道之父的朱瑞發明了供學生比賽時穿戴的安全用具;並融跆拳道與古典音樂為一體,創立了「武術芭蕾」。他因在美國國會向議員傳授武功,並組織安排共和黨和民主黨中的武術愛好者進行比賽而名滿天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制訂了適合於美國青年的教程,形成教材。他的教材的基本原則是寓教於樂。他的武館,不僅在美國,就是在俄羅斯也同樣享有盛譽。
很少有人知道他與李小龍的友誼。實際上,李小龍的騰空腿擊功受益於朱瑞。在他與李小龍長達10年的友誼進程中,李小龍給朱瑞寫了近50封書信。信中交流了武術訓練及創作構思,這些書信構成了朱瑞所著的「李小龍和我」一書的基本部分。
在下面的採訪中,朱瑞回憶了他與李小龍共同相處、訓練的時光。
就在李小龍辭世2個星期前,朱瑞還曾到香港拜訪過李小龍。這些共同相處的日子,令他久久回味。
記者:是什麼促使你創作你與李小龍的友誼這部書?
朱瑞:大約2年前,我全面整理李小龍寄給我的書信,多數我已淡忘了。這些信都很有趣。他很年輕,但卻是個了不起的哲學家。我贊同他的影迷對他的評價:才華出眾,無以匹敵。
記者:李小龍對訓練如醉如痴,很難想像他會抽時間執筆寫信。
朱瑞:人們對於重要的事,總會有時間去做。李小龍認為與朋友保持書信聯繫是件重要的事。他很珍視友誼,從不因太忙而耽擱寫信。
記者:在李小龍的這些書信中,是否經常閃爍著哲學思想?
朱瑞:是的,他研究哲學有一段時間了。有一封信中,他寫了一首詩,題為「誰為我」「何為我」。你若讀過這首小詩,我想定會領略其中蘊含的深邃的哲學思想。他是個思想家。
記者:你是如何與李小龍相遇的?
朱瑞:1964年8月2日,在加利福尼亞長堤舉行的愛德·帕克國際錦標賽中,我倆均出場表演。我們在此相遇。當時,我是32歲,而李小龍是23歲。他的出色表演,尤其是近身拳法,出神入化,引人入勝。他很欣賞我的表演,騰空連環踢,可一連擊碎3塊板並使其拋向空中達8英寸。李小龍有我表演的8毫米家庭影院膠片,並保存多年。(他的妻子)琳達在李小龍逝世後把膠片送給了我。
記者:李小龍武藝高超,然而,騰空連環踢卻是新技法。他的腿擊極少越過腰部。你們倆在一起時,他曾擊碎過木板嗎?
朱瑞:李小龍第1次擊碎木板是在1967年。在我的車庫裡,他看到散落的木板碎塊,對我說,他也想試試。此前,他從未踢碎過木板,但是僅幾個月後,李小龍比我擊碎的木板還要多。事實上,他騰空連環踢4塊1英寸厚懸掛木板並全部把它擊碎。他的騰空踢的動量和攻擊力極大。我敢肯定,我是第一位向李小龍傳授騰空連環踢技法的人。反過來,他的拳法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學到了如何使拳法變幻莫測。
記者: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使得李小龍在他逝世23年後仍然深受人們的喜愛?
朱瑞:至今,李小龍在武術界的知名度仍然是最高的。在俄羅斯,我遇到許多人,他們不知道穆罕默德·阿里,卻都認識李小龍。我認為他之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是因為他在銀屏上塑造的形象真正地震撼了人們的心靈,李小龍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銀屏上,都表現出多數人所不具備的超凡魅力。
記者:李小龍曾作為嘉賓出席過你參加的比賽嗎?
朱瑞:從1965年到1970年,李小龍作為嘉賓出席了連續6年的全美錦標賽。他表演了2指伏地挺身、連環踢、寸拳擊倒對手。1970年,他與愛妻琳達的出場表演,滑稽風趣。臺上琳達不時地將李小龍摔倒在地。
記者:有人認為李小龍非常傲慢,你怎麼看?
朱瑞:有人認為,李小龍很傲慢。然而,以李小龍的超群武藝,他有資格為自己驕傲。而且,象他那樣年齡的年輕人都有些高傲自大。這點並不使我感到懊惱。事實上,我喜歡李小龍的傲氣,因為他從不拙劣的表現自己的高傲。這種傲氣,反而使人感到他的可愛之處。多數人確實喜歡他,許多武林人士並不嫉妒他的卓越才能。
記者:你是否認為他的傲慢曾引起了某些武林人士的不滿?
朱瑞:你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的確,他得罪過某些人。這些人,他們不喜歡李小龍,但你若和李小龍一樣地坦率,你也避免不了會得罪人。我想有些香港的電影明星不高興看到他的成功,主要是出於嫉妒。
記者:李小龍曾在你面前評論過跆拳道嗎?
朱瑞:他從未評論過跆拳道或空手道之優劣。他總是針對個人加以評論。他曾告訴我他發現哪位跆拳道選手是出色的,哪位選手武藝一般。
記者:在你與李小龍的友誼進程中,有哪些是你印象最深的?
朱瑞:如同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思想也逐漸成熟了。在電視系列節目《青蜂俠》的拍攝中斷後,李小龍出外工作,如收私人學員。
當然不能如以往那樣薪金豐厚,僅夠勉強度日。很明顯,對李小龍來說,這是段相當低沉失意的日子。我想,在經歷了這些痛苦之後,他思想上成熟了。李小龍總是愛開玩笑,和他在一起,你會很開心。他同時也是個非常穩重的人。
記者:你和李小龍一起切磋武藝時,訓練的重點是什麼?
朱瑞:多數時間訓練騰空連環踢,有時也練拳法。李小龍很喜歡素食。每次到我家,我妻子都給他做一大盤素食,我們忘乎所以的邊吃邊練,一直到早晨4、5點鐘。
記者:經過共同訓練之後,你認為你們倆的最大收穫是什麼?
朱瑞:我想,我最重要的收穫就是向他學到了拳法。他的拳法變幻莫測,常常出人意料。而李小龍的騰空側踢,可以說是我教的。實際上,沒有一套嚴格的訓練程序,側踢是很難掌握的。我們各自學到了對方的拿手絕技。
記者:有些李小龍的老相識認為,在香港,與泳春拳高師比武之後,他曾考慮放棄武術訓練,因為他感到自己的動作速度和技法已不如從前。
朱瑞:我從未注意到他有這種想法。無論他與過去的老師或武術界高師比武后發生了什麼事,他都不會考慮放棄武打藝術,因為武術是他的靈魂,是他的生命。
記者:李小龍的武打速度究竟有多快?
朱瑞:他的武打速度很快,但更重要的是他對動作時間的控制和他的虛晃招式。武打動作時間的控制是武術之根本。穆罕默德·阿里作為優秀的拳手,並不取決於他的快速,而是他對出拳時間的控制。我的確感到,李小龍很重視武打動作為時間控制,而不單純追求速度。
記者:你覺得有跡象表明李小龍將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嗎?
朱瑞:我一直認為李小龍將會成為一流的電影及武打明星。他的幽默感使他具有神奇的魅力;他能言善辯,意志堅定。他決意要成為超級明星。1969年1月,在他寫作「我堅定不移的主攻目標」一文時,我恰巧坐在他的旁邊(文中他預言自己將成為美國第1位東方人超級明星)。那時我對他設法實現這一目標並不持懷疑態度。我認為,以他的才智、素質、決心和他對武術的責任感,他的目標定會實現。我從來沒有看到任何人象他那樣獻身於武打藝術。無論何時我拜訪他,他都在專心從事某項新的訓練——伸展、引體等。即使在我們談話期間,他也不停止訓練。
記者:人們對李小龍最大的誤解是什麼?
朱瑞:有人認為李小龍並不特別珍視友誼。事實上,如果他喜歡你,他就很看重你們之間的情誼,對他喜愛的人,他甚至把心都掏出來,為了朋友他會全力以赴地提供幫助。
記 者:你對李小龍拍攝的影片如何評價呢?
朱瑞:這些影片的確很優秀,感人肺腑。我應邀參加「龍爭虎鬥」電影首映式,這部影片堪稱世界之最。
記者:總體上看,你如何看待武打影片?
朱瑞:我認為有些影片是優秀的,有些則並不盡人意。總的來說,無論這些影片優秀與否,它促進了觀眾對影視界及武打藝術的了解。我很高興地看到,武打藝術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全世界的影響竟如此深遠。跆拳道幾乎家喻戶曉。我感到,武打影片總的來說對武打藝術的宣傳起了積極的作用。
記者:有人認為,李小龍僅是電影功夫演員,而不是真正的武術家;你怎麼看?
朱瑞:我聽到許多有關李小龍不是真正的武打藝術家的傳聞。事實上,當他在香港高中就讀時,就已練就一身武功,僅經過幾個星期的訓練,他就在「金手套」比賽中擊倒保持記錄的冠軍選手。李小龍還是出色的巷戰勇士。以我個人之見,我還從未發現有誰象他那樣為追求武術之境界而訓練武功。現在,他再也不能和我們在一起了。很自然,有人試圖想詆毀他的名譽。但這並不能改變事實。我知道李小龍是非常出色的武術家。
記者:李小龍還有哪些側面是公眾從不了解的?
朱瑞:我與李小龍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無論何時,只要和他在一起,他總是使你笑口常開。然而,他又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非常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是個好父親,好丈夫。
記者:你能記起李小龍和人們開過的玩笑嗎?
朱瑞:噢,我記得他曾對一個小夥子說,如果他總是說個不停,就讓太陽把他的舌頭曬焦。他還講過這樣一個笑話:
「有一個日本皇帝,想招募一個會舞劍的侍衛。第一個應徵者是日本武士。皇帝問他會什麼絕技,武士打開火柴盒,飛出一隻蒼蠅,隨即用劍把蒼蠅劈為兩半。此人給皇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二位應徵者,故伎重演,把蒼蠅劈為四半。第三個應徵武士是個猶太人,他打開火柴盒,飛出一隻蒼蠅,抽出寶劍後,就站著不動了。「噢,怎麼了?」皇帝不耐煩地問。「陛下,」這位猶太人回答,「如果你仔細查看蒼蠅,你會發現,蒼蠅的心已被我剖出去了。」
記者:你與李小龍的最後一次談話是什麼時候?你發現他有什麼異常嗎?
朱瑞:李小龍於1973年7月20日逝世。7月6日,我最後一次在香港見到他。當我拍完電影(跆拳道搏擊時刻)後,他到機場為我送行。就在他逝世前24小時,他打電話告訴我,電影已全部剪輯製作完畢。第2天,從廣播聽到了他的死訊,我立刻打電話給琳達,她證實了這一不幸的消息。我想,我是李小龍逝世前與他談話的最後一位美國人。最後一次見到李小龍時,並未感到有什麼不祥之兆。我們通電話時,聽聲音他很快樂。
記者:傳聞李小龍逝世的那年,健康情況曾幾度不佳。他曾和你談過這些嗎?
朱瑞:不,他從未和我談起過身體有什麼不舒服。他從洛杉磯回來後,非常關心自己的身體。他對我說,醫生告訴他,他的身體狀況猶如18歲的年齡,檢查結果使他很放心。當我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我簡直就不敢相信,這個世界竟如此可怕,我驚愕而茫然不知所措。
記者:他逝世前,曾向你表露過他將來的打算嗎?
朱瑞:他一直想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亞洲人名星,成為一流的電影名星。這是他的主要目標。他在武打藝術上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他已實現了這一目標。
(美國託馬斯尼爾森,張成會 譯)
1,李小龍是否練過空手道?有關李小龍的七個「謎」
2,李小龍對傳統武術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