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就又有一批小朋友告別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成為一名小學生了。有的家長聽別的家長以過來人的身份介紹,說一年級的拼音很難學,老師還講的很快,孩子根本就學不會,還是趁現在趕緊給孩子補補拼音吧。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我打算從這麼幾個方面談。
一、是開學使用的部編語文教材對於拼音和過去的版本有什麼不同的要求。
二、如何叫孩子學拼音?教導到什麼程度才算合格達標。
三、要不要提前學習拼音。
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我們這裡在2017年就率先使用了部編教材。不過從2019年9月開學時,全部啟用部編版教材。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徹底結束,從一年級開始,全國的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這是一年級課本的目錄,我們可以看到,新教材一改過去的風格,不是從拼音開始學習的,而是從簡單的認識漢字開始,回歸了傳統,把漢字擺在了第一位。保留孩子們對漢字的最初的感覺。並且拼音教學相對來說比較困難,上來就叫孩子學習比較困難的東西,給了孩子一個下馬威,不利於培養孩子對語文的興趣,並且一定要擺正漢語拼音的地位,它就是個輔助學習漢字的工具。學拼音是為了識字,是個識字的拐杖,有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查字典來認識這個字。當孩子們識字越來越多了,這個拐杖就可以放下了。
我們看第二個問題。
在學習這部分過程中,老師和家長不要人為的提高標準。課程標準中的要求是: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 的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達到這樣的要求就是過關了。不一定要求直呼音節,能夠準確拼讀出來就可以了。
教拼音是教發音方法的,但是不要過分強調,尤其是南方的一些老師和家長,對於個別的發音做不到很準確,也不要過高的要求標準。達到可以用普通話交流即可。不一定要說的多麼標準。
對於家長教孩子學拼音的一些具體方法我就不做過多的敘述,每位家長都會琢磨出適合教自己孩子的方法。不過強調點,首先發音得正確,如果家長感覺拿不準,可以搜索下拼音教程,家長把拼音的正確方式掌握住,然後才可以教孩子,最好是寓教於樂的形式來教,看實物圖呀,遊戲也等等方式,不管什麼方式,學好拼音就四個字:多讀!多寫!運用一切手段調動孩子的興趣來多讀,多寫。
我們看第三個問題
很多家長反映在小學裡關於拼音這段的學習進度很快,其實我要給大家說的是,老師是根據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學習的程度來決定是不是進行新的內容,如果絕大部分的孩子掌握了,就會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有的孩子在學前班裡或者家長的幫助下,已經學了一些,甚至有的是拿著小學課本教的孩子,這就會造成很多孩子對於拼音這部分有了一定的基礎了 ,老師講的速度也就快了。現在要求零基礎入學,幼兒園不準教拼音,所以小學老師就必須按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這部分的速度會放慢很多,孩子們大多掌握了才是目的。
要不要提前學,這個也很不好說,我建議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吧!有的孩子學拼音,學起來很費力氣,他的語感很差,單個讀也可以,但是組成音節就拼不出來,這樣的孩子我還是建議家長提前學習下吧,也別搞的太累,每天學習幾個,邊玩邊學,可以買孩子最喜歡的兒童讀物,拼音版的,這樣每天叫孩子讀一段,慢慢就提高了。這就是個語感的問題,沒有巧妙的辦法,老師和家長也幫不了孩子,只有孩子通過多讀去感悟,找到感覺,也就一通百通了。
這是我的一點看法。家長朋友們對於拼音教學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