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衝鋒鎗,我們全都說錯了!在中國,微衝不是微型衝鋒鎗!

2021-01-20 騰訊網

衝鋒鎗這個詞在中國使用的比較晚,只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近距離作戰中霰彈槍、自動手槍,以及斧頭和工兵鍬等冷兵器的威力都不足以應付戰壕和城鎮等狹窄空間內的作戰需求,而步槍的刺刀用途太單一,當時的機槍又太笨重而無法展開,於是靈巧而猛烈的衝鋒鎗就應運而生, 德國人最早在1918年設計了MP18衝鋒鎗,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衝鋒鎗。

到了上世紀20至40年代,中國也從外國引進了一些衝鋒鎗,當時國內通常以輕機槍,短機關槍,手提機關槍等作為衝鋒鎗的名稱,例如稱呼德國人MP18衝鋒鎗為「花機關槍」。日語則稱為輕機關銃,英國人還稱之為 machine carbine,意思是機關卡賓槍。

一直到解放戰爭,衝鋒鎗這個詞才開始在我軍普遍應用。我軍當時把衝鋒鎗定義為介於手槍和步槍之間,比步槍短小輕便,便於突然開火,連發射擊,射速高火力猛,很適合近戰或衝鋒的自動槍械,因而得名為「衝鋒鎗」。

解放軍在四五十年代的「衝鋒鎗」的概念,並沒有輕便一說,也沒有微衝一說。那時候的衝鋒鎗都很重。例如我國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廣泛使用的50式衝鋒鎗,仿製於蘇聯ППШ-41波波莎,該槍就比較重,全重達到了七斤三兩,比目前現役的95式自動步槍還要重七兩。

在50年代初仿製蘇聯AK47突擊步槍的時候,中國軍隊的步兵武器思想還很傳統,56式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稱作「衝鋒鎗」,而且戰術定位也被設定為步兵班組火力支援用的武器,用於接替54式衝鋒鎗的位置,任務是在班組內提供近距離的猛烈壓制火力,因此56式最初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簡稱「56衝」。

到了60年代,國產第一代步兵武器普遍裝備部隊,新一代新型武器開始陸續設計,這時中國對衝鋒鎗的標準定義開始明晰。按照《中國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輕武器分冊)中的明確定義,衝鋒鎗是一種單兵雙手握持,可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槍。請注意這裡的「發射手槍彈」和「輕型全自動」這兩個關鍵詞,國內對衝鋒鎗的劃分方法是習慣以這兩個關鍵定義作為分類標準的。

很多人都把國產的79式衝鋒鎗簡稱為「79微衝」,意思是微型衝鋒鎗,甚至部隊和警方內部也全都這樣稱呼。其實,「79微衝」這個稱呼是錯誤的。按照標準的槍械分類,中國並沒有微型衝鋒鎗。

中國軍隊的輕武器,有著非常嚴格明確的定義、概念和分類標準。通常以一連串縮寫子母和數字來標明型號,例如95式自動步槍,正式型號為L/QBZ-95,意思是「陸軍 L/ 槍械 Q 步槍 B 自動 Z-95式。而我軍所使用的87式5.8毫米步槍彈,正式型號為 L/DBP87,意思是陸軍 L/ 槍彈 D 步槍彈 B 普通彈 P-87型。

79式7.62毫米衝鋒鎗是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第一種輕型衝鋒鎗,在1983年生產定型,一開始是我軍偵察兵的武器,後來重點裝備武警部隊和公安幹警,到目前已生產了30萬支,主要以單發和點射火力殺傷200米以內的敵有生目標,79式衝鋒鎗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近距離火力強、攜帶方便的特點。

79式衝鋒鎗的正式型號名稱是1979年式7.62毫米輕型衝鋒鎗,也可以稱之為79式衝鋒鎗,也可以說79輕衝,但稱為」79微衝「就不準確了。因為「微衝」實際上是「微聲衝鋒鎗」的簡稱,由於79式衝鋒鎗沒有微聲型號,所以只有79式輕衝。

這是八十年代陸軍第13軍步兵37師偵察連奉命執行「黑豹三號」出境滲透偵察行動。戰士們手持1964式微衝,這裡的「微衝」就是指微聲衝鋒鎗,不是微型衝鋒鎗。由於1964式衝鋒鎗全部都是帶有消聲筒的微聲型號,所以簡稱只有64式微衝。

衝鋒鎗就是這樣分類和命名的。中國輕武器的國家標準類別代碼裡,並沒有微型衝鋒鎗這一說,只有微聲衝鋒鎗和輕型衝鋒鎗兩種,型號的英文縮寫分別為QCW(槍械 Q-衝鋒鎗 C-微聲 W)和QCQ(槍械 Q-衝鋒鎗 C-輕型 Q)。所以在正式的槍械名稱上,微衝是專指微聲衝鋒鎗的。當然,在平時口語裡將微衝理解為微型衝鋒鎗,也沒問題,只是這樣的說法不標準。

這是1985年式衝鋒鎗,研製於80年代中期的85式衝鋒鎗就有兩個型號,同時還有一種安裝消聲筒的微聲型號,也就是帶消音器的QCW85式微聲衝鋒鎗,不帶消音器的QCQ85式輕型衝鋒鎗,可分別簡稱85微衝和85輕衝,二者不能混淆。

如果我們非要和微型衝鋒鎗扯上瓜葛,中國只有一種很罕見的武器可以勉強稱為「微衝」。這是一款很不常見但是比較出名的仿製品,那就是1982式微型衝鋒鎗。該槍的原型槍是波蘭產的PM63式9毫米微型衝鋒鎗。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軍偵察兵在戰鬥中捕獲過越軍特工人員,繳獲過這支小巧精緻的微型衝鋒鎗。在1981年,我國決定對該槍進行測繪仿製,並命名為1982式9毫米衝鋒鎗。當時國外對PM63的定位是單兵自衛武器,我軍則定義為自動手槍。由於該槍並沒有正式的大規模裝備,所以在後來的輕武器國家標準類別代碼裡,沒有為該槍備案。

也有網友提問,中國還有一種80式微衝,外觀很像是盒子炮。其實,網友說的是1980式自動手槍,也稱80式衝鋒手槍,是第一種國產全自動手槍,這是一款外形和結構都非常返祖的怪物。在70年代,經過嚴酷的戰爭年代的老一輩中國軍人,都對德國毛瑟手槍,也就是盒子炮駁殼槍有著不可抑制的情感,以至於新中國的輕武器工業在研製第一支國產自動手槍的時候,竟然設計出一種外形與盒子炮極為相似的怪物。

80式自動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原理,發射51式7.62mm手槍彈,初速470米/秒,戰鬥射速60發/分鐘。配用10發或20發彈匣,全重1.21公斤。該槍與毛瑟自動手槍的最大區別是,80式未採用笨重的木盒式槍託,而是用一支多用途的匕首替代,兼做為槍託。無依託手持射擊時的有效射程50米,有託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達100米。

80式研製之初的設想是擬取代54式手槍。耗時十年,費盡心血研製出了一支主要性能與一百年前毛瑟手槍類似的東西,這當然不能令部隊滿意。80式衝鋒手槍屬於坐井觀天閉門造車的產品,在研製之初就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同類武器。好在這種保守固執的設計思想搞出來的返祖怪物並沒有裝備部隊。

這是我國自行研製的05式5.8毫米衝鋒鎗,全槍外形酷似縮小版的95式5.8毫米自動步槍。該槍的命名也是分為微聲和輕型兩個系列。其中安裝消聲器的型號為QCW05式微聲衝鋒鎗,卸下消聲器狀態的型號為QCQ05式輕型衝鋒鎗。

綜上,以後再有輕武器愛好者將79式衝鋒鎗稱為「微衝」,那麼您完全可以拿這篇文章糾正之。告訴他,只有安裝了消音器的衝鋒鎗,才能稱為「微衝」。

相關焦點

  • 79式微聲衝鋒鎗暴改款亮相-太驚豔了
    好了,進入正題:79式微型衝鋒鎗暴改款圖中這些特警手中的這款具有輕量化肩託、籠狀皮軌、小握把、戰術手電和紅點瞄具的輕武器,感覺很拉風吧。其實這是79式微型衝鋒鎗的又一款爆改,幾乎都認不出原來的樣子了。79式微型衝鋒鎗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定型的,迄今已經服役了近40年,能使用這麼長時間,說明這款微衝還是有特點的。
  • 偵察兵手中的無聲死神—64式微聲衝鋒鎗,我國第一代微聲衝鋒鎗
    微聲衝鋒鎗具有良好的微聲、微光和微煙效果,使其能悄無聲息的置人於死地,而廣泛受到偵察兵、特種兵等特種作戰部隊的歡迎,同時也被世界各國警察和武裝警察用作防暴、治安武器,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跨兵種的武器裝備。 20世紀60年代初,根據我軍偵察兵的特殊要求,我國軍工部門開始了微聲衝鋒鎗的研製工作。
  • 中國82式微型衝鋒鎗現身日本古董槍店 店員表示該槍首次在日銷售
    近日,日本古董槍店展示了一支中國製造的82式微型衝鋒鎗。該槍是波蘭Wz.63衝鋒鎗的仿製型,後者是波蘭拉多姆兵工廠研製的衝鋒鎗,也稱PM-63RAK。採用自由槍機自動方式,而非常見的槍機系統,同時採用開膛待擊方式。
  • 79式衝鋒鎗,其魔改堪稱是中國槍械之最!
    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政治環境下,一款莫名其妙的武器誕生了,這就是一款有深深政治烙印的野戰叢林輕型衝鋒鎗,79式衝鋒鎗!一份資料中寫道:一般槍械的研製周期為5-7年,主要研製人員為4到10人,而79式衝鋒鎗的研製時間長達15年之久,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多達幾十人。從誕生開始,對於79衝鋒鎗的各種質疑聲音就不絕於耳!
  • 中國輕武器-步槍/衝鋒鎗盤點
    正式名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在1956年生產定型,按國際慣例應歸類為突擊步槍。20世紀80年代被81式自動步槍取代。發射7.62X39MM56式步槍彈。它與56式半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中國版)和56式輕機槍(RPD中國版)並稱為56式槍族。
  • M16步槍改裝衝鋒鎗?口徑9毫米,射程高達900發,取名「科學怪人」
    在美國一本名為《Small Arms Review》的雜誌中,曾經記載過這樣一支武器,它是在M16步槍基礎上改裝而成的衝鋒鎗,發射9×19mm手槍彈,理論射速900發/分鐘。
  • SR-2MP微型衝鋒鎗優點在哪裡 能成為俄羅斯特種部隊的近戰武器
    SR-2衝鋒鎗在1993年開始研製,到了1999年,由俄羅斯中央設計局定型了SR-2衝鋒鎗,使用9×21mm 手槍彈,產量和裝備部隊最多也最受歡迎的是帶摺疊前握把,增設皮卡汀尼導軌的改進型號SR-2MP微型衝鋒鎗。
  • 東德WG-66微型衝鋒鎗,為了和蠍式一爭高下,被生產線耽誤了
    上世紀60年代初的東德部隊,他們有AK突擊步槍和馬卡洛夫手槍,並且手握生產許可證,不過他們缺少合適的衝鋒鎗,在觀看了蠍式微型衝鋒鎗之後東德就不淡定了,國防部在1966年決定研製一種和蠍式相似甚至超越它的衝鋒鎗。
  • 明明中國56衝是自動步槍,卻為什麼非要叫他衝鋒鎗?
    有人說這玩意火力猛,拿來衝鋒很好用,也有人說是建國初期對輕武器的理解還不太深刻,其實,原因並不是那麼簡單。 事實上,戰爭年代,中國並沒有明確的衝鋒鎗說法,而世界上對衝鋒鎗的稱呼也是五花八門,比如德軍把衝鋒鎗命名為Maschinen-Pistole,意為機關手槍。
  • 刺激戰場:UMP9和UZI,誰才是最強的衝鋒鎗?讓我們來驗證一下!
    《刺激戰場》中衝鋒鎗想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吧,它因射速快,穩定性好,一直被廣大玩家深受喜愛。其中玩家最熟悉和最常使用的莫過於UMP9和UZI衝鋒鎗了,這兩把衝鋒鎗在地圖中非常容易得到,而且性價比也相當可觀。那麼這兩把槍到底有什麼不同,誰才是衝鋒鎗中的老大哪?接下來會玩哥就帶大家走進這兩把槍,看一看誰才是衝鋒鎗中的大哥大。
  • UMP9衝鋒鎗介紹
    但我們在資源匱乏,沒有步槍可用的情況下可以用什麼槍械代替呢?就是這把下面要說到的屬性極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媲美突擊步槍的衝鋒鎗UMP9!槍械背景UMP9衝鋒鎗原型為HK公司於2002年開發的UMP槍械的最新型號,同時也是HK公司新理念的代表作品,該槍械在研製中運用了其他部分槍械的優點如G36等。
  • 《絕地求生》衝鋒鎗之王: 實用易掌控的UMP9使用指南!
    其配置的子彈為9mm,也是屬於比較常見的子彈,完全不用擔心子彈不夠用的問題,這也算是微型衝鋒鎗的一大優點。而在城市巷戰,剛落地的一刻,大家都沒有時間收集裝備,這時候你拿到一把UMP完全可以橫著走。中等距離的剛槍和突擊步槍有著差不多的地位,也不會落於劣勢,相較於步槍子彈也更好獲得。武器配件方面,握把比較容易獲得,槍口彈夾也不是什麼難找的配件,搜幾間房子也差不多能武裝到一個滿配的UMP。
  • 抗戰之中國軍隊衝鋒鎗
    湯姆森衝鋒鎗該槍國內最早裝備孫中山的衛隊,後來閻錫山的山西兵工廠也仿造了數萬把,稱為「晉造衝鋒鎗」,該槍口徑11.43毫米,彈丸殺傷威力非常大。
  • 造型獨特的P90衝鋒鎗,衝鋒鎗中的傻瓜相機
    在衝鋒鎗的大家族中,P90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它的名氣不小,但是感覺它在網絡媒體、影視作品中的出鏡率並不高,反倒是在遊戲中受到部分玩家的喜愛。那麼P90到底是一款什麼樣的衝鋒鎗呢?P90衝鋒鎗要大威力的傻瓜衝鋒鎗上世紀80年代,美軍等部隊逐漸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凱夫拉材料普及之後,單兵的防禦力已經越來越高了
  • 聊聊那些衝鋒鎗04——索米M1931衝鋒鎗(Suomi)
    雖說是自主智慧財產權,當並不是百分百芬蘭造。據說直到1930年,芬蘭人一直都無法自產槍管,所以這支「芬蘭」衝鋒鎗的槍管來自英國伯明罕武器公司,復進簧則來自瑞士,和博格曼M20上的一模一樣。1925年2月,13支KP26衝鋒鎗樣本被送到芬蘭軍械部進行審核。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衝鋒鎗於1920年誕生,在二次大戰期間,湯姆遜衝鋒鎗生產總數達到了140萬支。
  • 緊湊精悍的近戰殺器-MP9衝鋒鎗丨火器
    《少女前線》的TMP衝鋒鎗 在講MP9之前我們要先提一下奧利地斯太爾Steyr公司這是因為其的全自動射擊不像一般微型衝鋒鎗那樣難以控制(如迷你UZI和MAC10那種),上跳也不嚴重,而且設計師認為槍託會影響反應速度。不過到了後來還是出現了可拆卸的槍託附件。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特別是波波沙衝鋒鎗和MP-40衝鋒鎗,德軍士兵特別喜歡用PPS-41衝鋒鎗(中國叫波波沙衝鋒鎗),而蘇軍士兵則特別喜歡用MP-40衝鋒鎗,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這會兒前衝擊發發揮作用了,剛不是說到擊發子彈的時候槍機還沒完全閉鎖麼?但此時槍機還是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做一個前衝動作,這個前衝恰好抵消了彈殼的後衝,而且慣性力量也讓閉鎖能力更強,這同樣能減少MP40的後坐力,讓其可控性的優秀的原因之二。
  • CSGO新手(貧民窟)武器推薦衝鋒鎗篇
    CSGO新手(貧民窟)武器推薦衝鋒鎗篇MAC-10武器簡介:本質上就是個能射出子彈的盒子,MAC-10 微型衝鋒鎗擁有高頻率的射速,作為交換,它還擁有略遜—籌的精準和高后坐力。皮膚簡介:這把武器被賦予了一層黑色底漆,並用了藍色的設計加以強調。
  • 《沉沒之城》衝鋒鎗怎麼獲得 衝鋒鎗獲取攻略
    導 讀 衝鋒鎗是射擊遊戲中常見的武器,《沉沒之城》之中也不例外,衝鋒鎗的優勢在於連續作戰,不過衝鋒鎗很費子彈,請酌情使用,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沉沒之城衝鋒鎗的獲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