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是對付「癌症之王」的最終武器嗎?|胰腺癌|TME|癌中之王|...

2020-12-15 健康界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於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 PDAC),是預後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5年生存率僅為9%;同時,它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預計將成為我國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因此,PDAC也被稱為「癌中之王」[1]。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基因突變可以幫助細胞跨越某些在組織發育過程中的限制,驅動並促進腫瘤某些特定階段的發展。然而,腫瘤的發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僅僅是基因突變本身,尚不能完全闡釋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因此,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這一概念由此而生[2]。TME指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所處的局部生物環境,包括腫瘤細胞及其周圍的基質細胞,既可以引起基因突變為腫瘤細胞提供條件,又可以協助腫瘤細胞進行信號轉導以及侵襲和轉移,因此,TME也為腫瘤發生發展提供「溫床」。TME這一概念的提出及相關研究的發展,也啟示科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定義PDAC,進而從根源上實現PDAC的個體化治療。

圖1: TME是腫瘤發生發展的「溫床」,PDAC的TME通過多種信號通路影響癌症轉移的每個過程。(1)胰腺癌微環境可以通過細胞因子刺激血管生成,有利於癌細胞的存活和增殖;(2)胰腺癌微環境中的分子可誘導淋巴管生成,為淋巴轉移建立途徑;(3)胰腺癌微環境可促進上皮-間質轉化,使癌細胞進入淋巴管;(4)胰腺癌微環境在侵襲和遷移中起重要作用,以促進轉移;(5)來自胰腺癌微環境的細胞因子和外泌體可誘導肝和肺中轉移前的生態位形成[3]

PDAC的抑制性TME

獨特的TME是PDAC惡性程度遠遠高於其他腫瘤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PDAC患者對放化療和免疫治療不敏感以及預後差的主要原因之一[4]。

PDAC的TME中存在大量緻密的基質成分(ECM),人們曾經認為ECM 在人體結構相對穩定,具有維持組織完整性的功能。然而,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ECM具有促使癌細胞生長和轉移的重要功能中。在PDAC中,ECM一方面為癌細胞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ECM中緻密的纖維組織壓迫PDAC組織內的血管,使抗腫瘤藥物無法進入癌組織發揮作用,同時緻密的纖維組織阻止了CD8+T細胞、NK細胞等免疫效應細胞在腫瘤組織內的浸潤,使腫瘤組織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

除此之外,PDAC的TME中還存在各種可溶性免疫抑制分子(例如TGF-β、IL-10、IL-23、IDO和VEGF-A等)和免疫抑制細胞(Tregs、MDSCs和TAMs等)導致免疫效應細胞處於失衡狀態,形成PDAC獨特的免疫抑制環境。

圖2: PDAC的TME組成網絡[3]

因此,從PDAC的TME特點出發,設計新的免疫治療策略來消除PDAC免疫抑制環境,對於治療PDAC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於個體差異性以及PDAC本身的複雜程度,醫學界對PDAC的TME組成還存在許多的未知數,更明確的詮釋PDAC的TME,不僅對治療PDAC存在重要意義,甚至對肝癌、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都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Nature Cancer雜誌發布迄今為止最詳細的胰腺癌免疫圖譜

眾所周知,PDAC「超強」的TME是它稱為「癌王」的重要原因,我們只有更大化的探索PDAC的TME組成,才有可能攻克PDAC,使其摘下「癌王」頭銜。2020年10月26日,來自密西根大學羅格爾癌症中心的學者,使用單細胞RNA測序技術、質譜流式細胞技術和多重免疫組化技術,繪製出了迄今為止最強大、最詳盡的PDAC免疫圖譜。這項工作使人們對免疫反應在不同患者之間以及腫瘤與腫瘤之間的差異度有了新的見解[5]。

圖3: Multimodal mapping of the tumor and peripheral blood immune landscape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該研究最重大的發現在於——研究人員在一組胰腺癌患者的血液中發現了新型潛在的生物標誌物TIGIT(攜帶Ig和ITIM結構域的T細胞免疫受體)的免疫受體。

既往談起免疫療法時,我們主要的焦點是如何靶向腫瘤細胞表面的PD-1和CTLA-4分子,而針對這兩個分子的抗體也已被多個國家批准用於多種惡性腫瘤的一線治療。本研究結果表明,PDAC患者體內抑制宿主機體免疫系統並導致免疫療法失效的或許遠不止上述兩個抑制性分子,TIGIT的表達或與PDAC腫瘤的活性密切相關。

此外,研究人員還分析了大量來自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樣本,僅有大約四分之一患者會成為手術治療候選人,所以在很多研究中那些早期疾病患者體內的免疫檢查點PD-1、PD- L1表達比例較高,這或許是因為其依賴於手術時所採集的樣本。在患癌早期,研究人員會通過穿刺活檢來收集患者的組織樣本,這樣臨床醫生就能夠進行明確的診斷。

此外,研究人員還收集了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而分析血液中循環免疫細胞的改變情況。從血液樣本的研究中發現,CD8+T細胞處於進行性功能障礙的狀態,而CD8+T細胞正是機體抗腫瘤的「主力軍」,目前多數免疫治療的原理都在於激活宿主體內自身的CD8+T細胞。另一方面,PDAC患者TME中的Treg細胞也處於增生活躍的狀態,遺憾的是Treg細胞是一類功能強大的抑制性細胞,它的存在是免疫治療無效的重要原因。

圖4: scRNA-seq顯示PDAC組織中免疫檢查點的異質表達

PDAC免疫治療最新進展——通過激活CD8+T細胞,逆轉TME的抑制狀態

臨床上對PDAC的治療缺乏有效應對策略,常規的手術、放化療,甚至所向披靡的PD-1抑制劑,也拿PDAC這塊「硬骨頭」毫無辦法。

2020年5月25日,一項發表於Nature Medicine的研究似乎打開了「徵服」PDAC的大門,研究人員發現,正是因為胰腺癌中CD8+T細胞數量太少且多處於活化無能的狀態,而使得它對免疫治療效果不敏感,而如果能夠激活腫瘤內部T細胞數量,就能激發免疫反應,達到治療效果[6]。

相關焦點

  • 胰腺癌是什麼病?為什麼它被稱為「癌中之王」?
    胰腺癌一直被稱為「癌中之王」,其實胰腺癌是屬於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發病率並不是很高,也只排在全球癌症排行榜中第6位,但是能被譽為「癌症之王」的原因在於胰腺癌的死亡率是所有癌症中的第一名。胰腺中的內分泌細胞就會產生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控制人體血糖的平衡。那麼胰腺癌就是屬於外分泌胰腺癌,癌細胞是從胰導管的腺細胞而來。在早期胰腺癌的症狀都是以消化道的症狀為主,極容易於消化道疾病混淆。一般出現了症狀後都表示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因此出現這4個表現一定要引起重視。黃疸。
  • 世界胰腺癌日:多位權威專家解讀「癌中之王」
    世界胰腺癌日:多位權威專家解讀「癌中之王」 2020-11-18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腫瘤專家因胰腺癌去世,「癌王」該如何對付?
    這幾天,一篇《腫瘤專家患癌去世前的反思:如果我慢一點,或許就不是今天的結局……》的文章再次引起人們對癌症的關注。文中提到的王磊醫生,是一位在全國結直腸癌、放射性腸炎治療領域頗負盛名的腫瘤專家。
  • 胰腺癌有「癌王」之稱:出現4個症狀及時就醫,不能久拖
    癌症在大家看來,就是所有疾病中的王者,只要出手往往就箭無虛發!如果說,癌症中還有癌中之王,你怕不怕!錯過手術機會的患者,更是只能依靠保守療法控制病情發展,但遺憾的是,胰腺癌對傳統的放化療並不敏感,種種因素之下,導致了胰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但是,和其他癌症相似之處就是,胰腺癌若能夠在早期發現,並配合積極治療,患者病情同樣也能得到控制,即便是無法徹底治癒,生存期也明顯高於中晚期。
  • 「癌王」早篩不是夢?這種常用標誌物,有望用於胰腺癌篩查
    癌 王 胰腺癌素有「癌王」之稱。即便在醫療發達的國家,其治療也充滿挑戰。以美國為例,胰腺癌僅佔每年新診斷癌症的3%,但它卻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 男子患上「癌中之王」 胰腺癌,中西醫並用帶瘤生存十年
    被確診為胰腺癌。「胰腺癌,癌中之王,惡性程度最高,大部分人活不過一年」,這些話語深深的扎進趙先生心理,惶恐、悲傷、憤怒各種情緒撕扯他,最終絕望無奈的他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並開始配合醫生治療,萬幸的是經診斷後醫生判定是早期,有手術機會。
  • 世界胰腺癌日|70歲大伯得了「癌中之王」,確診晚期的他這樣找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每年11月的第三個周四是「世界胰腺癌日」,因為「一發現就是晚期」、死亡率高、無法根治,胰腺癌一直被稱為「癌中之王」。但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胰腺癌的方法越來越多。
  • 胰腺癌為何是癌症之王?若出現相關徵象,建議儘早去醫院檢查
    導語:隨著目前醫學技術的進步,大部分癌症的生存率都在提高,但仍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胰腺癌。胰腺癌的生存率一直停滯不前,絕大部分患者在診斷胰腺癌半年內死亡,是所有的惡性腫瘤中生存率最差、死亡率最高的,所以,胰腺癌稱為癌中之王。若出現相關徵象,建議儘早去醫院體檢。
  • 四鄰八鄉的名流,僅僅兩個月,他就被「癌中之王」帶走了!
    村裡有一名流,50多歲,四鄰八鄉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各種糾紛到他這也都不算事,家裡的客人你來我往,很熱鬧。 幾個月前,這位名流總感覺肚子不舒服,起初也沒太在意,吃了些消炎藥,時輕時重。有天肚子疼的厲害去醫院檢查,片子一拍顯示「腸梗阻」。入院詳細檢查後確診胰腺癌!有錢,去省城大醫院吧。
  • 為啥稱胰腺癌為「癌王」?從確診到死亡用時五個月,它有多可怕?
    對於我們來說,胰腺癌確實容易被大家給忽視掉,不過對人體的危害可是「實打實」,它被稱為「癌王」也有一定的說法。那麼胰腺癌對我們來說有多可怕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本來癌症對我們的身體危害就嚴重,那麼所謂的「癌王」胰腺癌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 它被稱為「癌中之王」,早期很難發現!這6類人群要高度警惕!
    胰腺癌,有個可怕的外號: 【 癌中之王】 很多人一聽到這個病,往往會不寒而慄。 不少胰腺癌患者發病前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一旦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了。
  • 治癌27年,腫瘤專家患上胰腺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僅15個月
    胰腺癌,癌中之王,來勢洶洶,患者的生存期很短,是唯一一種發病率:死亡率接近1∶1的癌症。談及患上胰腺癌的感受,外人難以想像有多麼痛苦。一、「癌中之王」纏上了抗癌專家王磊,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結直腸外科主任,研究癌症27年。
  • 關於這個「癌中之王」,我知道你想問什麼!
    【關於這個「癌中之王」,我知道你想問什麼!】健康提示它在民間素有「癌中之王」的惡名,它的很多症狀會和其他情況混淆,使得患者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甚至一經發現就是晚期。它,就是胰腺癌!總有很多人對它發出不少疑問。下面,我們選擇其中最常見的問題來回答,看看如何學會掌握「胰腺生機」!詳
  • 為何胰腺癌一經發現就是晚期?專家:症狀易與胃病混淆
    「老婆,聽說胰腺癌極其兇狠,很多人治了也是人財兩空,我還是晚期,要不別治了,留著錢給你和孩子過日子。」老李很痛苦。眾所周知,胰腺癌因其惡性程度高、難發現、難治療、低生存率的特點,被人們譽為「癌中之王」。因此,很多胰腺癌患者被確診時,覺得生存期短,第一反應就是算了,治療不治療都差不多。
  • 治療胰腺癌專家牛小培教授:這5個症狀暗示胰腺癌,別再當胃病治了!
    而胰腺癌卻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預後很差的消化道惡性腫瘤。 這種癌症在早期癌變時很難被發現,並且容易轉移,也難治療,手術的死亡率高、治癒率低,因此被人稱為「癌症之王」。
  • 狐大醫 | 這個癌開始「青睞」女性和年輕人?胰腺癌常見的八大病因...
    出品 |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作者 | 胖熊 審稿專家 |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胰腫瘤科主任醫師李德衛 編輯 | 胡鑫 症狀隱匿、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 它就是胰腺癌。在我們認知中,胰腺癌患者多為男性和老年人。但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近10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女性和中青年更是明顯。這個五年生存率不到10%的癌症,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 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A、B、O和AB型血,哪種不易得癌?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能會根據一個人的血型分析他的星座,但並不敢斷言說哪種血型容易得癌症、哪種血型容易長壽。不過,對於一些專業的研究人員來說,會通過對不同血型的人進行調查,探索血型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係,可能有的人看到過一些文章,說有研究發現,癌症受血型影響,那麼,A、B、O和AB型血,哪種不易得癌?下面好好跟大家說說,望看完後你能對血型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認識。
  • 我國首個胰腺癌患者生存現狀調查項目啟動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 李木元)胰腺癌——致死率極高的癌症,因其症狀隱匿、惡性程度高、致死率高,被稱為「癌中之王」。據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數據顯示,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7.20%,成為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至今仍不足10%,嚴重低於我國總體癌症生存率40.5%。
  • 提醒:不想被胰腺癌「纏身」,這4點預防,能每天堅持最好
    眾所周知,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這一種癌症的惡化程度非常高,在發病之後,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如果早期沒有發現胰腺癌,等到了中晚期才察覺疾病的信號,可能想要治癒的可能性非常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小於1%。
  • 揭秘中國癌症之「最」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根據中國現有的數據和情況曾作出報告,在未來的30年,中國因肺癌致死的人數將高達1800萬,這意味著每分鐘會有1人死於肺癌。在 20 世紀以前,肺癌十分罕見,很少有人聽說過這種病。但因為菸草,肺癌在今天成了「癌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