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IME拯救世界
來源:雪球
東阿阿膠,封神的時候叫藥中茅臺,跌破大家認知的時候又叫做水煮驢皮,從經歷過17年到20的我,對阿膠的整體的發生的可謂歷歷在目,自從被大家封為水煮驢皮的那一刻起:衛建委「發聲」之後股價就跌跌不休,從70元一直到24元,硬生生的折了不止一倍,相當慘烈,阿膠多麼類似於之前,「伊利的三聚氰胺」、「白酒的塑化劑等事件」,尤其是最近阿膠又在不斷震蕩下行,我也感覺壓力很大,有點堅持不了,今天抽了一天事件重新理了一下阿膠的邏輯,說一下看法。
第一個觀點:非常高的確定性:扭虧轉盈利百分之百,去庫存百分百。
第二個觀點:38.7左右的價格是正常價格的中樞,是正常的區間。
第三個觀點:藥典的推出對產結構有很大的改變。
第四個觀點:阿膠類似大消費品,產品的創新和衍生很重要。
第五個觀點:存在和之前白酒的問題,但是沒有白酒的優勢。
第六個觀點:東阿阿膠需要一個可以披荊斬棘的管理層。
首先明確一點,如果你連第一個觀點都不認可的話,我覺得你沒有必要現在投資阿膠,因為至少目前的估值是確認在第一個觀點之上的,如果你認為今天阿膠依然虧損會ST,那麼今天的股價就是浮雲,肯定繼續向下。
第一個觀點我一筆帶過:單三季度已經盈利,四季度是旺季,再加上國內疫情控制的很好,我寫這篇文章已經為2021年了,今年肯定會扭轉為贏。應收帳款逐步減少,如果把應收帳款比作渠道庫存的話:6.5億也已經合理範圍(交易性金融資產不作為考慮----安全性極高----相當於已經兌現)
那麼參照第一個觀點,我們來看阿膠現在的價格是否處於合理的區間之內的呢?根據華東證券最近的(10月份) 一篇深度報告來說,2020-2022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 1.32/13.90/17.02 億元,EPS 預計分別為 0.2/2.12/2.60 元。我看過多家的機構預測的價格,1.08---1.5--2.32,這麼看華東證券還是比較樂觀的。如果以中樞價格1.5*(25-30) PE 的價格來計算中樞區間為:37.5-45元每股,這麼看的話價格按照目前的市場來算的話確實是處於中樞之內。
但是阿膠對比其他的股票有一個絕對的短期優勢,記住是短期:確定性,也就是以目前的眼觀來看,阿膠去完庫存之後的阿膠,三年之五年業績一定會增長和回復的,也就是說 EPS 2元周期來說2022年一定會實現。以 PE25-30 的估值來算,價格在50-60元的區間,一般來說股價都是先於業績增長,明年下半年會見到這個價格,進而推算,對於目前股價38.7 元的收益率大概:29%-55%。這個收益率的區間是確定性比較大的,這個是阿膠短期估值的優勢,而這個優勢也包括2022年。
我相信盈利的確定性,對於投資任何一個股票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也是我短期投資阿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對於我來說,我對阿膠的把握是非常大,對於一個可以賺的到1倍的股票和阿膠這個哪怕只能賺30%的股票,我寧願會投資阿膠,原因就是阿膠的倉位我敢加上百分之50%以上,而對於一倍的股票,我沒有那個膽子。
對於短期來說,我最多賠出去的是時間成本,有時候大家經常能看到我發一些抱怨的話,最近我確實也挺糾結的,也就是糾結這些時間成本的問題,話說如果阿膠在合理的區間之內,需要到2021年的下半年才漲,我豈不要等,半年?後來想算了,阿膠確定性比較強,這三個字就比較值錢了,確定性強的,花點時間也值得,賺個30%真的不少了,為了多賺一點,整天不高興呢,這樣或者多累。
說一下:藥典,2021年生效,但好像最近沒有啥新聞報導,說一下我對藥典的看法:藥典的影響我認為將是產業結構性的,而藥典的頒布一定會對龍頭企業有利,這個就好比當一個行業出現政策法規和要求的時候,龍頭企業受益一個道理,因為龍頭企業有成本、技術、資源對一些其他的小企業有太多的優勢,行業的資源包括需求資源會像龍頭集中。最簡單的道理就是,在同等的價格層次下,消費者會選擇更好的品牌。藥典同時會規範和整頓阿膠行業的亂象,藥典我認為是一個超級利好,但東阿阿膠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進而擴大市場份額還需要繼續跟綜。
阿膠的醫藥屬性有多強?說實話我認為阿膠或者說中藥吧,發展的路線應該超消費品上發展,其實阿膠的賽道是很不錯的,阿膠是藥食兩用產品,一個產品佔了兩個賽道,一個是醫藥、一個是食品----嘴巴消費品。其中包含三個主力產品:阿膠塊、阿膠糕、複方阿膠漿。
其中複方阿膠漿很好的產品,沒有做出來規模真的很可惜,它是可比阿膠塊的,尤其是適應症範圍很大,前段時間公司去做百萬例整合醫學研究項目我認為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課題,複方阿膠漿的優勢就是在於:使用範圍廣、驢皮含量少、補氣血雙補、大健康消費、服用方便、同時競爭格局也不錯目前市場上很少有氣血雙補的藥。那麼說了這麼多複方阿膠漿靠什麼以後將來驅動呢?我認為靠的是營銷策略+醫學推廣,既可以作為大健康的保健品,又可以作為對症的藥品或者恢復性醫用產品,總的來說複方阿膠漿是非常有潛力的一款產品,充滿期待。
說一下阿膠塊,阿膠塊目前在阿膠系列應收的大頭,佔比接近一般以上。阿膠塊現在推出的即食確實也方便了用戶的服用。但首先咱們把問題擺出來:阿膠行業的根本的問題是什麼?需求是否有問題,是否在縮小?這個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ok,把林園總請出來,林園總說阿膠需求沒有問題,行業數據我也不列舉了,大家自行查看,如果你認為需求有問題的,阿膠也不要買了,看都不要看。
那麼阿膠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我認為是驢皮的問題,驢皮這個問題是天然的大問題,我問一句,靠阿膠塊到底是否可以把量給放出來?一般來說,放量的途徑有兩個(我說的是銷售額),一個是價格下降,數量增加。一個是價格上漲,數量減少。秦玉峰選擇了第二種,或許他的邏輯就是驢皮支撐不了那麼大的量吧,現在回頭來看,第二個錯了,那麼第一個是否能走通?答案也是肯定的,走不通。這個可能就是阿膠的死結,阿膠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這個死結解不開,阿膠變成未來的十倍的牛股,想都不要想。
所以阿膠和白酒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白酒的品牌打出去,「糧食無限」,阿膠品牌打出去,「驢皮不夠」。現在的驢皮降價說句實話只能是不得已而為之,價格太高了,否則賣不出去,用戶接受不了,現在只能降價,沒有什麼辦法。但是在問一句,阿膠塊的短期降價是利大於弊?我總體的認為是正確的,說一下我的理由,第一,降價有利於吸引更多的用戶群體,尤其是以前是阿膠的用戶,現在不是的。第二,降價是去庫存的不得已為之,只有庫存理清楚,阿膠才能有更多的資源和渠道優勢,去進行渠道的價格管控。第三,誰說現在降價以後就不漲價?我看以後阿膠塊,還是小步慢漲的節奏。
對於東阿阿膠這個企業的管理,總的來說要比白酒企業的要難很多,對於酒類企業渠道庫存把理清楚了,價格管控好了,多維產品結構勾畫清楚,配合市場的渠道管控和渠道下沉,企業就做的滋滋有味。而東阿阿膠呢?先天性劣勢就擺在了哪裡,需要有更加擔當和創新的領導層,才能把企業引領好,管理東阿阿膠的企業是非常有難度的。
既然阿膠存在的根本的劣天性,阿膠未來以後的路子怎麼走?這個路子的對與錯關係到阿膠是否成為十倍股的關鍵。拋磚引玉,我說下我的觀點:
1、是否能培育期另幾個大衍生單品?類似於雲南白藥的牙膏。
2、+阿膠或者是阿膠+,這個思路不錯,但是+阿膠這個格局還是有點小,如果是自己企業做出的+阿膠產品 我覺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和別的企業和做的+阿膠,我認為這個格局就是有點小了,不過你要是和伊利合作,我也不說什麼(黃金配角)。
3、阿膠的渠道價格管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我在這裡在提一下,因為這個是以後阿膠未來發展的基礎,這塊搞不定未來就別談,因為根基都是不穩的談什麼未來?
4、哦,我最近在意一件事情,我認為阿膠粉這個產品還是不錯的,因為它定義了吃阿膠的新方式,從糕吃,變成了泡吃,這個很看好,能推廣出大單品就更好了。
5、剛剛說到的渠道是基礎,那麼什麼是加速度呢?就是阿膠的營銷要搞上去,不斷的去擴展年輕化、多接觸年輕人,大媽、美麗的小姐姐都要吃(越來越美)。要做好自有渠道、藥店、經銷商、線上,多維度營銷,把銷售搞上去,產品形象一定要年輕化。
總結來看,東阿阿膠不僅僅要做好渠道的工作,營銷的工作,還要做好產品的迭代和衍生,做好這樣,做好那樣,做這個企業說實話真的很難。這個企業有點不像躺著賺錢的企業,不像白酒渠道裡清理,就成功了一半以上。而阿膠才是漫漫徵途,剛開始。
以上是我今天一天的所感所想,寫到了晚上2點鐘,希望對大家有所收穫,阿膠短期確定性很強,未來還是邊走邊看吧。總的一句話:具備大牛股特徵,但是路也很難走,希望管理層能披荊斬棘,把東阿阿膠越做越好。
這篇文章也是對我這幾天憂慮的一個回答。
*文中觀點不代表投資意見,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買股不如選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