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送我上青雲》說起:願你走出象牙塔後,也有一如既往的相信

2020-12-09 何日清風

《送我上青雲》在影院上映的時候,我和朋友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後,有過很長時間關於這部影片的思考。在我看來,這部文藝片表達了很多的點,還有太多暫時沒有理解到含義的情節,所以,需要時間消化。

所以,我反倒覺得,稱作「女性題材」不太合適,因為顯然電影中所映射的不只是女性,而是全部的人和整個世界。

確實,這部豆瓣評分7.1的影片,對人性、對尊嚴、對生死、對世俗,影片引出了關於很多方面的探索,但是沒有明確給出是非界限,如魚飲水,其中冷暖自知。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讓我有感觸最深刻的,是關於相信。人生在世,總得相信些什麼。無論是在陽光下還是陰暗裡,總要相信,世界還是有溫暖,有信仰。

本文中,我將從《送我上青雲》說起,結合現實談一談為什麼相信、什麼時候選擇相信、以及相信能帶來什麼等一系列看似簡單但是少有人思考的問題。

01、選擇相信不一定能解決所有事情,但相信本身就是一種釋懷的人生態度

盛男,單從名字看,心高氣傲、獨立要強的設定就呼之欲出,成績好,一路讀到碩士,博士沒讀完出來當記者,有職業理想,有個性。

一次檢查中,盛男被查出卵巢癌,30萬的費用使她不得不妥協於現實。可試過外界的無情之後,盛男是絕望的: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是要死?」

她懟天懟地,又獨自咽下所有的鄙夷與殘忍,可是依然得不到解脫,無法逃離人生的苦海。無可奈何,她試著開始選擇相信。

相信錢能解決的事情,都不是難事;相信媽媽的偏方,喝土豆汁可以消滅癌症;相信四毛一定能夠成功;相信吳老爺子養生抗癌秘訣:「要和它和平相處,每天大笑三生百病盡消。」

其實相信同樣不一定能解決事情,但是盛男的相信,其實是一種與世界的和解,對人生的釋懷

也許可以不用那麼多的喪言喪語,就算你不得不喪;也許可以不用那麼針天對地,就算世界針對你;也許可以不用那麼不屑他人的世俗,就算真的很世俗。

要相信,這個世界裡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地相信。

我們總得相信些什麼,人生在世,還有太多的美好沒有遇見,還有太多的風景沒有看見,早早背負著喪氣模樣,還沒開始徵程就已經步履蹣跚怨天尤人,終究走不到頂峰。

是的,總得相信些什麼。

02、經歷過黑暗和醜陋,依然要選擇相信

54年前,在部隊意外負傷、幾乎失明的程樟柱時常默念「愈艱苦,愈奮鬥!愈奮鬥!愈快樂!」他說,方志敏烈士的這句話賦予他生的力量與希望。

51年前,傷殘退伍的程樟柱婉拒部隊的療養待遇,回到故鄉德興,自願到一座為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而建的紀念館作義務講解員,常年駐守。

冬去春來,年輕小夥子已經至桑榆暮年。他用半個世紀的時光,以一片赤誠,憑一腔熱血,宣講紅色故事,義務講解服務超過20萬人次。

「因為信仰,所以『看見』。」

程樟柱也不是在象牙塔裡生活的人,經歷過戰爭,經歷著傷殘,依然相信艱苦奮鬥帶來的快樂,相信一輩子的堅守總會把紅色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所以,不是只有生活在白色象牙塔中的人,才能大喊——「我相信」。經歷過黑暗,看見過醜陋,看清了虛假之後,我們依然要說出這樣的話。

曾經的相信是因為沒有經歷,真假對錯涇渭分明;而現在的相信是因為,經歷過一切,界限模糊之後,我依然願意以最真的心揣度世界,相信美好多於惡毒,相信陽光多於陰翳。詩人說:「月缺的日子,總是多於月圓的日子——多像生活!」可是也有人說,「換個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實都是圓的——你用光明的想像補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

不管世界充滿小確幸還是小確喪,我們總該相信那些溫暖得老掉牙的詞語,譬如信任、溫情、治癒、堅守。

03、相信並不是對生活的妥協,這是一種「悅納」

外婆信佛,忠實而虔誠。家裡燒著香供著菩薩,每每無事的時候,都要跪在圓墊上一邊念經一邊作揖磕頭。吃的喝的做的都有規矩,節日裡更是儀式感十足。

我小時候不理解,這些明明什麼用都沒有,菩薩也不會真的保佑,為什麼還要這樣做?可是媽媽告訴我,這是一種老人的信仰。

信仰,長大後我才明白,這是老人對世界的一種相信和希冀。

可是在這兒,我們不談這樣的信仰,我們來談談,瑣碎日常間的一些俗物,我們總該相信些什麼。

相信世界上總是好人多過壞人。

相信天道酬勤。

相信奮鬥之後總會有美好的未來。

……

近年來惡事頻發,很多原來相信的人,現在也開始懷疑社會,懷疑人性。這仿佛一個死循環,愈發不相信,而愈發不可相信,由是人心愈發向惡,愈發害怕。

其實我們依然應該選擇相信,相信有「美好」這個大分母的存在,也相信人心總向善,這樣人生才能敞開心扉,不會活得束手束腳。

這裡有個詞叫做「悅納」,也有句話說:

悅納是一種範兒,特大氣的範兒。比妥協好,妥協有點低聲下氣。也比雙贏亮麗,雙贏的目的性太強。看起來,它更像是一個人敞開心懷,詩意的,與這個世界把盞言歡。一個悅字,仿佛人生一下子天高雲淡,意境悠遠。

「相信」其實也正是一種悅納,而非對現實生活的妥協與苟且。就算生活有醜陋也有黑暗,我們總得學會輕語歲月,悅納人生。

那麼,在面對黑暗的時候,才能依舊選擇堅強而不是就此頹廢,在身心俱疲之際才不會越發喪氣而是能很快恢復常態。只有走出象牙塔之後,也有一如既往的相信,這才是人生最好的姿態。

04、總結一下:

這部影片其實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是「相信」這一個簡單的課題。但是我覺得這是影片中呈現的最簡單而又最深刻的啟示。

象牙塔內一片光明,象牙塔外可能烏雲滿天。但是我認為,在走出象牙塔之後,依然能一如既往的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悅納和釋懷。

文|何日清風

相關焦點

  • 電影聯盟:《送我上青雲》,你所追求的愉悅是什麼?
    在國產電影乏善可陳的時期,來了《送我上青雲》。雖然演員陣容可期,但導演兼編劇滕叢叢初次執導,主演姚晨上一部女性視角電影《找到你》又差些火候。因此,總讓我對這部影片忐忑又期待。所幸看完後,心底儘是一片輕盈的靈動。電影野心不小,從片名就看出來了。寶釵詠柳絮,正是要借好風之力,再別霄壤。
  • 《送我上青雲》:即使你無數次陷入絕望和失望
    點擊「關注」,小楓回答你的情感困惑,不見不散《送我上青雲》是由滕導演,姚晨監製的都市女性電影,之前豆瓣的評分是7.1,深受許多人的喜愛。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年紀較大的女記者盛男的故事,他有理想,特別進步,卻意外發現自己得了卵巢癌,花費30萬元。
  • 《送我上青雲》到底讓男人有多難堪?
    前言:青年電影手冊繼續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盤點,今天為大家送上的是影片——《送我上青雲》。該片提名了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影片、女演員、女配角、新導演等4項大獎。
  • 《送我上青雲》《學區房72小時》國際電影節獲獎
    原標題:兩部中國影片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直通車」推薦成功走向國際影壇《送我上青雲》《學區房72小時》獲都柏林電影節獎項2020年都柏林國際電影節日前在愛爾蘭閉幕,由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直通車」推送的兩部中國影片在影評人獎單元成績不俗:《送我上青雲》獲得影評人獎最佳編劇獎,《學區房72小時》獲得影評人獎評委會大獎。
  • 穿行於象牙塔內外,這是一個關於青春與熱愛的故事
    而在象牙塔外一個同樣精彩的世界也在恣意生長昂首闊步不懼風雨勇往直前不負韶華象牙塔》匯聚了一批來自復旦大學的老師同學,用鏡頭記錄下了大學生們在走出校門的未知旅程中,體味社會的百態、見證祖國的發展,拓寬視野、磨礪探索、收穫友誼、⾃我成⻓的⼀段實踐故事。
  • 《送我上青雲》:面對現實,你能守住幾分自我?
    《送我上青雲》以勝男為主角描寫一個人在追求心中的成功時,一路上的磕磕絆絆,一路上被現實折磨。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以女性為題材的文藝片,我倒覺得這是一部面向所有人的現實主義影片,因為影片中的勝男就像是剛入社會的我們,有著自己的堅守,有著自己的原則。
  • 誰能《送我上青雲》,各色階層的芸芸眾生相
    一個初出茅廬的女性導演滕叢叢將《紅樓夢》裡薛寶釵所作的柳絮詞《送我上青雲》作為影名,在意境的營造上煞費苦心,再將視角聚焦在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女性的生存困境上,看似一部精心炮製的解構現代青年女性的電影,實際卻描摹了一副活色生香的各色階層的芸芸眾生相。
  • 40歲《送我上青雲》的口碑:只有自我和解才能生存
    只有當你需要的時候,你才能明白真愛是很難找到的,錢難求作者餘華說生存和生存是硬幣的正面和反面。面對意外,我們不能選擇,我們不能拒絕面對生活。《送我上青雲》控制器滕集群表示「在當代影視作品中需要有人站出來為女性發聲,所以這部處女作選擇通過一位女性視角來展現當代人的眾生相。」
  • 《送我上青雲》喪文化下的治癒與和解
    片名源自曹雪芹《紅樓夢》裡薛寶釵的一句詩「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導演滕叢叢基於一個女性導演的視角出發,講述了一個聚焦女性卵巢癌展開的帶有禁忌色彩的公路片。整部電影的高潮,從患了卵巢癌的女主盛男(姚晨飾)對她以為遇到的意外伴侶對象劉光明(袁弘飾),想要通過無聲的身體姿態充則當了釋放壓力和焦慮的閥門,說的那句話:「我想和你做愛」開始。
  • 姚晨說「我想和你做愛」:《送我上青雲》的浮世繪省思
    姚晨在去年主演的《送我上青雲》,是近幾年少有的為當代白領女性立傳的現實主義電影。影片以姚晨飾演的盛男為主線,串聯起了整個時代的不同側面。主線為女性發聲,張揚性別解放,眾多的側線則展現出了形形色色的主題:尊嚴、虛榮、欲望、空虛……每一分鐘都刺激著觀眾的神經。
  • 願你對生活一如既往的深情,活得灑脫,自由自在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在寒冷的冬天,有溫暖可依,靜靜地品味芳香,這就是我想要的歲月靜好。迎著清晨的光,在這十二月裡,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謝生活,感謝愛情,給了我如此美好的一天,如此這般的踏實美好。
  • 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
    2014年,株洲軍分區到桃坑扶貧後,桃坑鄉民兵應急連派出衝鋒舟,接過了老師們划船送學的接力棒。自此,每逢周一早上,趙巧巧和同學們都到岸邊等民兵叔叔的船。周末,衝鋒舟再逐一送孩子們回家。譚科是從桃坑學校走出大山的孩子,學成後返回母校授業。當年,在桃坑學校求學的他是張秋廉和曾日元兩位老師接送的。桃坑學校民兵應急排成立後,譚科也加入了這支愛心隊伍。
  • 通過信封看歷史:青雲直上金榜題名(高考日的青雲故事)
    如孟浩然《送友人之京》「君登青雲去,予望青山歸」;劉禹錫《送韋秀才道衝赴制舉》「一鳴從此始,相望青雲端」;梁顥《及第表》「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元代人配合科舉考賦制度選編的指導士子的賦集亦命名為《青雲梯》。青雲路,源見「青雲自致」。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途徑。如唐張喬《別李參軍》詩「靜想青雲路,還應寄此身。」明陶宗儀《輟耕錄白日圜文》「未得青雲路,且坐白日圜。」
  • 《神之塔》:看完第一話後,我願稱之為神
    塔頂上有著這世界上的一切,登上塔頂的人可以主宰這個世界……甚至成為神。這是為了追逐星空而登塔的少女·蕾哈爾,以及只要有了蕾哈爾就什麼也不需要了的少年·第二十五夜的,「完結」與「開始」的故事。《神之塔》( 、Tower of God),是由韓國製作的原創漫畫作品改編而成,講述了財富、榮耀、權力、力量、復仇……無論想要什麼,神之塔都可以實現的故事。
  • ...三格|鮮肉|青雲路|貴陽|水果豆花|阿杜|青雲路夜市|豆花面|烤肉...
    ——銀灰色的貓誰會想到,搬店後的夏記鮮肉水餃和王記甜品做起了店中店。在上護國路,當裝修圍欄出來的時候,路過的人都在討論:「喲,青雲路的夏記水餃搬這裡來了啊?天,還有王記甜品一起勒……」前幾天,裝修一新的店面開業了,生意不錯,環境比以前的路邊攤好了不少。白色基調的店面看上去很清爽,相信味道應該也沒變。「青雲路上兩家比較出名的水餃攤位之一,他家的餃子感覺個頭更大些。
  • 《送我上青雲》:從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解讀人生的立、守、得
    電影《送我上青雲》,是新進80後女導演滕叢叢的處女作,作為一部文藝片,票房的確不佔優勢,但是縱使票房不高,在上座率上卻能維持同期最高的水平,並且口碑一路上漲,在挑剔的豆瓣最終的到7.1的高分。雖然有人說這部作品在製作上有些許瑕疵,但作為一部我國首次將女性的愛欲表達呈現在熒幕上的「開時代先河」的電影,可以說是瑕不掩瑜,它的精神價值創造遠遠超過了它的技術體現。
  • 萬兔思睿攜手象牙塔,10天打造溫度定位手環
    近日,四維圖新旗下科技公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萬兔思睿與北京象牙塔網格安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象牙塔)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智慧校園系統,打造校園網格化安全管理新模式。萬兔思睿依託四維圖新海量的位置大數據,高精度定位技術以及自身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多場景智能應用產品等;象牙塔在全國有近 3 萬所校園市場資源,擁有強大的校園安全大數據分析能力,豐富的智慧校園運營管理經驗,圍繞校園場景中老師、學生、家長等用戶群體充分發揮雙方各自領域內的優勢,通過雙方合作可快速構建更智慧、更安全的網格化校園安全管理雲平臺。
  • 《送我上青雲》:理想與現實的反差,沒有誰能和生活真的和解
    文/葉徐行《送我上青雲》是一部以女性主義為賣點的電影,更是以劇中女性盛男說出「我想和你做愛」這樣直白卻在國內電影中罕見的表達為宣傳噱頭。看過之後,發現並不單單是一部女性主義的影片,劇中的男性角色都放大了現實中不那麼美好的一面。
  • 青春鬥丁蘭心比天高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錯過了最合適自己的人
    青春鬥丁蘭心比天高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錯過了最合適自己的人時間:2019-04-07 15:20   來源:影視口碑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春鬥丁蘭心比天高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 錯過了最合適自己的人 《青春鬥》播出至今,雖然鄭爽佔據了各種熱搜,承包了一系列槽點,但小編卻覺得相比向真這個人物,徐悅飾演的丁蘭才是最值得玩味的那個人物
  • 七待|象牙塔角落裡的陰暗
    本期人物:Saiki本期主播:蔡逸萱為什麼把大學校園比作象牙塔?或許,因為那裡是遠離複雜社會和調和人情冷暖的最後一座港灣。但只要是一個空間,就必然會有屬於它的角落。知乎上有一個熱度一直很高的話題是「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自卑、消極、沒有安全感等等性格缺陷大多都來源於原生家庭。我曾接觸過一個學生,學期過半,學費卻遲遲沒交齊。經多方打聽後才得知,他的父母在他讀小學時就離婚了,繼母對他十分不好,長期剋扣他的生活費,甚至慫恿他的父親不讓他上學,因此才出現了拖欠學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