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球每年受到500多萬次地震的影響。我國最早記載地震的是《竹書紀年》中的"帝乙三年"。這種自然災害是不可預測的,也是無法避免的,它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由於自然災害的神秘性,中國古代的人們常常把天災與人禍、吉兇聯繫在一起。正如《述異訓》中所寫,"方毛絕德,無天災",古人認為,天災往往因王德不彰而降臨,從而招來天譴。
在現代社會,隨著各種精密儀器的出現和科學概念的普及,類似的形上學概念幾乎已經不再被人們所接受。但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仍然是人類難以承受的,一旦某地發生自然災害,當地民眾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慢慢恢復,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地區甚至根本無法恢復。
然而,無論哪個時代,無論在哪裡,只要災難發生,就會有一群"天使"般的身影,他們給苦難的人們帶來溫暖,帶他們走出絕望。除了大量的捐款捐物獻愛心,在各種災害現場,總有許多令人敬佩和感動的身影,他們就是人民解放軍。2008年汶川地震,那位給總理打電話讓路的解放軍戰士目前情況如何?
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這場災難造成汶川傷亡無數,中國一半以上地區都受到了影響,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震感。可以說,這是我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七萬人在地震中遇難,數十萬人遇難,中華大地頓時籠罩在一片悲傷的氣氛中。
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000億元,汶川附近的建築基本被摧毀,民眾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只能依靠政府救濟度日。不僅如此,汶川地震後的餘震也非常頻繁,累計達近8000次。
餘震造成的房屋二次倒塌,大大增加了救援人員的難度。救援人員不得不在幾乎完全損毀的道路上開展救援、人工運送物資、搬運傷者等。由於道路損毀,大量救災物資無法及時運抵汶川,救援隊伍不得不不斷嘗試新的運輸方式,尋找新的救援道路。
全國上下都在關心汶川地震中受傷的人們,無數愛心人士主動捐款捐物,甚至有大量志願者主動前往汶川參與救援。全國各地也有序派出醫療隊、救援隊和部隊前往汶川參與救援行動。大家都明白時間的重要性,所以不敢有絲毫懈怠,爭分奪秒地搶救,就怕一秒的耽擱,讓一個生命離我們而去。
為了汶川重建,中國也出臺了一系列對汶川地區災後重建的支持方案,以"一省幫一縣"的政策對汶川地區進行救助。這樣,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的三個月內,就初步解決了上千萬地震受災群眾的基本住房問題。
在汶川地震中,有一個人直接要求總理為救援行動讓路。那個人的名字是。
王蘇曼是解放軍戰士。他跟隨部隊到達汶川地區後,和其他戰士一樣,夜以繼日地開展救援工作,挽救了無數生命。當時,人們的眼中只有救援,對於周圍的環境和人物完全忽略了。
王素滿從廢墟中救出一名小女孩,但孩子長時間被困井下,生命體徵極不穩定。為了確保女孩的生命安全,王素滿毫不猶豫地抱著孩子衝向了救助站。他一邊跑,一邊叫路上的人讓開。當時,他並沒有在意是誰給他指的路,也沒有時間說謝謝。
直到王蘇曼受到總理的表揚,他才知道,那天給他讓路的人中,有一位是國家總理。總理在汶川災後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指導救援、安撫民心。王蘇曼一心救人的精神感動了總理,也感動了全國人民。當時的鏡頭已經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一幕,但遺憾的是,抗災期間湧現了太多感人的事情和人物,王蘇曼的行為被大家遺忘了。結束救援任務後,王蘇滿也回到了部隊,他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人們關注的影響,他依然訓練如初,學習做一名優秀的人民子弟兵。他的生活並沒有因為那個時候而改變。
作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員,王蘇曼沒有辜負自己的使命和國家的培養。在災難面前,像王蘇曼一樣奮不顧身的人還有很多,無數的戰士、醫療人員、志願者為了挽救任何一個生命而不懈奮鬥。雖然他們的名字不為我們所熟知,但人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卻永遠不會減少。讓我們向這些偉大的人們致敬!